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爸爸去哪兒》的票房可以完敗《中國好聲音》

兒童節雖過, 但兒童經濟的發展卻愈來愈熱。 在兒童經濟全面開花的時代, 它的商業藍海到底有多大?

兒童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更是商家喜歡的節日。 特別是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 母嬰看護、親子娛樂項目、母嬰用品、兒童服裝、玩具等市場熱度空前增長, “兒童經濟”的想像空間成為今年新的商業增長點。

如果你稍微留意下身邊的兒童經濟現象, 你可能會發現:爸爸媽媽們, 特別80後90後都在叫苦:“養不起娃啦!”

兒童經濟全面開花

顯然, 兒童經濟正全面開花, 從便利店前一元一次的搖搖車, 到街頭巷尾的母嬰專賣店。 商家為何瞄準孩子?因為孩子的快樂那麼簡單, 他們感情鮮明忠於自我, 且表達直白要求急迫, 不達目的不甘休。

而相較而言, 新時代父母的育兒理念也已全面刷新——他們宣導平等的親子關係, 不過分強調自身權威, 更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

社會整體消費能力的快速提升, 都在客觀上助燃兒童經濟。 事實上, 中國的孩子, 在家庭消費尤其是娛樂專案上, 已獲得前所未有的話語權。 如今孩子的手指向哪兒, 鈔票就跟去哪兒。

以此帶來的一些對比也挺有意思, 比如為什麼《爸爸去哪兒》的電影票房可以完敗《中國好聲音》?為什麼金寶貝育兒中心在中國全面攻城掠地, 成人教育培訓的洋品牌卻受限於一線城市?

同樣是粉絲經濟, 同樣是社交網路, 同樣是教育培訓, 高舉兒童概念的商家, 似乎都不約而同獲取了更高回報。 這些例子也預示著, 兒童經濟的新藍海, 蔚為壯觀。

時代真的變了, 還說要把目光對準女性這個消費主力群, 其實不如換個思路, 想想怎麼搞定花錢的孩子們。

商場已經成為兒童樂園

如今, 在各種商業中心圈當中, 兒童業態、餐飲休閒娛樂比重繼續上調, 兒童主題擴張明顯, 家庭型購物中心成區域商圈主流。

比如深圳福田的購物公園、龍華的cococity, 專門為小孩所配套的設施數不數數, 攀岩、遊戲、樂高、舞臺應有盡有,

人流量超過一般的店鋪。

從深圳市場來看, 一些購物中心還嘗試與社區合作推出兒童才藝比賽等活動, 商場內的親子活動比以往更強調親子交流和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而同時, 各類培訓機構的入駐, 反而可以起到拉動商場人氣的效果。

童裝區域越來越大

不僅兒童業態是購物中心的吸客利器, 兒童服裝也是服裝品牌的吸金利器。 童裝毫無疑問是上市服裝品牌中最亮眼的一塊業務, 不管是運動品牌還是休閒時尚品牌皆是如此。

從購物中心入駐的服裝品牌來看, H&M、ZARA、GAP、優衣庫等國外快時尚品牌, 都有面積不小的兒童服裝區域, 並且品類豐富, 從幾個月的嬰兒到十二三歲的大童全部覆蓋。

國內快時尚品牌在主品牌穩定後, 也陸續引入兒童產品線。

各類促銷活動不斷

對於兒童經濟這塊大蛋糕, 電商當然不會錯過。 “六一”兒童節到來之前, 京東、亞馬遜、當當等都提前開始促銷戰。 京東資料研究院公佈的資料顯示, 兒童節前夕, 平臺上有孩子家庭的消費規模大幅增長, 兒童相關商品的銷售數量同比去年增長280%。

其中, 如學前教育、學步車、嬰兒床等育嬰教育類商品最受歡迎, 平均達到去年同期的140倍;此外如童書、玩具、童裝等商品銷量增長明顯, 同比分別增長了48倍、4倍和18倍。

當當網上, 甚至推出了全場童書滿100減50的活動, 童裝、母嬰用品等同樣推出了兒童節促銷價, 折扣力度堪比雙十一。

無論如何, 兒童消費已經是中國家庭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二胎生育政策的開放,新一波嬰兒潮的來臨,兒童商業市場的巨大潛力更將得到全面的激發和釋放。同時,由此帶動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性消費,更是將兒童商業發展推動到一個新的熱度。

(經理人)

隨著二胎生育政策的開放,新一波嬰兒潮的來臨,兒童商業市場的巨大潛力更將得到全面的激發和釋放。同時,由此帶動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性消費,更是將兒童商業發展推動到一個新的熱度。

(經理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