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臨朐一農民“烙”出《清明上河圖》耗時一年

臨朐農民張子彬酷愛燙畫藝術, 耗時一年完成這幅作品

張子彬和他的燙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竟然耗時一年,

用電烙鐵在紙上烙繪出了10米長、0.5米寬的《清明上河圖》, 整幅燙畫作品色澤呈深淺不一的褐色, 樸素典雅, 別具一格, 這門“火與紙”的藝術吸引了很多市民上門欣賞。 這位農民就是臨朐縣柳山鎮城頭村村民張子彬, 6月12日, 記者探訪了這位元酷愛燙畫藝術的農民。

燙畫作品賞心悅目

當日, 記者來到張子彬家, 他今年58歲, “我家裡還種著不少地, 農忙時我和老伴幹農活, 空閒時才能畫我喜歡的燙畫。 ”張子彬說。

記者來到存放張子彬作品的房間, 一幅大型的《清明上河圖》燙畫展現在記者眼前, 畫面色澤呈褐色, 樸素典雅, 讓人賞心悅目。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存世精品, 我一直想用燙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現在終於實現了。

”張子彬說, 由於《清明上河圖》的人物等內容非常多, 所以, 他的這幅燙畫作品用了5幅畫來體現, 總共10米長、0.5米寬, “我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完成”。

岳父傳授燙畫技藝

“我是用電烙鐵在紙上烙繪而成, 烙繪時可進行潤色、燙刻、細描和烘暈, 是民間燙畫。 ”說起自己的燙畫, 張子彬侃侃而談。 他一直以種田為生, 自小也沒有什麼繪畫功底, 但他的岳父在燙畫方面非常有造詣。 岳父有三兒三女, 隨著年齡增長, 老人就想把自己的民間燙畫藝術傳承下去, 可是, 六個子女都不願學, 後來岳父就找到了他。 起初他感覺自己根本畫不了, 但在岳父的鼓勵下, 1987年, 他開始跟隨岳父學燙畫。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四五年的學習, 電烙鐵在張子彬手中得心應手,

畫得也越來越好。 張子彬也越來越喜歡燙畫藝術, 他最喜歡畫人物以及梅蘭竹菊等, 只要農閒時間, 他准會在家裡燙畫。 兩年前, 岳父去世, 老人的燙畫藝術在他這裡得到了傳承, 了卻了老人的心願。

歷時一年烙繪完成

張子彬說, 前些年他就有了用燙畫技藝畫出《清明上河圖》的想法, 但當時他感覺自己技藝不精, 而這幾年, 他的燙畫技藝越來越好, 所以從去年夏天起, 他就開始著手準備。 “這上面的每個人物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神態、表情都不一樣, 我得把每個人物的神態、表情‘吃透’才行。 ”張子彬說, 為了達到良好的創作效果, 他查閱了大量資料, 細心研究了每個人物的形態以及房屋、橋樑等。

有了充分的準備, 張子彬開始進行燙畫,

有時一天足足畫12個小時。 就這樣歷時一年, 他的燙畫《清明上河圖》近日終於完成了。 張子彬說, 作品完成後, 很多人慕名上門欣賞, 這讓他心情非常舒暢。 讓他欣慰的是, 他的兒女也喜歡燙畫, 兒子只要有空閒, 也會跟著他學燙畫, 女兒也打算跟著他學, 他相信, 燙畫技藝會代代相傳下去。 記者 劉曉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