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兩艘仿古宋船福建寧德開工建造 將重航海上絲綢之路

“南宋古船的重建研究, 將是中國、乃至世界海船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

6月8日, 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漳灣水密隔艙福船非遺保護基地,

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計畫啟動儀式暨“漢源號”、“刺桐號”仿古宋船開工儀式在這裡舉行。

圖為“漢源號”、“刺桐號”兩艘仿古宋船開工儀式。

據介紹, “漢源號”、“刺桐號”兩艘仿古宋船由絲綢之路視覺文獻宣導者踐行者、著名藝術家爾冬強先生與福建和舟福船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傳統帆船保護與發展有限公司(香港)聯合投資建造,

兩艘仿古宋船分別依據“泉州後諸宋古船”和“華光礁一號”的線型等考古研究成果進行“有限”復原重建。 兩艘仿古宋船建成後將揚帆出海, 重航海上絲綢之路。

圖為“漢源號”、“刺桐號”兩艘仿古宋船開工儀式。

開工現場, 張燈結綵, 幾十位來賓在洋溢著濃郁閩東風情的氣氛裡, 感受中式傳統木帆船建造技術的復興。 整個開工典禮在請神和祭媽祖的儀式中展開, 幾位非遺傳承人、造船大師傅身著中裝, 神情激動。

寧德三都澳是中國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也是中國福船建造技藝的傳承之地。 漳灣鎮“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迄今已有650年歷史, 2008年6月7日該製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11月1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活動嘉賓合影留念。

據寧德市蕉城區水密隔艙福船研究會會長劉登興介紹,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是劉氏先祖從閩南帶藝遷居到此, 劉氏後人承其衣缽, 一脈相承。 其特色工藝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為若干艙區, 當船艙意外受損漏水, 可將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中, 不至於沉沒。

“建造一條中式木帆船去環球航海, 一直是我的夢想。 ”爾冬強告訴記者, 這些年他通過重走海上絲路,

長航遠洋, 3年時間裡走遍了第一島鏈和整個南中國海, 所到之處, 到處都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存在。

圖為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計畫啟動儀式暨“漢源號”、“刺桐號”仿古宋船開工儀式現場。

他希望, “漢源號”能夠秉承堅守文化的精神, 不斷開拓新的文化疆界,將現代中國的文化書香通過民間航海管道,流播四海。

記者瞭解到,此前,寧德漳灣水密隔艙福船製造基地已復原建造了兩艘福船,其中包括一艘世界上長寬最大的木帆船,該福船長43.8米,寬12米。此次開建的兩條仿古宋船未來將重航海絲並進一步抵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所在地法國巴黎附近港口,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的保護履約承諾展示。

主辦方表示,復原重建南宋古船並用於重航海上絲綢之路,對於進一步擴大水密隔艙福船技藝的國內國際影響,重現中國宋代海船高超的建造技藝、系列發明和航行能力,繼承中國古代先民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寶貴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著名藝術家爾冬強先生啟動“漢源號”、“刺桐號”仿古宋船開工儀式。

不斷開拓新的文化疆界,將現代中國的文化書香通過民間航海管道,流播四海。

記者瞭解到,此前,寧德漳灣水密隔艙福船製造基地已復原建造了兩艘福船,其中包括一艘世界上長寬最大的木帆船,該福船長43.8米,寬12米。此次開建的兩條仿古宋船未來將重航海絲並進一步抵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所在地法國巴黎附近港口,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的保護履約承諾展示。

主辦方表示,復原重建南宋古船並用於重航海上絲綢之路,對於進一步擴大水密隔艙福船技藝的國內國際影響,重現中國宋代海船高超的建造技藝、系列發明和航行能力,繼承中國古代先民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寶貴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著名藝術家爾冬強先生啟動“漢源號”、“刺桐號”仿古宋船開工儀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