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清照:空有報國志,無奈女兒身

李清照:空有報國志, 無奈女兒身

戴贛林

中國詩詞五千年, 宋詞最美不過。

詞萌于唐, 大盛于宋。 在大盛宋詞裡, 在高手如雲大師中, 她獨樹一幟, 集婉約於大成, 風格迥異, 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

靖康之恥, 國破家亡。 在顛沛流離中, 在朝廷苟且偷安中, 她發出“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的愛國絕唱。

她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 生於北宋1084年, 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 本是官家大小姐, 且後來又成為宰相的兒媳婦, 生活應該優裕。 然而, 卻因生不逢時, 國破家亡, 致使命運多舛。

要是鬚眉也罷, 殺敵報國, 作人傑, 為鬼雄;無奈女兒身, 縱有千古才情, 終究只淚灑詩詞……

九百多年前, 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裡, 李清照無疑是一個異類。

李清照生自書香門第, 外公王珪是翰林院大學士, 有著連歐陽修都讚不絕口的才華。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 家境平平, 仕途也幾多波折, 卻以一篇《禮記說》, 一舉成為了宰相韓琦的得意門生, 而後又受教于蘇軾, 被稱之為“後蘇門四學士”之一。

1094年(紹聖元年),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不願意與相爺章惇狠狽為奸“檢舉”蘇軾等人而被捲入政治風波, 貶出京城, 外放為廣信軍通判。

對於父親官場上的如此變故, 十一歲的李清照在寫給父親的書信中寫道:“少陵也是可憐人,

更待明年試春草”。

她對於父親沒有“助章為虐”是極度支持的, 並可以看出她對父親無比崇敬的情感, 同時也反映了她遺傳了父親李格非的文人骨氣的事實。

愛詞之人, 大多是愛著宋詞裡的輾轉回腸, 而李清照的詩詞, 卻不僅僅是文字之美, 更多的是訴說了她一生的際遇。

如果, 我們只沉醉在“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的詞境裡, 那在我們的心裡, 那位才華橫溢的易安居士, 又將是怎樣自由自在而活潑開朗的奇女子呢?

在那個年代, 女子大多是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的。 而李清照, 不但能常常和小夥伴們去溪邊的亭子裡玩到天黑, 居然還醉酒。

正是這樣與眾不同的女子, 這樣古靈精怪的性格, 才成就了她日後那堅韌不拔的模樣。

16歲, 李清照隨父親遷至京城。 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裡, 她遇見了一生可以託付的人生伴侶和心靈知己。

蹴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一切都是那樣美好, 絢麗的人生, 由此開啟。

1101年, 正是蘇軾病逝的那一年, 李清照出嫁了, 夫君便是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

當時, 21歲的趙明誠還是太學院的學生, 風流倜儻, 才華過人, 是一名“考古愛好者”。 有情人終成眷屬, 兩人的結合, 不知豔羨了當時多少仕子的眼。

成親後, 雖然生活清貧儉樸, 但恩愛有加, 琴瑟和鳴。 每月初一、十五, 趙明誠都會回家與嬌妻團聚。 就算沒有經濟來源, 也要典當掉幾件衣物, 買回兩人喜愛的古籍和碑文。

婚姻是如此的幸福美滿, 小日子也過得可以, 卻總是世事弄人, 讓夫妻兩聚少離多。

安逸毀才情, 憂傷造詩人。

“雲中誰寄錦書來, 燕子回時, 月滿西樓”。 聚少散多的時候, 清寂無聊、才情並茂的李清照便以詩詞打發時光。

不曾想, 當初的無聊之作, 卻讓我們今人為之唏噓吟唱。

那些收藏來的古籍, 雖不然改善他們的物質生活, 卻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後來的生活幾多變遷, 不管趙明誠的仕途幾經輾轉, 李清照都愛之、護之, 絲毫不曾放棄過這些共同深愛的寶貝。

1129年, 李清照45歲, 趙明誠在兵荒馬亂之中死去。 為了保存好夫妻這二十多年來的收藏, 李清照顛沛流離, 隻身奔波異地他鄉。

1132年, 已是48歲的李清照幾經奔波輾轉,

圖書文物已散失殆盡。 這對於, 顛沛流離的逃亡了數年之久的李清照來講無疑是個沉重而致命的打擊。

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 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 而正是在她倍感孤獨無依之時, 遇到了張汝舟。

雖然這段再婚史並不是很長便被李清照親手所毀, 將張汝舟“休了”, 並送上了刑堂, 但這再婚、再離的經歷在後來的許多文人眼裡, 卻有讓李清照晚節不保的感覺。

儘管後人眾說風雲, 有著迷於她的詞作者, 也有諷刺於她的再婚經歷者, 但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裡, 多少風流人物, 卻又有幾人能敵李清照的豪情與才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灑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每次讀李清照的詞作,都仿佛在品讀幾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早期的作品,無不展現了一位大家閨秀的幸福與安逸,每一句話都如少女的笑聲般清脆而讓人不禁嘴角上揚,那是多麼清新脫俗的少女情懷。

然而,愛情總是使人憂傷,離愁、相思,那憂傷的詞句描繪出了靜倚窗前人比黃花瘦的情景,讓人心疼。

然而,本該是有著小幸福和小感傷的這麼位女子,卻生在了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李清照七十多年的歲月裡,經歷了兩宋的分水嶺。

她看到了有著文人骨氣的父親在仕途中的起起落落,波折不斷;也看到了多少文人雅士紛紛捲入到政治鬥爭中,被毀的粉身碎骨;也看到了國破家亡時的刀光劍影,人生無奈。

1127年,北宋宣告滅亡後,李清照帶著自己的古籍與碑文四處輾轉。

流亡中,她幾乎每天都能夠聽到關於大宋軍隊潰敗、城池陷落、文武官員叛亂、投降、戰死、自殺、逃跑的消息。

在這種敵寇猖獗而君臣只顧逃命的時局下,李清照身上的巾幗大丈夫氣概被激發得淋漓盡致。

她的《夏日絕句》、《烏江》、《詠史》等作品以及“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詩句,就是再明確不過的標誌。

然而,一名弱女子,縱然有著曠古爍今之才識,有著報國之志,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裡,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蹂躪,國家被撕破,卻也無能為力。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只看文字,又有誰能想到這樣壯懷激烈的愁情憂意居然出自于李清照這麼位女詞人之筆。

誰能把這首《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與那“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的女子聯想在一起呢?要不是這時局動盪,要不是生不逢時,又將是怎樣一個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李清照這位史上四大才女之一的奇女子,雖是命運多舛,卻把人生的故事留予了世人數百年來的細細品讀。

那50余首留給後人的詞作裡,春去、衰草、蕭條庭院、斜風細雨、香消、望斷、夢斷、腸斷……此類的字眼,仿佛有著穿越時空的力量,讀來無不讓人心疼萬分。

最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每次讀李清照的詞作,都仿佛在品讀幾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早期的作品,無不展現了一位大家閨秀的幸福與安逸,每一句話都如少女的笑聲般清脆而讓人不禁嘴角上揚,那是多麼清新脫俗的少女情懷。

然而,愛情總是使人憂傷,離愁、相思,那憂傷的詞句描繪出了靜倚窗前人比黃花瘦的情景,讓人心疼。

然而,本該是有著小幸福和小感傷的這麼位女子,卻生在了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李清照七十多年的歲月裡,經歷了兩宋的分水嶺。

她看到了有著文人骨氣的父親在仕途中的起起落落,波折不斷;也看到了多少文人雅士紛紛捲入到政治鬥爭中,被毀的粉身碎骨;也看到了國破家亡時的刀光劍影,人生無奈。

1127年,北宋宣告滅亡後,李清照帶著自己的古籍與碑文四處輾轉。

流亡中,她幾乎每天都能夠聽到關於大宋軍隊潰敗、城池陷落、文武官員叛亂、投降、戰死、自殺、逃跑的消息。

在這種敵寇猖獗而君臣只顧逃命的時局下,李清照身上的巾幗大丈夫氣概被激發得淋漓盡致。

她的《夏日絕句》、《烏江》、《詠史》等作品以及“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詩句,就是再明確不過的標誌。

然而,一名弱女子,縱然有著曠古爍今之才識,有著報國之志,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裡,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蹂躪,國家被撕破,卻也無能為力。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只看文字,又有誰能想到這樣壯懷激烈的愁情憂意居然出自于李清照這麼位女詞人之筆。

誰能把這首《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與那“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的女子聯想在一起呢?要不是這時局動盪,要不是生不逢時,又將是怎樣一個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李清照這位史上四大才女之一的奇女子,雖是命運多舛,卻把人生的故事留予了世人數百年來的細細品讀。

那50余首留給後人的詞作裡,春去、衰草、蕭條庭院、斜風細雨、香消、望斷、夢斷、腸斷……此類的字眼,仿佛有著穿越時空的力量,讀來無不讓人心疼萬分。

最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