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阿基米德說給他個支點他能撬動地球,我有四個支點就差一根杠杆

一場豪雨將夏日的塵埃沖洗無餘, 站在馬鬃嶺的頂端, 抬手就是湛藍的天空, 幾團鬆散的白雲悠然漂浮在山的枝頭, 眼前是蒼茫蜿蜒的群山, 山坡上疊青泄翠, 無名的鳥兒追逐跳躍其間。 放眼望去群山綿綿由蔥蘢俊秀淡化至青如眉黛, 空氣透亮的讓人感動。 一陣風吹過, 山林間傳來樹的嘶吼, 肅穆而威嚴, 這個時候你會突然發現這山是有野性的這樹是有靈性的。

山坡的平緩處青黃的麥穗也隨著這風輕舞婀娜, 像一位妙齡的少女展示自己多情的舞姿。 春心萌動的還有前幾天才剛剛破土而出的玉茭苗,

穀苗, 此刻它們正扒在地上靜靜的, 萌萌的, 出神的觀望著這多彩奇妙的世界。 田地莊稼的盡頭, 隱約可以看到從樹梢間冒出的屋簷, 山西省沁水縣胡底鄉的最後一篇文章就從這個名叫“泊池岩村”的古村落開始吧。

泊池岩村位於沁水縣中條山支脈的頂端,

山高林密, 隱蔽性較高。 全村現有住戶5家, 主要種植有玉米, 大豆, 小麥等北方常見農作物, 盛產核桃。 村落大致落成於清嘉靖年間, 目前是附屬于胡底村的一個自然村落。

村落全貌。 門前一群樹, 八九十來家。

村北的土坡上一溜四口窯洞, 這裡應該是原住民遺址, 窯洞間有土牆分割, 因為距離主路較遠, 隱蔽性非常高。

在村莊的西北角有一座修葺的寺廟, 根據花梁記載翻修於西元1986年,

從痕跡上來看主要維修了頂棚, “雕樑畫棟”這個詞用在這裡再恰當不過。

寺廟的正壁上是10副軸畫,5副花草5副人物,畫工精湛細膩,牆壁雖有脫落依然難掩昔日風采;寺廟的左右是兩幅高2米寬2.5米的壁畫,大概意思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世間的一切惡自會得到惡報,善自會修行功滿,善莫大焉。

畫像於大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寺廟落成於大清嘉靖壬戌年,1562年,距今455年。

從泊池岩村出來後順著一條羊腸小徑行走約半小時就到了崔家山村,崔家山村現有住戶16家,年輕子女大都搬遷至山下的蒲池村或者胡底村,全村95%的房屋建築為土坯結構。

進村的“觀音閣”,也是全村唯一一座磚石結構的建築,距今400年左右。

在村角發現的餄餎床。一些朋友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驚呼:好古老的木馬。怎麼說呢,其實對於小朋友來說也可以當成木馬來玩,可以坐可以騎透過方形孔還能瞄準“敵人”,可見古人的聰明才智達到了何種地步,但實際上它就是一架餄餎床。(女:你就是一個死跑龍套的;男:其實我是一名演員)

名詞解釋:

餄餎面:是一種中國漢族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面、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裡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山西曲沃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晉城地區,運城地區,臨汾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

餄餎床結構:

1支撐點;2鐵環支撐點,鐵環可以轉動可以作為兩個支撐點;3方孔支點,杠杆就是從這裡插入;4頂端支點,壓面快結束的時候用這一步;5餄餎面出口,下面就是鐵鍋了。

阿基米德說:給我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

我說:給我根撬棍,我能壓下餄餎面。

村裡最年長的崔大爺,今年83歲。老爺子說“村子之所以叫崔家山,是因為清朝的一位崔將軍落難後流落在此,他的衣冠塚在文革的時候被砸爛,很多好東西都不再了。”“現在村裡已經看不到什麼好東西了,地面上就是一座閣,地下的墳前幾年也被盜了。”崔大爺指指村南的一塊地,“就是那裡,我去鋤玉茭的時候看見有兩個挖的洞,都被盜了。”老爺子抽完一根煙後定定的看著我“這是個老村啊,有一萬年的歷史了。”我嚇了一跳以為自己會青史留名,看了看身旁的土牆,輕輕的說了聲:“不會超過500年。”老爺子有些激動,“你去村邊看看那棵白松樹,樹齡已經600年了。”

高大峻拔的白皮松靜靜矗立在村子的邊上,幾百年來像一位忠誠的情侶守護著這座小小的村落,滄海桑田歲月更迭你若不棄我始終在你身邊。六百年也好一萬年也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寺廟的正壁上是10副軸畫,5副花草5副人物,畫工精湛細膩,牆壁雖有脫落依然難掩昔日風采;寺廟的左右是兩幅高2米寬2.5米的壁畫,大概意思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世間的一切惡自會得到惡報,善自會修行功滿,善莫大焉。

畫像於大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寺廟落成於大清嘉靖壬戌年,1562年,距今455年。

從泊池岩村出來後順著一條羊腸小徑行走約半小時就到了崔家山村,崔家山村現有住戶16家,年輕子女大都搬遷至山下的蒲池村或者胡底村,全村95%的房屋建築為土坯結構。

進村的“觀音閣”,也是全村唯一一座磚石結構的建築,距今400年左右。

在村角發現的餄餎床。一些朋友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驚呼:好古老的木馬。怎麼說呢,其實對於小朋友來說也可以當成木馬來玩,可以坐可以騎透過方形孔還能瞄準“敵人”,可見古人的聰明才智達到了何種地步,但實際上它就是一架餄餎床。(女:你就是一個死跑龍套的;男:其實我是一名演員)

名詞解釋:

餄餎面:是一種中國漢族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面、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裡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山西曲沃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晉城地區,運城地區,臨汾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

餄餎床結構:

1支撐點;2鐵環支撐點,鐵環可以轉動可以作為兩個支撐點;3方孔支點,杠杆就是從這裡插入;4頂端支點,壓面快結束的時候用這一步;5餄餎面出口,下面就是鐵鍋了。

阿基米德說:給我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

我說:給我根撬棍,我能壓下餄餎面。

村裡最年長的崔大爺,今年83歲。老爺子說“村子之所以叫崔家山,是因為清朝的一位崔將軍落難後流落在此,他的衣冠塚在文革的時候被砸爛,很多好東西都不再了。”“現在村裡已經看不到什麼好東西了,地面上就是一座閣,地下的墳前幾年也被盜了。”崔大爺指指村南的一塊地,“就是那裡,我去鋤玉茭的時候看見有兩個挖的洞,都被盜了。”老爺子抽完一根煙後定定的看著我“這是個老村啊,有一萬年的歷史了。”我嚇了一跳以為自己會青史留名,看了看身旁的土牆,輕輕的說了聲:“不會超過500年。”老爺子有些激動,“你去村邊看看那棵白松樹,樹齡已經600年了。”

高大峻拔的白皮松靜靜矗立在村子的邊上,幾百年來像一位忠誠的情侶守護著這座小小的村落,滄海桑田歲月更迭你若不棄我始終在你身邊。六百年也好一萬年也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