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德國強推全自動列車 無人駕駛列車大勢所趨?

【歐洲時報朱希韻編譯報導】歐洲鐵路行業正對無人駕駛列車抱以極大希望。 德鐵計畫2023年前, 在部分德鐵線路實現全自動化運作。 然而安全隱患也引發擔憂, 無人駕駛列車的擁躉並不多。 調查發現, 有一半的德國人對此技術“不感冒”。

德國鐵路公司(下稱:德鐵)在開姆尼茨(Chemnitz)建造了一條長達約25公里的測試線路, 在一處廠房內, 一輛不起眼的列車被安裝了攝像頭和感測器。 預計到今年秋天, 這輛列車就可以半自動化行駛。

德鐵相信,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O)作為列車未來的“大腦”, 可以智慧控制列車運行。 德鐵高層表示,

最遲於2023年, 德國部分線路將全自動化運作。

德國政府在這一方面比德鐵還要雄心勃勃。 不僅投入了相關項目, 交通部長多布林德(Alexander Dobrindt)還打出口號:德國要成為未來全球自動化的技術領導者。

自動化勢不可當

《南德意志報》報導, 不僅德鐵, 整個鐵路行業對此都充滿希望。 歐洲各國也將無人駕駛列車納入工作議程。 德國已和法國國家鐵路(SNCF)共同簽署了數位化戰略協議, 推進德法兩國制定同一標準、共用資訊、共同研製無人駕駛列車。 瑞士鐵路(SBB)也宣佈, 正在考查推出“遠端控制列車”的可能性。

當前, 全自動的地鐵或機場列車已在哥本哈根和都靈等16個歐洲國家投入使用, 倫敦在未來也將對地鐵進行改造。 在德國也已有先例:紐倫堡有兩條地鐵線路使用的是無人駕駛技術。

從運營方的角度來看, 使用這一技術的好處是能保證幾乎100%的准點率和通過優化駕駛方式降低能耗。 人們對此技術的距離感越來越近, 然而更多關心的是, 投入6億歐元開發無人駕駛技術是否值得。

德鐵方面認為, 這一技術可以為日益超負荷運作的歐洲鐵路“減壓”, 雖然投資巨大, 但指日可待, 哪怕只是一部分線路。

電腦識別取代人腦?

柏林工大教授西格曼(Jürgen Siegmann)稱, 現在的列車司機幾乎沒有什麼決定空間, 他們主要觀察系統, 而這個系統已大多自動化控制。 那麼問題來了, 列車上的電腦真的可以取代人的決定嗎?

專家指出, 這一方面的技術挑戰巨大。 地鐵線路對於工程師來說相對簡單,

無論是紐倫堡火車站, 或是哥本哈根老城地下的無人駕駛列車線路, 都是處於封閉空間內, 遠離了那些地表高速列車會面臨的危險, 比如動物、行人、惡劣天氣和倒在鐵軌上的樹木等。

與其他國家相比, 德國的情況尤為複雜, 德國的鐵路網擁有不同的列車種類, 城際特快列車(ICE)、貨運列車、區域列車等大多使用同一條線路, 同時運行有人和無人駕駛列車在技術上存在巨大的挑戰。 專家認為, 目前電腦系統只能接管只有一種列車類型的線路, 比如法蘭克福至科隆、慕尼克至柏林的ICE線路。

傳感技術優於人眼

人們不禁要問, 這一技術是否成熟?考慮到乘客的安全, 列車司機在時速250公里下發現鐵軌上的動物時基本不會刹車。

當前的傳感技術雖然可以識別金屬和生物間的區別, 但在類似情況下, 列車到底是緊急制動, 還是繼續前行?西格曼教授表示, 列車司機的經驗還無法用電腦取代, 他相信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

當然, 技術也在不斷優化。 在奧地利有一段約15公里的無人駕駛列車線路, 線路上的特勞恩湖列車通過鐳射掃描器、攝像頭、雷達、紅外和超聲波感測器等裝置實現了全自動化。 電腦可以識別軌道上是否有車輛或行人。 在大霧、大雪天, 以及夜晚, 傳感技術甚至優於人眼。

司機飯碗或不保

這一技術同時事關德國2萬名列車司機的飯碗, 工會擔心無人駕駛列車的計畫會在員工之中掀起“巨浪”。

對此, 德鐵發言人表示, 列車司機無需擔心失業問題, 自動化運行只是在部分線路上實現, 即便這樣, 列車上也需要有人員參與。 德鐵同時希望通過數位化技術來節約成本, 比如在考慮從漢堡至那不勒斯的貨運線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