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弦寄我心 幽幽古琴音

古琴基本上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象徵。

《禮記》中有“士無故不撤琴瑟”, 可見古琴在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樂器,

可以說古琴的發展變化與文人士大夫緊密相連, 其清、和、淡、雅的獨特品格恰巧符合了文人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 成為他們不可離身的樂器。 古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追溯到其發源之時。

古琴, 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

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 其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 一頭一尾象徵著天圓地方, 底板有兩個出音孔, 稱“龍池”、“鳳沼”。 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而成的圓形徽, 用以標記音位。 琴面上七根弦的音域共有四個八度又兩個音。 演奏時散音(空弦音)深沉凝重, 泛音圓潤清澈, 按音技法繁多, 按、吟、揉、滑, 隨心所欲, 以變幻出無窮盡的音色。

伴隨著大量文人彈琴的現象, 文人在聽琴、賞琴的文化活動中也均有一番妙味蘊在其中。 攜琴相訪, 詩文贈答, 也是文人交往的常態, 而這種交往與唱酬都是建立在對古琴音樂所代表高雅、古淡的美學特質的欣賞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