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們的科幻電影元年,2018?

全球性的勒索病毒前些日子大爆發, 許多受害者面對著這種突如其來的高科技威脅不知所措。 這在十多年前, 還是典型的科幻小說情節, 現在卻真真切切地來到我們面前。

科幻作家寶樹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人們為什麼需要科幻?科幻對我們有什麼意義?確實, 難道因為我們常讀科幻, 就能更好地應對和解決問題嗎?比如當代熱議的重大課題, 從全球變暖到轉基因, 從人工智慧到納米技術, 是不是都可以在早幾十年的科幻小說裡找到先例呢?

那為什麼還是有一部分死忠粉狂熱地愛著科幻呢?寶樹認為,

那是因為科幻能喚起一種古老的激情, 足以讓靈魂戰慄。 這種激情當然不是專屬於科幻所有, 而在智人這個種族的頭腦中已經燃燒了幾萬年, 它告訴我們在熟悉世界的背後, 有著不可思議的真相, 它在人的頭腦中建立壯麗的景觀, 也衝擊著同樣是人的頭腦所建構的現實世界。

在科學發現中, 在地理探險中, 在精神的革命中, 一代代先驅都能感到這種激情, 這種激情的燃燒改變了世界, 並一直持續改變著世界——科幻正是這種靈魂激情的產兒, 它淵源很古老, 但直到工業革命後才自覺地發明出自己的藝術, 並以各種形式, 將激情的火種散播到人群中去, 最初是文字和故事, 然後是畫面和遊戲。

相較於文字,

畫面感強的科幻電影有著更鮮明的特點:想像力豐富、知識容量大、特技鏡頭多、視覺效果好, 因為更為普通人所接受。 維琪百科對科幻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幻想類電影, 也分為動作、喜劇、恐怖、災難等多種類型。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 誕生於1902年的法國, 被譽為科幻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77年在美國上映的《星球大戰》系列, 全球票房超過30億美元, 相關的主題玩具、書籍等衍生品的巨大商業價值, 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喜愛科幻電影的影迷。

《星球大戰》之後, 美國科幻電影一發而不可收, 直到今天, 那些屢破票房紀錄的好萊塢大片很多都被劃入科幻電影行列, 侏羅紀公園系列、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

這些科幻電影多數圍繞太空航太、外星人、未來社會、人工智慧、超級怪物等題材, 無一不挑戰人類想像力的極限。 最近的一二十年, 北美的電影市場中居票房前十的電影中, 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有兩到三部是科幻電影。

相比之下, 我國的科幻電影數量上屈指可數,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評價, 科幻電影在我們國內還是相當落後的, 以前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傳統, 所以如果想找中國的科幻電影, 很難找到很成功的例子。

什麼時候我國才能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 有科幻迷認為, 需要至少四個條件都具備, 一是先進的電影拍攝技術;二是雄厚的資金作支持;三是編導人員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四是觀眾大都具有較高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對此,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 我國做科幻電影並不是缺錢、技術和經驗, 相反最缺的是科幻的情懷。 劉慈欣認為, 現在科幻電影的狀況, 不只是中國, 像一些比較先進的工業化國家, 歐洲和日本, 他們的科幻電影也不是那麼發達。

在國內, 科幻界總有個問題被反復提起“哪一年是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應該說, 只有標誌性的、劃時代的科幻電影作品出現的那一年才能當選, 但目前來看, 現在還缺少能得到大家公認的優秀國產科幻電影。 2015年時劉慈欣的《三體》被各大影視公司爭搶, 但直到現在, 這部電影的拍攝也是一波三折, 進展並不是很順利。

除此之外, 近年來還有孫周的《不可思異》、王晶的《機械員警》、周文武貝的《蒸發太平洋》等電影也受到關注, 據說未來幾年還有喬飛的《時空追緝》、張小北的《拓星者》、古天樂主演的《明日戰記》、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以及《北極》、《鯨人》、《機器之血》、《六重外殼》、《時空亂流》、《拯救人類》等電影或上映或籌拍, 甯浩導演的劉慈欣另一部作品《鄉村教師》, 也頗受期待。

因此有人說,也許2018年,會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也頗受期待。

因此有人說,也許2018年,會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