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燕王掃北”不僅是君主的變換,更留下許多疑問和故事

自古燕趙之地就是個多事之地, 更是許多傳奇故事發生之地。 小編在寫了燕雲之後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明朝的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 為什麼想起他了呢?小編小時候聽奶奶講過一個故事:北京西邊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有一個現在是旅遊景區的地方叫野三坡, 這個野三坡原來叫三坡, 是上中下三個坡(小編家鄉對於不大的山包都叫坡)。 燕王朱棣打蒙古時一路燒殺到此地時見路邊松鼠捧著松塔再吃, 燕王認為這松鼠是在向他作揖, 於是燕王說:三坡這裡連動物都對我如此恭敬這裡的人民對我就更友好了。

隨後下令不許殺三坡的人。 這樣三坡人沒有被軍隊禍害就感激燕王, 清朝時三坡的人還對明朝有好感所以許多人反對清朝, 因為反抗太多所以清朝政權說這裡的人太野不服管教, 也就在三坡這個地名前加了個野字。

野三坡現在是旅遊勝地

小編由此故事想到了歷史上的“燕王掃北”。 小編查了一下, 歷史資料中並沒有記載“燕王掃北”的事, 到是有“燕王掃碑”和“北征蒙古”的事, 那“燕王掃北”是怎麼來的呢?帶著這個疑問咱們來找找答案。

靖難之役被認為是燕王掃北故事的基礎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在朱元章死後, 因為自已當時勢力最大所以不服新君, 便發動戰爭以“清群側”的名義南下與建文帝朱允文爭皇位。 《洪洞大槐樹移民志》, 書中介紹到, 明洪武、永樂年間大移民的原因之一, 是因為“燕王掃碑”造成的。 小編似乎有點明白了, 燕王以“殺奸臣以祭掃皇祖之碑”的名義南下和自己的侄子爭天下, 可能是明間把掃碑傳成了掃北吧。

北征蒙古:元朝被明滅了以後, 有一些元朝殘餘勢力還存在, 朱元章便命燕王對其進行征討, 燕王朱棣也打的不錯, 等朱棣當上皇帝後對蒙古殘餘進行過多次征討, 最後朱棣死在了征討的路上。

寫到這裡小編覺得歷史上所謂的“燕王掃北”可能是後世把燕王掃碑和北征蒙古的事放在一起加以傳播便成了現在我們聽到的掃北了。 大家覺得是這樣嗎?

從“燕王掃北”引出的還有一個故事, “鄭和下西洋”, 據傳燕王打下南京後找不到建文帝的屍體, 有人說建文帝讓親信幫著從福建逃往海外了, 於是在燕王當上皇帝後的第三年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船隊由鄭和領導到海外找尋建文帝。

鄭和下西洋

最後小編想說:歷史上的事真真假假的,就算是有書為證那書也是人寫的,所以小編也希望大家不要在這些歷史故事上較真。“燕王掃北”說白了就是爭天下保天下的事,不過鄭和下西洋不管他是不是在找建文帝,下西洋的壯舉對傳播我中華文化,與外國的資訊交流,對航海和造船業等等許多貢獻是不可否定的。

關注更多:說的是歷史講的是故事

鄭和下西洋

最後小編想說:歷史上的事真真假假的,就算是有書為證那書也是人寫的,所以小編也希望大家不要在這些歷史故事上較真。“燕王掃北”說白了就是爭天下保天下的事,不過鄭和下西洋不管他是不是在找建文帝,下西洋的壯舉對傳播我中華文化,與外國的資訊交流,對航海和造船業等等許多貢獻是不可否定的。

關注更多:說的是歷史講的是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