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部老舍戲劇接棒“老舍熱”現象引發熱議

2017年6月10日訊, 根據老舍先生五部短篇小說改編的話劇《老舍五則》剛剛在保利劇院落下帷幕;昨晚, 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的重頭劇碼《二馬》又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緊跟其後的, 是老舍國際戲劇節的另一部重點劇碼, 也是北京人藝慶祝建院65周年的大戲——老舍最經典的戲劇代表作《茶館》將於6月12日開始在首都劇場演出。 三部老舍戲劇在北京先後上演, 成為一種令人關注的文化現象, 也引起了專家和觀眾的熱議。

能夠在文學和戲劇兩個領域都具有極高藝術成就, 而且最具民族精神和時代特色的中國作家,

可以說是非老舍先生莫屬。 他也是作品被搬上戲劇舞臺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 但是以“老舍”命名國際戲劇節還是第一次。 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的主辦方、北京北奧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談到創辦老舍國際戲劇節的初衷, 是為了在當今時代弘揚戲劇文學精神, 這既是當代戲劇人對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敬仰情愫的表達, 更是對文學精神的回歸、對戲劇源頭的追溯。

作為老舍國際戲劇節的顧問, 老舍先生的長女舒濟對首屆老舍戲劇節給予了高度肯定。 對未來戲劇節的發展方向, 舒濟表示, 希望未來的老舍國際戲劇節要更注重公益性, 著眼於青年人, 因為青年的一代, 是將文化傳承下去的一代,

更是進一步推進文化發展的一代。

作為聯絡和團結全國各地老舍研究者的學術團體, 中國老舍研究會一直致力於促進老舍研究工作的發展、提高老舍研究的學術水準。 中國老舍研究會原會長關紀新對老舍國際戲劇節的創辦給予了極高的肯定, 他表示“把老舍、國際、戲劇節這三個詞放在一起, 還是第一次, 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更是一次勇敢的探索。 ”

面對當下文化演出市場上眾多戲劇節、邀請展層出不窮的現象,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乾武坦言, 很多文化活動缺少自信、自主、自我表達傳播, 而老舍國際戲劇節的誕生正契合了當下文化空間、市場空間及觀眾內在的需求;而且經典作品的偉大性是需要闡釋出來的,

當下的戲劇人有責任、有義務去闡釋經典、去推進戲劇文化的發展。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謝柏梁對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充滿期待, 同時也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老舍國際戲劇節可以走近高校、走近年輕學子心中, 走出北京、走出國門, 讓世界瞭解中國戲劇文化;此外, 希望未來的戲劇節可以納入更多老舍先生的作品, 由老舍先生締造的北京曲藝團也能參與到戲劇節當中。

一位買了《老舍五則》《二馬》《茶館》三部戲劇演出票的觀眾雨涵表示, 當下的戲劇演出市場雖然非常豐富多元, 各種國外大戲都被引進中國舞臺, 但是真正有分量、有水準的中國本土原創戲劇依然不多, 能夠被稱之為經典的更是鳳毛麟角,

“而且國際上對於經典名作, 比如莎士比亞的作品, 會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和舞臺呈現, 但是咱們的《茶館》《雷雨》, 演了這麼多年, 依然是老樣子。 我特別希望能夠看到符合我們當下觀眾審美和思維的經典作品出現在舞臺上, 《二馬》就是特別令我驚喜的一部, 因為整個戲風格時尚, 而且有很多和當下有關的臺詞, 特別有意思。 老舍和他的作品並不過時, 所以改編老舍先生的戲劇也應該更有時代眼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