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用時不到2年研發出中國“天眼”,他創業第2年就營收過億

創業其實就是一句話, 用工匠精神把顛覆創新的具體變成產品, 創造社會價值。 ——陳甯

文/王才榮

雲天勵飛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陳寧

第一次認識陳甯博士, 是在尋找中國創客深圳站論壇, 當時是為了聽李開複老師關於人工智慧發展的演講, 很多大咖月臺, 包括優客工廠毛大慶、松禾資本創始人厲偉等, 但聽完後唯獨對雲天勵飛的深目系統和慧眼系統印象深刻。

陳甯博士是雲天勵飛的聯合創始人及CEO, 海歸創業, 乍一看, 酷似武打明星吳京, 但他卻是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實力派, 創立雲天勵飛第二年便實現了營收過億元, 由他打造的雲天深目系統更是實現了百萬人群秒級定位, 協助公安屢破大案要案。

但陳甯的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 他與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田第鴻此前一直供職于世界500強企業, 是相關領域的國際高端核心研發團隊成員,

在國外有著不菲的薪資收入和舒適生活。

之所以選擇回國創業, 是由於2012年出現“深度學習”演算法體系, 使得這一領域數十年積累的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 陳寧認為, 也正是因為這是最新的科學演算法, 無論在歐美還是中國, 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未來究竟誰能走在前端充滿了各種可能。

2014年下半年, 陳寧拉上他的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校友兼摯友田第鴻在深圳開啟了創業之路。 一開始, 他們住在華僑城附近一個60多平米的房子裡, 寫方案, 做測算。 陳甯精於晶片硬體, 田第鴻擅長深度運算, 兩人雄心勃勃, 特別想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做出革新技術。

然而, 創業維艱, 2014年, 人工智慧在當時並不被人看好。 陳寧說, 那時我倆整天去找人聊,

找投資人支援我們的項目, 一而再, 再而三, 沒人理我們, 我們乾脆就是自己來。

好在借助科學館的國際創新驛站孵化器的支持, 他們有了第一間辦公室。 擠在這間小房子裡, 陳寧和田第鴻, 再加上不拿工資倒貼錢的“零號員工”李健文, 夜以繼日, 一門心思搞研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一年半後, 雲天勵飛的第一款產品“雲天深目”問世, 不到半年時間, 賣出了一個億。

而此時, 人工智慧概念開始站上風口, 此前一直低調甚至默默無聞的雲天勵飛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2015年, 雲天勵飛以第一名的成績入選深圳市第五批“孔雀團隊”, 並獲得4000萬元創業資金支持。

事後, 陳寧回憶, 從我們知道入選孔雀團隊, 到4000萬元資金一分不差全部到賬,

前後不到3個月, 有些城市為了吸引海歸團隊入駐, 往往在資金等方面做出承諾, 但未必能夠兌現, 深圳並沒有針對團隊作出承諾, 卻有公開政策支援和透明的申請流程, 最終落實到位, 這對初創企業支持力度較大。

2015年9月, 雲天勵飛獲得徐小平創立的真格基金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隨後成為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快速成長的一匹黑馬。

AI視覺晶片實現商業化落地

目前, 基於自主開發的面向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架構下的高度並行的DSP晶片, 雲天勵飛已經率先在智慧安防領域完成商業化落地, 可提供百萬人群秒級定位的雲天深目系統、不法行為精准預測和犯罪人員資訊全市共用的雲天慧眼系統以及針對工業園、社區、樓宇等人臉識別的小雲管家系統。

事實上, 晶片是雲天勵飛的技術門檻, 它能高效實現神經網路運算, 具有高效和靈活的特性, 並且能夠程式設計重構, 還可在雲端更新演算法。 但雲天勵飛的真正產品是以此為基礎的視覺加速平臺服務, 主要面向安防、無人機、無人船系統、工業自動化以及機器人等行業。

裝有雲天勵飛晶片的視頻採集終端, 會與連接平臺, 如監控攝像頭。 前端晶片做即時性的視頻預處理和預理解, 但並不做決策, 決策由雲端來做。 這類分層處理模式, 可以將系統的運行速度提高兩個數量級。 除此以外, 平臺還可對前端晶片進行功能週期的授權, 增加或刪減功能。

例如雲基於視覺智慧技術的雲天慧眼系統, 其人臉識別方面,前端晶片主要做檢測和特徵值提取,把人臉圖像轉化成字串,然後交由雲端處理。陳寧說,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網路頻寬要求,加快處理速度,還可降低幕後處理成本。

未來隨著攝像頭等更多智慧感測器所帶來的大量資料處理需求,人工智慧演算法也需要新型處理器和硬體平臺,畢竟目前的絕大多數晶片技術並非為神經網路架構而專門設計,而且相應的演算法和軟體與之也並不適合,效率非常低下。

人工智慧先To B更利於技術沉澱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人臉識別、語音辨識以及雲識別等技術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地發展,人工智慧似乎正步入轉捩點。

但陳寧認為,人工智慧的產業化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它並不會像大家想的那樣會全面爆發。人工智慧具有而非常強的特殊性,涉及面非常廣,目前只是有一些技術點成熟,但其實市場上並沒有成熟的產品,更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對於目前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陳寧的建議是先做To B應用。陳寧表示,很多AI公司上來就要做to C的產品,我不是說to C完全沒有可能,只是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下,AI並不太適合去成為to C產品的核心功能點。

陳寧認為,人工智慧的應用應該清晰地定義出一些已成熟技術的邊界,然後與to B的行業應用相結合,這樣更利於技術沉澱,因為to C的需求是開放的,但是行業內的需求卻可以定義出邊界條件。“當我們設計出一款應用於行業的AI產品後,就通過它來積累行業資料和演算法,形成良性迴圈,通過不斷反覆運算讓演算法逐步將邊界條件放鬆,進而推動演算法和技術進一步發展。”

人物簡介:


陳甯,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佐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中國第一套商用向量處理器指令集架構設計者。

曾任中興通訊IC技術總監、美國飛思卡爾多模終端晶片架構師、4G-LTE國際標準首席代表。擁有近30項已授權國際專利(其中 13項被蘋果公司收購)、20多篇國際著作和論文,曾擔任 7個 IEEE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

其人臉識別方面,前端晶片主要做檢測和特徵值提取,把人臉圖像轉化成字串,然後交由雲端處理。陳寧說,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網路頻寬要求,加快處理速度,還可降低幕後處理成本。

未來隨著攝像頭等更多智慧感測器所帶來的大量資料處理需求,人工智慧演算法也需要新型處理器和硬體平臺,畢竟目前的絕大多數晶片技術並非為神經網路架構而專門設計,而且相應的演算法和軟體與之也並不適合,效率非常低下。

人工智慧先To B更利於技術沉澱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人臉識別、語音辨識以及雲識別等技術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地發展,人工智慧似乎正步入轉捩點。

但陳寧認為,人工智慧的產業化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它並不會像大家想的那樣會全面爆發。人工智慧具有而非常強的特殊性,涉及面非常廣,目前只是有一些技術點成熟,但其實市場上並沒有成熟的產品,更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對於目前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陳寧的建議是先做To B應用。陳寧表示,很多AI公司上來就要做to C的產品,我不是說to C完全沒有可能,只是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下,AI並不太適合去成為to C產品的核心功能點。

陳寧認為,人工智慧的應用應該清晰地定義出一些已成熟技術的邊界,然後與to B的行業應用相結合,這樣更利於技術沉澱,因為to C的需求是開放的,但是行業內的需求卻可以定義出邊界條件。“當我們設計出一款應用於行業的AI產品後,就通過它來積累行業資料和演算法,形成良性迴圈,通過不斷反覆運算讓演算法逐步將邊界條件放鬆,進而推動演算法和技術進一步發展。”

人物簡介:


陳甯,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佐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中國第一套商用向量處理器指令集架構設計者。

曾任中興通訊IC技術總監、美國飛思卡爾多模終端晶片架構師、4G-LTE國際標準首席代表。擁有近30項已授權國際專利(其中 13項被蘋果公司收購)、20多篇國際著作和論文,曾擔任 7個 IEEE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