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個只看10w+的時代,作者還需要編輯嗎?

本文經山河小歲月(shxsy2015)授權

週末去看了《天才捕手》, 這大概是一部註定不會紅的電影。

男主人公叫麥克斯威爾·珀金斯, 名字陌生得如同天外來客。

他不是金剛狼, 不是王牌特工, 感情戲少得可憐(女生們一定會想, 白瞎了臉叔那張臉)。

珀金斯每天的工作是在辦公室, 坐著(有時候是站著), 永遠戴著帽子, 看稿子——

他是一個編輯。

編輯, 這個詞聽起來就土到掉渣。

現在流行的是日更萬字的修仙打怪, 當道的是拼湊情節的言情網文, 稱王稱霸的是夠雞湯夠狗血夠勵志夠虐心的10w+。

只要有粉絲就夠了, 作者還需要編輯幹毛線?

哦, 大概唯一需要編輯的地方, 就是取一個更加雞湯更加狗血更加勵志更加虐心的標題——據說越長越好。

所以,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 我猶豫了很久, 在閱讀量和內心之間, 天平不斷搖擺。

畢竟, 我要講的, 也許是一個過時的故事——在這個似乎已經不需要編輯的時代。

但我不後悔。

很久很久以前。

那時候, 還不流行日更萬字的修仙打怪, 也不流行拼湊情節的言情網文, 人們談論文學, 像談論生命一樣, 認真而嚴肅。

伍迪·艾倫老頭拍的《午夜巴黎》, 說的就是那個時代。

珀金斯究竟有多牛逼?

覺得自己屌炸天的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把《老人與海》獻給了他。

菲茨傑拉德(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稱他為“我們共同的父親”。

他發現他們時, 他們都默默無名, 是一錢不值的文壇新秀。

珀金斯對於新秀們的愛是深沉而雋永的。 為了推出菲茨傑拉德的處女作, 他不惜和所有的資深編輯們作對——他們都不看好這個年輕人;因為海明威吃醋, 他放棄了做福克納(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編輯;舍伍德·安德森曾經抱怨過珀金斯對於新秀們的關心:“每次我來辦公室, 你都不和我說什麼, 而你和沃爾夫卻聊得那麼多。 ”

後宮既視感

一個男編輯和他的文豪後宮們

為什麼那些文豪們都哭著喊著要珀金斯?畢竟, 他又不是真的長得像臉哥。

他並不是一個隻改錯別字和病句的編輯——從改錯別字的角度評價, 他不太稱職。 沃爾夫的《時間與河流》首發三周後, 勘誤已經達到兩百多處。 珀金斯深度參與一本書的全過程, 對於那些作家, 他有許多不同的建議:菲茨傑拉德的文字不需要修改,

但他的拖延症很成問題;海明威的問題是過度修改, 改著改著就失去了方向;至於沃爾夫, 每修改一次, 他就會多寫出更多的離題千里的新文字……書名的選擇, 人物的出場, 伏筆的運用, 場景的取捨, 章節的增刪, 關鍵字的使用, 這些都是帕金斯的長處。

要知道, 要是沒有他, 《了不起的蓋茨比》只能叫《西卵的特裡馬婁》了。

有關他為作者著想的故事有許多,最傳奇的是以下這個。老闆斯克裡伯納拒絕出版海明威的書,因為那裡面充滿了各種髒話和下流話。為了爭取出版,從不說髒話的珀金斯對斯克裡伯納先生說,這本書其實只有三個詞是不能出的。

“哪三個?”

因為說不出口,他在紙上寫下兩個。

“還有一個呢?”

他只好回答,那個髒字,他平時連寫也不會寫的。

老闆大笑:“如果海明威聽說你連那個詞都寫不出來,他會怎麼看你?”

他也兼帶管菲茨傑拉德的欠債(不停地借錢給他,還幫他付過房費),給海明威寫信要他不要老去玩命(弄得海明威回信說“放心放心,《太陽照常升起》不會成為我的遺作”),而針對舍伍德·安德森的哀怨,他的解釋是:“你已經是神了,那些新作者們更需要我的時間。”

但說實話,他對於沃爾夫,確實是不一樣的。

珀金斯是一個直男。

沃爾夫也是。

但你要說他們之間的感情僅限於一個編輯和一個作家,我死也不信。

沃爾夫的《天使,望故鄉》原稿是用車裝來的。整個紐約出版界,只有帕金斯讀完了。

也只有珀金斯說,我覺得可以出版。

在我的記憶裡,第一次有人告訴我,我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相信我能幹出點名堂,這個人就是帕金斯——沃爾夫

沃爾夫的文字是血脈賁張的,如果沒有珀金斯,我覺得我讀完《天使,望故鄉》的概率很低——實在非常長,珀金斯幫助沃爾夫刪掉了9萬字。沃爾夫的第二本小說《時光與河流》手稿長達3000多頁,當時同事們都說,要把這本書整理完,肯定會累死人,珀金斯的回答是:“誓死也要完成”。

海明威和珀金斯吵架時,會說:“你去找沃爾夫吧!”

菲茨傑拉德在看了沃爾夫的《天使,望故鄉》之後,對沃爾夫說:“你真的太幸運,遇到了珀金斯。”

珀金斯一般不帶作者回家,沃爾夫是少數住進珀金斯家的作者,儘管他曾經高聲呵斥嚇壞了珀金斯的女兒,也曾經酒後羞辱過珀金斯的客人,珀金斯仍舊如同父親一樣包容他。

他甚至和他一起做出格的事情——他們闖入沃爾夫的舊居,嚇得新主人報警,等員警趕到時,卻發現沃爾夫和男主人相談甚歡。

無論是沃爾夫的情人(妮可·吉德曼演的那個),還是珀金斯的妻子,都嫉妒這兩個人。電影裡,妮可·吉德曼吃安眠藥和拿著槍威脅珀金斯的例子都是真實的,很容易讓人想起毛姆的那句話:

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邀游,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帳簿裡。

吃安眠藥沒有讓他們分開,子彈和槍也沒能減弱他們的感情,結果,一篇書評,他們的愛居然出現了裂痕。

《星期六評論》的書評上說,沃爾夫的《時間與河流》能夠成功,都是珀金斯的幫助:“這本書所體現出來的組織能力、批判智慧,並不出自藝術家的內心,也不出自他對作品形式和完美的感受,而是出自查理斯·斯克裡伯納出版社的辦公室。”

雖然在《時間與河流》的題獻上,沃爾夫明明白白寫著,如果沒有珀金斯,就沒有這本書,然而從評論家的嘴裡說出這個觀點,他完全不能接受,簡直暴怒了。

然後是版稅的糾紛。因為下一本書比較短,珀金斯就建議把版稅從15%降到10%,但沃爾夫隨後發現出版社悄悄調高了書價,於是大怒。最終,珀金斯代表出版社道歉,並把版稅調回了15%。

再接著,是沃爾夫的新書。沃爾夫喜歡用身邊的人作為原型,《天使,望故鄉》這本書寫了太多家鄉人民,搞得老鄉們對他義憤填膺,7年不敢回家。沃爾夫的新書打算以珀金斯和出版社同事為原型,珀金斯非常緊張,因為自己曾經給沃爾夫講過許多出版社的內部消息:“書一發表,我就得辭職。”這句話本來是和同事說的,結果被同事轉告了沃爾夫,結果沃爾夫回答:

你也不用辭職,反正我到時候已經換出版社了。

一件件細碎的小事漸漸磨滅了連老婆都嫉妒的基友情,最終的結果是,沃爾夫給珀金斯寫了一封信,宣佈絕交——這封信長達28頁。

珀金斯讀到這封信的反應是,他一邊讀,一邊在信紙的邊緣做著筆記。而同事們經常看見他把這封信拿出來重讀,眼含淚水。

大家都說,這封信對珀金斯的打擊極大。

但他沒有報復,也沒有企圖博取同情。

後來,沃爾夫打官司,需要珀金斯出庭。他以為他會拒絕,而他沒有。

他在法庭上出庭作證,為了聽清楚每一句證詞,他甚至戴上了助聽器——他的聽力很差,但他從來不戴助聽器——這讓沃爾夫大為感動。

但珀金斯的悲傷,沃爾夫永遠不會知道。

這次出庭之後,珀金斯說,也許,沃爾夫永遠用不到我了。

1938年7月,珀金斯已經需要靠和別人吃飯才能瞭解沃爾夫的行蹤了。

他得知沃爾夫正在西雅圖度假,他的書稿怎樣了?他一無所知。

他更加不知道的是,7月12日,沃爾夫住進了醫院,一開始診斷為肺炎,後來是支氣管肺炎。到9月,因為劇烈的頭痛,醫生們才開始懷疑,也許是某種腦部疾病。

在手術室裡,丹迪教授給他做了手術,結論是腦部腫瘤。他們以為是一塊,結果打開一看,卻發現了“無數個。”

在西雅圖,沃爾夫對於自己的結局已經有所預感,他在收到珀金斯的慰問信之後,給他寫了一封信:

無論會發生什麼——我有過這種“預感”,想過要給你寫信告訴你,無論將來發生什麼,無論過去發生什麼,我永遠會想你,懷念你,正如我永遠都會記得三年前的7月4日,你我在船上相見,然後我們登上高樓樓頂,感受下面這座城市和生活的所有奇特、榮耀和力量。

你永遠的

湯姆

開顱手術之後的第三天,1938年9月15日,沃爾夫去世,離他的38歲生日還有十五天。

沃爾夫指定珀金斯作為他的遺產執行人。

落葬時,珀金斯被指定為沃爾夫的抬棺人,但他避開人群,獨自在樹叢中站著,正如他在沃爾夫生前扮演的角色那樣——

一個站在作家身後的編輯。

有人很好奇,作為編輯的珀金斯,文學素養那麼高,“寫作水準高過很多寫作者”,為什麼不成為一個作家呢?

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他。

他想了很久,回答:

因為我是個編輯。

去世前一天,他仍然在工作,被送上擔架之前,他叮囑女兒,把自己看完的兩部手稿交給秘書。他對待文學就像對待生死,一如他曾經在信裡和沃爾夫說的那樣:“沒有什麼能比一本書更重要的了。”

他的夢想是六十歲退休,然後回到老家,辦辦報紙寫寫文章,和海明威一起遠足。這兩個夢想都沒能實現。

他始終是一個編輯。

參考書目

(美)A司各特·伯格(著),2015,《天才的編輯》,彭倫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做書授權轉載

▼點擊瞭解更多

有關他為作者著想的故事有許多,最傳奇的是以下這個。老闆斯克裡伯納拒絕出版海明威的書,因為那裡面充滿了各種髒話和下流話。為了爭取出版,從不說髒話的珀金斯對斯克裡伯納先生說,這本書其實只有三個詞是不能出的。

“哪三個?”

因為說不出口,他在紙上寫下兩個。

“還有一個呢?”

他只好回答,那個髒字,他平時連寫也不會寫的。

老闆大笑:“如果海明威聽說你連那個詞都寫不出來,他會怎麼看你?”

他也兼帶管菲茨傑拉德的欠債(不停地借錢給他,還幫他付過房費),給海明威寫信要他不要老去玩命(弄得海明威回信說“放心放心,《太陽照常升起》不會成為我的遺作”),而針對舍伍德·安德森的哀怨,他的解釋是:“你已經是神了,那些新作者們更需要我的時間。”

但說實話,他對於沃爾夫,確實是不一樣的。

珀金斯是一個直男。

沃爾夫也是。

但你要說他們之間的感情僅限於一個編輯和一個作家,我死也不信。

沃爾夫的《天使,望故鄉》原稿是用車裝來的。整個紐約出版界,只有帕金斯讀完了。

也只有珀金斯說,我覺得可以出版。

在我的記憶裡,第一次有人告訴我,我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相信我能幹出點名堂,這個人就是帕金斯——沃爾夫

沃爾夫的文字是血脈賁張的,如果沒有珀金斯,我覺得我讀完《天使,望故鄉》的概率很低——實在非常長,珀金斯幫助沃爾夫刪掉了9萬字。沃爾夫的第二本小說《時光與河流》手稿長達3000多頁,當時同事們都說,要把這本書整理完,肯定會累死人,珀金斯的回答是:“誓死也要完成”。

海明威和珀金斯吵架時,會說:“你去找沃爾夫吧!”

菲茨傑拉德在看了沃爾夫的《天使,望故鄉》之後,對沃爾夫說:“你真的太幸運,遇到了珀金斯。”

珀金斯一般不帶作者回家,沃爾夫是少數住進珀金斯家的作者,儘管他曾經高聲呵斥嚇壞了珀金斯的女兒,也曾經酒後羞辱過珀金斯的客人,珀金斯仍舊如同父親一樣包容他。

他甚至和他一起做出格的事情——他們闖入沃爾夫的舊居,嚇得新主人報警,等員警趕到時,卻發現沃爾夫和男主人相談甚歡。

無論是沃爾夫的情人(妮可·吉德曼演的那個),還是珀金斯的妻子,都嫉妒這兩個人。電影裡,妮可·吉德曼吃安眠藥和拿著槍威脅珀金斯的例子都是真實的,很容易讓人想起毛姆的那句話:

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邀游,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帳簿裡。

吃安眠藥沒有讓他們分開,子彈和槍也沒能減弱他們的感情,結果,一篇書評,他們的愛居然出現了裂痕。

《星期六評論》的書評上說,沃爾夫的《時間與河流》能夠成功,都是珀金斯的幫助:“這本書所體現出來的組織能力、批判智慧,並不出自藝術家的內心,也不出自他對作品形式和完美的感受,而是出自查理斯·斯克裡伯納出版社的辦公室。”

雖然在《時間與河流》的題獻上,沃爾夫明明白白寫著,如果沒有珀金斯,就沒有這本書,然而從評論家的嘴裡說出這個觀點,他完全不能接受,簡直暴怒了。

然後是版稅的糾紛。因為下一本書比較短,珀金斯就建議把版稅從15%降到10%,但沃爾夫隨後發現出版社悄悄調高了書價,於是大怒。最終,珀金斯代表出版社道歉,並把版稅調回了15%。

再接著,是沃爾夫的新書。沃爾夫喜歡用身邊的人作為原型,《天使,望故鄉》這本書寫了太多家鄉人民,搞得老鄉們對他義憤填膺,7年不敢回家。沃爾夫的新書打算以珀金斯和出版社同事為原型,珀金斯非常緊張,因為自己曾經給沃爾夫講過許多出版社的內部消息:“書一發表,我就得辭職。”這句話本來是和同事說的,結果被同事轉告了沃爾夫,結果沃爾夫回答:

你也不用辭職,反正我到時候已經換出版社了。

一件件細碎的小事漸漸磨滅了連老婆都嫉妒的基友情,最終的結果是,沃爾夫給珀金斯寫了一封信,宣佈絕交——這封信長達28頁。

珀金斯讀到這封信的反應是,他一邊讀,一邊在信紙的邊緣做著筆記。而同事們經常看見他把這封信拿出來重讀,眼含淚水。

大家都說,這封信對珀金斯的打擊極大。

但他沒有報復,也沒有企圖博取同情。

後來,沃爾夫打官司,需要珀金斯出庭。他以為他會拒絕,而他沒有。

他在法庭上出庭作證,為了聽清楚每一句證詞,他甚至戴上了助聽器——他的聽力很差,但他從來不戴助聽器——這讓沃爾夫大為感動。

但珀金斯的悲傷,沃爾夫永遠不會知道。

這次出庭之後,珀金斯說,也許,沃爾夫永遠用不到我了。

1938年7月,珀金斯已經需要靠和別人吃飯才能瞭解沃爾夫的行蹤了。

他得知沃爾夫正在西雅圖度假,他的書稿怎樣了?他一無所知。

他更加不知道的是,7月12日,沃爾夫住進了醫院,一開始診斷為肺炎,後來是支氣管肺炎。到9月,因為劇烈的頭痛,醫生們才開始懷疑,也許是某種腦部疾病。

在手術室裡,丹迪教授給他做了手術,結論是腦部腫瘤。他們以為是一塊,結果打開一看,卻發現了“無數個。”

在西雅圖,沃爾夫對於自己的結局已經有所預感,他在收到珀金斯的慰問信之後,給他寫了一封信:

無論會發生什麼——我有過這種“預感”,想過要給你寫信告訴你,無論將來發生什麼,無論過去發生什麼,我永遠會想你,懷念你,正如我永遠都會記得三年前的7月4日,你我在船上相見,然後我們登上高樓樓頂,感受下面這座城市和生活的所有奇特、榮耀和力量。

你永遠的

湯姆

開顱手術之後的第三天,1938年9月15日,沃爾夫去世,離他的38歲生日還有十五天。

沃爾夫指定珀金斯作為他的遺產執行人。

落葬時,珀金斯被指定為沃爾夫的抬棺人,但他避開人群,獨自在樹叢中站著,正如他在沃爾夫生前扮演的角色那樣——

一個站在作家身後的編輯。

有人很好奇,作為編輯的珀金斯,文學素養那麼高,“寫作水準高過很多寫作者”,為什麼不成為一個作家呢?

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他。

他想了很久,回答:

因為我是個編輯。

去世前一天,他仍然在工作,被送上擔架之前,他叮囑女兒,把自己看完的兩部手稿交給秘書。他對待文學就像對待生死,一如他曾經在信裡和沃爾夫說的那樣:“沒有什麼能比一本書更重要的了。”

他的夢想是六十歲退休,然後回到老家,辦辦報紙寫寫文章,和海明威一起遠足。這兩個夢想都沒能實現。

他始終是一個編輯。

參考書目

(美)A司各特·伯格(著),2015,《天才的編輯》,彭倫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做書授權轉載

▼點擊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