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孩子受點氣,是多麼可貴的教育!後悔看晚了

忍人之所不能忍, 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那種完全賞識而沒有懲戒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其實也會害了孩子——慈母多敗兒!

讓孩子受點氣, 是多麼可貴的教育!後悔看晚了(圖)

鏡頭一:

一輛計程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 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後, 一言不發, 越過欄杆, 跳進江中。 緊接著, 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 一對吵嘴的小夫妻走了, 留下雙方的老人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鏡頭二:

某男子拿刀捅傷他人, 在派出所交待的起因是——小時候, 那人欺負過他……

鏡頭三:

某學校禁止男生留長髮, 某男生剪了兩次發還不合格, 第三次哭著剪了頭髮, 然後跳河自盡……

鏡頭四:

某女生主動將自已的錢借給丟錢的同學, 反被懷疑是她偷的, 然後從樓上跳下, 以死證明清白……

現在的人怎麼這麼衝動、這麼脆弱呢?由此, 想到一個問題:人的氣量!

氣量大的人,

成就也大;氣量小的人, 為小事所拘, 故難成大事。

01

有一對小夫妻吵架。 男人說:“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 無論送的是什麼, 你都應該高興地接著, 而不是挑三揀四、萬分嫌棄,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

然後, 越吵越激烈。 過了一會兒, 就聽女的哭著說:“從小到大, 我媽都沒大聲吼過我一句, 你憑什麼對我這麼凶?”

唉!問題就出在“從小你媽都沒大聲吼過你一句”。 你媽寵您如公主, 於是, 你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如今雖已身為人妻, 卻還生活在公主的童話中。 該醒醒了!

生活條件越好, 受到的呵護越多, 人就越容易變得自我、虛榮, 因此, 也就越挑剔、越狹隘。

02

有個小女孩, 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 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

你有嗎?”, “我有新玩具, 你有嗎?” 如果別人說沒有, 她就特別高興。

如果別人說:“我有啊, 比你的還漂亮呢, 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 哭著吵著要買, 家長則說:“寶貝, 別哭, 別哭, 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 好不?”

於是, 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麼養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勞累, 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願, 通過這逆境的磨礪, 使他的性格堅定, 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很多家長, 正好相反。

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 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 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

遂其所願, 所以, 孩子因寵而嬌, 缺乏忍耐之性。 如此, 遇事有各種衝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03

有個中學生在貼吧裡說:“爸媽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 搞煩了, 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 後悔一輩子!”

看著這句話, 我不寒而慄, 想了半天:原來, 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 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 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

原來, 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 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 死者忍一時之痛, 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 所以, 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 你憑什麼當我當草?

別人一直誇我, 你憑什麼損我?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

就拐不過彎來了。 順境中待久了, 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

這裡有一個關鍵字:“長期的”。 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 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 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偶爾的責罰, 還是有必要的!

國外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最近發表文章:過度讚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 凡事不能走極端。

十之七八的鼓勵, 十之二三的責罰, 最有利於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 受點小委曲, 其實是一種鍛煉孩子心理抗挫折能力的方式。 老話說:受得了氣, 才成得了人。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有些父母過度溺愛、遷就孩子, 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兒委屈, 這種“愛”其實會害了孩子。正如古話所說的——慈母多敗兒!

這種“愛”其實會害了孩子。正如古話所說的——慈母多敗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