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兩會特別策劃之三丨百名學者前瞻今年中國經濟形勢

編者按:

2017年是我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國內外經濟 形勢十分複雜、嚴峻。 為了準確研判和把握今年中國經濟形勢,

近期, 中國經濟時報30多位元記者圍繞 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增長動力以及當前面臨的挑戰等問題, 採訪了目前活躍在一線、有影響力的百餘名經濟學者。 此次課題調查共收到106位經濟學者的分析文章, 本期特推薦程偉力、遲福林、叢屹、党國英、鄧郁松、董小君、樊繼達、馮俏彬、高連奎、郭凡禮、郭可為11位學者的文章, 以饗讀者 。

12.程偉力:新舊動能切換

提高經濟增長品質

程偉力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程偉力

2017年, 新舊動能的切換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品質。 從投資的構成來看, 建築安裝工程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70%之間, 2016年為69.6%, 而設備的比重只有18.8%,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設備占比一般在50%到65%之間。 從增長速度來看, 2016年設備投資增速只有2.1%, 這說明我國設備投資不是過剩, 而是嚴重不足, 設備投資有望替代土木工程, 在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提高經濟增長品質。

為了促進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

2017年應著力解決如下問題。 一是加快降低企業賦稅的步伐。 二是妥善處理好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 著力解決房價過高導致房租和地價上漲從而增加企業生產成本的問題。 三是加強國際輿論引導, 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新常態”。 我國應通過高端國際會議及媒體, 客觀宣傳介紹我國情況, 讓國際社會正確認識中國經濟“新常態”和世界經濟“新常態”, 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四是聯合國際社會, 堅決抵制逆全球化浪潮。 近年來, 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 逆全球化趨勢明顯。 不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看, 逆全球化將會降低全球勞動生產率, 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推廣也是極為不利的, 貿易和投資全球化的倒退只能加劇全球經濟停滯不前的局面。
我國應通過聯合國、G20、APEC等國際組織及有關國際會議, 加強國際協調, 促進經濟全球化, 堅決抵制逆全球化趨勢。

13.遲福林:以經濟轉型升級

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遲福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十三五”時期, 我國的經濟轉型與經濟增長正處於重要的歷史關節點:一方面, 經濟轉型面臨著諸多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與問題;另一方面, 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

在經濟轉型新趨勢上, 我國面臨著產業結構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城鎮化結構正由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開放結構正由貨物貿易為主向服務貿易為重點轉型。

不可否認, 經濟轉型對經濟增長有決定性影響。 首先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一是13億人的消費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二是我國製造業正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 未來5-10年有望形成中國製造業競爭的新優勢;三是未來5-10年,我國仍處於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不斷向各類城鎮集聚,將新增巨大的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其次,經濟轉型決定增長前景。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主要取決於經濟轉型中的市場化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破題。如果經濟轉型能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未來10年,我國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長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增長是有品質的、可持續的增長。

從客觀看,重大結構性失衡是導致經濟迴圈不暢的根源,這需要以深化結構性改革為重點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以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進程。

14.叢屹:2017經濟運行和調控的五大要點

叢屹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叢屹

2017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穩增長、調結構”是2017年的經濟運行和調控的要點之一。“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會繼續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上升力量。融合了PPP模式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望在2017年成為保持增長速度穩定的助推器。

“去產能、去杠杆”是調控的要點之二。一方面,要堅持通過金融管理和信貸管控等方式,防範社會資金向虛擬經濟的過度配置,避免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的產生。另一方面,還需不斷完善金融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的管道和方式。

“去庫存、抑房價”是調控的要點之三。2017年仍須防範房地產價格的“回頭”,各城市政府應當從土地供應管理和房地產開發預售管理等環節有所作為。

“保民生、促就業”是調控的要點之四。消費品價格方面,要提前預防可能的通脹加速,注重從供給側推進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就業方面,要注重產能調整過程中局部出現的勞動力安置問題,推進傳統製造業區域勞動力市場的再就業工程。

“降成本、補短板”是調控的要點之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仍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力軍,除產業政策加強對其創新引導和扶持之外,還需加快從財稅政策的改革方面施以援手,通過“清費”“降稅”“補貼”等方式加以扶助。當然,從本質上講,深化改革才是化解結構性矛盾的根本途徑。

15.党國英:如何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

党國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党國英

在通貨膨脹率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2017年中國繼續保持既往經濟增長速度是有可能的。比較美國類似經濟增長階段,中國要想更好發揮勞動力數量、人力資本水準、較高的資本積累率等優勢來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繼續擴大市場經濟強度,充分保持經濟體的競爭活力。由政府操刀實現“去產能”弊大於利。經濟體有一定冗餘的產能,是競爭的常態。政府只需要用環境和安全標準來確定企業進入或擴大的門檻,不需要對企業實施其他管控。

第二,建立低利率經濟運行機制。當前合理的外匯儲備應該在1萬億美元之內。我國進出口品種繁多,數量巨大,市場匯率與購買力平價不應過分背離。

第三,通過土地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國民財富佔有總量。可靠分析表明,讓城市中產享受一定量的產權清晰的土地佔用權,與耕地保護、環境優化等公共目標維護完全可以並行不悖。此舉有利於改變國民支出結構,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支撐經濟長期穩定增長。

第四,與前述改革相聯繫,主要通過居住形態變革,增強國民創新活力。有研究表明,有一定院落的住宅有利於兒童身心發育和學習能力提高,還有利於成人科學發明,是科學進步的基礎。改變居住形態,還有利於遏制境外購房熱,利好國際收支平衡。

16.鄧鬱松:穩步推進經濟轉型 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

鄧鬱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鄧郁松

展望2017年,雖然國際經濟形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總體仍然較好,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6.5%左右。2016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2017年,宜抓住產能過剩行業和負債率較高行業價格回升的有利時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杠杆率,推進結構性調整。

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實際上反映出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的轉變。2012年,我國服務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經濟發展正在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隨著房屋新開工面積峰值、鋼鐵產量峰值等的到來或臨近,以往對經濟增長帶動力強的重化工業產業鏈增速已經進入正常回落階段。近中期要主動適應發展階段變化,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實現從規模擴張型發展向品質提升型發展的根本轉變。

接下來,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轉型、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的關鍵仍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加重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通過要素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17.董小君:“降杠杆”需要全球同舟共濟

董小君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董小君

2017年,“降杠杆”不僅是中國經濟的重點,也是世界各國化解風險的重要途徑。

可以說,“高杠杆”是世界經濟內外部雙重失衡的結果。“去杠杆化”是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過程。從全球角度看,美國去杠杆較為成功。美國利用便利的直接融資的優勢,通過增加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指數上漲,給居民帶來財富效應,居民部門杠杆率從2012年的107%,下降到2016年的78.8%。

對於生產國——中國來說,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降杠杆”十分艱難。儘管我國總杠杆率水準不高,但結構失衡,非金融企業杠杆率幾乎是世界最高的國家。非金融企業從2007年的97%上升到2016年的126.27%,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80.02%。這與中國金融體系高度依賴間接融資為主有關,而間接融資更多的是支援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高杠杆率居高不下。

降杠杆不僅要解決自身失衡問題,還要解決外部失衡問題。但從全球看,一是高杠杆的風險,二是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加重了各國尤其是生產國去杠杆的壓力。為了降低風險,共渡難關,世界經濟仍然要保持外部平衡,這需要各國同舟共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參與全球分工與合作。

18.樊繼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一手抓創新 一手降成本

樊繼達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公共經濟教研室主任、教授

■樊繼達

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手抓創新,一手降成本,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一方面,將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要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提高社會整體創新效率;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激發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積極性,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依託互聯網打造跨界協同創新平臺,完善創業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

另一方面,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以清單管理推動簡政放權,清理名目繁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用能成本等;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在放寬市場准入,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同時,完善強化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總之,要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痛點”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19.馮俏彬:從供給與需求發力 狠抓供給側改革

馮俏彬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馮俏彬

穩中求進是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從目標上看,2017年經濟增長仍然將實行“穩字當頭”的區間管理,6.5%左右仍然是“穩增長”考慮中的“鐵底”,物價指數應當控制在3%左右,就業目標(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也仍將在1000萬以上。為此應當從需求與供給兩側發力,狠抓供給側改革。

一方面,在繼續深入進行“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要抓緊實施、推動一批關係到市場經濟體制基石建設的重大改革。另一方面,結合當前世界產業結構的變化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徵,優化配置的要素必將較多地集聚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類新經濟行業上。

2017年的改革,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針指導下,在財稅、金融、簡政、國企、養老等相關的制度創新重點改革領域積極推進,除了繼續著力和優化“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之外,還需要在優化基礎資源、能源產品的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形成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地方政府債務運行機制以及深入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

20.高連奎:結構性改革應聚焦到財稅改革

高連奎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與世界治理研究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專家顧問

■高連奎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危機風險,既包括企業債務危機風險,也包括政府的債務危機風險。

當前中國無論是企業的債務問題還是政府的債務問題都到了亟須解決的時候,中國企業的債務只有靠降低融資成本,放鬆貨幣來解決,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大還有十個點的放鬆空間,還可以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大幅降低融資成本。

同時,中國的政府債務必須要通過全面的財稅改革來解決,特別是通過全面的稅收重構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應該將重點放到財稅改革上,通過財稅改革對中國進行一次經濟革命,上世紀的美國大蕭條也是通過財稅改革才走出來的,羅斯福重構了美國的財稅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我認為其核心問題出現在宏觀經濟問題上,建議改革的重點,應該從目前的以微觀經濟改革為主轉換到宏觀經濟的改革上,確切地說是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的改革,其實貨幣政策的調整比較簡單,但財稅政策的調整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希望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在2017年聚焦到財稅改革上。

21.郭凡禮:供給側改革將引領中國經濟再度起航

郭凡禮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

■郭凡禮

今年,國家層面對農業供給側改革尤為重視,糧食安全、糧食價格、土地流轉、國家收儲等各項領域均已出臺宏觀指導政策,各省區市政府已經開始部署詳細的改革工作。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成為重中之重,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改革試點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良好模式有望推廣開來。這項涉及約9億農村地區人口的宏偉戰略會掀起新一輪的改革潮。

工業、農業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有條不紊、步步為營,房地產、金融領域的改革措施也從來沒有停滯過。房地產市場在2017年將以穩定為主。

另外,人民幣貶值、貨幣超發等問題也在穩步解決:一方面,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多種金融調控工具,適度調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穩定基本借貸利率,為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的調控保駕護航;另一方面,適時、適量拋售美元國債、購入日元債券,對沖人民幣貶值、美元大幅升值、熱錢外流所帶來的衝擊,使得進出口貿易重回上升通道。2016年,金融領域改革為實體經濟的調整打下了堅實基礎,相關政策的積極影響彰顯出來。

總之,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的重要工作,更是我國未來十多年經濟穩定發展的保障,國民經濟在其帶領下已經起航,新模式、新氣象、新特點將是我國宏觀經濟的重要標誌,而由此引發的巨大商機更值得我們期待。

22.郭可為:2017基建投資將發揮托底作用

郭可為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郭可為

2017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略有下降,在6.5%左右。基建投資托底對積極財政政策提出了要求,預計財政政策或將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的表述從此前的“靈活適度”變成“穩健中性”,表明今年貨幣政策可能偏緊,但出於穩增長的考慮,短期內加息概率很低。在房地產投資大概率放緩、去產能持續推進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將發揮托底作用,預計全年投資增速保持平穩。經濟下行壓力將通過抑制居民收入影響到消費增長,房地產調控影響到住房相關商品消費,小汽車消費潛力部分已提前透支,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穩中略降。受全球貿易疲軟及保護主義加劇影響,預計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中國央行將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發揮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作用,同時繼續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去產能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雙創”、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未來5-10年有望形成中國製造業競爭的新優勢;三是未來5-10年,我國仍處於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不斷向各類城鎮集聚,將新增巨大的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其次,經濟轉型決定增長前景。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主要取決於經濟轉型中的市場化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破題。如果經濟轉型能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未來10年,我國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長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增長是有品質的、可持續的增長。

從客觀看,重大結構性失衡是導致經濟迴圈不暢的根源,這需要以深化結構性改革為重點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以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進程。

14.叢屹:2017經濟運行和調控的五大要點

叢屹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叢屹

2017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穩增長、調結構”是2017年的經濟運行和調控的要點之一。“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會繼續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上升力量。融合了PPP模式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望在2017年成為保持增長速度穩定的助推器。

“去產能、去杠杆”是調控的要點之二。一方面,要堅持通過金融管理和信貸管控等方式,防範社會資金向虛擬經濟的過度配置,避免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的產生。另一方面,還需不斷完善金融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的管道和方式。

“去庫存、抑房價”是調控的要點之三。2017年仍須防範房地產價格的“回頭”,各城市政府應當從土地供應管理和房地產開發預售管理等環節有所作為。

“保民生、促就業”是調控的要點之四。消費品價格方面,要提前預防可能的通脹加速,注重從供給側推進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就業方面,要注重產能調整過程中局部出現的勞動力安置問題,推進傳統製造業區域勞動力市場的再就業工程。

“降成本、補短板”是調控的要點之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仍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力軍,除產業政策加強對其創新引導和扶持之外,還需加快從財稅政策的改革方面施以援手,通過“清費”“降稅”“補貼”等方式加以扶助。當然,從本質上講,深化改革才是化解結構性矛盾的根本途徑。

15.党國英:如何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

党國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党國英

在通貨膨脹率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2017年中國繼續保持既往經濟增長速度是有可能的。比較美國類似經濟增長階段,中國要想更好發揮勞動力數量、人力資本水準、較高的資本積累率等優勢來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繼續擴大市場經濟強度,充分保持經濟體的競爭活力。由政府操刀實現“去產能”弊大於利。經濟體有一定冗餘的產能,是競爭的常態。政府只需要用環境和安全標準來確定企業進入或擴大的門檻,不需要對企業實施其他管控。

第二,建立低利率經濟運行機制。當前合理的外匯儲備應該在1萬億美元之內。我國進出口品種繁多,數量巨大,市場匯率與購買力平價不應過分背離。

第三,通過土地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國民財富佔有總量。可靠分析表明,讓城市中產享受一定量的產權清晰的土地佔用權,與耕地保護、環境優化等公共目標維護完全可以並行不悖。此舉有利於改變國民支出結構,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支撐經濟長期穩定增長。

第四,與前述改革相聯繫,主要通過居住形態變革,增強國民創新活力。有研究表明,有一定院落的住宅有利於兒童身心發育和學習能力提高,還有利於成人科學發明,是科學進步的基礎。改變居住形態,還有利於遏制境外購房熱,利好國際收支平衡。

16.鄧鬱松:穩步推進經濟轉型 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

鄧鬱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鄧郁松

展望2017年,雖然國際經濟形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總體仍然較好,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6.5%左右。2016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2017年,宜抓住產能過剩行業和負債率較高行業價格回升的有利時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杠杆率,推進結構性調整。

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實際上反映出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的轉變。2012年,我國服務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經濟發展正在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隨著房屋新開工面積峰值、鋼鐵產量峰值等的到來或臨近,以往對經濟增長帶動力強的重化工業產業鏈增速已經進入正常回落階段。近中期要主動適應發展階段變化,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實現從規模擴張型發展向品質提升型發展的根本轉變。

接下來,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轉型、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的關鍵仍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加重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通過要素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17.董小君:“降杠杆”需要全球同舟共濟

董小君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董小君

2017年,“降杠杆”不僅是中國經濟的重點,也是世界各國化解風險的重要途徑。

可以說,“高杠杆”是世界經濟內外部雙重失衡的結果。“去杠杆化”是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過程。從全球角度看,美國去杠杆較為成功。美國利用便利的直接融資的優勢,通過增加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指數上漲,給居民帶來財富效應,居民部門杠杆率從2012年的107%,下降到2016年的78.8%。

對於生產國——中國來說,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降杠杆”十分艱難。儘管我國總杠杆率水準不高,但結構失衡,非金融企業杠杆率幾乎是世界最高的國家。非金融企業從2007年的97%上升到2016年的126.27%,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80.02%。這與中國金融體系高度依賴間接融資為主有關,而間接融資更多的是支援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高杠杆率居高不下。

降杠杆不僅要解決自身失衡問題,還要解決外部失衡問題。但從全球看,一是高杠杆的風險,二是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加重了各國尤其是生產國去杠杆的壓力。為了降低風險,共渡難關,世界經濟仍然要保持外部平衡,這需要各國同舟共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參與全球分工與合作。

18.樊繼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一手抓創新 一手降成本

樊繼達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公共經濟教研室主任、教授

■樊繼達

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手抓創新,一手降成本,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一方面,將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要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提高社會整體創新效率;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激發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積極性,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依託互聯網打造跨界協同創新平臺,完善創業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

另一方面,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以清單管理推動簡政放權,清理名目繁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用能成本等;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在放寬市場准入,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同時,完善強化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總之,要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痛點”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19.馮俏彬:從供給與需求發力 狠抓供給側改革

馮俏彬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馮俏彬

穩中求進是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從目標上看,2017年經濟增長仍然將實行“穩字當頭”的區間管理,6.5%左右仍然是“穩增長”考慮中的“鐵底”,物價指數應當控制在3%左右,就業目標(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也仍將在1000萬以上。為此應當從需求與供給兩側發力,狠抓供給側改革。

一方面,在繼續深入進行“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要抓緊實施、推動一批關係到市場經濟體制基石建設的重大改革。另一方面,結合當前世界產業結構的變化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徵,優化配置的要素必將較多地集聚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類新經濟行業上。

2017年的改革,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針指導下,在財稅、金融、簡政、國企、養老等相關的制度創新重點改革領域積極推進,除了繼續著力和優化“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之外,還需要在優化基礎資源、能源產品的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形成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地方政府債務運行機制以及深入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

20.高連奎:結構性改革應聚焦到財稅改革

高連奎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與世界治理研究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專家顧問

■高連奎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危機風險,既包括企業債務危機風險,也包括政府的債務危機風險。

當前中國無論是企業的債務問題還是政府的債務問題都到了亟須解決的時候,中國企業的債務只有靠降低融資成本,放鬆貨幣來解決,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大還有十個點的放鬆空間,還可以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大幅降低融資成本。

同時,中國的政府債務必須要通過全面的財稅改革來解決,特別是通過全面的稅收重構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應該將重點放到財稅改革上,通過財稅改革對中國進行一次經濟革命,上世紀的美國大蕭條也是通過財稅改革才走出來的,羅斯福重構了美國的財稅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我認為其核心問題出現在宏觀經濟問題上,建議改革的重點,應該從目前的以微觀經濟改革為主轉換到宏觀經濟的改革上,確切地說是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的改革,其實貨幣政策的調整比較簡單,但財稅政策的調整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希望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在2017年聚焦到財稅改革上。

21.郭凡禮:供給側改革將引領中國經濟再度起航

郭凡禮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

■郭凡禮

今年,國家層面對農業供給側改革尤為重視,糧食安全、糧食價格、土地流轉、國家收儲等各項領域均已出臺宏觀指導政策,各省區市政府已經開始部署詳細的改革工作。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成為重中之重,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改革試點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良好模式有望推廣開來。這項涉及約9億農村地區人口的宏偉戰略會掀起新一輪的改革潮。

工業、農業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有條不紊、步步為營,房地產、金融領域的改革措施也從來沒有停滯過。房地產市場在2017年將以穩定為主。

另外,人民幣貶值、貨幣超發等問題也在穩步解決:一方面,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多種金融調控工具,適度調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穩定基本借貸利率,為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的調控保駕護航;另一方面,適時、適量拋售美元國債、購入日元債券,對沖人民幣貶值、美元大幅升值、熱錢外流所帶來的衝擊,使得進出口貿易重回上升通道。2016年,金融領域改革為實體經濟的調整打下了堅實基礎,相關政策的積極影響彰顯出來。

總之,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的重要工作,更是我國未來十多年經濟穩定發展的保障,國民經濟在其帶領下已經起航,新模式、新氣象、新特點將是我國宏觀經濟的重要標誌,而由此引發的巨大商機更值得我們期待。

22.郭可為:2017基建投資將發揮托底作用

郭可為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郭可為

2017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略有下降,在6.5%左右。基建投資托底對積極財政政策提出了要求,預計財政政策或將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的表述從此前的“靈活適度”變成“穩健中性”,表明今年貨幣政策可能偏緊,但出於穩增長的考慮,短期內加息概率很低。在房地產投資大概率放緩、去產能持續推進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將發揮托底作用,預計全年投資增速保持平穩。經濟下行壓力將通過抑制居民收入影響到消費增長,房地產調控影響到住房相關商品消費,小汽車消費潛力部分已提前透支,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穩中略降。受全球貿易疲軟及保護主義加劇影響,預計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中國央行將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發揮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作用,同時繼續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去產能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雙創”、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