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真文藝|民國骨灰級漫畫師豐子愷

“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 ”

——巴金

說到豐子愷, 你可能想到的是他那雍容恬靜的散文。 其實, 豐子愷的漫畫也不輸散文半分。 他可以算是中國文人抒情漫畫的開創者了。

豐子愷

漫畫家, 散文家

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童真

人間情味, 趣妙橫生

兒童天真爛漫, 人格完整, 這才是真正的[人]。

豐子愷的兒童漫畫大都是以他自己的孩子為主要形象進行刻畫,

這也是豐子愷的漫畫總是充滿真實情感的原因。

心碎了

提攜

奶奶的吻

獰笑

衣冠之威

爸爸回來了

兒戲

螞蟻搬家

好問的學生

郎騎竹馬來

豐子愷的漫畫雖然一眼看上去佈局比較簡單,但是勾勒出來的意境卻十分的出色,讓人看了不僅輕鬆愉悅,也讓人從繁亂的世俗中回歸到寧靜的狀態。

看了豐子愷的漫畫,這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童真童趣,時也為豐子愷深深的父愛而打動。

教育

諷刺、諷刺、諷刺

在豐子愷心中,兒童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所有,他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十分地關注。

在他的漫畫裡,寥寥幾筆,就把中國教育的怪像表現地淋漓盡致。

某種教育

教育的模式化,臉譜化。孩子們一批一批地被送進工廠,個性被磨平,思想被禁錮,生產出了一般無二的人。如果思想不自由,一切都是白談。

某種學校

校長打鑼,老師呼應,能忽悠一個學生算一個。

某種教師

老師教書就像一台唱片機,十年如一日。只要唱片不壞,就能一直背下去。

我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是卻也逃不過教育的生搬硬套。也許我們就成了下一個仲永。

服從,忍耐,不鬧禍,終日埋頭用功,絕不是兒童的常態。兒童能循規蹈距,終日埋頭讀書,真是為父母者的家門之不幸了。

小插播

這或許是最早的標題黨

有一天,豐子愷翻開上海的“新聞報”,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讓他大吃一驚。可待他看完全文,他卻會心地笑了。

原來是有人針對他畫的《鄉村學校的音樂課》一畫進行評論,畫中的小孩們一個個大張著嘴巴,跟著拉二胡的先生學唱歌。

雖然人物都沒有眼睛鼻子,但是我們卻能從他們的神態中感受到小孩子們全身心投入到這歡樂的氛圍之中。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稱讚豐子愷的畫法:

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

臉上沒有眼睛,

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

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

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如此,安好。

或者這就是豐子愷總是保持童心的原因吧。

螞蟻搬家

好問的學生

郎騎竹馬來

豐子愷的漫畫雖然一眼看上去佈局比較簡單,但是勾勒出來的意境卻十分的出色,讓人看了不僅輕鬆愉悅,也讓人從繁亂的世俗中回歸到寧靜的狀態。

看了豐子愷的漫畫,這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童真童趣,時也為豐子愷深深的父愛而打動。

教育

諷刺、諷刺、諷刺

在豐子愷心中,兒童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所有,他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十分地關注。

在他的漫畫裡,寥寥幾筆,就把中國教育的怪像表現地淋漓盡致。

某種教育

教育的模式化,臉譜化。孩子們一批一批地被送進工廠,個性被磨平,思想被禁錮,生產出了一般無二的人。如果思想不自由,一切都是白談。

某種學校

校長打鑼,老師呼應,能忽悠一個學生算一個。

某種教師

老師教書就像一台唱片機,十年如一日。只要唱片不壞,就能一直背下去。

我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是卻也逃不過教育的生搬硬套。也許我們就成了下一個仲永。

服從,忍耐,不鬧禍,終日埋頭用功,絕不是兒童的常態。兒童能循規蹈距,終日埋頭讀書,真是為父母者的家門之不幸了。

小插播

這或許是最早的標題黨

有一天,豐子愷翻開上海的“新聞報”,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讓他大吃一驚。可待他看完全文,他卻會心地笑了。

原來是有人針對他畫的《鄉村學校的音樂課》一畫進行評論,畫中的小孩們一個個大張著嘴巴,跟著拉二胡的先生學唱歌。

雖然人物都沒有眼睛鼻子,但是我們卻能從他們的神態中感受到小孩子們全身心投入到這歡樂的氛圍之中。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稱讚豐子愷的畫法:

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

臉上沒有眼睛,

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

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

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如此,安好。

或者這就是豐子愷總是保持童心的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