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樂視融資數百億,3億基金就要到期,又會多多少討債者

樂視缺錢。

樂視很缺錢。

樂視非常缺錢。

01

缺錢的公司非常多, 但像樂視這樣缺錢缺到全國人民都知道的, 還是非常少的, 現在一點風吹草動, 都能引起關注。

事情還得從2016年11月份說起, 那時候, 雖然外界關於樂視缺錢的消息鬧得是滿城風雨, 但那年11月6日賈躍亭的內部郵件《樂視的海水與火焰》還是如同王炸, 把樂視的問題公開化後, 此後, 樂視的資金窟窿, 就再也沒有被填平過。

債權人一看賈老闆自己都承認缺錢了,

紛紛上門, 各路供應商、旗下子公司司機等等紛至遝來, 債權人多得, 貓哥聽說, 樂視在公司的一些大廳裡都擺滿盆栽, 阻止找上門來的債權人逗留。 大廳沒了, 還有大門口啊。

這幾天, 上市公司明家聯合發佈公告, 替下屬公司追討起了樂視欠的6000萬廣告費。

前天, 樂視被爆因未按時繳納物業費, 員工有可能會被禁止進入辦公大樓, 這就尷尬了。

02

也曾風光無限好

曾經, 樂視是一個土豪。

自從賈老闆提出“生態化反”的概念後, 樂視是四處出擊, 短短兩年, 就從一個視頻網站攤成了橫跨網站、手機、電視、金融的“生態平臺”。

這個“生態平臺”極其燒錢。

1

樂視體育

以樂視系最活躍的樂視體育為例:

● 2015年10月28日, 樂視體育以1.1億美元的價格, 買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

● 2016年2月23日, 樂視體育以27億元天價獲得中超聯賽2016和2017賽季兩年新媒體獨家轉播權。

● 2016年初, 北京國安改名北京國安樂視隊, 樂視5000萬人民幣冠名。

全盛時期, 樂視體育是這樣的:

貓哥稍微算了下, 僅樂視體育就燒錢超過50億。

2

硬體:手機、電視+汽車

這相比樂視手機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貓哥曾經在現場聽賈老闆說, 每買一台手機要“讓利”消費者200塊。 也就是買得越多, 樂視就虧得越多。

硬體是極其“燒錢”的, 越大就越是。 手機、電視尚在燒, 這邊, 賈老闆宣佈要造車了!電動車、無人駕駛, 一堆酷炫的概念, 沒個幾百億是搞不掂的。

真在那個美好時代, 樂視的發佈會平均兩天一個, 賈老闆用PPT, 描繪著“生態化反”, 股價也是蹭蹭的。

作為樂視系的上市公司, 樂視網股價從2014年年底開始瘋漲, 從2014年12月23日低谷時的28.2元,上漲至2015年5月12日的最高點179.03元,上漲幅度高達535%。

但隨後的“股災”和樂視的債務黑洞爆發,樂視從此從天堂墜入深淵。

據36氪報導,截止今年3月底時,樂視清點完各業務債務總額後發現總欠款約為343億元,扣除保證金後仍高達近263億。

大家都知道,樂視能花錢,欠的錢也多。

03

大坑“坑散戶”?

賈老闆能構築一個橫跨軟硬體、互聯網、汽車的龐大帝國,旗下上市公司樂視網功不可沒,儼然成為一個“提款機”,Wind資訊資料顯示,自2010年8月上市以來,樂視網累計募資約145.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92.9億元(首發7.3億元、定向增發60.2億元、發債券融資25.3億元),間接融資52.6億元。

還有賈老闆在高位的百億規模減持,然後再“無息”借給樂視。

除了股市套現,這些年VC/PE市場的火爆,也讓樂視孵化中的各類公司得以大規模融資,而且經穿透後,出錢的居然是散戶。

比如,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曾聯合中植系公司作為GP(一般合夥人),成立一支名為“恒天財富穩益十二號樂視基金一期”的類PE產品,產品投向為樂視移動智慧資訊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該基金管理人為北京恒天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託管方為國信證券,募資規模不超過3.1億元,本期不低於1000萬元,存續期為24個月,預期收益分為三檔,按照本金100萬-300萬、300萬-600萬、600萬以上分別定為年化10.3%、10.8%、11.3%。

這一產品呢,被財富管理公司四處銷售,賣給普通投資者:

這一下要募集3.1億,對於恒天財富這樣的協力廠商銷售公司也不是難事,畢竟人家一天能賣掉10個多億的產品呢。

而這3.1億的用途就有意思了:

只用於製造手機!注意!只用於製造手機!手機的“推廣費用由樂視旗下兄弟公司説明,不需要額外投資”。

那麼,誰能告訴貓哥,樂視手機最後欠供應商的錢是怎麼欠的?

至於這個產品宣傳冊所提到的淨利潤,最終沒有完成,而上市,更是遙遙無期,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兩年期的產品,到2017年7月24號就到期了。根據合同,賈老闆為本專案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到時候,能還得上嗎?

除了樂視手機。樂視體育也是融資大戶。

2016年4月12日,樂視體育完成了B輪融資,海航領投,其他20幾家機構和10餘位個人跟投,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影視明星,孫紅雷、劉濤、陳坤等等。

可很多機構一倒手就把份額賣給了散戶。

據財新報導,樂視體育的B輪投資人超過30個,但最終參與融資的仲介數量難以統計,80億元融資中,三分之一給了機構,三分之二是散戶參與,融資份額在分銷市場的門檻價實際已從1億元降至100萬元甚至更低。

不少個人投資者也認樂視體育的招牌,更何況還有不少明星也投了,甚至給樂視體育月臺,“明星投那麼多都不怕賠,我怕啥”恐怕是不少購入股份的投資者的心理。

貓哥順便說一下,那些個人投資者怎麼就想不明白,如果真的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機構為何要把這些股份分拆開來賣給你?真的是機構沒錢麼?

除了部分“坊間傳聞”外,樂視體育並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除了散戶之外,一些機構其實心裡也並沒有底,何時能夠退出一直是未知之數。

而這80億的融資剛一到手,就陷入了資金挪用的質疑,除了支付一些版權費用以外,有30億的資金被拿走了。賈躍亭的解釋是,樂視控股當年借給樂視體育好多錢,現在該要回去了。

這理由,就跟樂視手機的融資一模一樣。

這就是著名的“一級市場散戶化”。

上市公司大老闆們跟機構們聯合起來,各種“明股實債”、通過私募機構把股權賣給散戶。

貓哥注意到,早些時候,華興資本主席兼CEO包凡先生曾有過一篇《警惕風投散戶化》的文章。包凡在文中發出了警示,“一級市場的特質不適合散戶,和二級市場通過價格波動快速糾錯不同,一級創投市場沒有流動性,沒有風險釋放的過程,散戶可能血本無歸。”

04

搭建互金平臺,涉嫌自融

當然,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坦承B輪融資確實有散戶進入,但是他並不認可這種方式。

恐怕樂視內部並不是完全不認可這種方式。如果說對於機構引入散戶,還可以用無能為力來解釋,那麼對於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的那些“找錢”行為,就有點“劍走偏鋒”。

在賈躍亭眼裡,樂視金融的發佈,標誌著樂視7大生態系統正式完成閉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樂視金融對於樂視來講,可能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籌集資金的平臺。

貓哥登錄樂視金融的網站,查閱了其定期理財產品。

6月5號,樂視金融的定期理財產品“尊享理財”一共發佈了12款理財產品,起投金額從5000元到500000元不等,除了一款“樂享其成392期1號”產品的預期年化在6.7%以外,其餘的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7%以上,而期限也從77天到179天不等。

你看,這就是“大餡餅”啊。

在產品簡介上,貓哥看到,產品的底層資產均是保理資產收益權。貓哥仔細查閱了這些產品的合同協定,關於交易資產標的的說明中提到,交易的標的資產均為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轉讓的應收賬款收益權。

從企業的工商資訊來看,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的企業法人是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而恰好樂視金融理財產品的運營主體樂信(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樂視投資管理的全資子公司。

而樂視投資管理的主要出資人,5月份才從樂視控股變更為自然人賈躍芳,可是即便如此,賈躍芳依然是樂視控股的股東,而賈躍芳跟賈躍亭的關係不言自明,所以實際上這些公司都是樂視控股的關聯公司。

在樂視金融網頁上關於這些檢品的風險等級,均標注的是“低風險”。而在樂視在關於相關報導的聲明中堅稱“樂視金融產品是供應鏈金融”。

貓哥注意到,現在的大環境下,7%的收益率已經是比較高的了,一些類似的金融機構推出的同類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僅4.8%,高一點的能達到5.2%。

高收益對應的是高風險,7%的高收益,又涉嫌“變相自融”。

但樂視金融不承認啊,人家說這是“開展的是合法合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

不知,貓友們看了作何感想。

———————我是分割線———————

看來,賈老闆真是用盡了各種融資方式,無論是機構的投資,還是套現股民的錢,還是場外散戶的錢,還是買理財產品的錢,他統統都要!

賈老闆曾在公開信上說:“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

如果說這融資能力還不強,那麼,相信,很多上市公司老闆得羡慕死了。

問題是,那些投資了上述金融產品的投資者們,你們怕不怕?

喵~來和貓哥做朋友,

從2014年12月23日低谷時的28.2元,上漲至2015年5月12日的最高點179.03元,上漲幅度高達535%。

但隨後的“股災”和樂視的債務黑洞爆發,樂視從此從天堂墜入深淵。

據36氪報導,截止今年3月底時,樂視清點完各業務債務總額後發現總欠款約為343億元,扣除保證金後仍高達近263億。

大家都知道,樂視能花錢,欠的錢也多。

03

大坑“坑散戶”?

賈老闆能構築一個橫跨軟硬體、互聯網、汽車的龐大帝國,旗下上市公司樂視網功不可沒,儼然成為一個“提款機”,Wind資訊資料顯示,自2010年8月上市以來,樂視網累計募資約145.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92.9億元(首發7.3億元、定向增發60.2億元、發債券融資25.3億元),間接融資52.6億元。

還有賈老闆在高位的百億規模減持,然後再“無息”借給樂視。

除了股市套現,這些年VC/PE市場的火爆,也讓樂視孵化中的各類公司得以大規模融資,而且經穿透後,出錢的居然是散戶。

比如,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曾聯合中植系公司作為GP(一般合夥人),成立一支名為“恒天財富穩益十二號樂視基金一期”的類PE產品,產品投向為樂視移動智慧資訊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該基金管理人為北京恒天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託管方為國信證券,募資規模不超過3.1億元,本期不低於1000萬元,存續期為24個月,預期收益分為三檔,按照本金100萬-300萬、300萬-600萬、600萬以上分別定為年化10.3%、10.8%、11.3%。

這一產品呢,被財富管理公司四處銷售,賣給普通投資者:

這一下要募集3.1億,對於恒天財富這樣的協力廠商銷售公司也不是難事,畢竟人家一天能賣掉10個多億的產品呢。

而這3.1億的用途就有意思了:

只用於製造手機!注意!只用於製造手機!手機的“推廣費用由樂視旗下兄弟公司説明,不需要額外投資”。

那麼,誰能告訴貓哥,樂視手機最後欠供應商的錢是怎麼欠的?

至於這個產品宣傳冊所提到的淨利潤,最終沒有完成,而上市,更是遙遙無期,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兩年期的產品,到2017年7月24號就到期了。根據合同,賈老闆為本專案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到時候,能還得上嗎?

除了樂視手機。樂視體育也是融資大戶。

2016年4月12日,樂視體育完成了B輪融資,海航領投,其他20幾家機構和10餘位個人跟投,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影視明星,孫紅雷、劉濤、陳坤等等。

可很多機構一倒手就把份額賣給了散戶。

據財新報導,樂視體育的B輪投資人超過30個,但最終參與融資的仲介數量難以統計,80億元融資中,三分之一給了機構,三分之二是散戶參與,融資份額在分銷市場的門檻價實際已從1億元降至100萬元甚至更低。

不少個人投資者也認樂視體育的招牌,更何況還有不少明星也投了,甚至給樂視體育月臺,“明星投那麼多都不怕賠,我怕啥”恐怕是不少購入股份的投資者的心理。

貓哥順便說一下,那些個人投資者怎麼就想不明白,如果真的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機構為何要把這些股份分拆開來賣給你?真的是機構沒錢麼?

除了部分“坊間傳聞”外,樂視體育並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除了散戶之外,一些機構其實心裡也並沒有底,何時能夠退出一直是未知之數。

而這80億的融資剛一到手,就陷入了資金挪用的質疑,除了支付一些版權費用以外,有30億的資金被拿走了。賈躍亭的解釋是,樂視控股當年借給樂視體育好多錢,現在該要回去了。

這理由,就跟樂視手機的融資一模一樣。

這就是著名的“一級市場散戶化”。

上市公司大老闆們跟機構們聯合起來,各種“明股實債”、通過私募機構把股權賣給散戶。

貓哥注意到,早些時候,華興資本主席兼CEO包凡先生曾有過一篇《警惕風投散戶化》的文章。包凡在文中發出了警示,“一級市場的特質不適合散戶,和二級市場通過價格波動快速糾錯不同,一級創投市場沒有流動性,沒有風險釋放的過程,散戶可能血本無歸。”

04

搭建互金平臺,涉嫌自融

當然,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坦承B輪融資確實有散戶進入,但是他並不認可這種方式。

恐怕樂視內部並不是完全不認可這種方式。如果說對於機構引入散戶,還可以用無能為力來解釋,那麼對於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的那些“找錢”行為,就有點“劍走偏鋒”。

在賈躍亭眼裡,樂視金融的發佈,標誌著樂視7大生態系統正式完成閉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樂視金融對於樂視來講,可能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籌集資金的平臺。

貓哥登錄樂視金融的網站,查閱了其定期理財產品。

6月5號,樂視金融的定期理財產品“尊享理財”一共發佈了12款理財產品,起投金額從5000元到500000元不等,除了一款“樂享其成392期1號”產品的預期年化在6.7%以外,其餘的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7%以上,而期限也從77天到179天不等。

你看,這就是“大餡餅”啊。

在產品簡介上,貓哥看到,產品的底層資產均是保理資產收益權。貓哥仔細查閱了這些產品的合同協定,關於交易資產標的的說明中提到,交易的標的資產均為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轉讓的應收賬款收益權。

從企業的工商資訊來看,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的企業法人是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而恰好樂視金融理財產品的運營主體樂信(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樂視投資管理的全資子公司。

而樂視投資管理的主要出資人,5月份才從樂視控股變更為自然人賈躍芳,可是即便如此,賈躍芳依然是樂視控股的股東,而賈躍芳跟賈躍亭的關係不言自明,所以實際上這些公司都是樂視控股的關聯公司。

在樂視金融網頁上關於這些檢品的風險等級,均標注的是“低風險”。而在樂視在關於相關報導的聲明中堅稱“樂視金融產品是供應鏈金融”。

貓哥注意到,現在的大環境下,7%的收益率已經是比較高的了,一些類似的金融機構推出的同類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僅4.8%,高一點的能達到5.2%。

高收益對應的是高風險,7%的高收益,又涉嫌“變相自融”。

但樂視金融不承認啊,人家說這是“開展的是合法合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

不知,貓友們看了作何感想。

———————我是分割線———————

看來,賈老闆真是用盡了各種融資方式,無論是機構的投資,還是套現股民的錢,還是場外散戶的錢,還是買理財產品的錢,他統統都要!

賈老闆曾在公開信上說:“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

如果說這融資能力還不強,那麼,相信,很多上市公司老闆得羡慕死了。

問題是,那些投資了上述金融產品的投資者們,你們怕不怕?

喵~來和貓哥做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