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乾貨:做過跟單交易嗎?外匯社交跟單模式介紹

作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產物之一, 社交網路、社交軟體一度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和資訊傳播管道。 隨著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程度逐漸加深, 以及大資料技術的飛速發展, “社交”的內涵也在日益朝向豐富、多元化發展, 不再僅僅局限於單純的關係連接式“方陣”, 從淺層的資訊溝通、娛樂社交等逐漸向深層次的價值社交轉變。 具體到某一垂直領域, 如金融投資領域的國際外匯交易市場, 近兩年興起的社交投資, 便是其在革新進化中的典型案例。

社交投資平臺的興起

在早期, 金融交易大多指的是證券經紀人替客戶在交易所買賣金融資產。 彼時, 投資者們會通過各類新聞資訊尋找成功的交易員並希望獲得豐厚的收益回報, 這其實就是社交投資的雛形。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 電子交易逐步成為了投資者進行金融交易的主要方式。

再後來, 社交網路的出現使金融市場變得更加透明, 資訊更加及時、對稱, 這時, 專注於證券資訊分享的社交平臺, 如雪球網、StockTwits等出現了。 用戶可以與其他投資者在平臺上交流、分享投資決策, 但是這類平臺並不支援金融交易服務。

對投資者而言, 這些社交平臺向他們提供了交易員之外的投資意見, 對傳統經紀商來說:如果能把這些“投資高手”請到自己的平臺來分享他們的交易, 同時投資者只要在平臺開戶, 就能零成本、低限額地跟投高手, 就會有很多投資者加入。

社交交易是社交投資平臺的核心理念。 社交交易不僅提供了一個讓交易者們互相分享想法和經驗的平臺, 同時可以隨時獲取資訊和資料,

參與交易。 因此, 無論是對於專業交易者亦或是非專業交易者來說, 社交投資平臺都能滿足他們的使用需求。

社交投資平臺的運行機制

這類社交投資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使用者提供了”複製交易”的功能。

在散戶投資者中, 社交投資平臺所細分的群體是那些自己願意去控制投資、學習投資,

但是又不太懂投資, 同時也不願意把錢交給專業投資者的散戶。 那麼, 模仿交易高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 社交投資平臺的使用者可以分為兩類用戶群:

一、交易信號提供者(Signal Provider), 也可以叫“主理人”。 主理人負責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交易記錄。

二、交易信號接收者(Signal Follower), 就是“投資者”。 投資者可以複製交易高手的交易信號, 當主理人每做一筆交易, 其交易信號會同時在二者的帳戶中執行。

無論投資者同時複製了多少主理人, 複製金額是多少, 每個帳戶都會嚴格按照比例複製主理人的每一筆交易。

另外說明的是, 目前, 大部分社交投資平臺主要提供外匯交易, 少數提供股票指數、股票和大宗商品的交易。

社交投資平臺的薪酬體系

社交投資平臺為減少主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 社交投資平臺會即時地把主理人的每筆交易記錄都推送給投資者, 從而增加透明度。

其次, 社交投資平臺參考私募的做法, 為他們的主理人設計了多種報酬體系加以約束,以求減少了道德風險。

目前據統計,針對主理人主要有四種報酬體系:

(1)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

(2)基於用戶數的報酬體系;

(3)基於收益的報酬體系;

(4)基於成交量的報酬體系。

具體而言:

1、 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

理論上說,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是最適合社交投資平臺的:如果主理人發送了一個好的投資信號,那麼他就能獲得高額報酬,反之則拿不到報酬。但是這種報酬方法需要檢驗主理人的每一筆交易,而且一個“好信號”究竟該定什麼價格也是個問題,因而目前社交投資平臺上流行的都是其他三種報酬體系。

2、基於使用者數的報酬體系

根據主理人的跟單人數來進行支付。這類似於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基金公司按照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費,購買份額的用戶越多,管理費也就收得越多;同理,投資者跟單人數越多,主理人的報酬越多。

3、基於收益的報酬體系

允許主理人依據自己的收益來取得報酬。為了避免主理人“在盈利時獲得報酬,在虧損時不需要補償”的情形,最新成立的一些社交投資平臺在原有的報酬體系上引入了對沖基金中的“水線”(High-water Mark)的概念:只有當主理人的投資組合價值超過原先最高淨值時主理人才能取得報酬。

舉個例子:

投資者在老虎外匯複製某一位高手,最高盈利10萬元,此後出現虧損到只盈利5萬元,直到近期才漲回到盈利12萬。那麼在處於5萬至10萬這個區間,投資者無需給高手分成的,而只有當盈利超過10萬以後,高手才能對這超過的2萬元收取報酬。

4、基於成交量的報酬體系。

訂閱用戶的成交量來計算報酬。舉個例子,如果某外匯主理人的訂閱用戶在某個平臺產生了200000歐元的成交量,那麼該主理人能夠獲得10歐元的報酬。然而,以成交量作為報酬依據很容易導致主理人頻繁交易,增加風險,所以有的平臺會將報酬比例經過風險調整,從而避免主理人過度承擔風險。

總結來說,人類已經進入了數位化的時代,科技也在不斷的滲透和改變傳統行業,面對著未來無所不在的大資料時代,科技創新對於傳統金融投資行業的改變是循序漸進的。在未來投資中,大家也可以更多地關注下更多新興的交易方式。

為他們的主理人設計了多種報酬體系加以約束,以求減少了道德風險。

目前據統計,針對主理人主要有四種報酬體系:

(1)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

(2)基於用戶數的報酬體系;

(3)基於收益的報酬體系;

(4)基於成交量的報酬體系。

具體而言:

1、 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

理論上說,基於信號的報酬體系是最適合社交投資平臺的:如果主理人發送了一個好的投資信號,那麼他就能獲得高額報酬,反之則拿不到報酬。但是這種報酬方法需要檢驗主理人的每一筆交易,而且一個“好信號”究竟該定什麼價格也是個問題,因而目前社交投資平臺上流行的都是其他三種報酬體系。

2、基於使用者數的報酬體系

根據主理人的跟單人數來進行支付。這類似於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基金公司按照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費,購買份額的用戶越多,管理費也就收得越多;同理,投資者跟單人數越多,主理人的報酬越多。

3、基於收益的報酬體系

允許主理人依據自己的收益來取得報酬。為了避免主理人“在盈利時獲得報酬,在虧損時不需要補償”的情形,最新成立的一些社交投資平臺在原有的報酬體系上引入了對沖基金中的“水線”(High-water Mark)的概念:只有當主理人的投資組合價值超過原先最高淨值時主理人才能取得報酬。

舉個例子:

投資者在老虎外匯複製某一位高手,最高盈利10萬元,此後出現虧損到只盈利5萬元,直到近期才漲回到盈利12萬。那麼在處於5萬至10萬這個區間,投資者無需給高手分成的,而只有當盈利超過10萬以後,高手才能對這超過的2萬元收取報酬。

4、基於成交量的報酬體系。

訂閱用戶的成交量來計算報酬。舉個例子,如果某外匯主理人的訂閱用戶在某個平臺產生了200000歐元的成交量,那麼該主理人能夠獲得10歐元的報酬。然而,以成交量作為報酬依據很容易導致主理人頻繁交易,增加風險,所以有的平臺會將報酬比例經過風險調整,從而避免主理人過度承擔風險。

總結來說,人類已經進入了數位化的時代,科技也在不斷的滲透和改變傳統行業,面對著未來無所不在的大資料時代,科技創新對於傳統金融投資行業的改變是循序漸進的。在未來投資中,大家也可以更多地關注下更多新興的交易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