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觀音菩薩手中拿的柳枝和一個白色瓶子是什麼

在我們的印象中, 幾乎每次見到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手中總是拿著東西。 那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呢?

看上圖的觀音菩薩畫像,

我們一眼就能看出, 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是柳枝和一個白色瓶子了。 這是我們通常看到的觀音菩薩形象。 那這柳枝和瓶子到底是幹什麼的?為什麼觀音菩薩手裡拿的這兩樣呢?關於這兩樣東西是什麼, 說法不一。

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這樣的:這柳枝乃是一種用作刷牙的工具, 也可以是楊枝。 古代沒有牙刷這種東西, 那些佛教徒就用楊枝刷牙, 或者咀嚼楊枝的枝條來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 那個白色的瓶子, 是淨瓶, 用來儲水的, 隨身攜帶用來洗手的。 因為古印度的佛教徒們非常講究個人衛生, 所以這種說法頗為可信。

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他們認為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最早的時候應該是密法中寶瓶印的三昧耶形寶瓶,

為寶瓶印的一種象法, 直到元代女像觀音才開始被密宗僧人大量描繪。 明代的時候, 女相觀音盛行, 但是密宗已經歸西, 寶瓶才被變化成符合中國佛學理念的淨瓶。 而瓶中的楊柳, 本是不存在的, 乃是元明以後的人發明創造的。

那這柳枝和淨瓶沿用到現在, 是有什麼用呢?

佛教的說法是這樣的:齒木和淨水可以作為用作懇請觀音菩薩的物什, 淨水也有消除人們心頭的無名怒火的效果, 楊柳可以消災、治病, 而淨瓶裡的甘露則可以播撒幸福。

所以, 當有人問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的時候, 我們可以說是淨瓶和柳枝了。

觀音菩薩的由來

觀音菩薩, 即觀世音菩薩。 很多時候, 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觀音菩薩為什麼叫觀音菩薩呢?為什麼不是別的菩薩叫觀音菩薩?”在這種時候,

我們往往就說不上來。

古時候, 盛行的《華法經普門品》在中國通行。 中國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 在五胡亂華的時代, 北涼國國主沮渠蒙遜生了一場大病, 群醫束手無策。 就在這時,

一名來自印度的名叫曇無讖的人, 勸國主誠誦《華法經普門品》。 沮渠蒙遜聽取了他的建議, 誠心誠意的誦讀《華法經普門品》, 不久竟真的不藥而愈了。 自此以後, 國主在國內廣弘《普門品》。 在《普門品》裡, 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眾生在受苦之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觀世音菩薩就能讓其得到解脫。

其他的佛經中, 也有關於觀音菩薩的來歷的話語:

《悲華經》中說, 阿彌陀佛在過去生中, 曾為轉輪王無諍念。 阿彌陀佛有子一千, 長子名叫不眴。 不眴出家之時, 在寶藏佛前發願, 如果眾生在遭受種種苦惱恐怖的時候, 能夠憶念我, 稱念我的名號, 我就能幫他免除那些他所正在經受的種種痛苦煩惱。 因此, 寶藏佛為他授記並命名觀世音。

由不空三藏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

則認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 只是他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現佛身, 在五濁惡世中現菩薩身。 這裡的觀點是認為阿彌陀佛就是觀音菩薩。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 觀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觀自在、撚索、千光眼, 既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 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然成佛, 名為正法明如來。 然以大悲願力, 以菩薩行廣度眾生。 所以觀音菩薩早已成佛, 之所以我們仍然叫他觀音菩薩是因為他要廣度眾生, 便自降佛位, 任為菩薩。

這就是觀音菩薩的來歷了。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誰厲害

太上老君, 是公認的道教始祖。 是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神格的能力。

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悲為本願,以救苦救難為目的菩薩。

我們單看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怎麼也不會把他們想到一塊去。但在西遊記裡,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交情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一起陪玉帝去南天門觀看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戰局,途中兩人有說有笑的,先是觀音菩薩的淨瓶,再是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最後還是太上老君制服了孫悟空。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西遊記的26回裡。孫悟空推到了鎮元子的人參樹之後,到普陀珞珈山去請觀音菩薩醫樹。觀音對他說:“我這淨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還說當年太上老君曾打賭打贏了他,把他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裡,炙得焦幹後,送來還他。是他拿了插在瓶一晝夜,才恢復成青枝綠葉,和原來一樣的。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其實私底下在一起研究如何救活乾枯的植物呢。至於打的是什麼賭,有說法是與王母娘娘的蟠桃有關,只要觀音菩薩的甘露水成功了,那麼也就能夠運用在蟠桃上面,也算是一個堅強的後盾了。

第三次見面是在西遊記71回。在朱紫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下了凡,憑著鼻子下掛著的紫金鈴在凡間稱王。本來,這個紫金鈴是太上老君的寶貝,卻在金毛的脖子上,就足以見得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私交甚篤了。

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悲為本願,以救苦救難為目的菩薩。

我們單看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怎麼也不會把他們想到一塊去。但在西遊記裡,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交情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一起陪玉帝去南天門觀看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戰局,途中兩人有說有笑的,先是觀音菩薩的淨瓶,再是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最後還是太上老君制服了孫悟空。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西遊記的26回裡。孫悟空推到了鎮元子的人參樹之後,到普陀珞珈山去請觀音菩薩醫樹。觀音對他說:“我這淨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還說當年太上老君曾打賭打贏了他,把他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裡,炙得焦幹後,送來還他。是他拿了插在瓶一晝夜,才恢復成青枝綠葉,和原來一樣的。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其實私底下在一起研究如何救活乾枯的植物呢。至於打的是什麼賭,有說法是與王母娘娘的蟠桃有關,只要觀音菩薩的甘露水成功了,那麼也就能夠運用在蟠桃上面,也算是一個堅強的後盾了。

第三次見面是在西遊記71回。在朱紫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下了凡,憑著鼻子下掛著的紫金鈴在凡間稱王。本來,這個紫金鈴是太上老君的寶貝,卻在金毛的脖子上,就足以見得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私交甚篤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