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是怎麼來的?伊利亞學派:變化的日常世界是不真實的

揭開感官幻象、真理實際為抽象的這個努力, 還有一個學派。 西元前500 年, 希臘在義大利南部的殖民地伊利亞(Elea)。 還記得同樣位於南義大利的畢氏學派嗎?這個地方充滿了宗教和神秘學的色彩。

伊利亞學派學者巴門尼德(Parmenides)曾和畢氏學派學者頻繁往來, 也非常瞭解米利都等學派的看法。 在這樣的基礎下他寫了一首詩, 描述他遇見了一位女神、而這位女神為他指點了兩條道路, 一條叫「意見之路」、一條則是「真理之路」。

巴門尼德認為, 唯有永恆、唯一、不變化不運動的東西才是存在的。 世間萬物都是處於變化之中, 只要是變化流動的事物也都是轉瞬即逝的, 因此這些東西都是「非存在」。

既然水、氣等等, 都包含在我們經驗的世界, 故也都是非存在。 然而米利都學派將非存在(水)當作萬物的本原、也就是將「非存在」視為存在, 因此是意見之路, 而非真理。

巴門尼德認為:能被思考、被表述的,

比如思想和語言必定是存在, 因為我們無法把非存在的事物放進心靈, 唯一能思考的只有存在。 (如:數學的永恆性, 數學定理必定為存在;巴門尼德同時也是位數學家)所以真理之路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但這個「存在」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存在既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

是一個單一的整體。 因此它既不被產生、也不會被消滅, 也就是完整且連續的「一」。

巴門尼德的論證, 也被認為是史上第一個完整的哲學論證。

簡單來說, 我們感官感覺不到的宇宙萬物真相, 實乃「永恆唯一」且「不生不滅」、「不變不動」的存在。 因此感官與肉體為假、思想與精神為真。

當然你可能正忍不住想:你怎麼能說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東西通通是不存在呢?當時的人們正也是這樣想的, 巴門尼德的思想受到不少嘲諷。

為了替他的老師辯論, 巴門尼德的學生芝諾(Zeno)提出了一系列的悖論、欲從反面去證明:如果事物是「動」的、會比「靜」的荒謬;事物是「多」的、會比「一」荒謬。 故變化的日常世界才是不真實的, 存在是唯一且不動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