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單霽翔: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2017年, 單霽翔來故宮的第五個年頭。 雖然實行了每天8萬人次的限流, 雖然每個週一都閉館, 2016年, 還是有1600萬人走進故宮, 創了歷史新高。 這個數字超過當年盧浮宮與大英博物館客流量的總和。

周高亮攝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我們談起故宮, 不再只有威嚴肅穆的三大殿, 還有“萌萌噠”的雍正, 被譽為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機”,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 《韓熙載夜宴圖》的APP……而自稱“看門人”“講解員”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一路走紅, 在他的規劃中, 故宮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擴大開放區域, 宣導周邊古建築群整體申遺

“如果你說你文物多, 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庫房睡覺, 觀眾看不到;如果你說你觀眾多, 可是70%的觀眾只走中軸線, 不看那些展覽, 那故宮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沒有意義。 ”

於是, 單霽翔把故宮更多的區域向公眾開放——2012年故宮開放面積比例為48%, 2014年增加到52%, 2015年為65%,

2016年擴大至76%, 未來會超過85%。 我們眼看著故宮的那張地圖上未開放區域越來越小, 一扇扇緊閉的大門次第打開, 一個個院落可以穿腸而過。

而在2015年, 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院慶日, 自建院以來首次開放城牆, 故宮專門修建了步行木棧道, 並設置數個觀景台拍照點。 遊客可以站在城樓上看看風景, 和自己經常拍的最美角樓零距離接觸。

“我們希望觀眾進一次故宮, 能夠有尊嚴地享受遊覽的過程, 不要總是摩肩接踵, 累了可以有地方坐下來, 渴了可以喝杯茶慢慢欣賞一下雲卷雲舒, 能夠有好的展覽陶冶情操。 ”在他的規劃中, 觀眾不用再排很長的隊花很長的時間才買到一張票, 也不用坐在欄杆上倚在樹上休息, 也不用在廁所門口排長隊……

“現在我們正在建神武門的館, 同時,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在建, 香港文化故宮博物館幾年後建成也可以大量展示故宮的展品。 我們想方設法把更多文化資源讓更多的人更好享用, 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吸取智慧和營養。 ”單霽翔表示, 雖然故宮的門票價格多年沒有漲過, 但故宮從未想過要漲價, “相反, 在未來, 如果得到社會理解、經過有關部門同意, 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免費開放。 ”

太廟、社稷壇、景山、北海、端門、皇史宬……圍繞故宮的這些明清古建築群和古典園林, 若整體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將在古都北京核心區域形成怎樣的世界文化遺產群組?

這個想法看似太大膽, 缺乏操作性, 但單霽翔覺得很有實現的可能性。

自從有了這個想法, 他就在各種場合反復地講, 希望儘快探討啟動故宮周邊的古建築群和古典園林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以提升這些文物古跡的保護級別和監管力度。

文物醫院掛牌, 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單霽翔履新後的5個多月裡, 他和秘書兩個人走遍了傳說中紫禁城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舍。 一間房屋一間房屋地察看、一個角落一個角落地行走, 每個房間什麼狀況、將來如何利用進行詳細的勘察和記錄。 穿梭於高牆內, 行走在四季間, 單霽翔對故宮的一切如數家珍:他說起與故宮相關的數字信手拈來, 精准到個位;對故宮的建築細節、文物由來、歷史掌故更是脫口而出滔滔不絕,

網友稱他為故宮最牛導遊。

網路上有很多遊客曬出了游故宮時與單霽翔的合照, 一不留神你就能偶遇他。 中午吃完飯、下午閉館前, 他會在故宮走走。 下雪天, 他怕遊客滑倒, 會去督促員工掃雪……正是這樣的行走, 讓他自然而然與這裡的巍巍殿閣、一草一木產生出深厚的感情。

正是這樣的情感, 讓單霽翔和他的團隊以傳統文化守護者的姿態, 堅守在屬於他們的歷史節點上。

“文物是有生命歷程的, 保證它們的生命延續和健康狀態, 不僅需要傳統技術的工匠經驗性的判斷, 也需要借助各類分析檢測的儀器來診斷。 於是, 我們就建立了故宮文物醫院。 ”

今年1月, 坐落於故宮西側院牆內側的故宮文物醫院正式掛牌, 配備200名“醫生”和先進的“診療設備”。 如同病人進醫院求診,前來故宮文物醫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掛號”“分診”,完全“康復”後才能“出院”。

現在很多遊客都想去探訪這個文物醫院,因為這個特殊醫院的很多醫生都出現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

“這部片子我們原來想就是一種科普,告訴大家故宮文物修復的技術、我們的態度和做法,但是沒想到推出以後年輕人點贊最多。原來我以為年輕人喜歡打打鬧鬧的片子,沒想到現在年輕人也認可‘擇一業終一生’的精神,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再過3年,紫禁城就600歲了。單霽翔的理想是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文創產品拉近古今距離,“來自故宮的禮物”已擁有103萬粉絲

故宮文化可以帶回家嗎?文化遺產可以重塑人們的生活嗎?單霽翔說,可以。

設想一下,你的日常也能與故宮這樣親密接觸:清晨起床,你先用四方罍樣式的茶器泡了壺茶,隨手撕下《故宮日曆》上過去的一頁;中午,你邊用故宮筷子吃著飯,邊用朝珠耳機聽音樂;午後納涼,你穿上如意涼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來習習涼風……

“文化創意產品是一種傳播故宮文化的方式,過去我們做的叫文化產品,就是把一些有故宮元素的文物複製出來。現在我們做的是文化創意產品,實用性、互動性更強,同時增加趣味性。”單霽翔邊說邊拿起放在旁邊的“爆款”故宮手機殼。

故宮“賣萌”,並不是簡單的商業行為,而意在文化傳播。單霽翔說:“想讓人們把更多的博物館文化帶回家,推出的東西就要有故宮文化,所以我們將深入挖掘故宮產品、古建築的資訊和文創產品對接起來。”

文創產品對接的還有大眾在生活中的審美需求,“面向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我們會根據他們的生活需求做各種文化創意產品。首先我們要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現在過什麼樣的日子,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需要什麼樣的東西,接受資訊需要什麼樣的工具。”比如故宮開發的一款給9至11歲孩子的應用類APP“皇帝的一天”,想讓孩子們通過體驗清代皇帝一天12個時辰是如何度過的,希望他們以己觀人,更合理地規劃時間。

對於故宮成為“網紅”,單霽翔並不意外。“故宮講壇”第一百期時請單霽翔來主講,演講票預約開始不到6分鐘,350張票全部售罄,工作人員又加了150張站票;採訪當天短短一個小時的網路直播,便吸引了150萬網友線上觀看。“我在故宮裡走千遍,把故宮讀千遍,把故宮講千遍都不厭倦。”

如同病人進醫院求診,前來故宮文物醫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掛號”“分診”,完全“康復”後才能“出院”。

現在很多遊客都想去探訪這個文物醫院,因為這個特殊醫院的很多醫生都出現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

“這部片子我們原來想就是一種科普,告訴大家故宮文物修復的技術、我們的態度和做法,但是沒想到推出以後年輕人點贊最多。原來我以為年輕人喜歡打打鬧鬧的片子,沒想到現在年輕人也認可‘擇一業終一生’的精神,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再過3年,紫禁城就600歲了。單霽翔的理想是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文創產品拉近古今距離,“來自故宮的禮物”已擁有103萬粉絲

故宮文化可以帶回家嗎?文化遺產可以重塑人們的生活嗎?單霽翔說,可以。

設想一下,你的日常也能與故宮這樣親密接觸:清晨起床,你先用四方罍樣式的茶器泡了壺茶,隨手撕下《故宮日曆》上過去的一頁;中午,你邊用故宮筷子吃著飯,邊用朝珠耳機聽音樂;午後納涼,你穿上如意涼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來習習涼風……

“文化創意產品是一種傳播故宮文化的方式,過去我們做的叫文化產品,就是把一些有故宮元素的文物複製出來。現在我們做的是文化創意產品,實用性、互動性更強,同時增加趣味性。”單霽翔邊說邊拿起放在旁邊的“爆款”故宮手機殼。

故宮“賣萌”,並不是簡單的商業行為,而意在文化傳播。單霽翔說:“想讓人們把更多的博物館文化帶回家,推出的東西就要有故宮文化,所以我們將深入挖掘故宮產品、古建築的資訊和文創產品對接起來。”

文創產品對接的還有大眾在生活中的審美需求,“面向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我們會根據他們的生活需求做各種文化創意產品。首先我們要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現在過什麼樣的日子,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需要什麼樣的東西,接受資訊需要什麼樣的工具。”比如故宮開發的一款給9至11歲孩子的應用類APP“皇帝的一天”,想讓孩子們通過體驗清代皇帝一天12個時辰是如何度過的,希望他們以己觀人,更合理地規劃時間。

對於故宮成為“網紅”,單霽翔並不意外。“故宮講壇”第一百期時請單霽翔來主講,演講票預約開始不到6分鐘,350張票全部售罄,工作人員又加了150張站票;採訪當天短短一個小時的網路直播,便吸引了150萬網友線上觀看。“我在故宮裡走千遍,把故宮讀千遍,把故宮講千遍都不厭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