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春分」家書:你從花間走過,詩歌一般美好

《節氣家書》是播呀FM與春日山房創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全新節氣音訊節目, 致力於通過節令讓孩子們感知自然變化與美好

音訊選自《節氣家書》第二集——春分

文 | 沈家智

桐桐:

見字如面。

前幾天我帶一群孩子去野外, 看見了極美的春花。 山谷之間, 有清亮的水在河裡流淌, 兩岸水草豐茂, 毛茛科植物開著明黃的花, 天葵的小白花也在風中搖曳, 讓我想起劉禹錫過玄都觀, 物是人非, 唯天葵動搖于春風耳, 他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滿滿的都是對歲月的懷念。 我近來也總是懷念, 懷念以往的辰光,

懷念跟我在大地上嬉耍的孩子, 懷念你叫我沈老師的樣子。 有時候我在給別的孩子講植物或者昆蟲, 沒聽見你的叫聲, 你就會提高嗓門, 直到我回頭看你, 走到你身旁。

對了, 我要告訴你那天看見的油菜花的樣子。 這幾年, 我已經看厭了油菜花海, 大片大片的, 除了依舊喧囂的人海, 到處都是耀眼的黃, 依賴視覺刺激渲染天地, 非我所喜。 這裡不同, 完全是山裡人為了生產所種, 東一塊西一塊, 空出來的田裡種著綠的青菜蒜苗, 水田裡也長著草, 讓人覺著春天真美, 除了菜花的黃, 還有草色的綠, 泥土的褐, 跨過最邊緣的田埂, 便是杜鵑花的紅了。

我看著那些孩子尖笑著, 跳躍著, 穿過春色如許, 仿佛也看見你從春花間走過,

詩歌一般美好。

這美好, 從初春延續到仲春, 今天已是春分了, 百花自茲而盛。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 節令走到此處, 春天就走了一半了。 所謂 “ 分”, 是陰陽相半的意思, 當此日也, 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天被分成了兩半, 一天的晝夜也分成了兩半, 白天和黑夜一樣長。

自此而後, 白晝越來越長, 我們能看見更多的光, 也能看見更多的景色。

桐桐, 你是知道的, 古人對生活極講究, 四時八節, 皆循禮制而走, 漸成民俗。 只是今人太忙了, 逐一簡化, 也就慢慢失去了文化的味道。 自夏朝起, 春天是要祭日的, 源自於對大明之神的崇拜, 後來漸漸演變, 春分祭日就成了規制。 明嘉靖帝在北京東郊建日壇, 清朝皇帝亦在日壇祭日, 只是道光之後, 禮儀漸廢, 偶有文官往祭;解放後, 就徹底廢除了, 成了日壇公園。

不過,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春分祭日的, 《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 秋分祭月, 乃國之大典, 士民不得擅祀。 ”那麼, 黎民萬庶幹什麼呢?踏青。 挑野菜, 喝春酒, 草長鶯飛, 這些, 在你讀過的詩中都有見過。

有些讀書人更雅致, 自小寒到穀雨, 共劃分為二十四候, 每一候應一種花, 花一開, 節令就到了, 此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 到了春分, 就輪到海棠當值了。

桐桐, 下課回家的路上你可以留意一下, 海棠是真的開了。

當然, 我們最常見的, 還是垂絲海棠。

垂絲海棠

垂英嫋嫋, 柔曼無邊。 花是垂著的, 像一簇簇掛著的鈴鐺;結的果也垂著, 是蘋果的微縮版, 黃豆大小, 能一直掛到入冬, 偶爾在早春花開時還能見著宿果, 紅顏與滄桑, 對照出時間的味道。 果子核大肉少, 連鳥兒都很少啄食, 我嘗過, 是極澀口的。

與之相對, 西府海棠的花挺立向上, 是堅貞的女漢子。

我見過最美的垂絲海棠, 是在以前的園子, 你是見過的, 花期比外邊的要稍晚些, 多半要到三月末, 但開得極繁盛, 年年都燦若煙霞。 女孩子穿件花衣裳, 躲在裡面捉迷藏, 是不容易被找見的。

垂絲海棠旁種了幾株梨樹, 花期正好重合。 但梨樹很瘦弱, 開的花也單薄, 完全壓不過海棠花。 蘇軾說“一樹梨花壓海棠”, 在這裡要反過來了。

桐桐,等你再大一些,是要讀《紅樓夢》的,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說:“平生有三恨,一恨鰣魚有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頭兩句是宋人彭幾“五恨”中的兩個,第三句是她杜撰的。

海棠無香,著實是一件恨事。尤其是垂絲海棠,美則美矣,卻不圓滿。但並非所有海棠都不香,西府海棠我聞過,是有一些清香的。至於古書記載的“海棠香國”,則是時人見不到的夢了。

海棠香國是古昌州的雅稱,在重慶範圍內,宋人沈立在《海棠記》中寫道:

大足治中,舊有香霏閣,號曰海棠香國。

據言,此地有昌州海棠一品,一時開處一城香,令人神往。文震亨《長物志》中海棠一則,就記有此品:

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為上,貼梗次之,垂絲又次之,餘以垂絲嬌媚,真如妃子醉態,較二者尤勝。

不知何時起,有香的昌州海棠遁離塵世,只余下垂絲海棠一條街一條街的開過去,佔領了大半城池。

文震亨說,“餘以垂絲嬌媚,真如妃子醉態”,這裡面用了個很有名的典故,叫“海棠春睡”。宋代釋惠洪在《冷齋夜話》裡講了個故事,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也就是楊玉環,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醉態旖旎的海棠,也只有垂絲方可當得了。蘇東坡說,“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以垂絲之風情,是當得起這般憐惜的。

除了看花,春天也適合做茶飲茶。

桐桐,你還小,這一點你可能無法理解,我忙的時候,總想喝一口茶,除了醒神,也有忙裡偷閒的意思。真到了閑的時候,又沒時間喝茶了,人總忍不住要瘋到野外去。幸好我在杭州,走任何一處山野,都容易遇著茶樹。摘兩片葉子扔在嘴裡,苦澀之後便是津津甜味。

我的工作室外也有幾株茶樹,長在河堤上,不知是誰家遺留下的,總沒見人來采。有時候興致來了我也會去采一捧,做成白茶自己喝。安吉多產白茶,一般是春分開始採摘,比龍井要早,而做法就不似龍井那般繁複了。

茶葉采來,放在竹席上攤晾。萎凋之後就是烘乾了。我有一個煮茶的風爐,三顆橄欖碳燒著放進去。沒有小竹匾,就用一小塊竹茶席鋪在風爐上,茶葉鋪上去慢慢烘烤著。最多一個鐘頭,茶香就彌漫在了屋子裡。口味如何,那是天的事,我左右不了。

隔天來看時,碳化成灰,白毫也歷歷可見。泡了一泡,甜味很濃,有青草味。送人是拿不出手的,只能自己喝。

有時候玩起了興致,就會癡迷進去。做了白茶,就想摘更多的茶葉做紅茶,松木烘烤,煙熏味,想想就美。我常帶孩子們做自然觀察的山叫大雄山,後山有大片茶園,據說大躍進時期就有了,生滿了葛藤,一直廢棄著,原來採茶人休憩的土房子變成了現在的古道書院。

有次早上路過,就特意爬上去看看。一到書院,我就懵了,葛藤已不知去向,原本空寂無人的茶園滿是採茶人,路上還源源不斷的有人拿著塑膠袋、購物袋往山上趕。

我摘下幾片嫩葉扔在嘴裡,趕緊溜下來了。

就在回來的途中,看見了一棵很大的胡頹子,長在水澗邊上。果子已經沒了,不知道是被人摘了還是鳥兒吃了,但殘存的果柄告訴我,它曾經碩果累累。

採茶不遇,胡頹子的果子也沒摘到,似乎一無所得。但我依然很高興,因為每一次我在自然裡遇見的,都是它不一樣的樣子。就像我每次看見你,也都是不一樣的,或好或不好,我都接受。雖然,我是那麼希望見到笑靨如花的你。

最後,說一件不開心的事。前天我再次上山,那棵胡頹子樹被人砍了。春之未半,它卻再也見不到大明之神。我每次給孩子們上課,總想讓他們看見世間人與世間物的美好,花開果落,鱗潛羽翔,是自然的億萬年造化,孩子們看見了美,就懂得怎麼珍惜它。

桐桐,我知道的,你定會民胞物與,敬物惜福的,對麼?

即問

春祉

家智

丁酉年春分

| 沈家智

春日山房創始人。長期致力於自然文章的撰寫,宣導自然科普與人文藝術相結合。

今晚21:00

著名漢字國學家、漢字科普者

李山川老師

做客博雅小學堂公益講座

為大家講述“從識字開始 學習中國文化”

漢字”獲取收聽方式

點擊原文,收聽《節氣家書》專輯

桐桐,等你再大一些,是要讀《紅樓夢》的,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說:“平生有三恨,一恨鰣魚有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頭兩句是宋人彭幾“五恨”中的兩個,第三句是她杜撰的。

海棠無香,著實是一件恨事。尤其是垂絲海棠,美則美矣,卻不圓滿。但並非所有海棠都不香,西府海棠我聞過,是有一些清香的。至於古書記載的“海棠香國”,則是時人見不到的夢了。

海棠香國是古昌州的雅稱,在重慶範圍內,宋人沈立在《海棠記》中寫道:

大足治中,舊有香霏閣,號曰海棠香國。

據言,此地有昌州海棠一品,一時開處一城香,令人神往。文震亨《長物志》中海棠一則,就記有此品:

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為上,貼梗次之,垂絲又次之,餘以垂絲嬌媚,真如妃子醉態,較二者尤勝。

不知何時起,有香的昌州海棠遁離塵世,只余下垂絲海棠一條街一條街的開過去,佔領了大半城池。

文震亨說,“餘以垂絲嬌媚,真如妃子醉態”,這裡面用了個很有名的典故,叫“海棠春睡”。宋代釋惠洪在《冷齋夜話》裡講了個故事,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也就是楊玉環,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醉態旖旎的海棠,也只有垂絲方可當得了。蘇東坡說,“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以垂絲之風情,是當得起這般憐惜的。

除了看花,春天也適合做茶飲茶。

桐桐,你還小,這一點你可能無法理解,我忙的時候,總想喝一口茶,除了醒神,也有忙裡偷閒的意思。真到了閑的時候,又沒時間喝茶了,人總忍不住要瘋到野外去。幸好我在杭州,走任何一處山野,都容易遇著茶樹。摘兩片葉子扔在嘴裡,苦澀之後便是津津甜味。

我的工作室外也有幾株茶樹,長在河堤上,不知是誰家遺留下的,總沒見人來采。有時候興致來了我也會去采一捧,做成白茶自己喝。安吉多產白茶,一般是春分開始採摘,比龍井要早,而做法就不似龍井那般繁複了。

茶葉采來,放在竹席上攤晾。萎凋之後就是烘乾了。我有一個煮茶的風爐,三顆橄欖碳燒著放進去。沒有小竹匾,就用一小塊竹茶席鋪在風爐上,茶葉鋪上去慢慢烘烤著。最多一個鐘頭,茶香就彌漫在了屋子裡。口味如何,那是天的事,我左右不了。

隔天來看時,碳化成灰,白毫也歷歷可見。泡了一泡,甜味很濃,有青草味。送人是拿不出手的,只能自己喝。

有時候玩起了興致,就會癡迷進去。做了白茶,就想摘更多的茶葉做紅茶,松木烘烤,煙熏味,想想就美。我常帶孩子們做自然觀察的山叫大雄山,後山有大片茶園,據說大躍進時期就有了,生滿了葛藤,一直廢棄著,原來採茶人休憩的土房子變成了現在的古道書院。

有次早上路過,就特意爬上去看看。一到書院,我就懵了,葛藤已不知去向,原本空寂無人的茶園滿是採茶人,路上還源源不斷的有人拿著塑膠袋、購物袋往山上趕。

我摘下幾片嫩葉扔在嘴裡,趕緊溜下來了。

就在回來的途中,看見了一棵很大的胡頹子,長在水澗邊上。果子已經沒了,不知道是被人摘了還是鳥兒吃了,但殘存的果柄告訴我,它曾經碩果累累。

採茶不遇,胡頹子的果子也沒摘到,似乎一無所得。但我依然很高興,因為每一次我在自然裡遇見的,都是它不一樣的樣子。就像我每次看見你,也都是不一樣的,或好或不好,我都接受。雖然,我是那麼希望見到笑靨如花的你。

最後,說一件不開心的事。前天我再次上山,那棵胡頹子樹被人砍了。春之未半,它卻再也見不到大明之神。我每次給孩子們上課,總想讓他們看見世間人與世間物的美好,花開果落,鱗潛羽翔,是自然的億萬年造化,孩子們看見了美,就懂得怎麼珍惜它。

桐桐,我知道的,你定會民胞物與,敬物惜福的,對麼?

即問

春祉

家智

丁酉年春分

| 沈家智

春日山房創始人。長期致力於自然文章的撰寫,宣導自然科普與人文藝術相結合。

今晚21:00

著名漢字國學家、漢字科普者

李山川老師

做客博雅小學堂公益講座

為大家講述“從識字開始 學習中國文化”

漢字”獲取收聽方式

點擊原文,收聽《節氣家書》專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