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千古一奇文,馭錢七法寶!有錢的沒錢的都該看看

神州日知 樂兒

古今中外, “錢”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 關於錢的說法也是五花八門。

或神之:“無翼而飛, 無足而走。 無遠不往, 無幽不至。 無德而尊, 無勢而熱。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 貴可使賤, 生可使殺。 ”

或懼之:“骨肉緣之啟釁, 縉紳因以敗名, 商賈因以損軀, 市井乘而鬥戮;其籠絡一世者, 大抵福於人少, 而禍於人多。 真殺人之物, 而人不悟也。 ”

或詈之:“罵金錢:狗畜生!綱常倫理被你壞, 朝廷王法被你弄,

殺人仗你不償命, 賢才沒你不得用。 思想起, 把錢財刀剁、斧砍、油煎、籠蒸!”等等, 不可勝數。

民間最流行的俗語是:“錢不是萬能的, 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

孔子說:“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

《大學》雲:“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仁者以財發身, 不仁者以身發財。 ”

西晉時期魯褒的《錢神論》曰:“失之則貧弱, 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 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顏, 開難發之口。 ”

意思是說錢是靈動的活物, 讓嚴肅的面孔立刻露出笑容, 讓緊閉的嘴巴馬上說話。

中國自古有“阮囊羞澀”之典故, 因為手頭拮据, 身無錢財, 以致行止兩難。

明清之際有一副著名的錢聯, 道是:“夜月琴聲秋韻、春風鳥語花香;與乾坤而永大, 共日月以俱升”, 描寫了錢給人們帶來的高雅享受,

點出了錢在人類文明時代具有的永恆性, 毫不掩飾對金錢的喜愛。 生活在商品經濟社會裡, 要想離開錢幣, 除非不食人間煙火, 否則寸步難行。

清代詩人袁枚的《詠錢》詩曰:“人生薪水尋常事, 動輒煩君我亦愁。 解用何嘗非俊物, 不談未必是清流。 空勞姹女千回數, 屢見銅山一夕休, 擬把婆心向天奏, 九洲遍設富民侯。 ”

美國人霍姆斯說:“勿把信譽置於金錢中, 要把金錢置於信譽裡。 ”

英國作家菲爾丁告誡我們:“把金錢當作上帝, 金錢就會象魔鬼一樣整治你。 ”

英國人裡克特說:“沒有比藐視金錢的人更需要金錢了。 ”

然而, 卻有一人以藥喻之, 以之為藥, 深邃精警, 堪稱千古奇文者, 唯有唐代張說(yuè)的《錢本草》。

《錢本草》乃張說總結人生70年之閱歷, 苦心孤詣而成, 區區200餘字便把錢的性質、利弊、積散之道描寫得淋漓盡致, 以錢喻藥, 診治時弊, 利害之論, 頗富哲理, 寓教深刻。

張說文筆鋒健、才思敏捷, 堪稱叱吒風雲的一代英豪。

但是, 他仕途坎坷, 曾經因為得罪武則天的面首而被流放和貶謫,

三起三落的坎坷經歷使得張說的詩文中充滿著看破紅塵的滄桑感。

張說之所以寫就《錢本草》, 還是有一段典故的。

話說1000多年前, 即西元726年, 唐玄宗開元14年, 長安禦史台台獄, 曆仕四朝、三秉大政、執掌文學之任30年的張說因為官時脾氣暴躁, 與同僚關係不睦, 且生性貪財、徇私舞弊、收受賄賂而遭到彈劾, 被羈押受審。

後唐玄宗憐其有功于國, 張說被赦免並貶到岳陽做了一個地方官。

一代名臣和豪傑張說, 風雨人生60多年, 沉浮宦海40餘載, 仕途可謂一帆風順、青雲直上, 正是宏圖大展之時, 卻貪了錢財, 汙了“賢達”, 染了“霍亂”, 栽了跟頭。

被貶任上, 張說痛定思痛, 幡然醒悟, 經過深刻反思, 追悔莫及, 認識到錢財其實也是一味藥材, 它兼具治病與害人兩面性,喟然提筆寫這一篇絕世奇文——《錢本草》。

《錢本草》收錄在《全唐文》卷226,全文短短187字,作者用醫家記敘中草藥的語氣,以藥喻錢,用錢言藥,標本互喻、淺深相濟,從金錢的藥性、功效、利弊、服用標準、採摘原則、流通要義、精煉七術等等方面,為世人開出一副保健診療良方,既充滿哲理又幽默風趣,可謂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說出了金錢積散、取予之道,特別是其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部分:道、德、義、禮、仁、信、智七術對待金錢的財富觀,對今人不無啟發和警示意義。

《易經》裡有句智慧名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不合乎道義的不要,不是自己分內的不取,守住自己的本分是幸福,非分之財往往伴隨著禍患,況且,不是你應得的,求也求不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更不應為此自尋煩惱,這便是禮。儒家重禮,佛門重戒,皆是同一道理。

《易經》裡還專門論述“節制、節約”的卦,叫“節卦”。

水滿則溢,應該加以節制。欲望如果沒有節制,最終會像氾濫的洪水將自己淹沒。

節制是美德,因而亨通。對自己的約束,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實際上,這是對自己的愛護與保護。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禮節與制度,以節制人的欲望、尤其是節制其為官做人之行為,評價官員的德行使其不逾規範。此為無求非分之禮。

可以說,《錢本草》是懺悔者的一次靈魂救贖、普通人的一勺醍醐灌頂、掠奪者的一記當頭棒喝、貪財者的一劑靈丹妙藥、執政者的一堂財富大課,在這個金錢至上、貪欲熾盛的時代,張說的這味藥方仍能發揮著效力,讀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神清氣爽,值得我們每個人研讀、深思、躬行。現將全文及解讀介紹如下。

《錢本草》原文

錢,味甘,大熱,有毒。

偏能駐顏,彩澤流潤。

善療饑寒困厄之患,立驗。

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

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其藥采無時,采至非理則傷神。

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

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

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予合宜謂之義,使無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

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

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譯文

"錢,味道甘甜,屬性熱,有毒,卻能延緩容貌的衰老,使人神色溫和滋潤。

用它來消除饑寒,幫助人們避開困境與災禍,有立竿見影的奇效。

因此,在一方面,它有利於國家和百姓;

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原本賢達的人受到污染,儘管如此,它唯獨以清正廉潔為天敵。

如果是一個人帶著貪著心服用它,均平得當則沒有什麼壞處。

但如果過度服用,就會冷熱不均,使人性情狂亂。

這味藥不同于普通草藥,並沒有固定的採摘時節,但如果不遵循義理而採摘就會使人精神(注:道家“人有三寶精氣神”)損傷。

錢物既然流轉於世間,往往就會感召神靈護佑,因而沾染神鬼的氣息。

如果只積攢不發散,就會帶來水火盜賊等災難。

但如果只發散不積攢,自己就會有饑寒困頓等禍患。

一積攢一發散平衡得當稱為道,不把它當作珍寶而過度珍惜稱為德,取得給予過程適宜稱為義,對於不屬於自己的不過分貪求稱為禮,慷慨地施捨以救濟大眾稱為仁,不違背自己過去承諾稱為信,得不傷己稱為智,用這七種方法精煉此藥,服用時,錢的數量剛好有所虧欠,這樣就可以使人長壽。

如果服用時不符合義理,就會使人沉湎其中,而導致志向衰弱精神損傷,一定要特別注意小心。

解讀

“味甘、大熱、有毒。”寥寥幾字,就給“錢”這味特殊草藥的藥性定了位,真可謂言簡意賅,字字千鈞,準確生動,入木三分。它是盤中餐,身上衣,遮風擋雨的房子,隨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歡它、親近它,追求它。

但是,它的性子“大熱”,容易讓人上癮,癡迷,一心只鑽錢眼,更無世間其他。為它瘋,為它狂,為它哐哐撞大牆。熱的結果就是“中毒”,嚴重者還會被它帶進墳墓。

它的藥效很神奇,只要“吃”了它,往往就能立竿見影。雙目炯炯,臉上有光,昂首挺胸,聲若洪鐘。解人於倒懸,出人於水火,一如雨中傘,雪中炭。

國家有了它,還能利民,能強國,讓外邦敬服。但它也能使聰明、幹練的“賢達”受到玷污,拖累,甚至萬劫不復。不過,它也有剋星,那就是對於“清廉”之人它是無可奈何的。

他諄諄告誡,擁有巨量錢財的富豪們,最好能將多餘的部分舍出去,以之回饋給嗷嗷待哺的貧者、弱者,造福社會。

否則,不僅不會有恆久的發展,真正的快樂,甚至還會禍患無窮。“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另外,錢財要取之有道,不謀非分,不巧取豪奪,不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神靈定會降罪懲罰的。

攢錢是沒有過失的,但也要在該花的時候花出去,錢本身職能就是流通,都捂住不動,社會還怎麼運轉?

因此,早晚必有水、火、盜賊等災難發生。而如果只花錢不掙錢,那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饑寒交迫必定找上門來。

看來,要駕馭好金錢這個“怪獸”,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要費些心神的。張說給了我們7件法寶。就是:

一、道:用錢有度;

二、德:不把錢當寶貝;

三、義:付出與所得相應;

四、禮:不貪非分之財;

五、仁:樂善好施,有扶危濟困之心;

六、信:一諾千金,絕不違約;

七、智:不讓錢傷害自己。

只要牢記這7件馭財法寶,錢這味特殊的草藥就會成為人的忠實奴僕,大可放心使用,“久而服之,令人長壽”;反之,則會傷痕累累,身敗名裂,一定要引起特別注意。

它兼具治病與害人兩面性,喟然提筆寫這一篇絕世奇文——《錢本草》。

《錢本草》收錄在《全唐文》卷226,全文短短187字,作者用醫家記敘中草藥的語氣,以藥喻錢,用錢言藥,標本互喻、淺深相濟,從金錢的藥性、功效、利弊、服用標準、採摘原則、流通要義、精煉七術等等方面,為世人開出一副保健診療良方,既充滿哲理又幽默風趣,可謂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說出了金錢積散、取予之道,特別是其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部分:道、德、義、禮、仁、信、智七術對待金錢的財富觀,對今人不無啟發和警示意義。

《易經》裡有句智慧名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不合乎道義的不要,不是自己分內的不取,守住自己的本分是幸福,非分之財往往伴隨著禍患,況且,不是你應得的,求也求不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更不應為此自尋煩惱,這便是禮。儒家重禮,佛門重戒,皆是同一道理。

《易經》裡還專門論述“節制、節約”的卦,叫“節卦”。

水滿則溢,應該加以節制。欲望如果沒有節制,最終會像氾濫的洪水將自己淹沒。

節制是美德,因而亨通。對自己的約束,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實際上,這是對自己的愛護與保護。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禮節與制度,以節制人的欲望、尤其是節制其為官做人之行為,評價官員的德行使其不逾規範。此為無求非分之禮。

可以說,《錢本草》是懺悔者的一次靈魂救贖、普通人的一勺醍醐灌頂、掠奪者的一記當頭棒喝、貪財者的一劑靈丹妙藥、執政者的一堂財富大課,在這個金錢至上、貪欲熾盛的時代,張說的這味藥方仍能發揮著效力,讀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神清氣爽,值得我們每個人研讀、深思、躬行。現將全文及解讀介紹如下。

《錢本草》原文

錢,味甘,大熱,有毒。

偏能駐顏,彩澤流潤。

善療饑寒困厄之患,立驗。

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

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其藥采無時,采至非理則傷神。

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

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

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予合宜謂之義,使無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

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

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譯文

"錢,味道甘甜,屬性熱,有毒,卻能延緩容貌的衰老,使人神色溫和滋潤。

用它來消除饑寒,幫助人們避開困境與災禍,有立竿見影的奇效。

因此,在一方面,它有利於國家和百姓;

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原本賢達的人受到污染,儘管如此,它唯獨以清正廉潔為天敵。

如果是一個人帶著貪著心服用它,均平得當則沒有什麼壞處。

但如果過度服用,就會冷熱不均,使人性情狂亂。

這味藥不同于普通草藥,並沒有固定的採摘時節,但如果不遵循義理而採摘就會使人精神(注:道家“人有三寶精氣神”)損傷。

錢物既然流轉於世間,往往就會感召神靈護佑,因而沾染神鬼的氣息。

如果只積攢不發散,就會帶來水火盜賊等災難。

但如果只發散不積攢,自己就會有饑寒困頓等禍患。

一積攢一發散平衡得當稱為道,不把它當作珍寶而過度珍惜稱為德,取得給予過程適宜稱為義,對於不屬於自己的不過分貪求稱為禮,慷慨地施捨以救濟大眾稱為仁,不違背自己過去承諾稱為信,得不傷己稱為智,用這七種方法精煉此藥,服用時,錢的數量剛好有所虧欠,這樣就可以使人長壽。

如果服用時不符合義理,就會使人沉湎其中,而導致志向衰弱精神損傷,一定要特別注意小心。

解讀

“味甘、大熱、有毒。”寥寥幾字,就給“錢”這味特殊草藥的藥性定了位,真可謂言簡意賅,字字千鈞,準確生動,入木三分。它是盤中餐,身上衣,遮風擋雨的房子,隨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歡它、親近它,追求它。

但是,它的性子“大熱”,容易讓人上癮,癡迷,一心只鑽錢眼,更無世間其他。為它瘋,為它狂,為它哐哐撞大牆。熱的結果就是“中毒”,嚴重者還會被它帶進墳墓。

它的藥效很神奇,只要“吃”了它,往往就能立竿見影。雙目炯炯,臉上有光,昂首挺胸,聲若洪鐘。解人於倒懸,出人於水火,一如雨中傘,雪中炭。

國家有了它,還能利民,能強國,讓外邦敬服。但它也能使聰明、幹練的“賢達”受到玷污,拖累,甚至萬劫不復。不過,它也有剋星,那就是對於“清廉”之人它是無可奈何的。

他諄諄告誡,擁有巨量錢財的富豪們,最好能將多餘的部分舍出去,以之回饋給嗷嗷待哺的貧者、弱者,造福社會。

否則,不僅不會有恆久的發展,真正的快樂,甚至還會禍患無窮。“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另外,錢財要取之有道,不謀非分,不巧取豪奪,不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神靈定會降罪懲罰的。

攢錢是沒有過失的,但也要在該花的時候花出去,錢本身職能就是流通,都捂住不動,社會還怎麼運轉?

因此,早晚必有水、火、盜賊等災難發生。而如果只花錢不掙錢,那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饑寒交迫必定找上門來。

看來,要駕馭好金錢這個“怪獸”,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要費些心神的。張說給了我們7件法寶。就是:

一、道:用錢有度;

二、德:不把錢當寶貝;

三、義:付出與所得相應;

四、禮:不貪非分之財;

五、仁:樂善好施,有扶危濟困之心;

六、信:一諾千金,絕不違約;

七、智:不讓錢傷害自己。

只要牢記這7件馭財法寶,錢這味特殊的草藥就會成為人的忠實奴僕,大可放心使用,“久而服之,令人長壽”;反之,則會傷痕累累,身敗名裂,一定要引起特別注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