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100多個項目齊聚 青羊喜迎國際非遺盛會

11日, 在第六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青羊展廳內, 非遺項目竹編受到遊客關注

6月10日, 萬眾期待的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位於青羊區的非遺博覽園盛大開幕。

在為期9天的時間裡, 來自全世界的1100多項非遺專案將齊聚青羊;400餘場活動輪番上演, 向成都市民獻上歷史與文化的饕餮盛宴。

圍繞4大主線

400餘場活動輪番上演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影響下, 本屆非遺節參與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突破100個, 參加交流和展示展演的國際代表將突破500人。 參加交流和展示展演活動的代表、傳承人和表演人員2600余人, 活態或實物展示展演各級代表性非遺項目達1100多個。

據悉, 本屆非遺節以“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 遵循“走進生活、活態活力”的理念, 圍繞“世界風、中國節、中國戲、中國藝”4大主線開展7大主題活動, 國際非遺系列大展、國際會議和國際論壇、非遺競技等400餘場精彩活動將輪番上演。

青羊區作為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永久舉辦地, 不僅負責本屆非遺節的具體執行, 也把本區的非遺專案以及非遺傳承人帶上非遺節, 讓觀眾瞭解青羊的非遺專案以及成果。

據介紹, 目前青羊區擁有世界級、國家級及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6項。 其中:世界級1項(蜀錦), 國家級3項(蜀繡、漆器、銀花絲技藝), 省級4項(飛刀花鼓、被單戲等), 市級6項(成都鳴堂習俗、蛋殼雕繪技藝等), 區級22項(微雕、繩編等);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 省級7人, 市級11人, 區級22人。 項目及傳承人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加大保護力度

讓非遺精髓代代相承

在青羊, 挖掘非遺傳承人、非遺專案的保護行動一直備受政府層面的高度重視。

青羊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非遺節青羊區在組織開展好主會場非遺博覽園各項節會活動的同時, 還在全區14個街道79個社區全域廣泛開展中國傳統表演藝術進社區和主題分會場活動, 讓社區群眾充分參與各項節會活動, 感受非遺魅力, 激發文化自覺, 讓非遺節真正成為“文化的盛會, 民眾的節日”。

集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的“非遺小講堂”;彙聚剪紙、年畫、紮染等花樣民藝的“非遺手工坊”;以“唐風雅韻, 姻你而來”為主題的唐代婚禮展演活動……據介紹, 為了使非遺節的豐富展演得到延續, 做好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的體驗工作, 青羊還將在成都綠舟博物館開展一系列非遺社教活動, 讓民眾在互動中認識非遺,

感知非遺文化魅力。

青羊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推動非遺保護, 青羊正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非遺申報機制;推動非遺博覽園的提檔升級和文殊坊非遺主題專案建設;探索形成“非遺傳承進校園”的非遺傳承模式, 萬春小學、東城根街小學、彩虹小學均被評為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 康河小學、雙眼丼小學等非遺課程與活動也受到專家好評;編輯出版《手藝 守藝》青羊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圖文集, 彙編傳統文化系列叢書《老玩具 舊時光》《回歸傳統》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和措施將優秀的非遺文化傳遞給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 讓傳統文化、技藝不斷擴散、流傳,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代代相承。

【記者手記】

青羊是古蜀城市的起點, 成都的中心城區、源城, 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 作為“少城”腹地的“錦城西”, 錦繡技藝在這裡發祥、孕育、異彩華光;連簫清音在這裡靈現、傳唱、蜀韻悠揚;被單戲情、蛋雕流彩、技驚鳴堂……多年耕耘, 非遺文化正在這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綻放新生魅力、熠熠生輝。

青羊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區將依託國際非遺節等節會活動, 更好地展示青羊的歷史文化名片, 持久激發青羊的發展活力, 讓青羊走向世界, 讓世界瞭解青羊。

我們有理由期待, 國際非遺節這一國家級、國際性文化節會活動的舉行, 必將進一步提升青羊的區域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 加速青羊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為成都傳承天府文化根脈,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貢獻更多青羊力量。

本報記者 李自強 攝影 張青青

原標題:1100多個項目齊聚 青羊喜迎國際非遺盛會

為成都傳承天府文化根脈,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貢獻更多青羊力量。

本報記者 李自強 攝影 張青青

原標題:1100多個項目齊聚 青羊喜迎國際非遺盛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