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理清華 風流俊賞——雷婉萍書法賞析

文/ 李 彬

傳統是什麼?傳統不是一件曾經璀璨的東西已經逝去, 而是一種看上去流逝的東西依然鮮活, 並且, 在時光之下、風景深處,

它的精神氣象, 視野胸襟和風格光輝讓後輩沾溉身心。 這是欣賞陝西書法家雷婉萍作品時油然而生的藝術感知。 婉萍是書法大家珍民先生的長女, 對她的書法有一種心理上的親近;走進她的藝術世界便有一種山溫水暖、風清月明的愉悅。 這種取會佳境的樸素情感, 既是重道親仁的儒家風雅, 也是墨守我心的審美選擇。

雷婉萍, 陝西合陽人。 她雅有門庭, 代有妙筆;硯田墨莊, 人人務本的良好家風使她從小就尊體尚雅、捃花擷秀。 婉萍幼承家學, 書宗“二王”, 於“兩序”鋪就了自己的藝術底色, 後於趙孟頫用功尤勤, 隨運變化, 為龍為光。 趙孟頫行書全法“蘭亭”, 草書規模“十七帖”。 但在結體上卻又受李北海影響, 天資高而學力到,

其書得心應手, 會意成文, 筆劃清健, 風神灑落。 婉萍困知勉行, 結字用筆通會前賢, 摻以乃父雷公筆法韻致, 橫豎波碟, 伸戈逸捺, 落筆較重, 而且皆側勢, 並且字的結構上松下緊, 重心在上, 不蹈狂獵奇, 不劍拔弩張, 李北海、趙子昂的痕跡很重。 她用筆圓活, 結體安穩, 挺然秀出:不狂放, 不刻板, 線條圓勁有力, 筆致活而不跳, 落筆、行筆、收筆, 筆筆分明, 有二王的韻致, 有趙書的體態——筆致淸峻, 氣度舒徐, 神理清華, 風流俊賞, 頗得晉唐人的流風餘韻。

習藝之事, 不外師人、師心, 師造化:師人者以古人為師, 師心者以己身為師, 師造化者以自然為師。 婉萍家學淵深, 雅人深致, 對趙書的理喻很準確, 妙在玩其筆意, 從容衍裕, 而氣象超然, 不為法縛, 不求法脫, 巾幗不讓鬚眉, 甚至張揚了子昂先生的英風俠氣。 她心急手快, 落筆如風雨, 點線爽健而富有立體感, 結字布白不拘小節, 很少經營, 隨意生髮, 天骨開張, 其交結處, 沒有死墨澀筆, 一點一畫都斂鋒瀉墨, 筆筆入紙, 有動勢和力度。 在書寫大字榜書時,

由於運腕靈活, 提按精微, 控制硬毫的毛筆如同駕馭賓士的駿馬, 線條勁利又活潑, 呈現出一派昂揚的精神和恢弘的氣度。

趙孟頫有句名言, 用筆千古不易, 結體因時而異。 不管怎麼說, 審美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功能。 書法的氣韻應該是浪漫的, 無論時勢如何變化,

對有筋骨、有道德, 有情懷的精神追求, 都是書法家必須嚮往的高度, 也是不可放棄的藝術底線。 春暖花開, 怡然自適地欣賞著婉萍的書法作品;用筆沉著穩健, 圓勁流暢, 大氣磅薄又不失規矩;那些中鋒帶出偏鋒的線條依然清寧、圓通, 簡潔, 時有乾裂飛白, 卻沒有剩筆剩墨——只有心手相安, 才能書寫這樣的線條。 而凝神于簡淨的線條, 手傳達給心的狂風亂雨, 又奈幾何?是故, 浮躁的世間是可以放得下一張書桌的。 問題是, 願不願意放下, 放下了, 又安否?

與婉萍共勉!

七律·賀雷婉萍女士書寫西安城牆安遠門春聯

文/範朝旭

都市長安過大年,

城牆門外掛紅聯;

古莘才女非凡手,

翰墨情懷寫壯觀。

流水行雲蛇舞地,

圖龍描鳳鶴翔天;

大家閨秀巾幗氣,

載道弘文揚錦帆。

與婉萍共勉!

七律·賀雷婉萍女士書寫西安城牆安遠門春聯

文/範朝旭

都市長安過大年,

城牆門外掛紅聯;

古莘才女非凡手,

翰墨情懷寫壯觀。

流水行雲蛇舞地,

圖龍描鳳鶴翔天;

大家閨秀巾幗氣,

載道弘文揚錦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