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頭頂“智造”腳踏“質造” 振興製造業,超越德歐美就應這樣做!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 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 沒有強大的製造業, 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於是中國在2015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方針。

自中國製造2025提出之後, 國內製造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但是發展到今天, 國內製造企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和競爭壓力。 尤其是在供給端, 雖然很多的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 但是對中高端客戶這方面的需求, 我們還不能滿足。 而且近年來, 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政策實施也給國內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例如:歐洲的復興門戰略、美國的製造業回流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中低端製造業。 面對這樣的現狀, 中國應該怎樣脫穎而出?今天小編就與大家來共同討論下這個問題!

人工智慧+智慧製造

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是今年製造業的一個熱點話題, 尤其是今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提到“人工智慧”、“智慧製造”, 不少朋友肯定會說這我都知道了, 都老生常談了, 天天聽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但是如果有人讓你為它做個定義,

到底什麼是“智慧製造”、什麼是“智慧製造”企業、什麼是“智慧製造”產品、它與自動化生產到底有什麼區別。 你能解釋清楚嗎?是不是發現其實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印象, 但是想要振興製造業, 只是單單的知道可是不行的。 必須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隨著製造業的負載價值、技術要求和產品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 所以對整個製造過程中的環境和生產工藝條件要求都非常高。 所以就必須要求導入智慧化的設備, 因為在整個生產過程不能有太多的人來干預, 但凡有人進出就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和品質。

那麼什麼是智慧製造呢?它與自動化生產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智慧製造並不是說生產出的產品是智慧產品就是智慧製造, 而是指產品在成產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智慧化的運用。 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成產最大的區別就是:自動化生產只是很精准的去重複人的工作, 代替人的工作, 不斷地進行重複工作, 沒有什麼創造性。 而智慧設備是可以進行判斷、計算自己面臨的情況而做出處理。

它每一次的動作都會與上一次的不同。 在製造領域, 如果導入更多的智慧化設備, 在賦予大資料, 這就是智慧製造的雛形。 所以智慧製造是具有學習的功能, 它通過不斷地學習, 可以自己去處理當時應該怎麼處理的製造過程, 這就是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生產最大的區別。 也是國內製造業轉型發展的真正方向!

機器會起到我們的飯碗嗎

提到“人工智慧”、“智慧製造”, 一方面大家會特別的歡迎, 另一方面也比較擔心企業做出“減員增效”的事情, 大家覺得機器替代人工之後是不是在和我們搶飯碗, 導致大多數人失業, 其實也不必有這麼大的擔憂。

雖然智慧化設備的發展,會使製造業的需求人數減少,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加。但是更多的勞動力會轉向第三產業,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GDP已經遠遠超過第二產業,這也是工業效率提升的結果,其實這是一個健康的發展趨勢。製造業的需求人數減少,只是讓人從機器中解脫出來,還會有許多與生產服務相關的領域來提供崗位。

根據公開的分析資料瞭解到,到2055年,全球製造業領域將會有55%會被機器鎖替代,但是完全替代的只有5%,這個數字並不是多麼的可怕。而且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都是有著機器和人搶飯碗的爭議,但是事實上並沒有搶到。其實在提高生產效率的過程中會創造出許多新的社會就業需求。

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質造”

“人工智慧”、“智慧製造”逐漸成為製造業發展的主流。但是大家應該都知道,其實不論技術、設備、機器怎樣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但是有一點是替代不了的,就是人的精神,用工匠精神來打造中國“質造”。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品質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工匠精神”首先要有認真做事的態度,對一件事情專心致志,做到精緻、精細,並且要有一定的技術。隨著消費需求的上升,我們更多的要求產品的品質,而不是一味的數量。在這種要求下,我們的“工匠精神”就必須在上升一個高度。

中、德的“工匠精神”還有多少差距

一提到“工匠精神”,或者是提到“智慧製造”,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德國。因為這麼多年來,德國正式憑藉著其製造業的優勢才讓它的貿易出口額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我們身邊許多的德國貨,大到飛機大炮,小到鉛筆橡皮,其實一直是品質保證的代言詞。

其實德國的製造業最初並非“天生麗質”。早在19世紀初,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工業4.0這兩百多年中,英國和法國完成工業化的時候,其實德國還是一個農業國家。當時為了開啟工業化進程,德國是大量的仿製了英國的機械產品,英國為了區別正品和山寨品,要求所有進入英國國土的德國貨必須注明德國製造。

但是德國的工業可以發展到4.0,我們不得不留意一下德國的2.0和3.0時代。在這段時間內,團隊之間的精益求精是不可或缺的。以德國知名品牌“保時捷”為例,之所以可以在高端車市場一直都可以獨佔鰲頭,與它企業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分不開的。組裝一輛車只需要9個小時,但是檢測和調試時需要5天的時間,要是到整車出廠要長達數月的時間。而且不論市場需求量多達,保時捷公司每年也是限產不到6萬輛,目的就是可以在工藝上可以做到公益求精。

而且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與中國大不相同。在中國,如果你說你是職業院校畢業的,似乎大家認為他不是一個好學生的代名詞。目前,中國對更多技術院校保持應有的尊敬,而不是娛樂化。而在德國,有許多企業的總經理甚至不是大學畢業的,而是技術院校畢業的。恰恰給一個企業在精工細作上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德國製造業的成功可以說是非常獨特的,因為是建立在職業教育、社會、行業等一系列,一個整套系統上的成功。而想要達到這麼一個生態完整化的程度,中國的“工匠”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目前,中國製造業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跨越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偉大系統工程,智慧化是革命性的、技術性的重要措施,需要有活力、有動力的市場主體去運用轉化成新能力。只要大力改善、優化實體企業營商環境;只要下更大決心激發改革、創新、實幹的不竭動力;只要用認真做事的“工匠精神”去“質造”,更多的中國實體企業將屹立於世界名企之林!

雖然智慧化設備的發展,會使製造業的需求人數減少,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加。但是更多的勞動力會轉向第三產業,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GDP已經遠遠超過第二產業,這也是工業效率提升的結果,其實這是一個健康的發展趨勢。製造業的需求人數減少,只是讓人從機器中解脫出來,還會有許多與生產服務相關的領域來提供崗位。

根據公開的分析資料瞭解到,到2055年,全球製造業領域將會有55%會被機器鎖替代,但是完全替代的只有5%,這個數字並不是多麼的可怕。而且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都是有著機器和人搶飯碗的爭議,但是事實上並沒有搶到。其實在提高生產效率的過程中會創造出許多新的社會就業需求。

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質造”

“人工智慧”、“智慧製造”逐漸成為製造業發展的主流。但是大家應該都知道,其實不論技術、設備、機器怎樣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但是有一點是替代不了的,就是人的精神,用工匠精神來打造中國“質造”。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品質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工匠精神”首先要有認真做事的態度,對一件事情專心致志,做到精緻、精細,並且要有一定的技術。隨著消費需求的上升,我們更多的要求產品的品質,而不是一味的數量。在這種要求下,我們的“工匠精神”就必須在上升一個高度。

中、德的“工匠精神”還有多少差距

一提到“工匠精神”,或者是提到“智慧製造”,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德國。因為這麼多年來,德國正式憑藉著其製造業的優勢才讓它的貿易出口額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我們身邊許多的德國貨,大到飛機大炮,小到鉛筆橡皮,其實一直是品質保證的代言詞。

其實德國的製造業最初並非“天生麗質”。早在19世紀初,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工業4.0這兩百多年中,英國和法國完成工業化的時候,其實德國還是一個農業國家。當時為了開啟工業化進程,德國是大量的仿製了英國的機械產品,英國為了區別正品和山寨品,要求所有進入英國國土的德國貨必須注明德國製造。

但是德國的工業可以發展到4.0,我們不得不留意一下德國的2.0和3.0時代。在這段時間內,團隊之間的精益求精是不可或缺的。以德國知名品牌“保時捷”為例,之所以可以在高端車市場一直都可以獨佔鰲頭,與它企業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分不開的。組裝一輛車只需要9個小時,但是檢測和調試時需要5天的時間,要是到整車出廠要長達數月的時間。而且不論市場需求量多達,保時捷公司每年也是限產不到6萬輛,目的就是可以在工藝上可以做到公益求精。

而且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與中國大不相同。在中國,如果你說你是職業院校畢業的,似乎大家認為他不是一個好學生的代名詞。目前,中國對更多技術院校保持應有的尊敬,而不是娛樂化。而在德國,有許多企業的總經理甚至不是大學畢業的,而是技術院校畢業的。恰恰給一個企業在精工細作上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德國製造業的成功可以說是非常獨特的,因為是建立在職業教育、社會、行業等一系列,一個整套系統上的成功。而想要達到這麼一個生態完整化的程度,中國的“工匠”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目前,中國製造業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跨越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偉大系統工程,智慧化是革命性的、技術性的重要措施,需要有活力、有動力的市場主體去運用轉化成新能力。只要大力改善、優化實體企業營商環境;只要下更大決心激發改革、創新、實幹的不竭動力;只要用認真做事的“工匠精神”去“質造”,更多的中國實體企業將屹立於世界名企之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