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脫口秀演員不夠用了

01

“最近演員不夠用了。 ”

一個做線下脫口秀演出的朋友這麼跟我說。 放在一年前, 大部分脫口秀演員是沒地方演, 即使不收費的 open mic 演出機會也很少。 現在反過來了。

6 月 3 日我想去看一場脫口秀, 發現一個普通週六, 北京城裡竟然有兩場百人規模以上的脫口秀商演。

一場是《今晚80後脫口秀》和《吐槽大會》的製作方笑果文化旗下的現場脫口秀品牌“噗哧”的演出, 史炎和王建國帶隊。 另一場是開心麻花辦的, 場地是能容納 330 個觀眾的 A33 劇場。

我沒有搶到麻花的票, 於是去了笑果那邊, 場地在北新橋科技寺。 觀眾最期待的池子沒來,

但現場還是坐滿了 150 人左右。 票價是 80 塊一張。

演員除了笑果自己從上海帶來的, 還找了一些北京本地口碑不錯的脫口秀演員, 周奇墨、小鹿、宋萬博等——這幾個演員也都出現在了麻花前幾天的演出陣容裡。

演出前王建國在門外抽煙, 幾個粉絲遠遠看到, 尖叫著跑過去要擁抱;一個媽媽帶著 7、8 歲兒子要求合影, 建國很耐心地照做。 史炎的中學同學拉了個隊來看演出, 舉著口號“史炎XX二中粉絲團”。

開場時, 主持人問現場有多少觀眾從來沒聽過脫口秀的, 至少三分之二的人舉了手。

那晚第一個登臺是周奇墨。 奇墨應該算是現在北京演員裡最高水準的代表之一, 在全國來看應該也是第一梯隊。 但因為沒上過節目,

觀眾並不熟悉, 主持人特意介紹, 奇墨五月份剛在上海一個單口喜劇比賽裡拿了冠軍。

但觀眾始終是奔著笑果來的。 演出結束後, 我跟朋友在門外聊天。 史炎還在裡面, 身邊圍繞著粉絲, 耐心地互動和合照。 周奇墨背著雙肩包, 形單影隻走了出去, 沒有觀眾注意到他。

看來《吐槽大會》之後, 現場脫口秀這個行當有了第一家自帶流量的公司。

李誕

02

北新橋科技寺前廳這塊場地, 對外一晚租金大概 2000 塊。 但如果你團隊入駐在裡頭, 可以免費使用。

這裡離東城區的演出場地也很近。 於是北京一些脫口秀俱樂部都選擇在這辦公, 包括北京脫口秀俱樂部和脫口秀創業公司混逗騾;“石老闆工作室”也在附近的咖啡館裡辦公。

“北脫”是北京最老牌的脫口秀俱樂部, 創立 7 年, 創始人西江月是中國最早做美式單口喜劇類脫口秀的人之一。 石老闆講了兩年脫口秀, 是全國位數不多能撐起超過 1 小時個人專場的脫口秀演員, 今年拉了兩個夥伴剛成立了公司。 混逗騾更早期, 現在只有一個人單兵作戰。

不管老中青生代, 他們最近都頻繁被投資人和媒體約見。 《吐槽大會》火了之後, 每個人都在找下一個笑果。 只是約了又約, 並沒有哪家最終拿到融資。

現場脫口秀這生意太不性感了。

一場酒吧規模小型商演, 每個演員的酬勞大概只有一到兩張毛爺爺。 強如石老闆, 小小的 3 人團隊至今不能靠脫口秀演出養活。 北脫做了 7 年, 沒有靠脫口秀掙到錢, 支撐團隊的是給電視臺節目寫稿子。

經過上百年發展, 美國有幾十年時間讓一個演員從酒吧 open mic 成長到在 Netflix 擁有自製節目。 但在中國沒有。 在這裡做任何文化, 都需要加速培育市場, 得先立起來一個全民級的 IP 和明星, 成了, 再反過頭來搞基礎建設。

所以在去年, 95 年的池子收到粉絲送的西蘭花,

而比他大一輪有餘的脫口秀元老西江月停止了自己的脫口秀創作。

03

粉絲都知道, 池子是北脫出來的。

2015 年 5 月, 西江月辦了個“首屆中國脫口秀藝術節”。 在最後一天的壓軸匯演前一天晚上, 他突然決定借主辦之便, 多插一個北脫的演員上臺, 最後他選擇了池子。

這次藝術節, 北脫把上海的茄子俱樂部, 深圳的逗伴和外賣兩個俱樂部邀請到北京來, 一共二三十個演員來麻雀瓦舍演了四場——這幾乎就是那時候中國單口喜劇行業的全部從藝人員了。 因為票賣得一般, 外地來的演員多少還得自掏點差旅費, 逗伴的 Robin 在博客裡記過, 大概是每個人上千塊的樣子。

壓軸匯演來的人是最多的, 大概坐滿了兩百個觀眾。 那天,剛嘗試脫口秀兩個多月的池子,就著雪碧,講完了這場他只有一個晚上時間準備的演出。

沒想到效果非常好。

兩個月後,池子受“幽默社區”主理人 Tony Chou 的邀請前往表演,被當時做《今晚80後脫口秀》的李誕發現了,虜去了上海。

藝術節那個晚上,在西江月心裡是“改變了行業格局”的一晚。拔尖的演員被各種機構公司盯上了,各種想法和資源在這個晚上被撮合到一起。

在簽約笑果之前,池子打了個電話回北京,問問老西的意見,老西表示他這邊沒有意見。這個電話並不是必要的,是池子仗義之舉——因為北脫並沒有和池子簽任何有效的經紀合約。

這也是西江月最後悔的事情,“我們那撥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把演員簽死”。

除了池子,北脫之前還有一個演員叫 Harrison,在那個夏天簽了恒頓傳媒,就是和大鵬一塊兒做《惡毒梁歡秀》的那個公司。再之前的劉媛媛和陳秋實,從北脫走到《超級演說家》欄目,拿了冠亞軍,並不大紅,但也能全職在圈裡做事謀生了。這些演員去去留留,北脫沒有獲得任何收益,因為並沒有簽約。

和北脫一樣,笑道曾經出過一個明星級別的脫口秀演員:史炎。而和池子一樣,在笑道待了兩年的史炎,後來加入了笑果。

西江月說他並不是沒有意識,只是覺得“鬆散一點對演員發展有好處”,以及“當時覺得我們行業裡並沒有單獨做節目的實力”。

但現在他知道了,“很多事情在中國,其實差不多就能做了”。

04

北脫內部關於要不要公司化運作、簽演員做節目的討論遠在笑果跑出來之前。2013 年年底他們第一次做劇場商演,在繁星戲劇村,賣了接近兩百張票。後面又有土豪老闆辦生日趴,請他們去演,每個人講 8 分鐘賺 1500 塊。

隨後商業化進程越來越快。第二年夏天的一段時間,北脫三個月裡辦了四十幾場演出,上座率開始下滑,最慘的只賣了十張票。

團隊開始產生分歧,到底是要成立公司正規化運營,給大家找到留在這個行業的理由;還是繼續這樣以鬆散的俱樂部維持著,埋頭修煉內功。

西江月選擇了後者。於是北脫另一個元老宋啟瑜出走,自己成立了另一家俱樂部。

接受時尚先生的訪問時,西江月說,“接觸錢越早,衰退得越快。本身就沒什麼積累,開始從雞肚子裡摳蛋。” 而宋啟瑜說,“西江月是一個好人,人好是好事,但有野心是大事”。

那段時間所有的投資、電視臺收編的邀約,西江月都給拒絕了。幾個衛視找北脫做節目,西江月做覺得氣質太 low,拒掉了。

“80 後”最早立項的時候,曾經給西江月看過節目,他覺得“太業餘了,完全是一個中國人坐在家裡想像出來的脫口秀”,直到後來“80後”簽了不少地面俱樂部的人做策劃和編劇,出品才開始變得專業了。

然後又過了兩年,《吐槽大會》橫空出世,池子和笑果都一炮而紅。

據說簽池子的時候,笑果也向西江月表達過簽約的意願。但從西江月的角度看,作為圈內輩分最老的從業者之一,怎麼簽呢?當藝人簽?好像不太合適。

不久前他把北脫註冊成了公司,叫“北脫傳媒”。但這家公司業務並不聚焦在脫口秀上。他們做網綜和短視頻專案,也和一些地方電視臺如天津衛視、貴州衛視合作節,以及和愛奇藝合作的《晚安朋友圈》等。

我想這些都是西江月三年前不屑於做的東西。

“在中國做脫口秀,做的時間越長,越不是非常看好這個行業。笑果起來之後會比以前好一點,但也沒有超出什麼預期。”去年停掉脫口秀創作之後,西江月已經一年多沒有上臺表演過了。

05

不管喜不喜歡,給電視臺或者網路綜藝節目寫東西做編劇,在很長時間裡是全職脫口秀演員養活自己的唯一方式。

騰訊前兩年有個節目叫《夜夜談》,楊錦麟主持的。有一期講到 93 年人民大會堂的賑災匯演,幾乎所有香港明星都去了,四大天王、梅豔芳、譚詠麟等,每個明星出場都能引起全場歡呼;唯獨許冠文上臺表演單口喜劇的時候,演得滿頭大汗,全場鴉雀無聲。

我專門去搜了那場匯演看,發現許冠文的表演根本沒有被剪到視頻裡。在香港,許冠文和黃子華齊名,是單口喜劇祖師級演員。但這個形式在國內的普及程度太低了。

《夜夜談》裡每期會有一位脫口秀演員講上幾分鐘的段子。這些演員來自深圳逗伴脫口秀俱樂部,是深圳地區最早玩美式單口喜劇的一撥人。

逗伴這個俱樂部是 2013 年成立的。但核心成員們大多從 2011 年其就和另一個叫“外賣脫口秀”的俱樂部一起玩脫口秀。外賣的創始人 Jami Gong 是個神秘的美籍華人脫口秀演員,2007 年在香港開了 Takeout Comedy,後來把深圳的特許經營權給了朋友經營。深圳圈裡流傳著一則關於他的故事:在一次徹底演砸了之後,他有整整 7 年不敢再登臺。

王自健的“80後”在 2012 年開播時開了一個先河:向段子手們付費徵稿。在那之前,所有電視節目都只會把網上的段子抄來抄去用,而“80後”付給 A 級段子的單條稿費最高過千。

外賣的一些演員程璐、也So等,開始給“80後”頻繁投稿。脫口秀演員比段子手寫的東西更適合舞臺,所以入選率也搞,掙了不少錢。

但這惹得並不賺錢的俱樂部老闆很不開心,要求他們上繳部分收入。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幾個月後,也So離開外賣,成立了餃子喜劇,組織大家演出;半年多後,程璐和 Robin 又牽頭做了逗伴。

再到前年秋天,幾乎整個逗伴被笑果收入囊中,為“80後”和後來的吐槽大會做內容。

這群人能做出來吐槽大會是有基因的,中國第一個模仿 Roast 做“吐槽大會”就是他們。被吐槽的主咖是程璐和他的新婚老婆思文,大家用吐槽來“鬧洞房”。

逗伴的人都認為銀教授很有天賦。但因為登臺焦慮症,銀教授最後選擇做純粹的段子手,放棄當脫口秀演員。

事實證明他的段子手事業經營得很不錯,後來編劇的《屌絲男士》等作品也挺好的。選擇堅持現場脫口秀的程璐、思文和海源們,現在通過給笑果做編劇,逐漸在“80後”上獲得登臺機會。

踏上了大平臺的脫口秀演員是幸運的。

06

“80後”有一個執行製片人叫王童,後來出走,加入了恒頓傳媒。

恒頓是家新三板公司,近來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應該是和大鵬工作室合作的《惡毒梁歡秀》,就是老說周傑倫是垃圾的那個節目。他們前陣子嘗試進來北京,做現場脫口秀,在熱力貓酒吧辦了兩場。票賣得並不好,第二場的票還是送了一半出去。

“吐槽大會”之後,現場脫口秀突然湧進來很多力量。尤其是消費者看演出習慣更良好的北京市場,被笑果、恒頓和開心麻花這些挾資本而來的勢力圍搶。

剛宣佈完成了 A+ 輪融資將近 1 個億的笑果,已經預定了 6 月份所有的週六,以後他們每週都會在北京有一場商演。而麻花在一周裡面連續辦了 4 場劇場規模脫口秀演出,每一場的票都被提前訂光。

這是一幅很奇幻的畫面:不久前還毫不起眼的一個小市場,突然變成了眾人搶佔的風口。原先在北京默默耕耘很長時間的從業者們,處境反倒變得很被動。

其實北京這一撥,曾經有機會佔據主動。

黃西 2013 年因為徐小平一句“這個民族太沉重了”,下定決心回北京發展。圈內人曾寄希望於他能扛起單口喜劇的大旗,他剛回國的時候辦過一些演出,也為北脫等俱樂部站過台。

但也就僅此而已。沒多久他去了央視,主持科普節目《是真的嗎》,講些不鹹不淡的笑話。

黃西沒有嘗試利用自己的號召力撮合資源和人,建立平臺。他嘗試打造他自己的個人品牌,但在中國脫口秀這個蠻荒的早期市場裡,一個 40 多歲中年男人很難找到自己的粉絲。

另一個問題是,除了剛回國的時候把線下演出交給了經紀公司,之後黃西線上線下的經紀都是他太太金研一個人負責。金研並沒有太多經紀方面的專業經驗,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是在安然保險工作的,回國後對國內娛樂資源的掌握也比較有限。黃西夫婦的經營策略,更像是“等著機會上門”。

現在市場變天了,留給黃西的機會越來越少。Robin 說過,等了好多年,才等到“繼黃西之後的第二個脫口秀明星”池子。但能在 6 年前就看懂黃西在白宮記者年會上的脫口秀的人群,現在都 30 多歲了。

對年輕人來說,池子才是第一個明星。

最近黃西工作室的兩位脫口秀演員和編劇接連離職,期間還因為經紀約未滿期,搞得有點扯皮。但也有人說,黃西的工作室其實並不具備以經紀約簽人的資質。

而幾年前在北脫的宋啟瑜過去了黃西工作室,幫著張羅演出。宋啟瑜的商務經營能力比演出能力更突出一些,或許能彌補黃西的短板。我聽過最有意思的形容,是“甭管賣出去幾張票,他總能拉來一百多號觀眾”。

北京的現場脫口秀這些年,來來去去這些人。大家都很有熱情,但行業缺乏體系,乃至於到今天,圈子裡還時常傳出誰誰誰私吞票房之類的事情。行業裡沒有一個一個演出、策劃和商務上都有能力的角色,來聚合資源、打破僵局。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北京脫口秀圈是全國最熱鬧的,但《吐槽大會》最後出在了上海。

笑果進來北京市場的時候,跟大家說,我們不是來壟斷的,只是希望建立平臺。但現在他們確實影響到了北京的俱樂部做演出。至少,從他們定檔了每週六一個商演之後,再沒人敢在週六的北京夜晚辦脫口秀演出了——當然,除了給演員開除的演出費比市場價高幾倍的開心麻花。

巨頭的夾縫之下,零散的現場脫口秀從業者似乎只剩下三個出路:要麼被收編到體系內,要麼把姿態放低抱緊大腿,要麼被碾壓。

不過,夾縫中生存是中國文化娛樂從業者的基本生存本領了。

西江月和之前外賣俱樂部的負責人Kevin 都向別人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人物和地點不同,但核心情節是一樣的:有位脫口秀演員,在演出的時候講了些不該講話題,然後被叫去喝茶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俱樂部。

我心想,還好他是做脫口秀的,單槍匹馬。不演大不了就當個編劇,俱樂部也不會受到什麼牽連。

那天,剛嘗試脫口秀兩個多月的池子,就著雪碧,講完了這場他只有一個晚上時間準備的演出。

沒想到效果非常好。

兩個月後,池子受“幽默社區”主理人 Tony Chou 的邀請前往表演,被當時做《今晚80後脫口秀》的李誕發現了,虜去了上海。

藝術節那個晚上,在西江月心裡是“改變了行業格局”的一晚。拔尖的演員被各種機構公司盯上了,各種想法和資源在這個晚上被撮合到一起。

在簽約笑果之前,池子打了個電話回北京,問問老西的意見,老西表示他這邊沒有意見。這個電話並不是必要的,是池子仗義之舉——因為北脫並沒有和池子簽任何有效的經紀合約。

這也是西江月最後悔的事情,“我們那撥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把演員簽死”。

除了池子,北脫之前還有一個演員叫 Harrison,在那個夏天簽了恒頓傳媒,就是和大鵬一塊兒做《惡毒梁歡秀》的那個公司。再之前的劉媛媛和陳秋實,從北脫走到《超級演說家》欄目,拿了冠亞軍,並不大紅,但也能全職在圈裡做事謀生了。這些演員去去留留,北脫沒有獲得任何收益,因為並沒有簽約。

和北脫一樣,笑道曾經出過一個明星級別的脫口秀演員:史炎。而和池子一樣,在笑道待了兩年的史炎,後來加入了笑果。

西江月說他並不是沒有意識,只是覺得“鬆散一點對演員發展有好處”,以及“當時覺得我們行業裡並沒有單獨做節目的實力”。

但現在他知道了,“很多事情在中國,其實差不多就能做了”。

04

北脫內部關於要不要公司化運作、簽演員做節目的討論遠在笑果跑出來之前。2013 年年底他們第一次做劇場商演,在繁星戲劇村,賣了接近兩百張票。後面又有土豪老闆辦生日趴,請他們去演,每個人講 8 分鐘賺 1500 塊。

隨後商業化進程越來越快。第二年夏天的一段時間,北脫三個月裡辦了四十幾場演出,上座率開始下滑,最慘的只賣了十張票。

團隊開始產生分歧,到底是要成立公司正規化運營,給大家找到留在這個行業的理由;還是繼續這樣以鬆散的俱樂部維持著,埋頭修煉內功。

西江月選擇了後者。於是北脫另一個元老宋啟瑜出走,自己成立了另一家俱樂部。

接受時尚先生的訪問時,西江月說,“接觸錢越早,衰退得越快。本身就沒什麼積累,開始從雞肚子裡摳蛋。” 而宋啟瑜說,“西江月是一個好人,人好是好事,但有野心是大事”。

那段時間所有的投資、電視臺收編的邀約,西江月都給拒絕了。幾個衛視找北脫做節目,西江月做覺得氣質太 low,拒掉了。

“80 後”最早立項的時候,曾經給西江月看過節目,他覺得“太業餘了,完全是一個中國人坐在家裡想像出來的脫口秀”,直到後來“80後”簽了不少地面俱樂部的人做策劃和編劇,出品才開始變得專業了。

然後又過了兩年,《吐槽大會》橫空出世,池子和笑果都一炮而紅。

據說簽池子的時候,笑果也向西江月表達過簽約的意願。但從西江月的角度看,作為圈內輩分最老的從業者之一,怎麼簽呢?當藝人簽?好像不太合適。

不久前他把北脫註冊成了公司,叫“北脫傳媒”。但這家公司業務並不聚焦在脫口秀上。他們做網綜和短視頻專案,也和一些地方電視臺如天津衛視、貴州衛視合作節,以及和愛奇藝合作的《晚安朋友圈》等。

我想這些都是西江月三年前不屑於做的東西。

“在中國做脫口秀,做的時間越長,越不是非常看好這個行業。笑果起來之後會比以前好一點,但也沒有超出什麼預期。”去年停掉脫口秀創作之後,西江月已經一年多沒有上臺表演過了。

05

不管喜不喜歡,給電視臺或者網路綜藝節目寫東西做編劇,在很長時間裡是全職脫口秀演員養活自己的唯一方式。

騰訊前兩年有個節目叫《夜夜談》,楊錦麟主持的。有一期講到 93 年人民大會堂的賑災匯演,幾乎所有香港明星都去了,四大天王、梅豔芳、譚詠麟等,每個明星出場都能引起全場歡呼;唯獨許冠文上臺表演單口喜劇的時候,演得滿頭大汗,全場鴉雀無聲。

我專門去搜了那場匯演看,發現許冠文的表演根本沒有被剪到視頻裡。在香港,許冠文和黃子華齊名,是單口喜劇祖師級演員。但這個形式在國內的普及程度太低了。

《夜夜談》裡每期會有一位脫口秀演員講上幾分鐘的段子。這些演員來自深圳逗伴脫口秀俱樂部,是深圳地區最早玩美式單口喜劇的一撥人。

逗伴這個俱樂部是 2013 年成立的。但核心成員們大多從 2011 年其就和另一個叫“外賣脫口秀”的俱樂部一起玩脫口秀。外賣的創始人 Jami Gong 是個神秘的美籍華人脫口秀演員,2007 年在香港開了 Takeout Comedy,後來把深圳的特許經營權給了朋友經營。深圳圈裡流傳著一則關於他的故事:在一次徹底演砸了之後,他有整整 7 年不敢再登臺。

王自健的“80後”在 2012 年開播時開了一個先河:向段子手們付費徵稿。在那之前,所有電視節目都只會把網上的段子抄來抄去用,而“80後”付給 A 級段子的單條稿費最高過千。

外賣的一些演員程璐、也So等,開始給“80後”頻繁投稿。脫口秀演員比段子手寫的東西更適合舞臺,所以入選率也搞,掙了不少錢。

但這惹得並不賺錢的俱樂部老闆很不開心,要求他們上繳部分收入。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幾個月後,也So離開外賣,成立了餃子喜劇,組織大家演出;半年多後,程璐和 Robin 又牽頭做了逗伴。

再到前年秋天,幾乎整個逗伴被笑果收入囊中,為“80後”和後來的吐槽大會做內容。

這群人能做出來吐槽大會是有基因的,中國第一個模仿 Roast 做“吐槽大會”就是他們。被吐槽的主咖是程璐和他的新婚老婆思文,大家用吐槽來“鬧洞房”。

逗伴的人都認為銀教授很有天賦。但因為登臺焦慮症,銀教授最後選擇做純粹的段子手,放棄當脫口秀演員。

事實證明他的段子手事業經營得很不錯,後來編劇的《屌絲男士》等作品也挺好的。選擇堅持現場脫口秀的程璐、思文和海源們,現在通過給笑果做編劇,逐漸在“80後”上獲得登臺機會。

踏上了大平臺的脫口秀演員是幸運的。

06

“80後”有一個執行製片人叫王童,後來出走,加入了恒頓傳媒。

恒頓是家新三板公司,近來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應該是和大鵬工作室合作的《惡毒梁歡秀》,就是老說周傑倫是垃圾的那個節目。他們前陣子嘗試進來北京,做現場脫口秀,在熱力貓酒吧辦了兩場。票賣得並不好,第二場的票還是送了一半出去。

“吐槽大會”之後,現場脫口秀突然湧進來很多力量。尤其是消費者看演出習慣更良好的北京市場,被笑果、恒頓和開心麻花這些挾資本而來的勢力圍搶。

剛宣佈完成了 A+ 輪融資將近 1 個億的笑果,已經預定了 6 月份所有的週六,以後他們每週都會在北京有一場商演。而麻花在一周裡面連續辦了 4 場劇場規模脫口秀演出,每一場的票都被提前訂光。

這是一幅很奇幻的畫面:不久前還毫不起眼的一個小市場,突然變成了眾人搶佔的風口。原先在北京默默耕耘很長時間的從業者們,處境反倒變得很被動。

其實北京這一撥,曾經有機會佔據主動。

黃西 2013 年因為徐小平一句“這個民族太沉重了”,下定決心回北京發展。圈內人曾寄希望於他能扛起單口喜劇的大旗,他剛回國的時候辦過一些演出,也為北脫等俱樂部站過台。

但也就僅此而已。沒多久他去了央視,主持科普節目《是真的嗎》,講些不鹹不淡的笑話。

黃西沒有嘗試利用自己的號召力撮合資源和人,建立平臺。他嘗試打造他自己的個人品牌,但在中國脫口秀這個蠻荒的早期市場裡,一個 40 多歲中年男人很難找到自己的粉絲。

另一個問題是,除了剛回國的時候把線下演出交給了經紀公司,之後黃西線上線下的經紀都是他太太金研一個人負責。金研並沒有太多經紀方面的專業經驗,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是在安然保險工作的,回國後對國內娛樂資源的掌握也比較有限。黃西夫婦的經營策略,更像是“等著機會上門”。

現在市場變天了,留給黃西的機會越來越少。Robin 說過,等了好多年,才等到“繼黃西之後的第二個脫口秀明星”池子。但能在 6 年前就看懂黃西在白宮記者年會上的脫口秀的人群,現在都 30 多歲了。

對年輕人來說,池子才是第一個明星。

最近黃西工作室的兩位脫口秀演員和編劇接連離職,期間還因為經紀約未滿期,搞得有點扯皮。但也有人說,黃西的工作室其實並不具備以經紀約簽人的資質。

而幾年前在北脫的宋啟瑜過去了黃西工作室,幫著張羅演出。宋啟瑜的商務經營能力比演出能力更突出一些,或許能彌補黃西的短板。我聽過最有意思的形容,是“甭管賣出去幾張票,他總能拉來一百多號觀眾”。

北京的現場脫口秀這些年,來來去去這些人。大家都很有熱情,但行業缺乏體系,乃至於到今天,圈子裡還時常傳出誰誰誰私吞票房之類的事情。行業裡沒有一個一個演出、策劃和商務上都有能力的角色,來聚合資源、打破僵局。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北京脫口秀圈是全國最熱鬧的,但《吐槽大會》最後出在了上海。

笑果進來北京市場的時候,跟大家說,我們不是來壟斷的,只是希望建立平臺。但現在他們確實影響到了北京的俱樂部做演出。至少,從他們定檔了每週六一個商演之後,再沒人敢在週六的北京夜晚辦脫口秀演出了——當然,除了給演員開除的演出費比市場價高幾倍的開心麻花。

巨頭的夾縫之下,零散的現場脫口秀從業者似乎只剩下三個出路:要麼被收編到體系內,要麼把姿態放低抱緊大腿,要麼被碾壓。

不過,夾縫中生存是中國文化娛樂從業者的基本生存本領了。

西江月和之前外賣俱樂部的負責人Kevin 都向別人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人物和地點不同,但核心情節是一樣的:有位脫口秀演員,在演出的時候講了些不該講話題,然後被叫去喝茶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俱樂部。

我心想,還好他是做脫口秀的,單槍匹馬。不演大不了就當個編劇,俱樂部也不會受到什麼牽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