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說大量小車行、小修車店倒閉,不值得同情?

為什麼說大量小車行、小修車店倒閉, 不值得同情?那些被時代和市場淘汰的店, 到底輸在哪兒?

小車行、小修理鋪以經營雜牌電動車為主, 雜牌車採用廉價劣質配件組裝產品, 大到車架電機控制器, 小到燈具螺絲之類, 小問題不斷, 安全事故隱患多, 售後頻繁。 可對小車行、小修車店而言, 除了打價格戰別無二法, 他們的惡性低價競爭, 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壓榨行業利潤, 也把自己陷進了萬劫深淵。

景象一:

“原來在週末或者下班時間, 家附近的商業街人滿為患, 車子都進不去, 就算車子進去了, 周邊都是擺攤車也出不來。

可是, 現在商業街空空蕩蕩, 很多店面都在轉讓, 經過幾家電動車專賣店, 大門都緊閉貼著一張A4紙“轉讓 , 電話...”這是常見現象, 修車師傅老周和頭條姐這樣說道。

景象二:

大家還記得204國道邊的修車鋪嗎?店裡每天都是空空蕩, 陳師傅空有一身技術, 卻無人問津!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小車行、小修車店面臨的現狀。 大家都想關門轉行了...

也有經銷商在朋友圈發起了轉讓店鋪的通知, 低價處理車輛。 這些在市場中沉浮的小車行、小修車店都有相似的處境:

1、很多小車行的老闆, 空有數十年的修車本領, 卻無人問津, 在經濟迅速發展之下, 除了自怨自艾的感慨, 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

2、修車成本不斷上漲, 客戶修車還到處打聽使勁還價, 連一個輪胎的價格都要問三家, 什麼品牌?什麼型號?最低多少錢?修理鋪的價格利潤已經被壓榨的難以存活。

3、房租日益高漲、苦苦掙扎的小車行老闆們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

4、共用單車與電單車的崛起, 又分走電動車一杯羹, 電動車漲價客戶就掃碼騎單車,

如今已不是單一經濟模式, 客戶更理智, 生意更難做。

5、小車行沒有廣泛的知名度, 不知道怎麼做行銷。 對於新的商業模式, 很有興趣, 但嘴上又排斥, 只會一味抱怨市場不好, 經濟不好, 卻不去找真正的原因...

有人說, 因為電動車市場飽和了, 產品賣不動, 是導致大批小車行、小修車店倒閉的主要原因。 頭條姐可不認同這個說法!

的確, 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已進入由盛轉衰的過程, 但市場飽和竟然是逼死小車行、小修車店的原因嗎?如果說市場飽和, 那是大量低價、劣質、同質化、適應不了當下消費升級趨勢的電動車小品牌飽和了。 不是電動車市場真的飽和了, 而是在低緯度競爭, 不做高品質的電動車市場飽和了。

小車行、小修車店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 以代理小品牌為主, 但是市場留給小品牌的份額越來越少, 說的殘酷點, 低價劣質, 很難不被淘汰。 市場上低價競爭, 同行競爭, 比比皆是, 還有更多的新品類也準備取代他們, 比如, 共用單車、電單車, 低速三輪、四輪車等。

看的見對手的或許就在你的小車行隔壁, 你們低價競爭, 殺得你死我活, 不管合理利潤是多少, 搶一單生意是一單, 但還有那些看不見的對手, 將扼殺你於無形之中。 那麼話又說回來, 在大量小車行、小修車店面臨倒閉時, 哪些電動車店在可持續的營業著呢?

大家可以仔細觀察街邊的店鋪, 那些裝修美觀, 門頭乾淨, 櫥窗整齊的店鋪, 總會比犄角旮旯雜亂無章的小店生意好,

人流量多, 為什麼?因為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不一樣, 乾淨統一的店面形象給人感覺服務有標準、產品可靠、有安全感, 這就是新一代消費升級之下, 品牌化經營帶來的力量。 今後, 消費主群體80、90後的消費習慣將越來越凸顯品牌的重要性, 他們會選擇有形象的, 有口碑, 有個性的品牌產品去進行消費。

因為體量小,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可以隨機應變, 所以說, 留給小車行、小修車店的機會還有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