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聽琵琶語的時候都會想起你

“在這個世界上,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 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熱情奔放。 這和成年女人的那種欲火炙烈, 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熱情集聚起來。 我毫無閱歷、毫無準備, 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 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從那一秒鐘起, 我的心裡只有一個人, 就是你。 ”

這段臺詞出自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影片改編于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 主要講述了一個女人(江小姐)在少女時代愛上了一個青年作家(徐先生), 並終其一生毫無保留地深愛于這個男人, 然而他卻從沒有記得過她。

影片採用這個陌生女人的自我回憶解說式、倒敘結構的獨白將這段唯美純然而又孤寂黙落的情感歷程得以追溯開來並架構起了整部影片的織體。

同時, 陌生女人那淡然溫存、親切動人的語言和極富味道的音樂音響的運用為影片的意蘊表達更是平添了一抹悲婉哀寮之彩, 切合了氛圍, 昇華了主題, 傳神地描繪了陌生女人心境的感受以及對男主人公癡癡至深、濃郁愛意的淒美嘆惜之情, 其渲染的基調產生強大磁場吸引、感動著觀影者的心緒, 令人深陷其中難以也不願自拔。 在個人看來, 音樂音響部分著實成為影片的一大制勝點, 所以想就其做一些分析, 談談自己粗淺的想法。

影片伊始, 伴隨著畫面中郵局派發、寄送各類信件的一連串鏡頭, 如泣如訴、纏綿悱惻、旋律感人至甚的琵琶音樂懸飄在安靜低沉且穩定的西洋調式和聲織體上, 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在這裡與典型的西洋大小調體系和諧相統一為一體, 像是一種完美的邂逅呈現在觀眾耳前, 絲毫沒有互不融洽或任何怪異的聽覺感受, 很好地配合著流暢的畫面語言的敘事邏輯, 起到了同“序曲”一般的開場拉幕效果和點題的作用,

同時與影片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各所代表的中西兩種迥然相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恰巧不謀而合。 而這首《琵琶語》也正是此影片的主題音樂。

待主題音樂以淡出的形式結束時, 鏡頭慢慢推至陌生女人的信件上給以特寫, 這時由鋼琴緩慢肅靜地演奏出兩個相距十度音程、純淨空靈的平行聲部, 那種平行感恰如男女主人公雙方彼此間遙不可及的心靈距離的生動寫照。 與此同時, 這段獨白性質的鋼琴音樂既是對信件內容的述說起到了烘托映襯的效果又預示出二人間如此陌生、冷淡、相距很遠的心, 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有相交的那一天。 至此, 全片的前奏便以這兩個主要音樂主題的一一呈現而結束,

影片開始正式進入故事內容的講述。

在“正文”裡, 音樂第一次出現于作家搬家的場景。 數車匹的書籍令女孩兒大為震驚, 無比羡慕, 此時小提琴優雅洋氣、神采奕奕的旋律很好地詮釋出作家是個博學多廣、遠過洋留過學、渾身散發著文雅書香的進步青年, 而輕快急促的弦樂撥奏底襯則是女孩兒生平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書籍時心中不免暗起波瀾的震驚、興奮的心跳聲的形象表達和對畫面中僕人們正熱火朝天抓緊時間整理書籍的那種緊張工作狀態的渲染。

音樂的第二次出現,是在女主人公初次與作家偶撞的一瞬間,心跳似乎都停止的一刹那,這時採用主題音樂的流淌表露出了女孩兒心中即刻萌生出對作家愛情的渴望與嚮往,是女主人公情感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遂通過主題音樂來重點刻畫。當影片情節發展到江小姐的母親決定改嫁到山東,在臨走前一晚她終於鼓足勇氣去道白,然而苦苦久等,等來的卻是徐先生與其他女人喝醉相擁而歸極其親密曖昧,女孩兒心裡不禁黯然神傷,落寞無奈地接受著殘酷的現實,在這一情境下,《琵琶語》幽幽漸入,只是這回僅運用了鋼琴的獨自演繹來完成對主題音樂的變奏處理,經過改編,情緒似乎更加悲沉、孤獨、憂鬱,這與女主人公喃喃自語的心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但即使這樣江小姐對作家徐先生的愛從未動搖、改變。

幾年過去,江小姐也已長大成人,考上了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為的就是能夠再次回到徐先生身邊。在一次與同學上街遊行的活動中,軍方開槍鎮壓學生,混亂中徐先生挺身而出救下江小姐。在這段中,音樂以純鋼琴獨奏的形式奏響出一曲來自高音區清雅明麗的音色帶來的質樸簡約、極富敘述語氣的旋律,宛如是在慨歎歲月的匆匆流逝、二人的再次重逢,只是“你”卻從未記得過“我”,而我卻不會在意。於是,二人開始了正式的交往,待江小姐再次走進作家家裡重溫著少年時代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感覺時再也無法按捺住內心對這一切的眷戀、渴望和奢求,再也不願放手對自己深愛著的這個男人愛火烈燁,肆意瘋漲的欲望。

二人終於開始走近,舒緩開闊、溫馨而至,如春風沐浴般而略顯憂婉的音樂在鋼琴與弦樂的水乳交融中迎面撲來,如同女主對男主的感情一般,帶給人一種如釋重負、纏綿悱惻的感動卻又夾雜著些許嘆惜憂悶之情;在二人關係逐漸升溫的場景中,像一起去郊遊以及男主親手教女主如何打字報等等這些溫馨輕鬆愉悅感人的日常生活場景裡,影片所配對的音樂誠然也是活潑可愛、風趣精巧格調的鋼琴小品,以切分節奏和八分音符分解和絃的伴奏型使樂曲更加流暢自如地歌唱著,以展示男女主二人熱戀中快樂甜蜜的心情體驗。

然而,好景不長,自作家去外地出差回來後便再也沒有找過江小姐,而此時的她已懷上了他的孩子,但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寧願自己忍受這一切也不願去打擾他的生活,此處依然選擇了之前以純鋼琴的形式表達“歲月流逝”的音樂,但在這裡改成了弦樂齊奏,這兩種樂器所帶來的聽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鋼琴音響會顯得更加優美抒情,而弦樂則較擅長煽情感慨,這樣一來,正好與影片中第一次此音樂片段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映襯女主時過境遷再次見到作家的那種欣慰適然之情和第二次則是抒發女主愁緒萬千、懣懣離去的哀傷之緒形成呼應關係,這一來一去,一悲一喜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影片的立體構架感。就這樣,八年過去了,為了讓兒子生活于一個上層社會環境裡,江小姐不惜一切成為了一名交際花,游走於各色上層人物中。

在一次交際舞會上,她又碰到了作家徐先生,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未曾改變,他還是沒能認出她好似從未見過她一般卻依然被其所傾倒又一次邀請去家中做客。而江小姐其實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陌生但她依舊戀舊這個男人所以滿腹情願地來到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家中。音樂在級進式音階的旋律爬升後逐漸展開進入高潮,突然鋼琴如洪潮般一湧而上與弦樂一同將情緒提升到最大限度,動人心魄,勾人心弦,與故事中江小姐熾烈而又無可奈何的愛構成強烈的音畫對位。

進入影片尾聲,《琵琶語》的音調再次響起,此時,相信觀影者對這首主題音樂也應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它顯得是那麼的楚楚動人,一唱三歎的迴旋之感縈繞耳旁,委婉悠遠極富中國古典美的琵琶聲猶如江小姐,而儒雅淡定、彬彬有禮的鋼琴聲好似徐先生,二人就這樣的緊密交織在一起和諧而又那麼的遙遠、陌生。

《琵琶語》作為本影片最重要的音樂段落,在不同的場景中都展現了風格各異的效果作用。這首樂曲運用我國傳統樂器琵琶和西洋樂器鋼琴的結合再配以現代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將其雅致、幽婉、細膩、柔美的音響意境效果體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們不禁為影片中這場愛恨交加、百轉千回最終還是沉溺無跡的愛情所唏噓悲戚!

這是一部精緻的影片,無論是從拍攝風格、燈光運用、情感表達、演員表演亦或是本篇文章所分析的音樂方面等,都圍繞著人物情感表達和心理描寫所服務,始終秉承影片主旨貫穿而下,從而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創作並獲得了獨特的觀影感受和極大成功。

可能,愛上一個人真的只是片刻之間,一旦入心便難以逃出。我豔羨江小姐這樣的純愛也尊奉這樣的情感信念,它是如此的聖潔、高貴,不理會任何的弄嘲、愚笑,她不願玷污愛情的本質、情感的價值,只為與意中人廝守一生,儘管“他”永遠站在彼岸不曾回首是望,而“我”也終將滿足於這一切。問起所然,只因愛得如此深切。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作者

— END —

本篇內容由新媒介青年文化創作

授權轉載及合作請留言

投稿郵箱:mycswx@163.com

而輕快急促的弦樂撥奏底襯則是女孩兒生平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書籍時心中不免暗起波瀾的震驚、興奮的心跳聲的形象表達和對畫面中僕人們正熱火朝天抓緊時間整理書籍的那種緊張工作狀態的渲染。

音樂的第二次出現,是在女主人公初次與作家偶撞的一瞬間,心跳似乎都停止的一刹那,這時採用主題音樂的流淌表露出了女孩兒心中即刻萌生出對作家愛情的渴望與嚮往,是女主人公情感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遂通過主題音樂來重點刻畫。當影片情節發展到江小姐的母親決定改嫁到山東,在臨走前一晚她終於鼓足勇氣去道白,然而苦苦久等,等來的卻是徐先生與其他女人喝醉相擁而歸極其親密曖昧,女孩兒心裡不禁黯然神傷,落寞無奈地接受著殘酷的現實,在這一情境下,《琵琶語》幽幽漸入,只是這回僅運用了鋼琴的獨自演繹來完成對主題音樂的變奏處理,經過改編,情緒似乎更加悲沉、孤獨、憂鬱,這與女主人公喃喃自語的心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但即使這樣江小姐對作家徐先生的愛從未動搖、改變。

幾年過去,江小姐也已長大成人,考上了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為的就是能夠再次回到徐先生身邊。在一次與同學上街遊行的活動中,軍方開槍鎮壓學生,混亂中徐先生挺身而出救下江小姐。在這段中,音樂以純鋼琴獨奏的形式奏響出一曲來自高音區清雅明麗的音色帶來的質樸簡約、極富敘述語氣的旋律,宛如是在慨歎歲月的匆匆流逝、二人的再次重逢,只是“你”卻從未記得過“我”,而我卻不會在意。於是,二人開始了正式的交往,待江小姐再次走進作家家裡重溫著少年時代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感覺時再也無法按捺住內心對這一切的眷戀、渴望和奢求,再也不願放手對自己深愛著的這個男人愛火烈燁,肆意瘋漲的欲望。

二人終於開始走近,舒緩開闊、溫馨而至,如春風沐浴般而略顯憂婉的音樂在鋼琴與弦樂的水乳交融中迎面撲來,如同女主對男主的感情一般,帶給人一種如釋重負、纏綿悱惻的感動卻又夾雜著些許嘆惜憂悶之情;在二人關係逐漸升溫的場景中,像一起去郊遊以及男主親手教女主如何打字報等等這些溫馨輕鬆愉悅感人的日常生活場景裡,影片所配對的音樂誠然也是活潑可愛、風趣精巧格調的鋼琴小品,以切分節奏和八分音符分解和絃的伴奏型使樂曲更加流暢自如地歌唱著,以展示男女主二人熱戀中快樂甜蜜的心情體驗。

然而,好景不長,自作家去外地出差回來後便再也沒有找過江小姐,而此時的她已懷上了他的孩子,但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寧願自己忍受這一切也不願去打擾他的生活,此處依然選擇了之前以純鋼琴的形式表達“歲月流逝”的音樂,但在這裡改成了弦樂齊奏,這兩種樂器所帶來的聽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鋼琴音響會顯得更加優美抒情,而弦樂則較擅長煽情感慨,這樣一來,正好與影片中第一次此音樂片段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映襯女主時過境遷再次見到作家的那種欣慰適然之情和第二次則是抒發女主愁緒萬千、懣懣離去的哀傷之緒形成呼應關係,這一來一去,一悲一喜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影片的立體構架感。就這樣,八年過去了,為了讓兒子生活于一個上層社會環境裡,江小姐不惜一切成為了一名交際花,游走於各色上層人物中。

在一次交際舞會上,她又碰到了作家徐先生,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未曾改變,他還是沒能認出她好似從未見過她一般卻依然被其所傾倒又一次邀請去家中做客。而江小姐其實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陌生但她依舊戀舊這個男人所以滿腹情願地來到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家中。音樂在級進式音階的旋律爬升後逐漸展開進入高潮,突然鋼琴如洪潮般一湧而上與弦樂一同將情緒提升到最大限度,動人心魄,勾人心弦,與故事中江小姐熾烈而又無可奈何的愛構成強烈的音畫對位。

進入影片尾聲,《琵琶語》的音調再次響起,此時,相信觀影者對這首主題音樂也應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它顯得是那麼的楚楚動人,一唱三歎的迴旋之感縈繞耳旁,委婉悠遠極富中國古典美的琵琶聲猶如江小姐,而儒雅淡定、彬彬有禮的鋼琴聲好似徐先生,二人就這樣的緊密交織在一起和諧而又那麼的遙遠、陌生。

《琵琶語》作為本影片最重要的音樂段落,在不同的場景中都展現了風格各異的效果作用。這首樂曲運用我國傳統樂器琵琶和西洋樂器鋼琴的結合再配以現代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將其雅致、幽婉、細膩、柔美的音響意境效果體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們不禁為影片中這場愛恨交加、百轉千回最終還是沉溺無跡的愛情所唏噓悲戚!

這是一部精緻的影片,無論是從拍攝風格、燈光運用、情感表達、演員表演亦或是本篇文章所分析的音樂方面等,都圍繞著人物情感表達和心理描寫所服務,始終秉承影片主旨貫穿而下,從而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創作並獲得了獨特的觀影感受和極大成功。

可能,愛上一個人真的只是片刻之間,一旦入心便難以逃出。我豔羨江小姐這樣的純愛也尊奉這樣的情感信念,它是如此的聖潔、高貴,不理會任何的弄嘲、愚笑,她不願玷污愛情的本質、情感的價值,只為與意中人廝守一生,儘管“他”永遠站在彼岸不曾回首是望,而“我”也終將滿足於這一切。問起所然,只因愛得如此深切。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作者

— END —

本篇內容由新媒介青年文化創作

授權轉載及合作請留言

投稿郵箱:mycswx@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