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農村打敗城市只在矽谷發生過,現在東莞也要逆襲?

全世界, 農村打敗城市的例子只在矽谷發生過。

現在, 東莞似乎有望成為中國的矽谷?

東莞成了新一線城市。

僅此一項, 小巴就收到許多留言。 有同學對此表示驚訝, 覺得這個有點土氣的“代工廠”憑什麼可以打敗寧波、廈門等城市。 也有人擔心東莞的後勁不足, 幾年後恐成空城。

不過, 早在4年前《第一財經週刊》首次提到“新一線”城市概念時, 就提到了東莞。 週刊分析了它的商業資源, 認為這個中介於二線與三線城市之間的製造業中心距離一線城市大約有6年的距離。 現在離預期時間過去了2/3, 東莞似乎離目標越來越近。

然而, 目前東莞在醫院和學校這些基礎建設上, 與一線城市的差距仍是巨大的, 即便是發展了七八年的松山湖, 依舊被詬病“人才配套留不住人”, 甚至“沒有好好吃飯的地方”。

去年, 華為從深圳搬到東莞的消息引發了“東莞取代深圳”的爭論, 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座距離深圳僅60公里的城市。 未來的東莞是否會像矽谷那樣, 成為一個超越市中心的衛星城市?小巴採訪了三位大頭, 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1

東莞上榜新一線城市,

憑藉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孫不熟:“最大的秘訣就是靠近深圳”

深圳很小, 但是它又“胖”, 所以人才和產業外溢的動力很強。 這個跟北上廣不一樣, 因為北上廣有大量的郊區可以輻射。 但深圳就2000平方公里, 它要輻射就直接輻射到東莞, 所以東莞就相當於廣州的番禺, 北京的順義。 它在經濟聯繫度的角度, 可以視作深圳的一個開發區。

朱力:“一個是區位優勢, 一個是發展模式”

▷區位優勢:東莞地處廣州和深圳之間, 和深圳的聯繫尤其多, 因為整個經濟的流向是往南走的。 東莞以前的加工貿易是直接跟香港對接的, 這幾年局面發生變化, 香港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了, 深圳和廣州在崛起。 東莞上榜, 得益於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發展。

▷發展模式:東莞是多主體發展, 由市直接管鎮。 它有40幾個鎮街區, 各區之間形成競爭,

發展比較活躍。 這種模式培養了東莞的企業集群, 也培養了一批企業家, 這些人構成了東莞極強的內生動力,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摸爬滾打, 形成對市場的天然敏感性。

2

華為搬家引發“東莞取代深圳”的爭論,

這是否有可能變成現實?

孫不熟:“東莞不可能取代深圳, 兩城分工不同”

華為是一個實體經濟, 需要的辦公面積很大。 不像金融業, 只需要一間小辦公室, 但它產值高。 實體經濟不需要在市中心辦公, 它可以搬到大農村或小城鎮, 比如像矽谷這種人口密度低的地方。 所以, 華為可以搬到東莞, 其實是企業結構決定的。 而搬到東莞其實並沒有離開深圳的生態系統, 華為在東莞享受的還是深圳的人才配套。

未來的深圳和東莞是不同的分工, 深圳主要是金融、貿易等生產性服務業, 而東莞主要是製造業。

沈從樂:“東莞取代深圳的判斷還為時過早”

華為搬到東莞的並不是所有業務, 而是終端總部和企業資料中心。 這對於東莞來說, 是又一個優勢產業的大公司進駐, 肯定能激發這座城市的電子製造業上下游更多的合作和發展。

但“東莞取代深圳”的判斷還為時過早,深圳作為發展了幾十年的一線城市,產業結構更為完善,城市治理也形成了體系,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才吸引力更為綜合,不同行業的年輕人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機會,這是東莞還很需要追趕的。

3

東莞被人詬病“沒有好好吃飯的地方”,

它靠什麼留住人才?

朱力:“對於忽然到來的華為,

城市還缺少準備”

城市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任何一座新城,沒有20年都不行。開始都是人先過去, 然後慢慢地服務配套跟著上去,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吐槽現象是正常的。

忽然來了像華為這種規模的企業,城市還是缺乏準備的。以前政府在規劃考慮上沒有對配套給予特別多的關注。作為工業園區,第一階段是招來工廠,而工人的要求也沒那麼高。後來隨著高素質人才的進入,對於配套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孩子的教育。

政府在這個方面肯定是滯後。現在,他們發覺東莞面臨的服務人群和過去的流動打工群體是不一樣的。不過,政府也在積極調整策略,包括松山湖的整個規劃其實就在強調大統籌來解決服務設施的供給問題,由人口戰略向人才戰略轉化。

沈從樂:“提升城市整體的服務能力

會吸引更多人留在這”

“沒有好好吃飯的地方”是東莞過去存在的問題,它在近期已經得到了一些改善。

從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資料監測看,東莞的商業資源在過去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4年前還沒有優衣庫,現在有了7家,星巴克也從2013年的13家增加到了31家,商業資源的發展會吸引更多的服務業發展,提升城市整體的服務能力,也會因此吸引更多的人留在這座城市。

而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也會反過來推動城市的服務配套提升。

4

東莞是否會像“矽谷”那樣

成為超越市中心的衛星城?

▷孫不熟:東莞可能會像矽谷那樣,從房價上超越深圳。但深圳從科教衛文配套設施,和城市級別來說,都要遠高於東莞,所以還是很難超越的。

▷朱力:東莞可能在某些專業化職能方面會很強。除了華為,它還有散裂中子源,光啟研究院也有可能要設點。這些公司集聚在一起形成的能量恐怕在專業化方面會超過深圳。

▷沈從樂:想成為“矽谷”,產學研的協同發展是更為重要的。東莞目前沒有優質高校,人才的整體品質也有待提升。如果在產業前端的學術研發部分沒有源頭上的推進,複製矽谷模式不太現實。

對像東莞這樣高速發展的新一線城市來說,把人才招來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留下來——這才是一個好的城市真正需要做到的。

肯定能激發這座城市的電子製造業上下游更多的合作和發展。

但“東莞取代深圳”的判斷還為時過早,深圳作為發展了幾十年的一線城市,產業結構更為完善,城市治理也形成了體系,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才吸引力更為綜合,不同行業的年輕人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機會,這是東莞還很需要追趕的。

3

東莞被人詬病“沒有好好吃飯的地方”,

它靠什麼留住人才?

朱力:“對於忽然到來的華為,

城市還缺少準備”

城市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任何一座新城,沒有20年都不行。開始都是人先過去, 然後慢慢地服務配套跟著上去,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吐槽現象是正常的。

忽然來了像華為這種規模的企業,城市還是缺乏準備的。以前政府在規劃考慮上沒有對配套給予特別多的關注。作為工業園區,第一階段是招來工廠,而工人的要求也沒那麼高。後來隨著高素質人才的進入,對於配套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孩子的教育。

政府在這個方面肯定是滯後。現在,他們發覺東莞面臨的服務人群和過去的流動打工群體是不一樣的。不過,政府也在積極調整策略,包括松山湖的整個規劃其實就在強調大統籌來解決服務設施的供給問題,由人口戰略向人才戰略轉化。

沈從樂:“提升城市整體的服務能力

會吸引更多人留在這”

“沒有好好吃飯的地方”是東莞過去存在的問題,它在近期已經得到了一些改善。

從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資料監測看,東莞的商業資源在過去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4年前還沒有優衣庫,現在有了7家,星巴克也從2013年的13家增加到了31家,商業資源的發展會吸引更多的服務業發展,提升城市整體的服務能力,也會因此吸引更多的人留在這座城市。

而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也會反過來推動城市的服務配套提升。

4

東莞是否會像“矽谷”那樣

成為超越市中心的衛星城?

▷孫不熟:東莞可能會像矽谷那樣,從房價上超越深圳。但深圳從科教衛文配套設施,和城市級別來說,都要遠高於東莞,所以還是很難超越的。

▷朱力:東莞可能在某些專業化職能方面會很強。除了華為,它還有散裂中子源,光啟研究院也有可能要設點。這些公司集聚在一起形成的能量恐怕在專業化方面會超過深圳。

▷沈從樂:想成為“矽谷”,產學研的協同發展是更為重要的。東莞目前沒有優質高校,人才的整體品質也有待提升。如果在產業前端的學術研發部分沒有源頭上的推進,複製矽谷模式不太現實。

對像東莞這樣高速發展的新一線城市來說,把人才招來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留下來——這才是一個好的城市真正需要做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