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德國汽車零部件公司排行出爐,馬牌拿下榜眼

第一名:

2017年德國汽車零部件公司排行榜, 第一名和去年一樣, 毫無懸念的被博世拿到。 羅伯特·博世集團2016年營收高達731億歐元, 其中汽車業務達到440億歐元,

同比增長5.5%, 遠超行業平均增速, 排除強勢歐元的影響後, 實際增長率高達7%。 博世在華業績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銷售額高達915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率高達19%, 占亞太市場銷售額的60%, 全球銷售額的17%, 是德國以外的最大單一市場。

第二名:

第二名的位置依然被大陸集團牢牢佔據, 2016年集團實現年銷售額405億歐元, 這其中馬牌輪胎銷量高達1億5千萬條, 刷新了全球銷量記錄!實現銷售額107億歐元, 在全球輪胎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四。 大陸集團2017年銷售目標為430億歐元, 緊追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銀河戰艦德國博世。

大陸集團今年1月宣佈與美國耐斯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高附加值的無人駕駛核心技術。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

大陸還與中國聯通以50:50的比例組建合資公司, 研發先進的智慧交通系統、車聯網App等相關解決方案。 5月31日, 德國馬牌的董事會成員兼底盤與安全部總裁弗蘭克•喬丹(Frank Jourdan)與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在柏林簽訂了協議, 準備聯手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和聯網汽車。

第三名:

第三名是總部位於德國弗裡德里希港的頂級變速器製造商、主動與被動安全專家采埃孚, 2016年銷售收入高達352億歐元, 增漲20.6%, 穩居德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前3名。 采埃孚集團2016年成功地削減了16億歐元的外債(並購TRW借款), 調整後息稅前利潤從29億歐增長到38億歐。

第四名:

德國馬勒2016財年銷售額高達123億歐元, 較前年的115億歐增長了7.3%。 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馬勒傳統內燃機零部件業務(+ 4.11億歐)以及2015年6月所收購的美國德爾福空調與日本國產電機銷售收入(+ 5.29億歐)。

第五名:

德國汽車傳動系統專家、軸承與發動機零部件供應商舍弗勒集團2016年整體銷售額為133億歐元, 同比增長3.4%。 其中汽車事業部銷售收入為103億歐, 較前年增長了6個百分點。

舍弗勒大中華地區由於車市的持續增長以及成功的運營, 去年增速更是高達13.3%, 為全球各區域之最!為了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 舍弗勒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博士透露:舍弗勒計畫每年在華新添一座工廠。

第六名:

世界鋼鐵與電梯及工業能源巨頭——蒂森克虜伯集團2016財年銷售額高達398.7億歐元, 其中汽車事業部年度合併銷售額約為99.68億歐元。 蒂森克虜伯主要為各大主機廠提供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彈簧與穩定杆等產品。

2015/2016財年在華營收高達30億歐元, 約占其全球零部件業務的1/3。

第七名:

巴斯夫集團2016年全球銷售總額高達580億歐元, 與汽車相關的塗料以及三元催化劑等化學品業務營收約為95億歐元。 其中coating相關的業務營收為32.49億歐, 催化劑業務銷售額約52.63億歐。 巴斯夫去年排名第五, 今年下滑到第七名。

第八名:

德國著名車燈與汽車電子部件製造商海拉集團2016年合併銷售額為64.39億歐元, 較2015年62.99億歐增長了2.2%, 是汽車行業典型的穩健型零部件製造商。 今年的排名與去年相同。

第九名:

德國車門模組與座椅系統專家級製造商博澤集團2016年銷售額為61億歐元較2015年略有增長, 其中車門業務銷售收入31億歐,

增幅1.7%;座椅系統銷售額20億歐, 增幅1.1%, 電機事業部入帳10億歐, 較前年下滑3.4%。 排名與去年相同。

第十名:

德國汽車底盤零部件與鋼管製造商本特勒集團2016年整體銷售額為74.23億歐, 其中汽車事業部的營收為58.8億歐, 同比增長1.7%。 本特勒集團去年並未進入前10, 本次擠掉了以汽車排氣系統與加熱裝置而聞名全球的德國家族企業埃貝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