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文偉:“老字型大小”的傳人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偉。

在中醫藥行業摸爬滾打四十年, 他的雙手捧著“老字型大小”的招牌,

他的腳步探索著“中醫藥國際化”的漫漫征程……他就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劉文偉。

文│中國經濟資訊 記者 賀佳雯

“中華老字型大小大多應是這樣的, 它雖然不大, 但一定要活得很長久。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偉在2017年全國兩會提案《構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生態場”》的文末寫下了這句話。

小時候, 劉文偉對老字型大小的認識, 最多是手裡的泥人張與嘴巴裡的桂發祥。 能夠結緣“老字型大小”, 成為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先驅, 用他的話來說是個“意外”。

如今, 劉文偉已經在中醫藥行業有著四十年的從業經歷, 他對《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說, 只願自己的一生能為中醫藥行業的發展作一塊墊腳石,

接下來他還將開啟“中醫藥國際化”的漫漫征程。

翻閱劉文偉當選政協委員以來的提案, 厚厚一遝, 但無論是哪一年, 無論他怎麼寫, 都離不開“中醫藥文化”、“老字型大小傳承”、“走向國際化”這幾個關鍵字。

當委員:矢志不渝地發聲

如今的劉文偉既是一個企業家, 還是一名全國政協委員, 更是一位中醫藥老字型大小文化的傳承者與創新者。

第一件系統闡述中藥國際化意義及其方略的相關提案正是由劉文偉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題為《以中藥外用藥為引領, 加快中藥國際化的步伐》的提案。

在劉文偉看來, 中藥國際化應借鑒針灸走向國際的經驗,針灸所具有的“簡、便、效、廉”比較優勢是其國際化成功的根本所在。

針灸國際化起步於上世紀20-30年代, 發展於50年代, 高潮掀起於70年代。 1972年,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 隨行記者詹姆斯·羅斯頓將自己應用針灸療法消除闌尾疼痛及所見的針刺麻醉療法在《紐約時報》頭版進行了報導。 一石激起千層浪, 報導引發了全球性的“針灸熱”。 醫學模式及治療方式的轉變, 使針灸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先導, 並越來越被世界科學界所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針灸是被世界各國率先接受的傳統醫學方法”, 並於2010年將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外科領域, 存在著一些西藥難以攻克的世界性難治病症,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慢性難癒合創面”, 包括糖尿病足、壓瘡、下肢靜脈性潰瘍和創面感染等。 對這些病種的治療, 中藥外用藥具有明顯比較優勢。 例如, 汶川大地震中, 大量傷患面臨傷口感染嚴重, 傷口後期創面不愈, 靠抗生素無法奏效等一系列難治病症時, 使用中藥外用藥治療震後感染的患者, 使許多傷患免除了截肢的厄運。

以糖尿病足為代表的“慢性難癒合創面”患者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具有病情複雜、治療困難、嚴重佔用醫療和社會資源等特點, 給患者及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由中國工程院付小兵院士、解放軍第306醫院許樟榮教授牽頭、聯合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十一家醫院合作開展了《京萬紅軟膏治療糖尿病足臨床研究專案》。 研究發現:京萬紅軟膏對提高糖尿病足創面癒合品質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京萬紅軟膏對慢性難癒合創面的修復過程, 詮釋了中醫外科用藥“煨膿生肌”的作用機理。

因此, 劉文偉指出, 推進中藥國際化應從有明顯比較優勢的中藥外用藥入手。 中藥外用藥與針灸療法非常相似, 同樣具有療效突出、使用簡便、安全性高、價格低廉等優勢, 已經具備了實現國際化的先決條件。

近年來,現實良好的預期和努力與躊躇不前的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進程,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文偉介紹,國內許多藥企雖做了多方探索,也湧現出像“杏靈顆粒”、“複方丹參滴丸”等個別品種通過美國FDA預審進入臨床試驗的案例,為中藥進入國際市場邁出了第一步,但世界各國對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質疑,導致真正走出去的前景並不樂觀。在我國的中藥臨床研究中,非隨機化個案報導、小樣本的臨床病例總結研究占絕大多數,這樣研究得出的療效不能得到普遍認同。且多數內服中藥治療病種與西藥相比缺乏比較優勢。因此,“缺乏突出優勢”才是中藥國際化的最大障礙。

劉文偉從近四十年中醫藥從業實踐出發,提出了他對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一些深入見解。他給出的答案,就是以中藥外用藥為引領,加快中藥國際化步伐。正如以針灸技術作為突破口引領中醫國際化一樣,中藥外用藥將是引領中藥國際化的突破口。

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國家、地方政府等的政策支持、相關企業、集團和科研院所在科研與實踐上的不斷努力,以及中藥知識等在公眾領域的普及,來構建中藥國際化的群眾基礎和應用基礎。讓中藥的價值為更多的人所關注和聚焦。

劉文偉也深知,中藥國際化這一系統工程絕非一蹴而就,還需要幾代中藥人的不懈努力。而他願意做這個引路人,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中藥,讓更多的企業聚焦中藥。

也是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文偉向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當面彙報了以老字型大小的達仁堂京萬紅為主導的“中藥國際化”的想法和思路,表達了從企業實踐開啟其曲線救國式的“中藥走出去”。此後,劉文偉在這條路上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

“建議將中藥外用藥納入《中醫藥發展國家戰略》。”劉文偉在今年的提案中寫道。找准了中藥國際化的突破口,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選擇幾個療效突出的中藥外用藥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進行研究,為中藥外用藥國際化提供政策支持。他還建議:鼓勵有條件的中國外用藥生產企業建立中藥外用藥研發轉化基地,通過實施產學研的戰略合作,引進、培養一批掌握國際外用藥標準、熟悉專業技術規則的人才隊伍,助推中藥外用藥國際化進程。

懷匠心:兢兢業業地傳承

“品質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這是去年兩會之後,“工匠精神”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劉文偉說,“傳承”是老字型大小持續發展的關鍵,精益求精是匠人精神之精髓。

今年,劉文偉帶來的提案,除了繼續聚焦推動中藥國際化進程,還提出了新的關注點,他呼籲構建起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生態場”。劉文偉認為,在城市改造中,做好對老字型大小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和歷史網點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他建議政府創立老字型大小發展示範產業園區或街區,使各具特色的老字型大小聚集在一起,恢復老字型大小傳統的“生態場”。

老字型大小的優勢在於“老”,對於滿足了人們多年物質需求的許多非遺項目如蘇繡、蜀錦、漆器、琺瑯銀器等老工藝、老品牌、老信譽、老口碑的企業,政府要引導老字型大小企業系統地實現傳統優秀文化價值的繼承;要鼓勵老字型大小企業有針對性進行孵化創新的活動;要支援老字型大小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要幫助老字型大小企業對接高端品位消費者的連結,助力扶植一批有特色的老字型大小奢侈品牌。

劉文偉建議政府聯合相關金融投資機構成立發起老字型大小投資發展產業基金,以專業的金融資本服務為老字型大小注入新的活力,助推老字型大小產業健康發展;聯合慈善機構牽頭發起“匠人傳承發展慈善基金專案”,組織匠心探尋之旅和非遺傳藝等公益項目來助力老字型大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留住工匠文化的根源。這才是老字型大小傳承的核心目標和價值。

中國的老字型大小企業經歷20世紀公私合營、文革和市場經濟的衝擊,目前均屬於斷代式傳承,其對老字型大小創始者的價值取向及老字型大小所附著的文化價值,尚不能做到形神兼備的傳承。諸如歐洲及日本的一些老字型大小僅僅一個門店,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而屹立不倒,它背後一定孕育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故事裡一定蘊含著非凡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聚焦在品牌上就會大放光彩。

以樂家老鋪為例,沽上藥酒工坊在長達300年的時間裡傳承至今。“為了重振藥酒品牌,我們將傳統產業融入到創意元素新思維,把原來的藥酒車間進行改造,通過挖掘歷史故事與文化,再現傳統藥酒的製作技藝和流程,建成了我國第一家藥酒生產與藥酒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藥酒博物館,創建了中國藥酒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劉文偉介紹道。藥酒博物館的誕生,不僅促進了藥酒文化的普及與推廣,還帶動了產品的暢銷。

天津達仁堂京萬紅的前身,是達仁堂製藥二廠。這家藥廠擁有與北京同仁堂、廣藥集團同樣悠久的歷史,與北京同仁堂“樂家老鋪”同祖同宗,一脈相承,同為樂家老鋪的承襲者。但與現在比起來,2007年劉文偉剛接手時候的企業,無論在品牌知名度、企業管理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十年發展打磨,如今的京萬紅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標識和發展路徑,成為“老字型大小”傳承中的佼佼者。個中傳承與創新,改變與進步,劉文偉說自己有很多感悟。

“老字型大小跟一般的現代企業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盈利上,它的核心在於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劉文偉分析道。2016年9月,全國政協組成了“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品質提升情況”委員視察團到湖南、浙江,深入走訪了十幾家老字型大小企業進行深度考察。而劉文偉作為同行中唯一一名老字型大小企業家兼政協委員代表參與其中。視察時的一個見聞給劉文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的胡慶餘堂,有“戒欺”一匾,正是當時商人對“誠信”推崇的縮影。

在劉文偉看來,胡慶餘堂的“誠信”文化就是中藥老字型大小的共同精髓,是所有能流傳至今的老字型大小的一致追求,當然也是他的追求。

幾年前,供應商知道京萬紅要啟動感冒藥生產的時候,很多人來找過劉文偉,表示他們有打粉後的賽加羚羊角粉可以供應——賽加羚羊角是貴細藥材,也是感冒藥裡不可少的成分。但是沒見到羚羊角本身,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中藥成分表裡“賽加羚羊角”的說法,存在欺騙的可能。

“那就多花幾十萬元,從中國藥材公司進一個整角。”劉文偉固執地以遠遠高於粉的價格,守住“戒欺”兩字。中國藥材公司的供應經理對劉文偉說,“你們現在這個料的標準,是我在國內藥廠見到的最高等級。”

“如果說誠信是立企之本,那麼百年如一的品質,是老字型大小的強企之基。”劉文偉強調。在京萬紅藥業,歸根結底,劉文偉做的事情可以歸結為兩個字,那就是“傳承”。重續京萬紅藥業的中藥文脈,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將之發揚光大。

“當我們這一代代人走遠,它仍保持著其長壽基因,向人們講述著“精、專、 細、特”的文化故事!”這是劉文偉心中對老字型大小發展的希冀。

已經具備了實現國際化的先決條件。

近年來,現實良好的預期和努力與躊躇不前的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進程,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文偉介紹,國內許多藥企雖做了多方探索,也湧現出像“杏靈顆粒”、“複方丹參滴丸”等個別品種通過美國FDA預審進入臨床試驗的案例,為中藥進入國際市場邁出了第一步,但世界各國對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質疑,導致真正走出去的前景並不樂觀。在我國的中藥臨床研究中,非隨機化個案報導、小樣本的臨床病例總結研究占絕大多數,這樣研究得出的療效不能得到普遍認同。且多數內服中藥治療病種與西藥相比缺乏比較優勢。因此,“缺乏突出優勢”才是中藥國際化的最大障礙。

劉文偉從近四十年中醫藥從業實踐出發,提出了他對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一些深入見解。他給出的答案,就是以中藥外用藥為引領,加快中藥國際化步伐。正如以針灸技術作為突破口引領中醫國際化一樣,中藥外用藥將是引領中藥國際化的突破口。

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國家、地方政府等的政策支持、相關企業、集團和科研院所在科研與實踐上的不斷努力,以及中藥知識等在公眾領域的普及,來構建中藥國際化的群眾基礎和應用基礎。讓中藥的價值為更多的人所關注和聚焦。

劉文偉也深知,中藥國際化這一系統工程絕非一蹴而就,還需要幾代中藥人的不懈努力。而他願意做這個引路人,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中藥,讓更多的企業聚焦中藥。

也是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文偉向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當面彙報了以老字型大小的達仁堂京萬紅為主導的“中藥國際化”的想法和思路,表達了從企業實踐開啟其曲線救國式的“中藥走出去”。此後,劉文偉在這條路上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

“建議將中藥外用藥納入《中醫藥發展國家戰略》。”劉文偉在今年的提案中寫道。找准了中藥國際化的突破口,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選擇幾個療效突出的中藥外用藥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進行研究,為中藥外用藥國際化提供政策支持。他還建議:鼓勵有條件的中國外用藥生產企業建立中藥外用藥研發轉化基地,通過實施產學研的戰略合作,引進、培養一批掌握國際外用藥標準、熟悉專業技術規則的人才隊伍,助推中藥外用藥國際化進程。

懷匠心:兢兢業業地傳承

“品質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這是去年兩會之後,“工匠精神”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劉文偉說,“傳承”是老字型大小持續發展的關鍵,精益求精是匠人精神之精髓。

今年,劉文偉帶來的提案,除了繼續聚焦推動中藥國際化進程,還提出了新的關注點,他呼籲構建起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生態場”。劉文偉認為,在城市改造中,做好對老字型大小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和歷史網點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他建議政府創立老字型大小發展示範產業園區或街區,使各具特色的老字型大小聚集在一起,恢復老字型大小傳統的“生態場”。

老字型大小的優勢在於“老”,對於滿足了人們多年物質需求的許多非遺項目如蘇繡、蜀錦、漆器、琺瑯銀器等老工藝、老品牌、老信譽、老口碑的企業,政府要引導老字型大小企業系統地實現傳統優秀文化價值的繼承;要鼓勵老字型大小企業有針對性進行孵化創新的活動;要支援老字型大小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要幫助老字型大小企業對接高端品位消費者的連結,助力扶植一批有特色的老字型大小奢侈品牌。

劉文偉建議政府聯合相關金融投資機構成立發起老字型大小投資發展產業基金,以專業的金融資本服務為老字型大小注入新的活力,助推老字型大小產業健康發展;聯合慈善機構牽頭發起“匠人傳承發展慈善基金專案”,組織匠心探尋之旅和非遺傳藝等公益項目來助力老字型大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留住工匠文化的根源。這才是老字型大小傳承的核心目標和價值。

中國的老字型大小企業經歷20世紀公私合營、文革和市場經濟的衝擊,目前均屬於斷代式傳承,其對老字型大小創始者的價值取向及老字型大小所附著的文化價值,尚不能做到形神兼備的傳承。諸如歐洲及日本的一些老字型大小僅僅一個門店,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而屹立不倒,它背後一定孕育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故事裡一定蘊含著非凡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聚焦在品牌上就會大放光彩。

以樂家老鋪為例,沽上藥酒工坊在長達300年的時間裡傳承至今。“為了重振藥酒品牌,我們將傳統產業融入到創意元素新思維,把原來的藥酒車間進行改造,通過挖掘歷史故事與文化,再現傳統藥酒的製作技藝和流程,建成了我國第一家藥酒生產與藥酒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藥酒博物館,創建了中國藥酒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劉文偉介紹道。藥酒博物館的誕生,不僅促進了藥酒文化的普及與推廣,還帶動了產品的暢銷。

天津達仁堂京萬紅的前身,是達仁堂製藥二廠。這家藥廠擁有與北京同仁堂、廣藥集團同樣悠久的歷史,與北京同仁堂“樂家老鋪”同祖同宗,一脈相承,同為樂家老鋪的承襲者。但與現在比起來,2007年劉文偉剛接手時候的企業,無論在品牌知名度、企業管理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十年發展打磨,如今的京萬紅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標識和發展路徑,成為“老字型大小”傳承中的佼佼者。個中傳承與創新,改變與進步,劉文偉說自己有很多感悟。

“老字型大小跟一般的現代企業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盈利上,它的核心在於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劉文偉分析道。2016年9月,全國政協組成了“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品質提升情況”委員視察團到湖南、浙江,深入走訪了十幾家老字型大小企業進行深度考察。而劉文偉作為同行中唯一一名老字型大小企業家兼政協委員代表參與其中。視察時的一個見聞給劉文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的胡慶餘堂,有“戒欺”一匾,正是當時商人對“誠信”推崇的縮影。

在劉文偉看來,胡慶餘堂的“誠信”文化就是中藥老字型大小的共同精髓,是所有能流傳至今的老字型大小的一致追求,當然也是他的追求。

幾年前,供應商知道京萬紅要啟動感冒藥生產的時候,很多人來找過劉文偉,表示他們有打粉後的賽加羚羊角粉可以供應——賽加羚羊角是貴細藥材,也是感冒藥裡不可少的成分。但是沒見到羚羊角本身,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中藥成分表裡“賽加羚羊角”的說法,存在欺騙的可能。

“那就多花幾十萬元,從中國藥材公司進一個整角。”劉文偉固執地以遠遠高於粉的價格,守住“戒欺”兩字。中國藥材公司的供應經理對劉文偉說,“你們現在這個料的標準,是我在國內藥廠見到的最高等級。”

“如果說誠信是立企之本,那麼百年如一的品質,是老字型大小的強企之基。”劉文偉強調。在京萬紅藥業,歸根結底,劉文偉做的事情可以歸結為兩個字,那就是“傳承”。重續京萬紅藥業的中藥文脈,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將之發揚光大。

“當我們這一代代人走遠,它仍保持著其長壽基因,向人們講述著“精、專、 細、特”的文化故事!”這是劉文偉心中對老字型大小發展的希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