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新樂府|行山:中國傳統山水精神的世界音樂表達

在當今國際大環境下,音樂是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如何推進中外音樂藝術家的交流合作則更加彰顯其重要性。

對此,中國民謠的先行者、十三月文化創始人、新樂府品牌發起人盧中強表示,新樂府在開展中外藝術家合作專案中發現,大家在語言和文字方面往往存在溝通障礙,但音樂是個很好的橋樑。 除了政治交流、經濟交流和互聯網交流外,音樂交流正成為民間外交的重要部分。

作為致力於推進世界音樂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跨界創新的文化傳播者,十三月文化順應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時代需要,推出了世界音樂廠牌“新樂府”,並通過跨國、跨界的創新合作方式,打造新樂府中外藝術家合作項目,成為推進中外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推手,是唱響“一帶一路”的音樂名片。

中國傳統山水畫演繹世界音樂

十三月文化成立於2006年,旗下擁有“民謠在路上”和“新樂府”兩大音樂品牌。 其中,“民謠在路上”以民謠的魅力重拾中國流行音樂的審美,並通過巡演的形式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 "中國民謠的復興運動"。 “新樂府”則著眼於世界音樂和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跨界創新融合,使傳統文化重煥光彩。

(圖為中東藝術家Mohamad Eldebek、Hadi Eldebek和中國藝術家陳偉倫、石磊、劉小崗在“新樂府|行山”專輯的錄製現場)

新樂府中外藝術家合作專案,以音樂藝術為紐帶,以中國音樂及傳統文化為契合點,促進中國與各國音樂界的溝通與交流,推動中外音樂藝術的共同進步與發展,為中外優秀藝術家跨界融合搭建交流平臺,並鼓勵藝術家大膽開展藝術創作、推出優秀的跨界創新和原創音樂作品。

專案推行以來,來自中國、阿根廷、以色列、比利時、德國、美國、黎巴嫩等國多位文化背景、藝術風格迥異的藝術家,用吉他、手風琴、烏德琴、古箏、竹笛等樂器,共同演繹出拉丁風情、中亞節拍、北歐情調與中國傳統民樂的奇妙碰撞,創造出“1+壹+I”等於無窮可能的新表達。 目前已經創作出“新樂府|隨遇-杭州春遇”、“新樂府|行山”、“新樂府|子午線68”、“新樂府|五行”等多部國際跨界音樂融合作品。

其中,“新樂府|行山”專輯的創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音樂藝術的交融。 其獨特之處在於,新樂府通過這張專輯讓中國傳統山水精神成為溝通世界的音樂載體,不僅巧妙地借鑒了中國傳統山水畫對山的描繪手法,即坡、嶺、峰、穀、巒等元素來演繹整張專輯的主題,專輯曲目也分別以坡、嶺、峰、穀、巒命名。

其中“穀”改編自中國民歌《茉莉花》,由中東藝術家Hadi Eldebek用哼唱的形式演繹出頗具中東風情的中國旋律,展現出旅人行至山谷時所看見的美麗景象。

“新樂府|行山”講述了來自異域的旅人,與山裡的原住民從陌生到熟悉,從猜疑到信任,從分歧到共鳴的故事。 而錄製現場也似一場登山的旅程,兩位元來自中東的音樂人,在“登山”的途中遇見中國的藝術家,他們用樂器交流,用音樂溝通,用歌聲傾訴,通過音樂的不斷碰撞、磨合,一路高歌,並肩前行。

這一場融貫東西的音樂之旅充滿了挑戰,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新樂府|行山”使用的樂器包括:有中東樂器之王稱號的烏德琴、阿拉伯風味十足的手鼓、中國傳統吹奏樂器簫、普及於巴羅克時代的小號以及西元2000年才誕生於瑞士的手碟(Hang)……這些風格迥異的樂器,加上中外音樂人之間的語言障礙,在有限的時間裡,很難用傳統的形式進行音樂創作。

在此情況下,知名音樂製作人、新樂府製作總監陳偉倫便想出借助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影像,用看的見的形式來溝通和表達彼此的音樂想法。

正是因為這種勇於創新的突破,“新樂府”不斷推出一系列跨國、跨界、跨時空,先鋒而又原創味十足的音樂作品,成為推動中外音樂藝術家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

世界頂級音樂家最愛中國文化

新樂府中外藝術家合作專案之所以獲得令人驚豔的成就,其核心在於融合了各國最優秀的音樂人,在最開放的環境中,用創新的精神,碰撞出新的火花、產生新的靈感,並把這些靈感轉化為撼動人心的作品。

(圖為黎巴嫩烏德琴演奏家Hadi Eldebek與中國音樂藝術家交流)

《行山》創作團隊中的Hadi Eldebek,是活躍在紐約的黎巴嫩烏德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他的作品呈現的是阿拉伯世界藝術中古老而卓越的詩詞及音樂藝術的精華,能夠喚醒耳朵甚至靈魂,並且完美的呈現優美旋律的傳統木卡姆音樂。Hadi Eldebek的音樂涵蓋地中海東部、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世界國家如突尼斯、摩洛哥和阿拉伯半島等國家和地區。2009年Hadi Eldebek開始和著名音樂家馬友友的絲綢之路項目合作,2010年加入馬友友“絲綢之路”重奏團。可以說,Hadi Eldebek是一位真真切切的世界音樂演奏家。

“每次我聽音樂時,都能感受到聲音的引力,使我從文化和歷史的深度中獲得幫助。隨著絲綢之路的合奏,不同的音樂才能在集體的演奏中形成令人驚歎的聲音。這就是傳統樂器中蘊藏的強大力量。這是迷人的。”對於音樂合奏,Hadi Eldebek這樣表達他的觀點。在參加完馬友友絲綢之路合奏團的表演之後,Hadi Eldebek又加入了布魯克林愛樂樂團等不同的合奏團體。此次在新樂府的項目中與其他幾位隊員的合作,對Hadi Eldebek來說又是一次體驗多元聲音、感受中西方音樂魅力的大好機會和精神享受。

《行山》創作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也各有特色。Mohamad Eldebek是Hadi Eldebek的哥哥,是紐約阿拉伯交響樂團的成員,同時他也是一位神經學碩士,研究音樂對大腦的影響。手碟藝術家石磊精通世界各地的打擊樂器,多次進行世界音樂與融合的演奏創作。以笛簫對話生命的劉小崗,有著“以古琴尋真,用鏡頭記錄美”的興趣和雅致,長期在音樂和影像中成長修行。

無論是“新樂府|行山”還是其它作品,都是新樂府中外藝術家合作專案推進音樂跨國跨界、創新融合的體現。新樂府認為,各國音樂在概念、風格特徵和社會背景方面都各不相同,音樂不分國界,中國應該加速對絲綢之路沿線音樂的研究,促進沿線國家之間的相互瞭解與認識,使世界音樂走進中國,使中國音樂走向世界。新樂府把這視為自己的時代使命。 

(圖為黎巴嫩烏德琴演奏家Hadi Eldebek與中國音樂藝術家交流)

《行山》創作團隊中的Hadi Eldebek,是活躍在紐約的黎巴嫩烏德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他的作品呈現的是阿拉伯世界藝術中古老而卓越的詩詞及音樂藝術的精華,能夠喚醒耳朵甚至靈魂,並且完美的呈現優美旋律的傳統木卡姆音樂。Hadi Eldebek的音樂涵蓋地中海東部、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世界國家如突尼斯、摩洛哥和阿拉伯半島等國家和地區。2009年Hadi Eldebek開始和著名音樂家馬友友的絲綢之路項目合作,2010年加入馬友友“絲綢之路”重奏團。可以說,Hadi Eldebek是一位真真切切的世界音樂演奏家。

“每次我聽音樂時,都能感受到聲音的引力,使我從文化和歷史的深度中獲得幫助。隨著絲綢之路的合奏,不同的音樂才能在集體的演奏中形成令人驚歎的聲音。這就是傳統樂器中蘊藏的強大力量。這是迷人的。”對於音樂合奏,Hadi Eldebek這樣表達他的觀點。在參加完馬友友絲綢之路合奏團的表演之後,Hadi Eldebek又加入了布魯克林愛樂樂團等不同的合奏團體。此次在新樂府的項目中與其他幾位隊員的合作,對Hadi Eldebek來說又是一次體驗多元聲音、感受中西方音樂魅力的大好機會和精神享受。

《行山》創作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也各有特色。Mohamad Eldebek是Hadi Eldebek的哥哥,是紐約阿拉伯交響樂團的成員,同時他也是一位神經學碩士,研究音樂對大腦的影響。手碟藝術家石磊精通世界各地的打擊樂器,多次進行世界音樂與融合的演奏創作。以笛簫對話生命的劉小崗,有著“以古琴尋真,用鏡頭記錄美”的興趣和雅致,長期在音樂和影像中成長修行。

無論是“新樂府|行山”還是其它作品,都是新樂府中外藝術家合作專案推進音樂跨國跨界、創新融合的體現。新樂府認為,各國音樂在概念、風格特徵和社會背景方面都各不相同,音樂不分國界,中國應該加速對絲綢之路沿線音樂的研究,促進沿線國家之間的相互瞭解與認識,使世界音樂走進中國,使中國音樂走向世界。新樂府把這視為自己的時代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