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面大方“兜底”一面小氣“限購” 中青寶董事長為員工增持倡議留後手

中證網訊“兜底增持”熱潮湧動不止。 6月8日晚間, 中青寶(300052)公告稱, 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李瑞傑向員工發出了“兜底增持”的倡議。 不過, 李瑞傑一面大方承諾“兜底”, 一面又小氣“限購”, 稱“本次增持公司股票的總額度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 每位中青寶員工個人限購不超過人民幣50萬元。 ”同時, 還要求員工要使用自有資金買入, 不能使用融資融券或者結構化、配資等。 在其他實控人或董事長不給“兜底”設上限的情況下, 李瑞傑為什麼要“留一手”?

業內人士指出, 短期來看, “兜底增持”帶來的漲停效應顯著, 而發出“兜底增持”承諾的實控人或董事長大多有股權質押在身,

寶萊特董事長燕金元截至目前質押公司股票1460萬股, 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9.81%。 在股價一路下跌、平倉風險加大的情況下, 無力增加質押或自己增持的實控人或董事長借助員工的資金杠杆可以成功穩住股價。

但是, 長期來看, 如果沒有較強的基本面支撐, “兜底增持”不但不會成為股價的穩定器, 反而會給實控人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2015年7月9日, 騰邦國際董事長鐘百勝倡議員工進行“兜底增持”。 據公告, 在承諾區間員工持續買入騰邦國際股票為103.78萬股, 均價34.91元。 截至6月8日收盤, 騰邦國際只有12.85元/股, 相對於買入均價已經浮虧63.19%。

業內人士指出, 雖然很多進行“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股價都位於階段性底部,

但如果沒有較好的業績支撐和較強的業務前景, 即使是目前的股價也仍然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如果員工大量買入而股價未來有大幅下跌, 實控人或董事長承擔的財務風險可想而知。 如此看來, 中青寶實控人、董事長李瑞傑為未來可能的損失設置一個“止損器”, 不失為兩全之策。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