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州製造”劍指兩大國家級桂冠的底氣何在?

6月6日,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刁愛林介紹廣州市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智慧製造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及特色、亮點。 新華網發 (黃璐璐 攝)

今年是廣州市全面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的開局之年。 成功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廣州憑的是什麼?未來, “廣州製造”又將如何實現向“廣州智造”“廣州創造”轉型?6日, “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慧製造”主題網路採訪團直接對話廣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 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 (6月7日新華網)

對於製造業發展, 廣州有著雄心壯志。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 廣州提出全面實施“製造強市”戰略, 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將製造業放在強市的戰略高度, 且目標直指兩大國家級桂冠, 廣州絕不是在唱高調、放空炮, 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和信心, 源于廣州製造業的強大實力,

尤其是在創新戰略驅動下,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製造業向智造和創造轉變, 整個產業發展的動能更加澎湃, 完全具備引領全國的實力。

扎實的基礎厚植廣州製造業發展的土壤。 廣州經濟實力一直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工業經濟發達, 而先進製造業則是工業經濟的主要支撐。 2016年, 廣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56億元、工業增加值4878億元, 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2663億元, 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4.6%。 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 廣州就擁有35個, 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 擁有汽車、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電氣機械及器材、電力和熱力生產及供應等5個超千億級的產業, 超百億級的產業有船舶、冶金、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煙草、醫藥等多達21個。

如此雄厚的基礎在國內城市中並不多見, 廣州堪稱數一數二。

創新驅動推動廣州製造向廣州智造和廣州創造轉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傳統的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 從製造向智造和創造轉變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也是廣州搶抓到的機遇。 目前, 廣州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智慧製造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多達4739家, 一大批智慧製造龍頭企業引領了各自細分領域的創新潮流, 廣汽傳祺連續4年被協力廠商調研機構評為中國汽車品牌第一, 廣州億航自主研製出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 廣電運通研製出全球首台集人臉、指靜脈、虹膜三種生物特徵身份認證技術於一體的ATM機,

廣州數控、啟帆2家工業機器人製造企業入選“中國機器人TOP10”。 創新驅動讓發展活力充沛釋放, 今年1-4月, 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2655億元, 同比增長12.1%, 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6.3%。

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吸引高端產業和人才集聚。 廣州城市形象宣傳片《花開廣州·盛放世界》在美國紐約廣場首秀時令世界驚豔, 廣州非常注重優化城市環境、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 “廣州藍”、“花城花”時常刷爆朋友圈, “廣州速度”、“廣州效率”頻獲點贊, 廣州已經成為一座具備國際吸引力的國家重要中心城市。 過去六年, 廣州5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目前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廣州,

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區域總部設在廣州, 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達6人、兩院院士79人, “千人計畫”專家216人。 國際資源與高端人才的集聚, 為廣州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百尺竿頭再向前。 我們有理由相信, 只要廣州堅持“製造強市”戰略, 推動先進製造業向集群、集聚、集約化發展, 一定能夠成功奪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和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桂冠。 (胡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