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迪士尼的公主們是越來越獨立了,但王子呢?

迪士尼的公主們是越來越獨立了, 但王子呢?

作者:乳豬菌

去年《瘋狂動物城》上映以後, 不少妹子嚷著要找一個“尼克”那樣的老公。

這幾天《美女與野獸》上映以後, 姑娘們又嚷著要找一個“野獸”這樣的男朋友。 這樣想也無可厚非嘛, 畢竟人家推了毛可是俊美無雙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這部電影2017年初就已經開始造勢了, 和原版一模一樣的夢幻共舞鏡頭足見誠意。

根據動畫版《美女與野獸》改編的真人版電影,

不僅對原著保持著最大誠意的尊重, 也在細節上具有很多看點。 宣導女性平權而大熱的艾瑪·沃森飾演了貝爾, 無論是從角色美麗俏皮的外貌, 還是人物所展現的女性叛逆精神都十分切合。 電影上映以後, 正面口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

好夢幻啊, 我的少女心爆棚了(感性派)

好喜歡貝爾啊, 簡直就是新時代女性的榜樣(理性派)

不過也有很多觀眾不買帳, 覺得艾瑪演技尷尬或者改編太死板……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激烈。 由此可見“貝爾”人氣之旺。 而這個角色, 也是迪士尼推出的公主系列動畫中的巨大轉捩點。

迪士尼的公主們

美國的知名動畫品牌迪士尼有著十四位小公主。 群眾基礎廣泛的像是傻白甜白雪公主, 一旦睡下了就醒不來的愛洛公主, 美人魚愛麗兒、公主革命引領者貝爾、替父從軍的花木蘭、頭髮超長的樂佩、冰雪製造者安娜、艾莎公主、第一個大洋洲公主莫阿娜等等。

我們能看到這些公主的人物特質從最開始等待真愛,

被動命運安排, 到主動尋找愛情, 勇敢的和命運鬥爭的一個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 不僅僅公主角色變的更有獨立精神, 王子形象同樣變的更接地氣, 更豐滿, 跳脫出了臉譜化形象。

要不怎麼那麼多迷妹喜歡“野獸”這位王子呢。

《美女與野獸》劇照

白馬王子帥是帥,

但毫無存在感。 在劇中他親了一下白雪公主並和她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白雪公主》

《小美人魚》原著爆虐, 但在動畫中卻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英勇王子KO了巫婆, 和小美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美人魚》

阿拉丁在寵物猴子阿布以及通靈魔毯的幫助下,KO了巫師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阿拉丁》

這位王子沒有名字,但肯定也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仙德瑞拉》

小偷尤金王子出盡洋相,也被譽為史上最杯具的王子;

《長髮公主》

等待愛人拯救的野獸王子!

《美女與野獸》

《冰雪奇緣》中出現了的第一位反派王子!

《冰雪奇緣》

這個公主系列動畫的早期,王子的樣子都長差不多,性格也很相似。王子形象的臉譜化是迪士尼公主動畫的特色之一,因為在早期的社會環境下,女性不僅僅被傳統的社會教條束縛,在心理和生理上成熟的比較晚,而且幼年時期,對於“真愛”的定義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和社會,所以她們無法對王子擁有一種“具象化”的描述。王子長什麼樣子?王子性格怎麼樣?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是王子就可以帶來幸福。

這是早期迪士尼動畫中對王子形象模糊的最根本因素。而且迪士尼爸爸Walt Disney自身秉持的保守的中西部價值觀也令這點非常明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女性尚且沒有擁有如今的話語權,整個社會仍是男性主權,王子就如同“富二代”這個概念,深入人心的同時卻一片模糊。

但從《長髮公主》開始,迪士尼的王子開始擁有了“軟肋”,性格開始多樣化,甚至也需要被公主拯救,而不是簡單愛慕公主、KO反派、充當連名字都沒有的背景板。

2013年的《冰雪奇緣》票房口碑雙豐收,迪士尼狠狠嘲笑了自己的“王子”文化。公主不要王子,自己過也很不錯!在當下的西方社會,“王子”不再是一味的完美,《小美人魚》裡面的王子優柔寡斷,險些害死了小美人魚。公主費經心思、經歷無數痛楚才能和王子晉升同一階層的電影價值觀,也逐漸暴露其偽善的一面。愛誰誰吧,老娘要自己玩去了……

貝爾

所以《美女與野獸》的貝爾被那麼多人喜愛,自有其社會含義。以往都是男性充當救世主的角色,將女性從底層拉上較高階層,而貝爾卻見證了野獸王子的負傷、脆弱、醜陋、狂躁……

她是來拯救他,而不是被他拯救的。

雖然這部電影被很多人喜愛,擁有迤邐夢幻的服化道特效,也有令人驚喜的配角出場(萬磁王你還好麼!)但也無法掩蓋其毫無創新的硬傷。因為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新鮮感自然會消減很多,甚至會顯得有些死板。

老酒裝新壺,改編經典的確要懷抱尊敬之心,但不一定非要每一幀都一模一樣。

2005年,BBC大膽改編莎士比亞經典,將一句句古老的對白、一章章熟悉的情節,都搬到了現代舞台,打造出系列劇——《莎士比亞重現》。其中《馬克白》尤為令人大呼過癮。

《莎士比亞重現》

故事被搬到一家高級米其林餐廳裡。馬克白成為了一位技藝精湛卻被老闆打壓的廚師,他無意中聽到了三個收垃圾的工人的隱語:

他會成為這家餐廳的主人,

但他沒有小孩能繼承這家餐廳,

反而是他的同行好友班柯可以一償夙願。

馬克白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在妻子的慫恿下捅死了餐廳老闆,繼而又殺死了班柯的妻兒,獲得了餐廳繼承權。但雙手染血的大廚馬克白逐漸變得冷酷又失常,被員警持刀捅死在自己心愛的廚房。

《馬克白》劇照

角色名字、關鍵臺詞、劇情走向和《馬克白》一模一樣,但背景卻搬到了廚房,戰場變成了餐廳,不過一點兒都不違和。

《洛麗塔》海報

這算是老酒裝新壺的偉大嘗試,而阿德里安·萊恩對庫布裡克《洛麗塔》的改編也成為了經典。不僅在色彩運用方面有了突破性嘗試,在情欲的展現上也更大膽、更直接,獲得了很不錯的反響。

法國版《美女與野獸》

不過改編原著失敗的反例也數不勝數,比如法國導演克裡斯多夫·甘斯(曾執導過《寂靜嶺》)在2014年改編的《美女與野獸》口碑就不太好。蕾雅·賽杜那時因《阿黛爾的生活》大火餘熱未消,主演了“貝爾”一角。

豆瓣網友評論法版《美女與野獸》

電影優缺點很明顯——畫面夢幻給人極致感官享受,但劇情走向實在有些扯淡。或許這是法式浪漫的野獸派作風。

法版貝爾

新上映的《美女與野獸》除了話題人物艾瑪和電影本身的品質頗受好評之外,作為迪士尼電影裡首個同性戀角色,喬什·蓋得飾演的來福和盧克·伊萬斯飾演的加斯頓的風頭簡直要超過了女主角貝爾。

有人評價說這是史上最GAY的迪士尼電影,俄羅斯和馬來西亞也因為這點延期了上映。但片子本身政治正確性無與倫比,是一部根正苗紅的新時代女性主義題材的好電影。

更重要的是每個女生在最柔軟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公主夢,希望自己有美貌,有蓬蓬裙,有王子,有萬般寵愛……春天到了,去做一場公主夢又何妨?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小美人魚》

阿拉丁在寵物猴子阿布以及通靈魔毯的幫助下,KO了巫師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阿拉丁》

這位王子沒有名字,但肯定也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仙德瑞拉》

小偷尤金王子出盡洋相,也被譽為史上最杯具的王子;

《長髮公主》

等待愛人拯救的野獸王子!

《美女與野獸》

《冰雪奇緣》中出現了的第一位反派王子!

《冰雪奇緣》

這個公主系列動畫的早期,王子的樣子都長差不多,性格也很相似。王子形象的臉譜化是迪士尼公主動畫的特色之一,因為在早期的社會環境下,女性不僅僅被傳統的社會教條束縛,在心理和生理上成熟的比較晚,而且幼年時期,對於“真愛”的定義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和社會,所以她們無法對王子擁有一種“具象化”的描述。王子長什麼樣子?王子性格怎麼樣?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是王子就可以帶來幸福。

這是早期迪士尼動畫中對王子形象模糊的最根本因素。而且迪士尼爸爸Walt Disney自身秉持的保守的中西部價值觀也令這點非常明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女性尚且沒有擁有如今的話語權,整個社會仍是男性主權,王子就如同“富二代”這個概念,深入人心的同時卻一片模糊。

但從《長髮公主》開始,迪士尼的王子開始擁有了“軟肋”,性格開始多樣化,甚至也需要被公主拯救,而不是簡單愛慕公主、KO反派、充當連名字都沒有的背景板。

2013年的《冰雪奇緣》票房口碑雙豐收,迪士尼狠狠嘲笑了自己的“王子”文化。公主不要王子,自己過也很不錯!在當下的西方社會,“王子”不再是一味的完美,《小美人魚》裡面的王子優柔寡斷,險些害死了小美人魚。公主費經心思、經歷無數痛楚才能和王子晉升同一階層的電影價值觀,也逐漸暴露其偽善的一面。愛誰誰吧,老娘要自己玩去了……

貝爾

所以《美女與野獸》的貝爾被那麼多人喜愛,自有其社會含義。以往都是男性充當救世主的角色,將女性從底層拉上較高階層,而貝爾卻見證了野獸王子的負傷、脆弱、醜陋、狂躁……

她是來拯救他,而不是被他拯救的。

雖然這部電影被很多人喜愛,擁有迤邐夢幻的服化道特效,也有令人驚喜的配角出場(萬磁王你還好麼!)但也無法掩蓋其毫無創新的硬傷。因為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新鮮感自然會消減很多,甚至會顯得有些死板。

老酒裝新壺,改編經典的確要懷抱尊敬之心,但不一定非要每一幀都一模一樣。

2005年,BBC大膽改編莎士比亞經典,將一句句古老的對白、一章章熟悉的情節,都搬到了現代舞台,打造出系列劇——《莎士比亞重現》。其中《馬克白》尤為令人大呼過癮。

《莎士比亞重現》

故事被搬到一家高級米其林餐廳裡。馬克白成為了一位技藝精湛卻被老闆打壓的廚師,他無意中聽到了三個收垃圾的工人的隱語:

他會成為這家餐廳的主人,

但他沒有小孩能繼承這家餐廳,

反而是他的同行好友班柯可以一償夙願。

馬克白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在妻子的慫恿下捅死了餐廳老闆,繼而又殺死了班柯的妻兒,獲得了餐廳繼承權。但雙手染血的大廚馬克白逐漸變得冷酷又失常,被員警持刀捅死在自己心愛的廚房。

《馬克白》劇照

角色名字、關鍵臺詞、劇情走向和《馬克白》一模一樣,但背景卻搬到了廚房,戰場變成了餐廳,不過一點兒都不違和。

《洛麗塔》海報

這算是老酒裝新壺的偉大嘗試,而阿德里安·萊恩對庫布裡克《洛麗塔》的改編也成為了經典。不僅在色彩運用方面有了突破性嘗試,在情欲的展現上也更大膽、更直接,獲得了很不錯的反響。

法國版《美女與野獸》

不過改編原著失敗的反例也數不勝數,比如法國導演克裡斯多夫·甘斯(曾執導過《寂靜嶺》)在2014年改編的《美女與野獸》口碑就不太好。蕾雅·賽杜那時因《阿黛爾的生活》大火餘熱未消,主演了“貝爾”一角。

豆瓣網友評論法版《美女與野獸》

電影優缺點很明顯——畫面夢幻給人極致感官享受,但劇情走向實在有些扯淡。或許這是法式浪漫的野獸派作風。

法版貝爾

新上映的《美女與野獸》除了話題人物艾瑪和電影本身的品質頗受好評之外,作為迪士尼電影裡首個同性戀角色,喬什·蓋得飾演的來福和盧克·伊萬斯飾演的加斯頓的風頭簡直要超過了女主角貝爾。

有人評價說這是史上最GAY的迪士尼電影,俄羅斯和馬來西亞也因為這點延期了上映。但片子本身政治正確性無與倫比,是一部根正苗紅的新時代女性主義題材的好電影。

更重要的是每個女生在最柔軟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公主夢,希望自己有美貌,有蓬蓬裙,有王子,有萬般寵愛……春天到了,去做一場公主夢又何妨?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