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耳畔中國》首曝雷佳缺席2017春晚緣由

提起春晚, 大家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些熟悉的面孔, 馮鞏、蔡明、朱軍、董卿等等……每一位元常青樹的缺席都會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而2017年春晚上, 雷佳的意外缺席也引發網友持續熱議。 在上週五晚21:10安徽衛視播出的《耳畔中國》裡, 當選手殷瑛說到“過節不能回家陪伴家人”時, 感染著現場觀眾, 也觸到了雷佳的淚點, 首度袒露今年婉拒春晚的緣由。

當晚, 來自湖北武漢的文藝工作者殷瑛來到了《耳畔中國》舞臺, 她大方穩健的颱風和扎實過硬的實力獲得了評委團的一致好評, 她分享的大年三十路演的經歷更是觸動了雷佳和閻維文的心弦。

接著,連續多年參加“春晚”的雷佳道出了缺席2017年春晚的理由, “去年我父親過世了, 老家的傳統習慣就是年三十的晚上在世的人為逝去的親人‘送亮’。 所以今年的春節我是跟家人在一起, 在老家過的。 ”原來今年春晚的“缺席”,

是為了填補她心中深藏的遺憾。 其實這不是雷佳第一次觸景生情, 早在第一期節目中, 紀軍軍帶著陝北民歌《一對對鴛鴦水上漂》登臺, 紀軍軍同樣肩負著過世母親的期待, 婉轉淒涼的歌聲令雷佳淚如雨下, “我也想到父親沒有走遠, 他一直在聽著”。

據悉, 父親過世時, 雷佳正在進行自己的博士畢業第二場彙報演出, 節目內容正是享譽世界的民族歌劇《木蘭詩篇》。 一面是親情, 一面是責任。 軍人出身的父親從小就教育她要把責任和擔當放在第一位。 在巨大的壓力和深切的悲痛面前, 雷佳用大愛融化大悲, 在舞臺上以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塑造了完美的舞臺藝術形象。 就像雷佳在《木蘭詩篇》中唱到的那樣:“我何不扮作男兒替父出征, 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巾幗英雄”。 這一次, 對父親的深愛、對表演藝術的敬畏與對觀眾導師的感恩支撐她完成了這場人生中最特殊的演出。

父親一直是雷佳歌唱道路上的明燈, 13歲時父母拿出積蓄供她學唱歌, 行伍出身的父親更是讓雷佳堅定地披上軍裝, 父親甚至還專門為女兒寫詩, 這個帶著父母期望的小女孩一路唱到了春晚、APEC會議、國家會議中心、青奧會、世界滑冰開幕式, 甚至是G20峰會, 她也還將走得更遠。

每個人心中都深藏著傷口。 雷佳在《耳畔中國》上奪眶而出的淚水何嘗不是“忠孝難兩全”的切膚之痛?所以在今年的春節, 面對春晚這樣重量級的邀請, 權衡再三, 她還是把這個春節留給了格外需要陪伴的親人。 因為她深深懂得“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何等的悲傷, 沒有陪伴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是她內心永遠的遺憾。

這麼多年來,觀眾見慣了雷佳在各種正式場合氣定神閑演唱的畫面,而《耳畔中國》的舞臺又呈現了一個不為人知的雷佳--偶爾段子手,偶爾柔軟細膩,偶爾書卷氣息,卻時常溫暖。

這麼多年來,觀眾見慣了雷佳在各種正式場合氣定神閑演唱的畫面,而《耳畔中國》的舞臺又呈現了一個不為人知的雷佳--偶爾段子手,偶爾柔軟細膩,偶爾書卷氣息,卻時常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