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本周機構A股策略:成長股加速優勝劣汰 業績為王挖掘行業龍頭

上周市場出現強勁反彈。 上證綜指上漲1.70%, 收於3158.40點。 創業板指數上漲2.88%, 收於1796.13點。 市場活躍度在提升, A股各板塊量價齊升。 所有行業中, 僅公用事業(-1.95%)收跌, 其他所有行業均取得正收益。 其中, 家用電器(6.55%)、食品飲料(5.32%)、建築材料(5.10%)、電腦(4.55%)、電子(4.42%)漲幅位於行業前5位。 主題上, 保底增持, 粵港澳、電子競技等概念受到資金追逐, 表現活躍, 形成市場熱點。

本周分析師們聚焦於分析行業龍頭, 普遍認為挖掘細分板塊的龍頭公司成為當前的主流策略, 成長股的優勝劣汰將加速, 業績才是王道。

1、 海通證券:雨後彩虹

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指出:①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的震盪市格局未變,

盈利增長對沖利率上行, 波幅縮小、結構分化的特徵明顯。 ②4-5月金融監管使得資金緊張, 市場遭遇風雨, 6月是政策和資金的轉折期, 中報數據將確認盈利保持較高增長、改革加速, 市場步入雨後彩虹期。 ③震盪市環境和投資者結構變化決定業績為王風格不變, 從一九向三七擴散, 持有消費白馬和金融等一線價值股, 看好二線價值成長和國企改革。

應對策略上, 荀玉根指出, 回顧歷史, 震盪市的年份一般有兩波機會。 如10年、12年、13年、16年, 上半年一次, 下半年一次, 年中出現波折。 4月來金融監管加強、疊加盈利增速回落預期, 市場確實遭遇了風雨洗禮。 展望未來, 金融監管落地資金壓力舒緩、盈利增速雖有所回落仍保持高增長,

加上十九大前後國改有望加速提升風險偏好, 市場經歷風雨後有望見到彩虹。 震盪市業績為王, “抱團”本質上源于業績更優。 16年1月底以來, 市場抱團消費龍頭與白馬成長, 核心源於相關個股業績持續較好, 且盈利與估值匹配度高。 投資者結構變化助推市場風格偏價值, A股長期也會有龍頭溢價。 市場結構有望從“一九”回到“三七”, 從一線藍籌價值向二線價值成長擴散。 持有消費白馬和金融等一線價值股, 看好二線價值成長和國企改革。

2、 興業證券:反彈如期而至, 繼續聚焦“真成長”

興業證券王德倫團隊表示, 我們上周剛剛率先提出“短期反彈視窗臨近”, 市場便迎來一波明顯反彈, 驗證了我們的判斷。

重申我們看好短期反彈的邏輯:1、IPO節奏放緩+減持新規短期內將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有利風險偏好回暖, 尤其是對此前受影響較大的中小創板塊。 2、投資者此前對6月市場的悲觀預期落地後或迎情緒修復。 一方面, 由於跨季、MPA考核、大量MLF到期以及聯儲加息等因素, 此前市場對6月流動性已十分擔憂;另一方面, 6月事件性因素集中, 6月12日銀行自查上報、6月15日加息決議、6月21日MSCI公佈納入結果、6月底MPA考核節點, 一系列事件結果未定, 仍可能影響風險偏好;當靴子逐步落地、預期到達低點後市場或迎來情緒修復。

操作上, 成長股可能會受納斯達克大跌的短期衝擊, 但不必過度擔憂, 長期看已進入“大分化”時代, 繼續關注精選“真成長”。

同時, 成長股的優勝劣汰將加速, 其中缺乏內生增長、估值畸高、頻繁“講故事”和資本運作的標的將被趨勢性拋棄。 中長期, 金融監管影響仍未消除, 資產荒的謝幕將導致調整延續。

3、 華泰證券:收縮戰線, 以龍為首

華泰證券戴康策略團隊表示, MLF中標利率3.2%暗示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上限隱現, 易上難下的短端利率轉為平穩使得A股暫時得以維持震盪格局。 展望中期, 資本流動與金融安全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尚遙遙無期。 減持新規和IPO節奏緩和帶來的短期供給收縮效應將會被更長期的流動性與信用溢價上升效應所取代, “水主沉浮”的結果是消耗性博弈。 建議利用反彈收縮戰線, 挖掘被忽視的細分行業一線龍頭,

將“以龍為首”進行到底, 直到十年期國債利率達到閥值3.8%, 行業配置三低一高+保險銀行。

投資策略上, 戴康指出, A股貨幣信用雙緊, 消耗性博弈, 弱勢震盪, 收縮戰線。 龍頭是在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中的最大受益方, 是穿越經濟週期的行業領軍者, 享受稀缺性、流通性、唯一性溢價, 其中二線藍籌在行業競爭中相對受損, 我們認為一線龍頭領漲效應將逐步向其他一線細分領域滲透。 行業配置, 繼續建議關注低流動性敏感度、低杠杆、低估值、高現金的“三低一高”。 推薦“電商稀”:電子(京東方A)、商貿零售(永輝超市)、稀有金屬(盛和資源)+保險(新華保險)、銀行(建設銀行).

4、 安信證券:6月應該不會太“緊”, 但7月可能也不會太“松”

安信證券陳果團隊指出, 我們依然認為市場處於短期修復反彈,但中期困擾依然未解。總體上,我們認為市場此前一致預期6月資金面偏緊,到7月利率將出現拐點股市將出現反彈。但結合監管層未雨綢繆等因素,我們認為短期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大,但這並意味著金融去與貨幣政策的拐點已經到來,資金撤離金融市場的趨勢並未被逆轉,金融去杠杆的目標沒有被下調而只是避開6月資金面緊張高峰有所後移。這意味,在央行的穩定措施下,6月利率可能不會沖得像市場預期得那麼高,但6月後利率可能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行,甚至投資者會發現流動性差於預期。

MSCI納入A股,我們認為就事件本身而言,即使納入,短期利好有限。同時我們認為MSCI納入概率在60%左右,MSCI去年因20%QFII贖回限制、停複牌制度和A股金融產品預先審批限制而暫緩A股納入指數,但目前A股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制未獲放寬。

如果MSCI納入A股,那麼理論上直接受益的公司應該參考MSCI在3月下旬公佈的169只公司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從這個169只個股的構成來看,除去傳統的金融股等,軍工、TMT個股也是主要構成。如奧飛娛樂、皖新傳媒、中航飛機、中航電子等。

5、 國金證券:苟且行情,從“漂亮50”擴散至“漂亮150”

國金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從中報預告的資料來看,行業中僅有“電子、遊戲、白電、白酒”等行業好於預期或者符合市場預期,而與經濟(PPI)高度相關的中上游行業均差於市場之前的一致預期,依靠於外延式並購的高估值板塊大多低於預期,如“電腦、教育”等板塊。由於前期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過於集中,使得機構投資者開始守“舊”掘“新”,試圖通過尋找中報業績的確定性,進一步去挖掘細分板塊的龍頭公司成為當前的主流策略。如由單一的擁抱“白酒”到逐步的擴散的“食品、乳製品”子板塊類等,也就是我們在研報中一直強調的,行情的演繹有望由“漂亮50”擴散至“漂亮150”。

投資策略上,站在當前時點,具體行業配置上,我們依次推薦:“大金融(MSCI有望成為催化劑)、航空(受益於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電子、機場、鐵路運輸、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等。

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注“粵港澳新區(香港回歸70週期慶,深汕合作特區)、tesla產業鏈、特色小鎮、汽車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如:吉利汽車以及相關產業鏈)、蘋果產業鏈”等。

6、 招商證券:從“以大為美”到“以績優為美”

招商證券張夏團隊指出,今年以來,市場存在非常明顯的“市值效應”和“估值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市值“以大為美”,估值“以低為美”。市值越大,平均漲幅越大,估值越低,市場漲幅越大。我們認為:殼價值的市值扣減效應、大市值公司業績持續邊際改善、風險偏好降低是這兩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目前來看,從換手率的角度還是從估值的角度,均完成了均值回歸。當然,雖然說也存在突破歷史規律繼續延續趨勢,產生反向泡沫可能,但是至少均值回歸已經不再是藍籌相對中小市值公司漲幅較大的理由

從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測和對應該盈利預測的2017年預測PE的角度來看,50~200億市值的公司PEG的平均值已經小於1,部分公司的業績和估值的匹配程度比大市值公司還要高。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可以考慮在其中優選依靠內生增長,增長穩定的標的。在中報業績視窗期,中小市值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市值小,或者估值高,而是業績不達預期。

甄選個股業績是下半年的核心。我們策略分析師能做的就是提示投資者,此前的市值偏見可以稍微修正一下,不要走極端風格,在未來兩個月業績公告期,業績才是王道。做“漂亮50”的趨勢交易,很容易就掉入價值陷阱。

7、 東北證券:6月築底,欲速則不達

東北證券陳亞龍團隊指出,後半周市場成交放量至4000億元上方,在我們的縮量整固觀察框架下這並非有利信號,顯示市場交易熱情並未完全降至底部,最終上周的博弈/存量指標未繼續下降觸及底部,尚不支撐調整結束的判斷。我們仍然認為4月以來的本輪調整有望在6月結束,但需注意的是底部在6月但並不意味著就是現在。相反需要思考的是欲速則不達,上周後半周成交放量顯示市場仍然存在縮量整固的需求,因此不用急於擔心踏空風險,可控制成本從容佈局。

市場普遍擔憂6月底的“錢荒”風險,部分投資者也計畫躲過6月底再佈局市場,但我們認為錢荒擔憂市場的限制意義已經下降。從央行近期表述來看,雖然強調了近期的MLF操作不是寬鬆,但也顯示出容忍6月底出現錢荒的可能性並不大,並且在市場普遍預期下,6月錢荒對市場的壓制已經得到體現。

8、 長江證券:養精蓄銳——2017年中期策略報告

長江證券表示,2017年下半年,我們認為股票市場流動性中性偏緊:(1)金融市場流動性在未來半年內擴張增速拐點已接近;(2)政策環境取向整體偏謹慎,並結合自下而上的供需測算,我們認為目前假設條件下,股票市場流動性改善概率較小。另一方面,我們判斷實體經濟微觀改善持續,但全年A股整體業績在一季度見高點,我們預計非金融板塊25%的業績增長,下半年增速逐季下行。綜上,基於核心變數的判斷,我們認為2017年下半年A股整體震盪下行。

投資策略上,2017下半年,在股市流動性及業績基本面不出現顯著變化前,市場仍將處於弱勢。在行業配置思路上,我們以景氣度作為核心變數,守正配置以各細分行業龍頭組合作為主線,整體來看,龍頭的增速更高、估值更低、而且整體來看交易和配置並沒有擁擠;出奇配置以尋找待修正的預期板塊作為主線,考慮兩條主線:(1)週期品的估值與業績錯配的情況,重點關注產能持續去化、盈利有望超預期的有色、化工和造紙行業;(2)出口鏈,預計下半年外需改善仍持,有利於出口鏈持續回暖,重點關注受益于歐美經濟復蘇的機電類、機械類行業。

9、 國信證券:市場逐漸企穩、關注利率變化

國信證券表示,當前市場普遍關注的一個宏觀變數是未來市場利率的變化,我們認為下半年國內利率水準有望出現下行,從而利好股票市場。而從對市場風格的影響來看,流動性寬鬆所以炒估值所以利好中小創的觀點值得商榷,典型的反例如2013年流動性收緊利率上行但創業板卻有顯著相對和絕對收益。市場風格能否切換主要取決於藍籌白馬和中小創各自基本面的相對變化,而非流動性因素。如果單從流動性寬鬆的角度來看,受“貨幣”寬緊影響最大的是金融板塊,“寬貨幣”時期金融板塊表現出非常顯著的高相對收益。我們認為當前時點下對未來行情可以相對樂觀一點,繼續建議以價值投資的眼光佈局各個行業的優勢龍頭企業,重點關注“低估值”、“高ROE”的上市公司。

10、 天風證券:如何看待創業板反彈的持續性?

天風證券指出,維持5月下旬以來對市場的短期判斷,即在產業資本出現大幅增持的情況下,市場有望逐漸企穩。最近兩周的新增資訊,包括《減持新規》、IPO節奏放緩、央行釋放MLF對沖6月到期的流動性、並購重組出現提速的跡象,都顯示了政策層面急迫的短期維穩訴求,有助於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

配置策略上,混改繼續首推建築央企。從混改整體情況看,去年底國資委稱17年上半年要召開央企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時間視窗臨近,混改第一批名單究竟方案如何、第二批名單究竟有哪些?進入關鍵決斷期。5月上旬國資委發文,下放央企子公司股權激勵審批權,審批權的下放,很有可能是股權激勵全面鋪開的信號。但此前市場過度悲觀,幾乎無人關注,存在巨大預期差。

此外,預期層面來說,此前有充分預期的混改標的很難操作,更像博弈,所以需要尋找具有足夠預期差的方向。建築央企此前從未進入任何試點名單,預期差足夠大。交易層面來說,市場在過去兩個月以持有消費和金融為主,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具備流動性好(能容納大規模資金)、預期差強(有催化劑)、前期滯漲等特點的方向。建築央企做為上證50中滯漲最嚴重的板塊,具有這些特點。

我們依然認為市場處於短期修復反彈,但中期困擾依然未解。總體上,我們認為市場此前一致預期6月資金面偏緊,到7月利率將出現拐點股市將出現反彈。但結合監管層未雨綢繆等因素,我們認為短期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大,但這並意味著金融去與貨幣政策的拐點已經到來,資金撤離金融市場的趨勢並未被逆轉,金融去杠杆的目標沒有被下調而只是避開6月資金面緊張高峰有所後移。這意味,在央行的穩定措施下,6月利率可能不會沖得像市場預期得那麼高,但6月後利率可能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行,甚至投資者會發現流動性差於預期。

MSCI納入A股,我們認為就事件本身而言,即使納入,短期利好有限。同時我們認為MSCI納入概率在60%左右,MSCI去年因20%QFII贖回限制、停複牌制度和A股金融產品預先審批限制而暫緩A股納入指數,但目前A股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制未獲放寬。

如果MSCI納入A股,那麼理論上直接受益的公司應該參考MSCI在3月下旬公佈的169只公司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從這個169只個股的構成來看,除去傳統的金融股等,軍工、TMT個股也是主要構成。如奧飛娛樂、皖新傳媒、中航飛機、中航電子等。

5、 國金證券:苟且行情,從“漂亮50”擴散至“漂亮150”

國金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從中報預告的資料來看,行業中僅有“電子、遊戲、白電、白酒”等行業好於預期或者符合市場預期,而與經濟(PPI)高度相關的中上游行業均差於市場之前的一致預期,依靠於外延式並購的高估值板塊大多低於預期,如“電腦、教育”等板塊。由於前期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過於集中,使得機構投資者開始守“舊”掘“新”,試圖通過尋找中報業績的確定性,進一步去挖掘細分板塊的龍頭公司成為當前的主流策略。如由單一的擁抱“白酒”到逐步的擴散的“食品、乳製品”子板塊類等,也就是我們在研報中一直強調的,行情的演繹有望由“漂亮50”擴散至“漂亮150”。

投資策略上,站在當前時點,具體行業配置上,我們依次推薦:“大金融(MSCI有望成為催化劑)、航空(受益於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電子、機場、鐵路運輸、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等。

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注“粵港澳新區(香港回歸70週期慶,深汕合作特區)、tesla產業鏈、特色小鎮、汽車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如:吉利汽車以及相關產業鏈)、蘋果產業鏈”等。

6、 招商證券:從“以大為美”到“以績優為美”

招商證券張夏團隊指出,今年以來,市場存在非常明顯的“市值效應”和“估值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市值“以大為美”,估值“以低為美”。市值越大,平均漲幅越大,估值越低,市場漲幅越大。我們認為:殼價值的市值扣減效應、大市值公司業績持續邊際改善、風險偏好降低是這兩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目前來看,從換手率的角度還是從估值的角度,均完成了均值回歸。當然,雖然說也存在突破歷史規律繼續延續趨勢,產生反向泡沫可能,但是至少均值回歸已經不再是藍籌相對中小市值公司漲幅較大的理由

從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測和對應該盈利預測的2017年預測PE的角度來看,50~200億市值的公司PEG的平均值已經小於1,部分公司的業績和估值的匹配程度比大市值公司還要高。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可以考慮在其中優選依靠內生增長,增長穩定的標的。在中報業績視窗期,中小市值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市值小,或者估值高,而是業績不達預期。

甄選個股業績是下半年的核心。我們策略分析師能做的就是提示投資者,此前的市值偏見可以稍微修正一下,不要走極端風格,在未來兩個月業績公告期,業績才是王道。做“漂亮50”的趨勢交易,很容易就掉入價值陷阱。

7、 東北證券:6月築底,欲速則不達

東北證券陳亞龍團隊指出,後半周市場成交放量至4000億元上方,在我們的縮量整固觀察框架下這並非有利信號,顯示市場交易熱情並未完全降至底部,最終上周的博弈/存量指標未繼續下降觸及底部,尚不支撐調整結束的判斷。我們仍然認為4月以來的本輪調整有望在6月結束,但需注意的是底部在6月但並不意味著就是現在。相反需要思考的是欲速則不達,上周後半周成交放量顯示市場仍然存在縮量整固的需求,因此不用急於擔心踏空風險,可控制成本從容佈局。

市場普遍擔憂6月底的“錢荒”風險,部分投資者也計畫躲過6月底再佈局市場,但我們認為錢荒擔憂市場的限制意義已經下降。從央行近期表述來看,雖然強調了近期的MLF操作不是寬鬆,但也顯示出容忍6月底出現錢荒的可能性並不大,並且在市場普遍預期下,6月錢荒對市場的壓制已經得到體現。

8、 長江證券:養精蓄銳——2017年中期策略報告

長江證券表示,2017年下半年,我們認為股票市場流動性中性偏緊:(1)金融市場流動性在未來半年內擴張增速拐點已接近;(2)政策環境取向整體偏謹慎,並結合自下而上的供需測算,我們認為目前假設條件下,股票市場流動性改善概率較小。另一方面,我們判斷實體經濟微觀改善持續,但全年A股整體業績在一季度見高點,我們預計非金融板塊25%的業績增長,下半年增速逐季下行。綜上,基於核心變數的判斷,我們認為2017年下半年A股整體震盪下行。

投資策略上,2017下半年,在股市流動性及業績基本面不出現顯著變化前,市場仍將處於弱勢。在行業配置思路上,我們以景氣度作為核心變數,守正配置以各細分行業龍頭組合作為主線,整體來看,龍頭的增速更高、估值更低、而且整體來看交易和配置並沒有擁擠;出奇配置以尋找待修正的預期板塊作為主線,考慮兩條主線:(1)週期品的估值與業績錯配的情況,重點關注產能持續去化、盈利有望超預期的有色、化工和造紙行業;(2)出口鏈,預計下半年外需改善仍持,有利於出口鏈持續回暖,重點關注受益于歐美經濟復蘇的機電類、機械類行業。

9、 國信證券:市場逐漸企穩、關注利率變化

國信證券表示,當前市場普遍關注的一個宏觀變數是未來市場利率的變化,我們認為下半年國內利率水準有望出現下行,從而利好股票市場。而從對市場風格的影響來看,流動性寬鬆所以炒估值所以利好中小創的觀點值得商榷,典型的反例如2013年流動性收緊利率上行但創業板卻有顯著相對和絕對收益。市場風格能否切換主要取決於藍籌白馬和中小創各自基本面的相對變化,而非流動性因素。如果單從流動性寬鬆的角度來看,受“貨幣”寬緊影響最大的是金融板塊,“寬貨幣”時期金融板塊表現出非常顯著的高相對收益。我們認為當前時點下對未來行情可以相對樂觀一點,繼續建議以價值投資的眼光佈局各個行業的優勢龍頭企業,重點關注“低估值”、“高ROE”的上市公司。

10、 天風證券:如何看待創業板反彈的持續性?

天風證券指出,維持5月下旬以來對市場的短期判斷,即在產業資本出現大幅增持的情況下,市場有望逐漸企穩。最近兩周的新增資訊,包括《減持新規》、IPO節奏放緩、央行釋放MLF對沖6月到期的流動性、並購重組出現提速的跡象,都顯示了政策層面急迫的短期維穩訴求,有助於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

配置策略上,混改繼續首推建築央企。從混改整體情況看,去年底國資委稱17年上半年要召開央企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時間視窗臨近,混改第一批名單究竟方案如何、第二批名單究竟有哪些?進入關鍵決斷期。5月上旬國資委發文,下放央企子公司股權激勵審批權,審批權的下放,很有可能是股權激勵全面鋪開的信號。但此前市場過度悲觀,幾乎無人關注,存在巨大預期差。

此外,預期層面來說,此前有充分預期的混改標的很難操作,更像博弈,所以需要尋找具有足夠預期差的方向。建築央企此前從未進入任何試點名單,預期差足夠大。交易層面來說,市場在過去兩個月以持有消費和金融為主,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具備流動性好(能容納大規模資金)、預期差強(有催化劑)、前期滯漲等特點的方向。建築央企做為上證50中滯漲最嚴重的板塊,具有這些特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