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效應及促進機制

作者:張鳳蓮

文化消費是一個既包含文化因素又包含經濟因素的綜合性概念, 其增長關涉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 既會產生社會效應、文化效應, 也會產生經濟效應、產業效應。 在經濟文化融合發展趨勢日益凸顯、經濟轉型升級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新常態的當今時代, 關注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產業效應, 厘清影響文化消費增長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係, 研究推動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動力機制, 凝聚推動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強大動力, 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效應的主要表現

生產與消費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推動、密不可分, 由此決定了作為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消費, 必然會對社會生產產生重要影響, 具有物質、貨幣實體形態和較強的經濟效應。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 人們主要致力於物質生活需求的滿足, 文化消費需求不被關注, 其經濟效應表現不明顯。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文化消費成為社會消費的重要形態, 文化消費呈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 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概括地講, 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 文化消費增長具有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效應。

投資、消費、出口構成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但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 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各不相同。 長期以來, 我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通過高投資和外貿出口的高增長來實現的, 但隨著高投資帶來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弊端的日益顯現, 增加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性被高度關注, 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文化消費作為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增長必然帶來社會需求的擴大和消費市場的繁榮, 在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推動文化消費增長也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實際, 國際經驗表明, 國內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 文化消費需求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超過5000美元後,
人均文化消費需求進入倍增階段。 目前, 我國人均GDP已超過了7000美元, 文化消費已進入快速膨脹階段, 在目前階段通過擴大文化消費提升消費總量、提振經濟發展活力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要求, 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合理性。

其次, 文化消費增長具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效應。

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存在雙向互動關係, 一方面產業結構決定消費結構, 另一方面消費結構又反過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世界產業結構演變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文化消費是消費的重要形態, 對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生重要影響作用。 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其增長不僅會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促進文化產業自身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而且還會帶來整個社會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戰略性調整。 文化產業是典型的低碳環保、綠色產業, 低消耗、污染小, 較少受資源環境瓶頸的制約, 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能夠帶動服務業的發展, 增加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 同時, 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滲透力和產業融合性, 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使文化滲透到當代經濟發展的一切領域, 使經濟發展因文化的融合滲透, 增加了文化附加值, 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斷得到提升。 另外, 文化產業與農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的關聯和融合發展,
促使農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提升內涵和品質, 優化產業結構,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極大地拓展了發展動力和發展空間。

第三, 文化消費增長具有拓展產業新領域、催生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效應。

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產品和服務價值實現的最終環節, 具有熱點多、彈性大的特點, 其快速增長必然推動相關產業鏈條拉長, 促進新興產業門類和文化業態不斷湧現。 對書籍、工藝美術品、電影電視節目、電子遊戲軟體等文化產品的直接消費, 必然帶來出版、工藝美術、影視、動漫等產業的繁榮發展, 也會帶來與此相關的印刷機械、電視機、照相機、影碟機、電腦等各種文化設備製造業的發展, 還會帶來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線等文化設施建設的繁榮。 而文化與科技、旅遊、商業、金融等的融合發展,必然會催生出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多產業交融發展的良好局面,帶來數位音樂、數位電影、網路視頻、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公共視聽載體、數位出版、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和快速發展。

第四,文化消費增長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人力資本溢出效應。

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是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人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必然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進行文化消費以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不管是馬克思的個人發展三階段理論還是馬斯洛的個人需求五層次理論、奧德費的人的需求三層次理論,都把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看作是人在物質生活需求基本滿足以後所產生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伴隨著人的需求滿足的逐級推進,人的發展也從生存型邁向發展型、享受型階段,其文化知識水準、能力素養的提升必然帶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知識支撐等人力資本效應。

影響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主要因素

目前,文化消費在我國還是一種缺乏剛性的消費形態,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受物質消費的擠壓。影響文化消費增長、文化消費經濟效應提升的因素有多個方面,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既有消費者個人的因素,也有國家、文化企業的因素等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影響文化消費增長及其經濟效益提升的複雜體系。具體講,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消費者的經濟收入。社會生產發展和個人經濟收入構成文化消費的物質基礎。只有伴隨著生產力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水準的提升,在物質需求獲得基本滿足之後,人們才會產生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消費,而且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收入水準越高,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和能力越強,社會文化消費增長就越快,其經濟效應就越明顯。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鄉廣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並開始向多元化、高層次發展,知識型、發展型高端文化消費在整個文化消費中所佔據的比率越來越高。

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對消費什麼、怎樣消費的理解、看法和觀點構成消費理念的主要內容。消費理念對文化消費發生重大的影響作用。從產生文化消費需求開始,到為了滿足文化消費需求去獲取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資訊,再到在多種文化產品與服務中做出文化消費判斷與選擇,到做出購買決定,到享用文化產品與服務,再到對文化產品與服務作出售後評價,消費理念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消費的整個過程。重視和發揮文化消費的積極作用、注重文化消費需求滿足的消費理念,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增長、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提高。消費理念本身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除了受經濟發展水準和個人經濟收入高低的制約外,還受個人的知識水準、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受個人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的影響。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消費主體的文化素養越高,消費者越注重對文化需求的滿足,其文化消費的數量和品質也就越高。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受傳統節儉消費觀念的影響,受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影響,在生活中比較注重積蓄和節儉,文化消費理念還沒有得到高度確立,對文化的消費並沒有上升到必須消費的重要位置。

消費者的閒暇時間。“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在工作時間、生活時間之外,擁有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是進行文化消費、推動文化消費經濟效益增長的必要條件。只有具有一定的閒暇時間,人們才能夠進行文化消費,文化消費活動也才能獲得延續擴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經濟越發達,人們的生活品質越高,人們對閒暇時間的要求會更加強烈,由此也會在更多的閒暇時間裡進行更多的文化消費,帶動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提升。

社會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與品質。文化消費的物件是文化產品與服務,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和品質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著人們文化消費的興趣、意向、熱情和經濟投入程度。在經濟收入、消費能力等因素一定的情況下,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品質會成為影響文化消費者進行買賣抉擇的主要力量。如果消費者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感興趣,認為價格能夠接受,那他就會去消費這一文化產品和服務,否則,他會放棄或降低文化消費。因而,內容豐富、物美價廉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是推動文化消費增長的重要條件和活水源頭。

文化消費政策。通過發揮激勵、扶持、引導、調控等作用,文化消費政策在促進文化消費增長方面發揮重要的積極的作用,是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提升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家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在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至今為止,國家尚未出臺針對文化消費的專項政策,全國各省市中只有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因而,建立健全文化消費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其對文化消費增長的積極推動作用的任務還很艱巨。

文化消費環境。文化市場、供給管道、輿論導向、社會氛圍等構成文化消費的主要環境。其中,文化市場是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主要管道與場所,較好的市場秩序、繁榮發展的市場規模是文化消費所必需的。積極的輿論導向能對文化消費產生引導作用,能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動能。濃郁的社會氛圍具有較強的推拉作用和示範效應,具有較強文化消費能力和水準的消費者,往往能夠帶動影響周圍人群的文化消費活動。

構建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動力機制

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提升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存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動力源——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個人,依賴于建立一個將三種動力源按照最佳方式連接起來,並實現三者之間良性互動的長效動力機制。其中,政府的動力和著力點在於增加居民文化消費的經濟基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文化活動品牌,活躍規範文化市場,提高文化消費治理能力,對文化消費進行積極的引導,為文化消費快速健康發展增力護航;企業的動力和著力點在於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生產大量物美價廉、能夠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杜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作為文化消費的主體,要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更新文化消費觀念,增加文化消費,促進文化消費向高層次發展。概括講,建立文化消費增長的動力機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構建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調控機制

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廣大居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消費水準得到較大提升,但是,由於居民收入水準的提升總體上低於GDP增速,導致我國人均GDP雖然已超過了7000美元,但現實中文化消費的井噴增長現象並沒有如期出現,其經濟效應也沒得得到充分顯現。有資料顯示,我國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為4.7萬億元,而當前實際文化消費規模為1.04萬億元,存在3.66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我國文化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與世界發達國家的15%相比也相差較遠,僅為7.5%左右。[③][③]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建立推動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調控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財政、收入分配、稅收價格和借貸利率等方面的調控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力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水準,為提高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和水準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構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建設一批群眾性、娛樂性、普及性文化設施,加快城市居民15分鐘文化圈和鄉村半小時文化圈建設,增加對農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消費補貼,定期發放文化消費卡或者文化消費券,保證收入較低人群也有能力進行文化消費。

第二,構建居民文化消費需求對接機制

當今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買方即消費者的需求意願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在這種情況下,全面、及時、準確地把握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文化需求,並根據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為廣大居民“量身定做”合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就成為文化市場繁榮和文化消費增長的關鍵環節。為此,必須高度關注社會各個階層的文化需求,深入開展社會文化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專用電話、短信平臺、官方微薄等載體,多管道瞭解廣大居民的文化需求特點、消費習慣、文化訴求,總結文化消費規律,根據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探索適合於廣大居民特別是農民工等特殊社會群體文化生活的精神產品和藝術形式。

第三,構建文化消費產品與服務供給激勵機制

政府、文化企業作為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主要供給者,在促進文化消費增長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但在提升文化消費經濟效應方面,文化企業擔負更大的直接的責任。政府主要是通過購買文化產品與服務,然後通過建設文化設施、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途徑,將購買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反哺社會,其作用一般帶有公益性、普惠性。而文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單位,在兼顧社會效應的前提下,還具有實現經濟效應最大化的功能。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期,由於文化企業和文化市場尚處於培育成長期,政府在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市場的繁榮,政府供給將逐漸縮小,文化企業主導的市場供給會逐漸擴大。目前,我國文化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因而,在推動文化消費發展方面,離不開政府和文化企業的共同努力。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生產大量內容健康、形式活潑、接地氣,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歡的文化產品與服務,豐富文化消費市場,保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要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大力打造文化精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要策劃舉辦廣大居民和文化企業樂於參與的文體活動,用市場化手段打造文化消費活動品牌,充分調動文化企業等社會文化力量的積極性,促使文化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

第四,構建文化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機制

文化消費具有娛樂消遣型、發展型、享受型等由低到高發展的不同層次,在現實中也存在著層次提升、結構優化升級的問題。目前,我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水準雖然有了較大增長,但普遍存在著消費層次偏低、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許多居民業餘時間局限於在家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很少抽出時間外出參加文化娛樂活動和學習進修等高層次文化消費活動,由此嚴重影響文化消費層次及其經濟效應的提升,因而,迫切需要構建文化消費層次提升的長效促進機制。有資料表明,“高學歷”群體對需要特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文化消費活動具有更強的接受能力,更傾向于為文化消費活動付費。[④][這充分說明學習在文化消費層次及其經濟效應提升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構建學習引導促進機制,配合學習型社會建設,引導廣大居民深刻認識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文化素養,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引導文化消費向高層次發展。其次,要加強面向青少年的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加強對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大力宣傳和普及,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費品位和水準。再次,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針對農民工等特殊群體的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創新內容舉措,廣泛動員和吸引農民工參加業餘學習,開展文化知識、法律常識、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方面的教育及勞動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提升農民工的文化消費水準和文化消費層次。

第五,構建文化消費治理能力提升機制

文化消費增長需要好的環境,需要建立文化消費治理能力提升機制,以加強對不科學、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化消費活動的規制,為良好環境的營造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要加強文化消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消費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加強網路管理法規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產品和服務,淨化文化消費市場。要創新文化市場管理方式方法,構建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推動文化市場管理從粗放式向分類化、精細化轉型發展,滿足不同類型文化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消費保障促進機制,為文化消費增長和經濟效應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文化消費具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兩大重要功能。在現實中,既要注重發揮文化消費在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人的素質現代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要注重發揮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注重發揮文化消費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方面的積極作用,建立文化消費增長的長效動力機制,推動文化消費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消費文化的引導與發展研究”(10BZX079)的研究成果。作者簡介:張鳳蓮,女,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所、山東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而文化與科技、旅遊、商業、金融等的融合發展,必然會催生出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多產業交融發展的良好局面,帶來數位音樂、數位電影、網路視頻、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公共視聽載體、數位出版、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和快速發展。

第四,文化消費增長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人力資本溢出效應。

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是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人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必然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進行文化消費以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不管是馬克思的個人發展三階段理論還是馬斯洛的個人需求五層次理論、奧德費的人的需求三層次理論,都把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看作是人在物質生活需求基本滿足以後所產生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伴隨著人的需求滿足的逐級推進,人的發展也從生存型邁向發展型、享受型階段,其文化知識水準、能力素養的提升必然帶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知識支撐等人力資本效應。

影響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主要因素

目前,文化消費在我國還是一種缺乏剛性的消費形態,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受物質消費的擠壓。影響文化消費增長、文化消費經濟效應提升的因素有多個方面,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既有消費者個人的因素,也有國家、文化企業的因素等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影響文化消費增長及其經濟效益提升的複雜體系。具體講,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消費者的經濟收入。社會生產發展和個人經濟收入構成文化消費的物質基礎。只有伴隨著生產力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水準的提升,在物質需求獲得基本滿足之後,人們才會產生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消費,而且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收入水準越高,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和能力越強,社會文化消費增長就越快,其經濟效應就越明顯。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鄉廣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並開始向多元化、高層次發展,知識型、發展型高端文化消費在整個文化消費中所佔據的比率越來越高。

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對消費什麼、怎樣消費的理解、看法和觀點構成消費理念的主要內容。消費理念對文化消費發生重大的影響作用。從產生文化消費需求開始,到為了滿足文化消費需求去獲取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資訊,再到在多種文化產品與服務中做出文化消費判斷與選擇,到做出購買決定,到享用文化產品與服務,再到對文化產品與服務作出售後評價,消費理念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消費的整個過程。重視和發揮文化消費的積極作用、注重文化消費需求滿足的消費理念,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增長、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提高。消費理念本身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除了受經濟發展水準和個人經濟收入高低的制約外,還受個人的知識水準、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受個人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的影響。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消費主體的文化素養越高,消費者越注重對文化需求的滿足,其文化消費的數量和品質也就越高。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受傳統節儉消費觀念的影響,受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影響,在生活中比較注重積蓄和節儉,文化消費理念還沒有得到高度確立,對文化的消費並沒有上升到必須消費的重要位置。

消費者的閒暇時間。“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在工作時間、生活時間之外,擁有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是進行文化消費、推動文化消費經濟效益增長的必要條件。只有具有一定的閒暇時間,人們才能夠進行文化消費,文化消費活動也才能獲得延續擴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經濟越發達,人們的生活品質越高,人們對閒暇時間的要求會更加強烈,由此也會在更多的閒暇時間裡進行更多的文化消費,帶動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提升。

社會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與品質。文化消費的物件是文化產品與服務,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和品質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著人們文化消費的興趣、意向、熱情和經濟投入程度。在經濟收入、消費能力等因素一定的情況下,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品質會成為影響文化消費者進行買賣抉擇的主要力量。如果消費者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感興趣,認為價格能夠接受,那他就會去消費這一文化產品和服務,否則,他會放棄或降低文化消費。因而,內容豐富、物美價廉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是推動文化消費增長的重要條件和活水源頭。

文化消費政策。通過發揮激勵、扶持、引導、調控等作用,文化消費政策在促進文化消費增長方面發揮重要的積極的作用,是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提升文化消費經濟效應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家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在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至今為止,國家尚未出臺針對文化消費的專項政策,全國各省市中只有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因而,建立健全文化消費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其對文化消費增長的積極推動作用的任務還很艱巨。

文化消費環境。文化市場、供給管道、輿論導向、社會氛圍等構成文化消費的主要環境。其中,文化市場是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主要管道與場所,較好的市場秩序、繁榮發展的市場規模是文化消費所必需的。積極的輿論導向能對文化消費產生引導作用,能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動能。濃郁的社會氛圍具有較強的推拉作用和示範效應,具有較強文化消費能力和水準的消費者,往往能夠帶動影響周圍人群的文化消費活動。

構建文化消費經濟效應增長的動力機制

推動文化消費增長,提升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存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動力源——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個人,依賴于建立一個將三種動力源按照最佳方式連接起來,並實現三者之間良性互動的長效動力機制。其中,政府的動力和著力點在於增加居民文化消費的經濟基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文化活動品牌,活躍規範文化市場,提高文化消費治理能力,對文化消費進行積極的引導,為文化消費快速健康發展增力護航;企業的動力和著力點在於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生產大量物美價廉、能夠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杜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作為文化消費的主體,要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更新文化消費觀念,增加文化消費,促進文化消費向高層次發展。概括講,建立文化消費增長的動力機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構建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調控機制

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廣大居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消費水準得到較大提升,但是,由於居民收入水準的提升總體上低於GDP增速,導致我國人均GDP雖然已超過了7000美元,但現實中文化消費的井噴增長現象並沒有如期出現,其經濟效應也沒得得到充分顯現。有資料顯示,我國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為4.7萬億元,而當前實際文化消費規模為1.04萬億元,存在3.66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我國文化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與世界發達國家的15%相比也相差較遠,僅為7.5%左右。[③][③]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建立推動文化消費增長的經濟調控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財政、收入分配、稅收價格和借貸利率等方面的調控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力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水準,為提高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和水準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構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建設一批群眾性、娛樂性、普及性文化設施,加快城市居民15分鐘文化圈和鄉村半小時文化圈建設,增加對農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消費補貼,定期發放文化消費卡或者文化消費券,保證收入較低人群也有能力進行文化消費。

第二,構建居民文化消費需求對接機制

當今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買方即消費者的需求意願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在這種情況下,全面、及時、準確地把握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文化需求,並根據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為廣大居民“量身定做”合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就成為文化市場繁榮和文化消費增長的關鍵環節。為此,必須高度關注社會各個階層的文化需求,深入開展社會文化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專用電話、短信平臺、官方微薄等載體,多管道瞭解廣大居民的文化需求特點、消費習慣、文化訴求,總結文化消費規律,根據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探索適合於廣大居民特別是農民工等特殊社會群體文化生活的精神產品和藝術形式。

第三,構建文化消費產品與服務供給激勵機制

政府、文化企業作為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主要供給者,在促進文化消費增長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但在提升文化消費經濟效應方面,文化企業擔負更大的直接的責任。政府主要是通過購買文化產品與服務,然後通過建設文化設施、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途徑,將購買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反哺社會,其作用一般帶有公益性、普惠性。而文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單位,在兼顧社會效應的前提下,還具有實現經濟效應最大化的功能。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期,由於文化企業和文化市場尚處於培育成長期,政府在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市場的繁榮,政府供給將逐漸縮小,文化企業主導的市場供給會逐漸擴大。目前,我國文化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因而,在推動文化消費發展方面,離不開政府和文化企業的共同努力。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生產大量內容健康、形式活潑、接地氣,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歡的文化產品與服務,豐富文化消費市場,保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要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大力打造文化精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要策劃舉辦廣大居民和文化企業樂於參與的文體活動,用市場化手段打造文化消費活動品牌,充分調動文化企業等社會文化力量的積極性,促使文化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

第四,構建文化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機制

文化消費具有娛樂消遣型、發展型、享受型等由低到高發展的不同層次,在現實中也存在著層次提升、結構優化升級的問題。目前,我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水準雖然有了較大增長,但普遍存在著消費層次偏低、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許多居民業餘時間局限於在家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很少抽出時間外出參加文化娛樂活動和學習進修等高層次文化消費活動,由此嚴重影響文化消費層次及其經濟效應的提升,因而,迫切需要構建文化消費層次提升的長效促進機制。有資料表明,“高學歷”群體對需要特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文化消費活動具有更強的接受能力,更傾向于為文化消費活動付費。[④][這充分說明學習在文化消費層次及其經濟效應提升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構建學習引導促進機制,配合學習型社會建設,引導廣大居民深刻認識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文化素養,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引導文化消費向高層次發展。其次,要加強面向青少年的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加強對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大力宣傳和普及,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費品位和水準。再次,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針對農民工等特殊群體的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創新內容舉措,廣泛動員和吸引農民工參加業餘學習,開展文化知識、法律常識、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方面的教育及勞動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提升農民工的文化消費水準和文化消費層次。

第五,構建文化消費治理能力提升機制

文化消費增長需要好的環境,需要建立文化消費治理能力提升機制,以加強對不科學、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化消費活動的規制,為良好環境的營造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要加強文化消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消費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加強網路管理法規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產品和服務,淨化文化消費市場。要創新文化市場管理方式方法,構建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推動文化市場管理從粗放式向分類化、精細化轉型發展,滿足不同類型文化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消費保障促進機制,為文化消費增長和經濟效應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文化消費具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兩大重要功能。在現實中,既要注重發揮文化消費在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人的素質現代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要注重發揮文化消費的經濟效應,注重發揮文化消費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方面的積極作用,建立文化消費增長的長效動力機制,推動文化消費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消費文化的引導與發展研究”(10BZX079)的研究成果。作者簡介:張鳳蓮,女,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所、山東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