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興安嶺岩畫可能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一萬年

經濟視野網3月20日電(本網記者趙洪軍 特約記者石磊) 近日, 從大興安嶺相關部門傳來消息, 大興安嶺去年發現的岩畫, 經考古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在新林區發現的這組岩畫距今至少有8000——15000年, 由此可見, 這項研究一旦確認,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至少可以在現有基礎上, 向前推進10000年。

大興安嶺是我國古代鮮卑、室韋、蒙古等多個民族的發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歷史上同屬中華文化傳承地區, 遺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 黑龍江省考古學者曾在大興安嶺漠河與滿歸一帶的深山裡, 發現“交嘮呵道”彩繪岩畫。

大興安嶺岩畫大多分佈在人類活動不易到達的群山深處、相對凸立的山峰岩壁立面上。 大興安嶺所發現的史前岩畫全部為紅褐色彩繪岩畫, 顏料屬人為調合富含鐵錳原料等紅色粘合物質, 直接用手塗繪。 岩畫紋樣主要有三類,

以人物和動物為主。

近年來, 大興安嶺地區新林區分別在翠崗鎮及碧洲鎮發現了多幅岩畫遺存, 特別是在2017年初, 在距離新林區新林鎮東南方5公里, 東經124度24分43秒;北緯51度38分10秒, 新林林場施業區110班塔哈爾河東岸再次發現百余幅描繪戴面具的薩滿、太陽神、狩獵、三界圖、跳舞等古代人類在此地域生產生活及祭祀場景的岩畫, 畫面清晰、內容多樣, 是迄今為止在大興安嶺地區發現的較為罕見的大規模岩畫遺址, 據初步推測距今8000至15000年。

大興安嶺岩畫為中國最北部的岩畫遺存, 大量岩畫的發現和初步研究, 證明了大興安嶺是孕育黑龍江乃至中國遠古文明的搖籃, 是早期人類繁衍棲息之地, 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人類歷史研究的空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