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者管得太多監得太少是硬傷

看到資深媒體人姚振山先生一篇“監管者需自省, 是不是管得太多監得太少。 ”深有感觸。 其實根本不需要用“是不是”的不肯定語氣, 完全可以使用徹底的“是”的肯定話語。

本末倒置、前後順序顛倒, 是中國經濟監管者或監管部門常常出現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這幾年竟然愈演愈烈, 越來越嚴重了。 所謂“監管”, 從順序上就是“監”在前而“管”在後。 這個簡單順序既是對監管者以及部門職能的定義, 更是要求其不能把順序顛倒, 如果“管”字當頭, 把“管”放在第一位必將釀下大錯。 目前在股市等金融行業監管上就犯了這個錯誤。

近期, 在股市的情況似乎更加嚴重一些。

對股市進行監管, 必須把“監”放在前面。 始終把“監”放在前面後, 就要求監管部門必須是事後監管, 最多接近事中監管。 這樣的監管才能保證市場的活水不被從源頭上堵住, 才能確保市場活力。 而事後監管以及事中監管, 實質上是起到了一個淨化器的作用。

一定要弄清楚監與管的關係。 監即監督監察是監管部門的核心職責, 主要任務。 管是隨著監而伴生的, 沒有監就不會有管。 監是直接對準被監督者的, 而管的重點是在監督監察出問題時, 為了堵塞漏洞而出臺補救措施與管理制度。 這才是重點。

這就要求監管部門的“管”主要是制定監管制度性辦法, 重點在制度建設上,

而不是直接去管市場、管企業。

在A股裡滑天下之大稽的是, 監管部門操縱直接進入市場買漲指數, 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多見的。 這就徹底將監管本末倒置、順序顛倒了。 這就徹底扭曲了市場, 誤導了投資者。 上證50指數嚴重背離大盤與個股就是血淋淋的事實與教訓啊。

做空與做多, 上漲與下跌, 對於監管部門都是一樣的。 喜歡漲不喜歡跌, 或喜歡跌不喜歡漲;喜歡做多不喜歡做空, 都是錯位錯誤的。 監管部門重點在監督監察這些行為是否合規合法、真實透明上。 只要合規合法、公開透明, 監管部門基本就完成任務了。

直接去限制做多或做空, 直接去限制或干預投資者行為, 直接去干預市場, 不是監的範圍, 而是手伸的太長,

管得太寬。 管得太多, 必然耽誤了監的本職工作, 結果使得別人的田沒有種好, 也荒了自己的地。

這幾年一直強調事中事後監管;強調行政管理之手不要深得太長, 要從市場中抽回來;法無禁止即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為, 等等。 這些提法與設想, 甚至形成的制度等都非常好。 關鍵在於真正落實的確實不多, 或者落實的不到位, 或者錯位越位落實反而危害性更大。

有人說, 證監會好冤好委屈, 相比各國證券監督部門, 中國的證監會是對普通投資者最負責的證監會, 是最忙最累的證監會, 可是一切問題自己扛, 一切黑鍋都自己背, 用心良苦搞市場, 到頭來卻人人喊打, 連個苦勞都沒有。 其實如果在監與管上本末倒置的話,

就會出現出力不落好的現象。 姚振山說的好:其實的確也需要自省, 是不是“管”得太多, “監”得太少。

這裡面有一個更大問題是, 是否相信市場的力量?監管部門對市場應該有充分的敬畏與信任。 特別是市場化程度極高的股市, 一定要讓無形之手充分發揮作用, 一定要讓市場機制在配置股市資源上發揮威力。 不是說市場機制不會犯錯, 不會失靈, 但市場機制的糾錯能力超強, 而且要比行政手段平緩平和許多。 如果能夠準確判斷市場機制失靈了, 那必要的監管與干預還是正確選擇。

一定要充分信任投資者的識別判斷能力, 把在股市裡承擔投資風險的權利還給投資者, 監管部門再也不能越俎代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