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力

專家點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 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 直接決定著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並最終影響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第二, 提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是創新;第三, 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為抓手, 全面推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首先, 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 直接決定著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並最終影響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一是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的過程中,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 新一輪產業革命即將到來, 特別是在資訊技術和互聯網行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顛覆性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因此, 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在內的所有部門都將面臨如何抓住機遇和迎接挑戰的問題。 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 各國都把製造業作為經濟振興的重要領域,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提出了再工業化或重振製造業的戰略或計畫, 希望以此儘早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 進一步提升國家的競爭能力, 因此, 製造業領域已經成為現在和未來各國競爭的主戰場。
三是中國的製造業經過多年發展, 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 很多製造業產品的種類和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但是製造業大而不強是多年來一直存在並且迄今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因此, 對於中國的製造業而言, 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核心是要解決好製造業如何從大到強的問題。 四是製造業能否解決好從大到強的問題, 不僅僅關乎到製造業部門的發展, 而且直接會影響到服務業部門, 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甚至會影響中國經濟轉型的成敗, 並最終影響到未來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 提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是創新。 一是技術進步的主戰場在製造業領域,

而推動技術進步的關鍵是創新。 可以說, 沒有創新就沒有技術進步, 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經濟增長, 沒有經濟增長, 就沒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 二是製造業創新涉及多方面的要素, 創新方向也各有側重。 對中國製造業來說, 目前創新的重點是提高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工業控制系統等的自主能力, 以及其最終所影響到製造業全產業鏈的系統集成能力。 三是中國製造業的創新有著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優勢, 比如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巨大的人口基數、一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本、多年來形成的產業配套能力以及舉國上下對創新的高度重視。 四是下一步中國製造業創新的核心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
讓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讓各種創新成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和應用, 讓各種創新要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第三, 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為抓手, 全面推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中國製造2025很好地體現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和方向, 抓住了中國製造業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製造業發展的總體戰略規劃。 二是《中國製造2025》的首先是要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推動製造業的改進和提升, 其核心是智慧製造, 這與德國工業4.0所宣導的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 下一步實施推進中國製造2025戰略重點是把中國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優勢轉化為製造業的優勢,

進一步推動資訊化和製造業的融合互動。 三是實施《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不同的是, 中國製造業發展水準在行業和地區等方面差次不齊, 總體上與發達國家製造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技術上和管理上都需要補短板, 包括“四基”工程。 四是做好中國製造2025, 要抓主要矛盾, 抓重點, 各級政府和企業既不要無動於衷, 置身事外, 也不能急功近利, 急於求成, 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 把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 政府主要解決共性技術、公共服務、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標準規則制定和嚴格實施等, 企業作為資源配置的主體, 自主決定技術路線、商業模式。

總之, 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來說, 要邊練內功邊抓機遇,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會逐步進入全球製造業的先進水準行列。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是不容易的,是需要時間的。但如果不做這件事,將會再一次失去新一輪工業革命帶給我們的機遇。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中國製造業的全面進步與發展,最終會影響中國從目前的中高收入國家步入到高收入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並最終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要邊練內功邊抓機遇,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會逐步進入全球製造業的先進水準行列。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是不容易的,是需要時間的。但如果不做這件事,將會再一次失去新一輪工業革命帶給我們的機遇。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中國製造業的全面進步與發展,最終會影響中國從目前的中高收入國家步入到高收入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並最終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