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象棋的發展史原來如此!

象棋, 古稱“象戲”, 是—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棋類活動。 它的起源至今無從確考, 自古以來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不過, 根據象棋的局制和規則, 中國象棋的起源應與兵家有著密切的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 戰爭連年不斷, 人們仿照軍隊的編制、佈陣遣將的方法等創制了一種新的棋類遊戲, 這當是象棋的最初形式。 形成于戰國時期的《招魂》一詩中, 在描寫當時楚國的生活、娛樂時, 曾留下了“哀蔽象棋, 有(又)六博些。 分曹並進, 遒相迫些。 成梟而牟, 呼五白些”的句子, 其所講的是“象棋”和“六博”兩種棋類活動。 因此, 從《招魂》一詩中, 我們就可看出戰國時期的楚國已經流行象棋了。

與圍棋相比較, 象棋是一種雅俗共賞且普及更廣的棋類活動。 它自創始以來雖為廣大群眾所喜好, 但古代帝王及文人學士對此多輕視而認為“不足道”, 因此古代典籍中關於象棋的記述甚少。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民間十分流行這種“象戲”的棋類活動。 北周武帝宇文邕物件戲進行了總結和改進, 並將規則及要旨親自寫成《象經》固定下來, 為象棋的最終定型奠定了基礎。

隋代, 隋文帝不贊成象戲, 但唐代開國後, 太宗李世民卻加以提倡, 並出現了新的突破。 唐肅宗時的丞相牛僧孺在其所著的《玄怪錄》一書中曾記述了一個有關“寶應象棋”的“鬼話”, 在寶應象棋裡就出現了王、軍師、馬、象、車、兵6種棋子, 這與現在流行的象棋已經非常相似了 。

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調整, 在“寶應象棋”的基礎上, 至北宋時出現了與今日棋制、規則相同的象棋。

根據宋人尹誅撰《象棋》及其他有關文獻的記述推斷, 北宋流行的象棋活動大體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有將、士、象、馬、車、炮、車等32枚棋子。 棋盤無河界, 縱9路、橫9路。

第二種:有將、偏、稗、卒等棋子棋盤有河界, 局道有若干格。

這種象棋當時因不夠通俗, 僅流行於士大大階層之中, 不為—般平民所好。

第三種:有32枚棋子, 棋盤縱橫各11路。

上述第一種象棋至南宋時, 增加了河界。 此後, 這種象棋在民間廣為流傳, 並一直沿用下來。 當時的象棋, 己完全定型為現代象棋的棋制。 1997年7月,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洛陽市北宋墓中, 發現了當時瓷質圓形象棋子32枚。 這是一副完整的象棋, 其中, 黑白象棋子各16枚, 正面字上塗金。 棋子的兵種有將、士、車、象、馬、孢、卒, 這副象棋的棋制和現代象棋己完全無異。

繼宋之後,象棋在明代又有了大的發展。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象棋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時名棋手輩出,象棋的棋藝著作也得到了繁榮發展,出現了許多棋譜,反映了明代人對象棋深入探索的成果。

清代的象棋進一步平民化,普及面廣。同時,在象棋界,名手眾多,棋派林立。象棋譜中也多是精湛之作。這些都對近代和當代象棋的發展及棋藝水準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繼宋之後,象棋在明代又有了大的發展。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象棋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時名棋手輩出,象棋的棋藝著作也得到了繁榮發展,出現了許多棋譜,反映了明代人對象棋深入探索的成果。

清代的象棋進一步平民化,普及面廣。同時,在象棋界,名手眾多,棋派林立。象棋譜中也多是精湛之作。這些都對近代和當代象棋的發展及棋藝水準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