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樂施好善,如今繼承人享譽全球

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大家雲集。 文化通婚, 重視教育。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

在中國, 最常見的家族興旺和衰落的過程是:上一輩白手起家, 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業, 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 家道中落。

其中, 時代變遷也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 經過一番改造, 以前的名門望族早已成為“無產階級”, 要想在中國找到能夠幾代財富傳承的家族, 就更加困難。

但是有一個家族, 卻擺脫了這個“魔咒”, 並且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這個家族就是美籍華人建築師, 1983年普利策克獎得主, 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

提起貝聿銘, 可謂名滿天下, 無人不知。

2017年4月26日, 貝聿銘老先生過了自己的100歲生日, 在他傳奇的100年人生裡, 他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貝聿銘身後,

是一個傳承了15代的百年名門望族。

貝聿銘的第一代祖先在蘇州行醫賣藥, 至18世紀, 貝氏家族在蘇州居住了已有六百餘年, 是擁有大片土地的望族, 以行善和助人享譽蘇州。

1917年, 貝聿銘在廣州誕生, 貝氏家族也于同年買下了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 1920年, 貝聿銘的父親到上海工作。

10歲時, 貝聿銘隨家人遷往上海。 從那時起, 幾乎每年寒暑假, 貝聿銘都會回蘇州, 他在獅子林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

這位15代, 把貝氏家族的榮譽, 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貝家最為興旺的支脈, 是同為第13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 他們的六世祖是親兄弟, 兩人同為貝氏餘脈, 卻都不以醫藥業成名發家, 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 貝潤生則被稱為“顏料大王”。

貝哉安本來是可以中舉走仕途的, 20歲, 他已是蘇州府學貢生。 父親的忽然去世, 使得貝哉安放棄了“學而優則仕”, 全力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 由於他善理財, 人緣好, 獲得了知縣吳次竹的賞識, 聘為幕僚, 被時人稱為“錢谷師爺”。

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為貝聿銘)

1915年, 貝哉安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 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 後來在蘇州成立分社, 任經理。 貝哉安頭腦好, 家庭教育更好, 五個兒子, 個個做銀行, 個個有出息, 其中最負盛名的, 當屬貝哉安的三子貝祖詒, 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詒東吳大學畢業後, 娶了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氏為妻。 莊氏擅吹笛子, 虔心向佛, 夫婦伉儷情深。 他們生了六個孩子, 三男三女, 貝聿銘是長子, 生於1917年4月26日。

1930年, 莊氏因癌症去世, 留下年僅13歲的貝聿銘和弟弟貝聿昆、貝聿樅以及三個姐妹。 為了儘快從喪妻之痛當中解脫, 銀行派遣貝祖詒出訪歐洲。

這是一次命中註定的出訪, 40歲的貝祖詒在歐洲邂逅了21歲的蔣士雲。

當時貝祖詒40歲, 而蔣士雲僅21歲。

蔣士雲

貝祖詒很傷心,蔣士雲當時亦很失意。這位外交家的女兒是當年名動北平的江南名媛,有粉絲在報上發表花癡文,這樣描述她的美麗:

蔣四小姐的美,在於動作的姿態。她一舉手一投足,不論拿起個杯子來喝茶,或低垂了螓首咽食東西,一個極小的動作,也都有一個姿態,真如春雲幻變。尤其在她玉指夾著了香煙,在遐思休憩的時候,她的右肩微聳,左斜垂,手指卷握了個空拳,掌心仰天,香氤繞繚,在蜷擁成勾的眉發間,那迷蒙的眼睛,幽然神往,真好像酒醉了的玉環,朝霧罩籠了黛山一般。

這樣美麗的蔣四小姐,當時輸給了“趙四小姐”——是的,她曾經和少帥張學良戀愛,差一點終成眷屬。在聽說了趙四小姐的故事之後,蔣四小姐傷心欲絕,並且及時中止了這場不靠譜的戀愛,前往歐洲求學。

蔣士雲和貝祖詒,一對傷心人,同病相憐,他鄉故知,居然碰出了愛的火花。

貝祖詒與夫人——民國名媛蔣四小姐蔣士雲

雖然蔣士雲的父母非常反對這門婚事,自己的千金寶貝居然去人家家裡做六個孩子的後媽,但最終,他們還是順從了女兒。1932年春,貝祖詒和蔣士雲在巴黎舉行了婚禮,這場婚姻非常幸福,蔣士雲陪伴著貝祖詒,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貝聿銘的夫人——大家閨秀陸書華

貝聿銘與陸書華的結婚照

說起培養“美國最優秀女性”的衛斯理學院,大家都會想起著名校友宋氏三姐妹。

貝聿銘的夫人陸書華也是衛斯理學院校友。因為天生低調內斂,她的故事一直不為我們所知,連她的閨名,也一度被寫作盧愛琳或盧愛玲(英文名Ellien Loo)。

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6月25日的陸書華訃聞報導,陸的家世比貝聿銘要顯赫很多。她的家族譜裡,有唐紹儀這樣的大人物(是陸舅母的父親)。

唐紹儀

陸書華在衛斯理畢業後,去哈佛讀園林建築專業的研究生,在波士頓車站偶遇貝聿銘。他對她一見鍾情,主動上前搭訕:

要不要搭順風車啊?(試想一下這是一個家裡開中國銀行,住在獅子林的闊少在說話)

陸小姐的回答不卑不亢:謝謝,我已經買了火車票了。

不過,貝聿銘用大師般的匠人牛皮糖精神,終於追到了陸小姐。陸小姐研究生畢業五天之後,他們就註冊結婚了。

像所有老派女性那樣,陸小姐把自己的餘生都獻給了丈夫。

《三聯生活週刊》採訪了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在他回憶裡,陸夫人是貝家主心骨。她積極組織家庭成員聚會,對於貝聿銘的作品,也經常能給到很直率的評價——她在哈佛學的是景觀設計,但她甘願做個普通家庭主婦,生一堆孩子,跟著丈夫滿世界跑,並不在乎穿什麼名牌,拎什麼包包,每次陪著丈夫出席活動,她都是那麼低調而得體,我想,這都是因為,她不自卑。

一如《紐約時報》裡說的:她對丈夫和家人的支持是他們最為珍惜的。她為丈夫的事業提供了明智的忠告,同時,這些忠告現在聽來都是溫暖而幽默的。在大家的心裡,她永遠是那麼優雅和知性。

富而不驕,樂善好施

富豪家族多的是,大多只能算是暴發戶,難得的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才算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貝聿銘的叔祖父,“顏料大王”貝潤生認為,“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把自己花鉅資修繕一新的獅子林,給全體族人享用。

此外,他在園子裡設立了貝氏祠堂,並在旁邊捐資建立了貝氏承訓義莊,用來贍養、救濟族人。

貝潤生與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共同捐資在蘇州城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二人對蘇州的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而貝聿銘的父親,身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遠走美國之時卻沒拿走一分公款。

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是這個家族能夠十幾代財富傳承不斷的原因。

寧折不彎,名門氣質

建國之後,貝聿銘曾考慮過回國,他的父親阻止了他。

這個一念之間的舉動,讓貝聿銘和貝氏家族的命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貝氏家族是最早一批捐獻財產的,銀行交出去了,電力、燃油和染料的經營權移交了,在上海法租界南陽路170號的貝家花園洋房搬空了,獅子林一夜之間遣散32個僕人,然後也上交了。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逃脫右。的厄運。

貝聿銘的族弟貝重威,因右。入罪判刑22年,發配黑龍江勞教。妹妹貝聿琳想方設法弄了點白糖寄給他。後來,他對大家說,要是沒有這白糖,他肯定已經自殺了。

貝聿琳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銀行家丈夫儘管自降工資,仍是“歷史反革。”,每次參加批。會回來,貝聿琳就對丈夫說,對你就一個要求,不要死。

他的女婿梁成錦回憶,有一次他從批。會回家,孩子們看他掛著大牌子,就幫他摘下來,掛牌子的鉛絲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記。大家都很難過,一時不知道說什麼,他自己卻“一彎腰從菜籃子裡挑了幾棵開著黃花的菜芯,又順手從地上揀了個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擺”,他說: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

不是所有人都有貝聿琳夫婦的堅強意志。

貝聿銘的九姑姑貝娟琳嫁給了吳同文,後者在岳父幫助下成了上海灘新一代顏料大王。貝小姐的嫁妝之一是上海的綠屋,曾經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設計者是大名鼎鼎的鄔達克。1966年,吳同文和他的姨太太在綠屋自縊。文。結束後,有關單位表示要歸還綠屋,貝娟琳拒絕了,她說,就算換了房子,他們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1974年,貝聿銘夫婦跟隨美國建築師協會代表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他面對的是“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事後,貝聿銘對同事說:我在他們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感。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歷史的偶然。

一代大師,享譽全球,延續傳統,傳承文化

貝聿銘的建築生涯,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甘迺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受過多年西方教育的貝聿銘,仍舊自認為:“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因此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有人說,蘇州是他設計精神的“中國原點”;貝家的蘇州獅子林,那裡曾是貝聿銘小時候與族親玩耍的舊地,那裡深厚的歷史文化,給了他幾多天才的設計養分。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

穿梭在獅子林、西花橋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橋、瀑布,這些傳統中國文化的印跡,更讓他意識到,建築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建築師要使他所設計的建築與那裡的流水相一致,並成為既對流水充分考慮又受人歡迎的表現形式。”

“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後來功成名就的貝聿銘如是說。

貝聿銘的“桃花源”式設計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別有洞天的故事,都曾經為貝聿銘設計山洞和過橋帶來靈感。

貝聿銘這樣談自己的建築理念,“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建築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其次是如何將現代與傳統相融合。雖然這一建築建于現代,但我有責任尊重千百年發展而來的傳統。而事實上,這兩者也是相關的”。

同時,作為一個商業世家的後代,貝聿銘也一直想理解父親貝祖貽的一句話:優秀建築的精髓不僅在於構思偉大的建築物,而且要使他們與金融和經濟要素有效地聯繫在一起。

正版現貨包郵讀城行走蘇州古典園林/蘇州園林 典範蘇州 蔣暉 拙政園 獅子林 蘇州 ¥25 購買

貝聿銘全集-裘蒂狄歐 斯特朗 ¥69.3 購買

蔣士雲

貝祖詒很傷心,蔣士雲當時亦很失意。這位外交家的女兒是當年名動北平的江南名媛,有粉絲在報上發表花癡文,這樣描述她的美麗:

蔣四小姐的美,在於動作的姿態。她一舉手一投足,不論拿起個杯子來喝茶,或低垂了螓首咽食東西,一個極小的動作,也都有一個姿態,真如春雲幻變。尤其在她玉指夾著了香煙,在遐思休憩的時候,她的右肩微聳,左斜垂,手指卷握了個空拳,掌心仰天,香氤繞繚,在蜷擁成勾的眉發間,那迷蒙的眼睛,幽然神往,真好像酒醉了的玉環,朝霧罩籠了黛山一般。

這樣美麗的蔣四小姐,當時輸給了“趙四小姐”——是的,她曾經和少帥張學良戀愛,差一點終成眷屬。在聽說了趙四小姐的故事之後,蔣四小姐傷心欲絕,並且及時中止了這場不靠譜的戀愛,前往歐洲求學。

蔣士雲和貝祖詒,一對傷心人,同病相憐,他鄉故知,居然碰出了愛的火花。

貝祖詒與夫人——民國名媛蔣四小姐蔣士雲

雖然蔣士雲的父母非常反對這門婚事,自己的千金寶貝居然去人家家裡做六個孩子的後媽,但最終,他們還是順從了女兒。1932年春,貝祖詒和蔣士雲在巴黎舉行了婚禮,這場婚姻非常幸福,蔣士雲陪伴著貝祖詒,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貝聿銘的夫人——大家閨秀陸書華

貝聿銘與陸書華的結婚照

說起培養“美國最優秀女性”的衛斯理學院,大家都會想起著名校友宋氏三姐妹。

貝聿銘的夫人陸書華也是衛斯理學院校友。因為天生低調內斂,她的故事一直不為我們所知,連她的閨名,也一度被寫作盧愛琳或盧愛玲(英文名Ellien Loo)。

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6月25日的陸書華訃聞報導,陸的家世比貝聿銘要顯赫很多。她的家族譜裡,有唐紹儀這樣的大人物(是陸舅母的父親)。

唐紹儀

陸書華在衛斯理畢業後,去哈佛讀園林建築專業的研究生,在波士頓車站偶遇貝聿銘。他對她一見鍾情,主動上前搭訕:

要不要搭順風車啊?(試想一下這是一個家裡開中國銀行,住在獅子林的闊少在說話)

陸小姐的回答不卑不亢:謝謝,我已經買了火車票了。

不過,貝聿銘用大師般的匠人牛皮糖精神,終於追到了陸小姐。陸小姐研究生畢業五天之後,他們就註冊結婚了。

像所有老派女性那樣,陸小姐把自己的餘生都獻給了丈夫。

《三聯生活週刊》採訪了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在他回憶裡,陸夫人是貝家主心骨。她積極組織家庭成員聚會,對於貝聿銘的作品,也經常能給到很直率的評價——她在哈佛學的是景觀設計,但她甘願做個普通家庭主婦,生一堆孩子,跟著丈夫滿世界跑,並不在乎穿什麼名牌,拎什麼包包,每次陪著丈夫出席活動,她都是那麼低調而得體,我想,這都是因為,她不自卑。

一如《紐約時報》裡說的:她對丈夫和家人的支持是他們最為珍惜的。她為丈夫的事業提供了明智的忠告,同時,這些忠告現在聽來都是溫暖而幽默的。在大家的心裡,她永遠是那麼優雅和知性。

富而不驕,樂善好施

富豪家族多的是,大多只能算是暴發戶,難得的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才算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貝聿銘的叔祖父,“顏料大王”貝潤生認為,“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把自己花鉅資修繕一新的獅子林,給全體族人享用。

此外,他在園子裡設立了貝氏祠堂,並在旁邊捐資建立了貝氏承訓義莊,用來贍養、救濟族人。

貝潤生與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共同捐資在蘇州城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二人對蘇州的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而貝聿銘的父親,身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遠走美國之時卻沒拿走一分公款。

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是這個家族能夠十幾代財富傳承不斷的原因。

寧折不彎,名門氣質

建國之後,貝聿銘曾考慮過回國,他的父親阻止了他。

這個一念之間的舉動,讓貝聿銘和貝氏家族的命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貝氏家族是最早一批捐獻財產的,銀行交出去了,電力、燃油和染料的經營權移交了,在上海法租界南陽路170號的貝家花園洋房搬空了,獅子林一夜之間遣散32個僕人,然後也上交了。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逃脫右。的厄運。

貝聿銘的族弟貝重威,因右。入罪判刑22年,發配黑龍江勞教。妹妹貝聿琳想方設法弄了點白糖寄給他。後來,他對大家說,要是沒有這白糖,他肯定已經自殺了。

貝聿琳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銀行家丈夫儘管自降工資,仍是“歷史反革。”,每次參加批。會回來,貝聿琳就對丈夫說,對你就一個要求,不要死。

他的女婿梁成錦回憶,有一次他從批。會回家,孩子們看他掛著大牌子,就幫他摘下來,掛牌子的鉛絲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記。大家都很難過,一時不知道說什麼,他自己卻“一彎腰從菜籃子裡挑了幾棵開著黃花的菜芯,又順手從地上揀了個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擺”,他說: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

不是所有人都有貝聿琳夫婦的堅強意志。

貝聿銘的九姑姑貝娟琳嫁給了吳同文,後者在岳父幫助下成了上海灘新一代顏料大王。貝小姐的嫁妝之一是上海的綠屋,曾經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設計者是大名鼎鼎的鄔達克。1966年,吳同文和他的姨太太在綠屋自縊。文。結束後,有關單位表示要歸還綠屋,貝娟琳拒絕了,她說,就算換了房子,他們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1974年,貝聿銘夫婦跟隨美國建築師協會代表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他面對的是“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事後,貝聿銘對同事說:我在他們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感。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歷史的偶然。

一代大師,享譽全球,延續傳統,傳承文化

貝聿銘的建築生涯,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甘迺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受過多年西方教育的貝聿銘,仍舊自認為:“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因此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有人說,蘇州是他設計精神的“中國原點”;貝家的蘇州獅子林,那裡曾是貝聿銘小時候與族親玩耍的舊地,那裡深厚的歷史文化,給了他幾多天才的設計養分。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

穿梭在獅子林、西花橋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橋、瀑布,這些傳統中國文化的印跡,更讓他意識到,建築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建築師要使他所設計的建築與那裡的流水相一致,並成為既對流水充分考慮又受人歡迎的表現形式。”

“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後來功成名就的貝聿銘如是說。

貝聿銘的“桃花源”式設計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別有洞天的故事,都曾經為貝聿銘設計山洞和過橋帶來靈感。

貝聿銘這樣談自己的建築理念,“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建築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其次是如何將現代與傳統相融合。雖然這一建築建于現代,但我有責任尊重千百年發展而來的傳統。而事實上,這兩者也是相關的”。

同時,作為一個商業世家的後代,貝聿銘也一直想理解父親貝祖貽的一句話:優秀建築的精髓不僅在於構思偉大的建築物,而且要使他們與金融和經濟要素有效地聯繫在一起。

正版現貨包郵讀城行走蘇州古典園林/蘇州園林 典範蘇州 蔣暉 拙政園 獅子林 蘇州 ¥25 購買

貝聿銘全集-裘蒂狄歐 斯特朗 ¥69.3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