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廈門港務集團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提升實力逐夢海洋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作為福建省港口龍頭企業,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是海峽西岸最大、最具實力的港口及綜合物流運營商。

一組資料可以直觀看出其“龍頭”的地位:2016年, 集團完成港口貨物輸送量1.28億噸, 比增4%;集裝箱輸送量837萬標箱, 比增4%, 是廈門港位居世界集裝箱百強港第16位的“中流砥柱”。 同時, 以國際郵輪、廈鼓輪渡為代表的海上旅遊板塊, 也是該集團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以國際郵輪母港為例, 去年,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旅客吞吐超20萬人次, 比增14.2%。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認為, 在城市發展定位方面, 廈門一直主打“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這張牌。

而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港口的平臺帶動作用越來越得到各方的重視, 因此, 廈門港口航運業的未來充滿機遇。

比如, 廈門會晤對廈門最直接的影響是城市知名度和品牌實力的顯著提升, 港務集團將把握廈門會晤帶來的機會, 圍繞主業, 拓展航線、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向著建設“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國際郵輪母港、綠色智慧港”的目標不斷邁進, 打造“五大發展”示範港口。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創新港口經營發展模式, 七大舉措鎖定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目標。 包括:創新港口經營模式, 全面實施“平臺戰略”, 引領廈門港口經濟產業升級。 建設國際集裝箱樞紐港,

建設國際郵輪母港, 體現港城融合, 引領廈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建設綠色智慧港, 著力打造數字港口, 低碳港口。 助力一流港口營商環境, “單一視窗”升級版要繼續成為國內標杆。 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港, 開創兩岸港航融合新示範。 以黨建獨特優勢引領“港務人”精神底色。

港口貨運、客運、物流、船舶代理、航運、拖輪、理貨、供應鏈、資訊、工程、疏浚、房地產開發、金融、投資、資產管理……現在,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擁有廈門國際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境外、境內上市企業, 集團成員企業135家。

今日, 我們帶您走近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中的四名一線員工, 從他們的日常工作, 透視“精進、善為、和融、勇創”的新時代港務精神。

黃煒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和平公司物供主管

黃煒的工作不簡單, 因為郵輪對食材要求嚴格, 小到產自歐洲的乳酪、西餐特有的調料, 都需要母港協調供給上船。

感言:服務好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向“亞洲領先、國際一流”進發。

客運人員為世界各地的遊客提供服務

服務世界各地遊客

去年夏天, 從廈門始發的國際豪華郵輪上, 有一道美味烤雞, 它的原材料“西裝雞”來自山東。

“西裝雞”, 即去頭、去腳、褪好毛的整雞, 肉質鮮嫩符合郵輪要求。 “當時郵輪足足需要1500公斤, 而廈門市場上沒有這麼多既符合郵輪要求又符合供船標準的貨品。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和平公司物供主管黃煒說, “我們便趕緊配合郵輪公司, 經多方協調, 最終從山東調到貨, 及時保障了郵輪供應。 ”

郵輪對食材要求嚴格, 小到產自歐洲的乳酪、西餐特有的調料, 都需要母港協調供給上船, 這直接體現了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的服務水準。 資料顯示, 從去年至今,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成了皇家加勒比、天海郵輪、渤海郵輪在廈門地區的區域物供總代理,

也是麗星郵輪在廈地區供應商, 去年物供業務總貨值達472萬元。

郵輪物供是一方面, 服務好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也非常重要。 和平公司客運部經理鄭麗玲說, 每年,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都會迎接不少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問航次, 船上基本都是外籍人士, “不僅語言服務能力要過關, 也要有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 ”她說。

去年3月, 濃霧封航, 未能進港、暫時錨泊在錨地的“七海航海家”號上, 一名外籍遊客心臟病突發。 接到求救後, 接駁船即刻出發, 碼頭方面也按照應急預案挪開生產設備、準備岸邊應急場所、開通綠色救援通道, 最終遊客及時送醫, 沒有生命危險。

隨著廈門會晤越來越近,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也進行著“蛻變”,向“亞洲領先、國際一流”進發——比如,集團職工統一換上新制服,並積極開展各項素質培訓工作,相關培訓一個接著一個:服務禮儀和服務技巧、常用外語培訓、郵輪物供業務學習、郵輪接待相關知識培訓、海關出入境相關管理規定的講解培訓……

陳凱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輪渡公司船長

作為船長,陳凱肩負著保護遊客生命安全的重擔,既需要技術,也要仰仗經驗。

感言:當好文明視窗,接待四海遊客。

船長肩負著保護遊客生命安全的重擔

精准停船苦練一年

一般人站在渡輪的駕駛室裡,感覺四處都是“盲區”——遮擋的地方太多,根本看不到船身和岸邊距離多遠。但輪渡船長陳凱,已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在他的操作下,400客位的渡輪,在波濤起伏的海面上,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護著,每次都能以精准的角度、合適的速度,慢慢向岸邊靠攏,即便泊位空間只夠停這一艘船,也能毫無磕碰地穩穩靠泊。“這個停船的過程,我上崗前,足足練了一年。”陳凱說,“順潮、頂潮,船尾與碼頭的夾角都要調整,還要判斷何時減速,太近了船會撞,太遠了船靠不到岸。”

駕船除了技術,還要仰仗經驗。陳凱駕齡7年,在輪渡公司裡算是“年輕人”,該公司55名船長中,駕齡最長的超過30年。現在,每天來往廈鼓之間的市民、遊客有數萬人次,這些船長肩負著保護生命安全的重擔,很多人夢裡都出現過駕駛室裡晃動的儀錶盤。

廈門會晤期間,輪渡還將承擔接待四海遊客的重要任務,是向外界介紹鼓浪嶼魅力的一道橋樑。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客運部經理龔晉薇說,輪渡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海上交通工具,更是廈門展現文明、傳遞笑容的城市視窗。

“我們招聘站務員的首要標準就是有親和力。”龔晉薇說,“如果一個應聘者冷冰冰的,總是板著臉,那就可能不適合這個崗位。”

當然,微笑能給第一印象加分,但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品質的高低——從去年11月開始,廈門輪渡有限公司的所有站務員、售票員每週都要進行語言、行為規範培訓,授課者是理工學院的空乘班教師。“隨著標準化服務流程體系的引入,我們的站務員服務,會越來越向空乘的水準靠攏。”龔晉薇說。

吳文峰

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

操作部橋吊司機

吳文峰的工作看似簡單——用吊具將地面上小得像火柴盒一樣的集裝箱,一個個安全吊起、卸下、再放在拖車上,但對操作的要求極高。

感言:通過努力把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去,為企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打響廈門港世界前16強的國際聲譽。

吳文峰操作橋吊

40米高空細緻作業

當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海潤碼頭依然燈火通明。在40多米高空橋吊司機室裡的吳文峰,聚精會神地操作著吊具,將地面上小得像火柴盒一樣的集裝箱,一個個安全吊起、卸下、再放在拖車上。

在高空的角度看起來像火柴盒,但在船上人員和拖車司機眼中,40英尺的集裝箱仍然是巨物。“一定要保持聚精會神,再枯燥、再困也不能出錯。”吳文峰說,“如果操作失誤、箱子在半空中掉落,貨損、傷人,後果不堪設想。”

2005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潤碼頭成立,這個碼頭主要接待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對操作效率和安全要求極高。

2015年,海潤碼頭第一次挑戰整船換載,這是將船上所有集裝箱都卸空、再裝上新箱子的過程。就是這一次,海潤碼頭一炮而紅,吳文峰和同事們共同努力,八台橋吊創造出每小時作業360個標箱的紀錄。

雖然吳文峰嘴上一直說“熟能生巧”,但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是幹好這項工作的基礎條件。吳文峰說:“長年下來,一直低頭操作的碼頭司機中,最常見的病痛就是頸椎和腰椎問題,但大家都在堅持著。”

安全,永遠被擺在第一位,吳文峰和同事們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去,為企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打響廈門港世界前16強的國際聲譽。

陳瑞錦

技術管理部電器工程師陳瑞錦參與的碼頭岸電專案,能夠徹底解決船舶在港污染問題。

去年,海潤碼頭高壓船舶岸電系統投用

積極攻克技術難關

如果某個橋吊司機在高空中的操作位置,位於船舶生活區的煙囪附近,那麼,他可以清楚地看到煙霧排放的過程。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綠色碼頭”建設的重要性。現在,集裝箱碼頭集團技術管理部電器工程師陳瑞錦參與的專案,能夠徹底解決船舶在港污染問題。這個項目,就是碼頭岸電。

“船舶發動機一般燒的是重油,主要排放物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PM10、PM2.5顆粒物等,即便燒的是輕油,污染物總量也不容小覷。有統計資料顯示,靠港船舶輔機排放占港口城市總排放的16%至30%。”陳瑞錦說。

碼頭船舶岸電,簡單來說,就是船舶靠港後,可以關閉船上的輔助柴油發電機,轉而使用碼頭高壓船舶岸電系統提供的電力維持運作,實現在港“零排放”。

去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潤碼頭岸電系統投用,這是我省首個成功由港口企業自主投資且成功並網連船運行的高壓船舶岸電系統。“項目實現了船舶停靠期間污染物零排放,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000噸、大氣污染物79噸,並大幅降低噪音污染,解決了港口發展與城市綠色環保之間的矛盾。”陳瑞錦說。

後續,碼頭船舶岸電還將向全港推廣,陳瑞錦說,現在公司正在積極培養專業團隊,積極攻克技術難關,讓港口企業成為守護“廈門藍”的重要一分子。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也進行著“蛻變”,向“亞洲領先、國際一流”進發——比如,集團職工統一換上新制服,並積極開展各項素質培訓工作,相關培訓一個接著一個:服務禮儀和服務技巧、常用外語培訓、郵輪物供業務學習、郵輪接待相關知識培訓、海關出入境相關管理規定的講解培訓……

陳凱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輪渡公司船長

作為船長,陳凱肩負著保護遊客生命安全的重擔,既需要技術,也要仰仗經驗。

感言:當好文明視窗,接待四海遊客。

船長肩負著保護遊客生命安全的重擔

精准停船苦練一年

一般人站在渡輪的駕駛室裡,感覺四處都是“盲區”——遮擋的地方太多,根本看不到船身和岸邊距離多遠。但輪渡船長陳凱,已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在他的操作下,400客位的渡輪,在波濤起伏的海面上,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護著,每次都能以精准的角度、合適的速度,慢慢向岸邊靠攏,即便泊位空間只夠停這一艘船,也能毫無磕碰地穩穩靠泊。“這個停船的過程,我上崗前,足足練了一年。”陳凱說,“順潮、頂潮,船尾與碼頭的夾角都要調整,還要判斷何時減速,太近了船會撞,太遠了船靠不到岸。”

駕船除了技術,還要仰仗經驗。陳凱駕齡7年,在輪渡公司裡算是“年輕人”,該公司55名船長中,駕齡最長的超過30年。現在,每天來往廈鼓之間的市民、遊客有數萬人次,這些船長肩負著保護生命安全的重擔,很多人夢裡都出現過駕駛室裡晃動的儀錶盤。

廈門會晤期間,輪渡還將承擔接待四海遊客的重要任務,是向外界介紹鼓浪嶼魅力的一道橋樑。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客運部經理龔晉薇說,輪渡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海上交通工具,更是廈門展現文明、傳遞笑容的城市視窗。

“我們招聘站務員的首要標準就是有親和力。”龔晉薇說,“如果一個應聘者冷冰冰的,總是板著臉,那就可能不適合這個崗位。”

當然,微笑能給第一印象加分,但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品質的高低——從去年11月開始,廈門輪渡有限公司的所有站務員、售票員每週都要進行語言、行為規範培訓,授課者是理工學院的空乘班教師。“隨著標準化服務流程體系的引入,我們的站務員服務,會越來越向空乘的水準靠攏。”龔晉薇說。

吳文峰

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

操作部橋吊司機

吳文峰的工作看似簡單——用吊具將地面上小得像火柴盒一樣的集裝箱,一個個安全吊起、卸下、再放在拖車上,但對操作的要求極高。

感言:通過努力把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去,為企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打響廈門港世界前16強的國際聲譽。

吳文峰操作橋吊

40米高空細緻作業

當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海潤碼頭依然燈火通明。在40多米高空橋吊司機室裡的吳文峰,聚精會神地操作著吊具,將地面上小得像火柴盒一樣的集裝箱,一個個安全吊起、卸下、再放在拖車上。

在高空的角度看起來像火柴盒,但在船上人員和拖車司機眼中,40英尺的集裝箱仍然是巨物。“一定要保持聚精會神,再枯燥、再困也不能出錯。”吳文峰說,“如果操作失誤、箱子在半空中掉落,貨損、傷人,後果不堪設想。”

2005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潤碼頭成立,這個碼頭主要接待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對操作效率和安全要求極高。

2015年,海潤碼頭第一次挑戰整船換載,這是將船上所有集裝箱都卸空、再裝上新箱子的過程。就是這一次,海潤碼頭一炮而紅,吳文峰和同事們共同努力,八台橋吊創造出每小時作業360個標箱的紀錄。

雖然吳文峰嘴上一直說“熟能生巧”,但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是幹好這項工作的基礎條件。吳文峰說:“長年下來,一直低頭操作的碼頭司機中,最常見的病痛就是頸椎和腰椎問題,但大家都在堅持著。”

安全,永遠被擺在第一位,吳文峰和同事們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去,為企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打響廈門港世界前16強的國際聲譽。

陳瑞錦

技術管理部電器工程師陳瑞錦參與的碼頭岸電專案,能夠徹底解決船舶在港污染問題。

去年,海潤碼頭高壓船舶岸電系統投用

積極攻克技術難關

如果某個橋吊司機在高空中的操作位置,位於船舶生活區的煙囪附近,那麼,他可以清楚地看到煙霧排放的過程。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綠色碼頭”建設的重要性。現在,集裝箱碼頭集團技術管理部電器工程師陳瑞錦參與的專案,能夠徹底解決船舶在港污染問題。這個項目,就是碼頭岸電。

“船舶發動機一般燒的是重油,主要排放物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PM10、PM2.5顆粒物等,即便燒的是輕油,污染物總量也不容小覷。有統計資料顯示,靠港船舶輔機排放占港口城市總排放的16%至30%。”陳瑞錦說。

碼頭船舶岸電,簡單來說,就是船舶靠港後,可以關閉船上的輔助柴油發電機,轉而使用碼頭高壓船舶岸電系統提供的電力維持運作,實現在港“零排放”。

去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潤碼頭岸電系統投用,這是我省首個成功由港口企業自主投資且成功並網連船運行的高壓船舶岸電系統。“項目實現了船舶停靠期間污染物零排放,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000噸、大氣污染物79噸,並大幅降低噪音污染,解決了港口發展與城市綠色環保之間的矛盾。”陳瑞錦說。

後續,碼頭船舶岸電還將向全港推廣,陳瑞錦說,現在公司正在積極培養專業團隊,積極攻克技術難關,讓港口企業成為守護“廈門藍”的重要一分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