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看王羲之怎樣炫結字!

當我們仔細欣賞、玩味《集王聖教序》時, 首先會感謝懷仁和尚, 一是他老人家經過了那樣艱苦的工作, 耗時之長, 工作之細膩, 令人折服;再就是為我們保存了那麼多王羲之的資料,

如果不是他的努力, 我們今天想瞭解王羲之多一些, 是不可能的事;三是他以那樣的慧眼, 選擇了王羲之那麼多精彩的字, 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塌下心來, 仔細欣賞, 仔細研究。 今天做字例分析的事情, 是自己想要花些工夫好好學習這個寶典, 這麼做也是對自己的督促, 以免懈怠了, 有空閒了, 抽出時間, 找幾個字琢磨琢磨, 做一些技術環節的分析, 發現其中的精彩處, 然後把自己的體會、感受分享出來。 說的不對, 自然會有方家指正, 有利於自己的提高, 如果還有那麼一點點用, 或許對別人有些幫助。

1

大:這個字寫得精彩了, 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還真的需要智慧。 這裡是改變了捺畫的位置和角度,

改變了常規的處理方式。 我麼一般寫這個字, 捺的下筆是從橫與撇的交叉點處, 或者附近下筆。 首先是橫畫取仰勢, 撇從橫的左側穿過來, 而不是中間, 捺變成了平的, 如果寫一下, 和一般的處理方法比較一下, 會感到, 這個捺是向右走, 而不是向右下了。

藏:精彩處在於疏密, 下面一堆筆劃, “臣”、戈勾和小撇, 擠在一起, 與上面寬闊的的空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聖:處理的比較有技術含量, 不是一般的思維方式可以做得到的。 上面的“耳”和“口”, 是上合下開的, 都是傾斜的, 下面的“王”也是傾斜的, 那個豎化偏向左面。 中間那塊空間, 要寬闊些, 第一橫和中間的豎離得很遠。

2

帝:首橫取仰勢, 橫下麵點、撇連起來成橫, 這個字要注意順勢,

向右下連貫順勢勢;中間部分相對比較疏。 整個字比較舒展, 字形較長。

製:上下兩部分錯位, 上面長豎略向左傾斜, 下面的“衣”。 支點豎提向左傾斜, 捺畫收筆處比較低, 整個字左傾, 右下外伸。 如果畫個主線, 應該是一條從左上向右下縱貫的大斜線。

宗:下面豎鉤很短, 短到了超出常規感覺, 臨帖時很容易把它寫長了。 豎勾向左傾斜, 由於這個原因整個字感覺向左傾斜, 這樣處理的結果, 增加了活脫的趣味。 可以嘗試一下, 把它寫正了, 對比一下效果, 還是感覺右軍的處理高明些。

教:左面部分向左傾斜, 如果畫一條中軸線, 這條線是斜的, 如果寫作品, 這樣的處理, 是很能夠調節章法的, 可以改變章法的平板。 也許有人要問,

字非得要寫斜了才好看嗎?關於這一點, 邱振中教授寫過一本《筆法與章法》, 在裡面專門研究了古代經典作品中字的中軸線的變化, 在章法處理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應該說明的是, 字的實用性與藝術性還是要有區別的, 藝術性的強化, 是有很多種技術方法的, 類似於“教”的處理, 便是章法藝術性的技巧之一。

序:這是一個練習筆勢的很好例子, 每個筆劃都有程度不同的弧線, 比如點, 一般人是忽略的, 這裡, 處理的非常有內容, 讀者可以仔細玩味。 長撇是向右的勢。 “予”的第一個小橫折, 橫的角度很特殊, 與“廣”的橫有一個明顯的角度, 豎勾向左傾斜。

皇:這個字很有意思, 豎畫很正, 但整個字還是有向左傾斜的感覺, 是因為橫的斜度比較大,

這個姿勢便有了動的感覺。 可以看出, 在筆劃形態沒有很大變化的時候 , 組合方式, 比如角度、遠近 、筆勢等, 這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不過, 最後一橫的輕重還是要注意的。

3

首先說“弘”, 左面的“弓”, 寫的極窄, 如果我們寫一個同樣的字, 一對照, 會感覺它窄到什麼程度。第一筆橫折,折過來後一定要向右用些力,注意那個彎。這個“弓”是上疏下密,還有,”明顯是向右傾斜的。右面的那個“口”,裡面空間是個三角形,但是外形是個方的,因為最後那個橫畫的伸出。左右兩部分離得很遠。

福:首點是個撇畫,它的意義是變得活了,換成點,或者短橫,都不會有這個效果。右面有明顯的傾斜,上部空間很寬闊,下麵,“田”的中豎向左靠,是的左面的空間更加擠了,似乎有強化上面的寬鬆的效果。

懐:左面的心,右面那個點是有弧線的,不要忽略。右面,第一橫是仰勢,左短右長,我們一般在寫的時候不會這樣處理。線面的“衣”,橫非常斜,豎提是傾斜的。還有比較重要的是,右面中間那個小“四”,裡面的兩個小豎,變成點,右豎幾乎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仁: 左部人,撇長豎短。右面兩個小橫很短,離左面的人很遠。很有空靈的感覺,如果筆劃寫長了一點點,都會有累贅的感覺。中間的大空間很誇張。

集:“隹”的第一橫是仰勢,那個斜的豎,會讓人初看起來很突兀,彆扭。也許就是因為這麼一點點,這個字才變得不一般,活了很多。八大山人是把下麵的“木”的豎勾變斜。

4

再找幾個比較俏皮的字來看看。張宇翔教授講書法形式的構成要素時,說過這樣的話:“什麼叫做文人?我覺得就是這樣,不好好寫字,就是要在實用寫字裡面玩出點名堂來。”想想王羲之,就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寫字很不老實!

我們看“晉”,首先給人感覺不老實的地方,是橫的角度大調角。用兩條紅虛線標示一下,上面的橫是向右上傾斜,很斜的。最後一橫,一下子拉下來,角度大變,一下子就活了。這叫有智慧,這是一招。下面那個“日”,還要搞個疏密變化,處處透出機巧。

將:兩個部分都傾斜,形成上合下開——反正就是不能夠老老實實寫字!

王:這個字有些不一般,要是不真想些辦法來,還真不容易看出什麼名堂。初一看,這個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如果把它的外面邊緣線連起來,這個字的姿態還真是難弄,底座右移了,搞不懂王羲之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顯示一個斜,中軸線向左傾斜,再就是第一橫是偏向左,我們大多是偏向右來處理。

書:中軸線傾斜,長豎很明顯。橫畫角度變化,反差很大。第四橫的位置,要留神!處理得很特殊。末筆走勢向下。

蓋:極有智慧。

(1)上面兩筆的中間,與下面的“皿”的中心是對應的。

(2)中間那三個橫很不老實,向左跑出來。

(3)不僅跑出來了,還要搞個橫的角度變化。這叫招中之招,諜中諜!太厲害了。

還有個東西,必須得拿出來看看:

我們看看這幾個字的組合方式,“聞”與上面的“蓋”錯位,“蓋”有向左傾斜的感覺,“二”是向左傾斜的,與上面的字有錯位。“二儀”比較近,形成一組,這就有了字的組合方式的名堂了。換句話說,懷仁的集字,不是只把字挑出來,弄在一起就行了,章法,他是很講究的。這就開出來,這個“集王字”,比那些個“集王字”,要講究得多。這也給我們學習書法帶來啟示,我們腦袋裡積累了很多古人的字,是不是能夠創作了呢?不一定,還要學習怎麼把它們弄在一起,有機的、很講究的弄在一起,這才有了些創作的味道。

5

每次研究聖教結構,都會對懷仁和尚懷有景仰之情,如果不俱慧眼,怎能夠挑選出這麼多書聖的精彩字,讓我們對著無盡的招數拍案叫絕。

儀:明顯是一個上合下開的處理,左面的“人”寫得極窄,豎是向右的筆勢,這要格外注意第一筆撇的角度,還要注意撇與豎的位置關係,整體向右傾斜。右面的“義”處理得很講究,從疏密上,上下松中間緊,三個小橫要非常短,非常短很重要,還要格外注意下面那個“我”提上去的位置,很高,圖中用紅線標示。最後一筆撇寫得很低。左右兩部分之間很寬綽,這個處理很有魄力。整個字不強調點畫的輕重變化,基本上是線。

有:撇與橫連帶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圈子,這個圈子,可以理解為一個模糊的三角形,當然每一條邊都是張力很強的弧線,下面的“月”,右邊的豎勾向左傾斜,為了看得更明顯,標示出一條紅線,左豎有微弱的牽絲與橫折鉤相連,兩個豎是相向筆勢。整個字是線條的感覺,輕重變化很微弱。

像:大的感覺是“中空”,右邊的“象”或可理解為上虛下實。有7筆是左上向右下的順勢書寫,下面的兩個小撇離得更近一些。

顯:因筆劃的輕重,形成了上松下緊,上面筆劃比較輕,下面的筆劃比較重。左部分“日”的橫有角度變化,下面那個橫向上傾斜的比較厲害,第一橫與第三恒成俯仰之勢。右面,那個“頁”上面的撇比較長,使得第一橫與下面的部分離得比較遠——脖子很長,也增強了上虛下實的感覺。整個左面部分有向右傾斜的感覺,兩部分一正一斜。

覆:左松右緊,右邊那個“複”寫的很窄。有兩塊比較大的空間,用紅圈標示出來。還要注意筆劃的俯仰向背,幾個小橫是直的,其餘都有弧線。

生:這個字寫得特別生動,整個字向左傾斜,上下兩個橫有明顯的角度變化,並且有明顯的俯仰之勢,整個字筆筆弧線,筆筆有勢,那個小圈,左虛右實。

會感覺它窄到什麼程度。第一筆橫折,折過來後一定要向右用些力,注意那個彎。這個“弓”是上疏下密,還有,”明顯是向右傾斜的。右面的那個“口”,裡面空間是個三角形,但是外形是個方的,因為最後那個橫畫的伸出。左右兩部分離得很遠。

福:首點是個撇畫,它的意義是變得活了,換成點,或者短橫,都不會有這個效果。右面有明顯的傾斜,上部空間很寬闊,下麵,“田”的中豎向左靠,是的左面的空間更加擠了,似乎有強化上面的寬鬆的效果。

懐:左面的心,右面那個點是有弧線的,不要忽略。右面,第一橫是仰勢,左短右長,我們一般在寫的時候不會這樣處理。線面的“衣”,橫非常斜,豎提是傾斜的。還有比較重要的是,右面中間那個小“四”,裡面的兩個小豎,變成點,右豎幾乎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仁: 左部人,撇長豎短。右面兩個小橫很短,離左面的人很遠。很有空靈的感覺,如果筆劃寫長了一點點,都會有累贅的感覺。中間的大空間很誇張。

集:“隹”的第一橫是仰勢,那個斜的豎,會讓人初看起來很突兀,彆扭。也許就是因為這麼一點點,這個字才變得不一般,活了很多。八大山人是把下麵的“木”的豎勾變斜。

4

再找幾個比較俏皮的字來看看。張宇翔教授講書法形式的構成要素時,說過這樣的話:“什麼叫做文人?我覺得就是這樣,不好好寫字,就是要在實用寫字裡面玩出點名堂來。”想想王羲之,就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寫字很不老實!

我們看“晉”,首先給人感覺不老實的地方,是橫的角度大調角。用兩條紅虛線標示一下,上面的橫是向右上傾斜,很斜的。最後一橫,一下子拉下來,角度大變,一下子就活了。這叫有智慧,這是一招。下面那個“日”,還要搞個疏密變化,處處透出機巧。

將:兩個部分都傾斜,形成上合下開——反正就是不能夠老老實實寫字!

王:這個字有些不一般,要是不真想些辦法來,還真不容易看出什麼名堂。初一看,這個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如果把它的外面邊緣線連起來,這個字的姿態還真是難弄,底座右移了,搞不懂王羲之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顯示一個斜,中軸線向左傾斜,再就是第一橫是偏向左,我們大多是偏向右來處理。

書:中軸線傾斜,長豎很明顯。橫畫角度變化,反差很大。第四橫的位置,要留神!處理得很特殊。末筆走勢向下。

蓋:極有智慧。

(1)上面兩筆的中間,與下面的“皿”的中心是對應的。

(2)中間那三個橫很不老實,向左跑出來。

(3)不僅跑出來了,還要搞個橫的角度變化。這叫招中之招,諜中諜!太厲害了。

還有個東西,必須得拿出來看看:

我們看看這幾個字的組合方式,“聞”與上面的“蓋”錯位,“蓋”有向左傾斜的感覺,“二”是向左傾斜的,與上面的字有錯位。“二儀”比較近,形成一組,這就有了字的組合方式的名堂了。換句話說,懷仁的集字,不是只把字挑出來,弄在一起就行了,章法,他是很講究的。這就開出來,這個“集王字”,比那些個“集王字”,要講究得多。這也給我們學習書法帶來啟示,我們腦袋裡積累了很多古人的字,是不是能夠創作了呢?不一定,還要學習怎麼把它們弄在一起,有機的、很講究的弄在一起,這才有了些創作的味道。

5

每次研究聖教結構,都會對懷仁和尚懷有景仰之情,如果不俱慧眼,怎能夠挑選出這麼多書聖的精彩字,讓我們對著無盡的招數拍案叫絕。

儀:明顯是一個上合下開的處理,左面的“人”寫得極窄,豎是向右的筆勢,這要格外注意第一筆撇的角度,還要注意撇與豎的位置關係,整體向右傾斜。右面的“義”處理得很講究,從疏密上,上下松中間緊,三個小橫要非常短,非常短很重要,還要格外注意下面那個“我”提上去的位置,很高,圖中用紅線標示。最後一筆撇寫得很低。左右兩部分之間很寬綽,這個處理很有魄力。整個字不強調點畫的輕重變化,基本上是線。

有:撇與橫連帶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圈子,這個圈子,可以理解為一個模糊的三角形,當然每一條邊都是張力很強的弧線,下面的“月”,右邊的豎勾向左傾斜,為了看得更明顯,標示出一條紅線,左豎有微弱的牽絲與橫折鉤相連,兩個豎是相向筆勢。整個字是線條的感覺,輕重變化很微弱。

像:大的感覺是“中空”,右邊的“象”或可理解為上虛下實。有7筆是左上向右下的順勢書寫,下面的兩個小撇離得更近一些。

顯:因筆劃的輕重,形成了上松下緊,上面筆劃比較輕,下面的筆劃比較重。左部分“日”的橫有角度變化,下面那個橫向上傾斜的比較厲害,第一橫與第三恒成俯仰之勢。右面,那個“頁”上面的撇比較長,使得第一橫與下面的部分離得比較遠——脖子很長,也增強了上虛下實的感覺。整個左面部分有向右傾斜的感覺,兩部分一正一斜。

覆:左松右緊,右邊那個“複”寫的很窄。有兩塊比較大的空間,用紅圈標示出來。還要注意筆劃的俯仰向背,幾個小橫是直的,其餘都有弧線。

生:這個字寫得特別生動,整個字向左傾斜,上下兩個橫有明顯的角度變化,並且有明顯的俯仰之勢,整個字筆筆弧線,筆筆有勢,那個小圈,左虛右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