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華文化典籍《顏氏家訓》,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篇


顏氏家訓(一)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後娶 治家

序致第一

夫聖賢之書, 教人誠孝, 慎言檢跡, 立身揚名, 亦已備矣。 魏、晉已來, 所著諸子,

重事複, 遞相模效, 猶屋下架屋, 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複為此者, 非敢軌物範世也, 業以

整齊門內, 提撕子孫。 夫同言而信, 信其所親;同命而行, 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謔, 則師

友之誡, 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鬥鬩, 則堯、舜之道, 不如寡妻之誨諭。 吾望此書為汝

曹之所信, 猶賢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風教, 素為整密。 昔在齠齔, 便蒙誘誨;每從兩兄, 曉夕溫凊。 規行矩步, 安辭定

色, 鏘鏘翼翼, 若朝嚴君焉。 賜以優言, 問所好尚, 勵短引長, 莫不懇篤。 年始九歲, 便丁

荼蓼, 家塗離散, 百口索然。 慈兄鞠養, 苦辛備至;有仁無威, 導示不切。 雖讀禮傳, 微愛

屬文, 頗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輕言, 不修邊幅。 年十八九, 少知砥礪, 習若自然, 卒難洗

蕩。 二十已後, 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

性與情競, 夜覺曉非, 今悔昨失, 自憐無教, 以

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 銘肌鏤骨, 非徒古書之誡, 經目過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 以為汝曹

後車耳。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 下愚雖教無益, 中庸之人, 不教不知也。 古者, 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

三月, 出居別宮, 目不邪視, 耳不妄聽, 音聲滋味, 以禮節之。 書之玉版, 藏諸金匱。 子生

咳提, 師保固明孝仁禮義, 導習之矣。 凡庶縱不能爾, 當及嬰稚, 識人顏色, 知人喜怒, 便

加教誨, 使為則為, 使止則止。 比及數歲, 可省笞罰。 父母威嚴而有慈, 則子女畏慎而生孝

矣。 吾見世間, 無教而有愛, 每不能然;飲食運為, 恣其所欲, 宜誡翻獎, 應訶反笑, 至有

識知, 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 方複製之, 捶撻至死而無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 逮于成長, 終

為敗德。 孔子雲:“少成若天性, 習慣如自然”是也。 俗諺曰:“教婦初來, 教兒嬰孩。 ”

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 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 傷其顏色, 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當以疾病為諭, 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 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

也。

王大司馬母魏夫人, 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 為三千人將, 年踰四十, 少不如意, 猶捶

撻之, 故能成其勳業。 梁元帝時, 有一學士, 聰敏有才, 為父所寵, 失於教義:一言之是,

遍于行路, 終年譽之;一行之非, 揜藏文飾, 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 暴慢日滋, 竟以言語不

擇, 為周逖抽腸釁鼓雲。

父子之嚴, 不可以狎;骨肉之愛, 不可以簡。 簡則慈孝不接, 狎則怠慢生焉。 由命士以

上, 父子異宮, 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癢痛, 懸衾篋枕, 此不簡之教也。 或問曰:“陳亢喜聞

君子之遠其子, 何謂也?”對曰:“有是也。 蓋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 詩有諷刺之辭, 禮有

嫌疑之誡, 書有悖亂之事, 春秋有邪僻之譏, 易有備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 故不親授

耳。 ”

齊武成帝子琅邪王, 太子母弟也, 生而聰慧, 帝及後並篤愛之, 衣服飲食, 與東宮相

准。 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 當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 王居別宮, 禮數優僭, 不與諸

王等;太后猶謂不足, 常以為言。 年十許歲, 驕恣無節, 器服玩好, 必擬乘輿;常朝南殿,

見典禦進新冰, 鉤盾獻早李, 還索不得, 遂大怒, 詬曰:“至尊已有, 我何意無?”不知分

齊, 率皆如此。 識者多有叔段、州籲之譏。 後嫌宰相, 遂矯詔斬之,

又懼有救, 乃勒麾下軍

士, 防守殿門;既無反心, 受勞而罷, 後竟坐此幽薨。

人之愛子, 罕亦能均;自古及今, 此弊多矣。 賢俊者自可賞愛, 頑魯者亦當矜憐, 有偏

寵者, 雖欲以厚之, 更所以禍之。 共叔之死, 母實為之。 趙王之戮, 父實使之。 劉表之傾宗

覆族, 袁紹之地裂兵亡, 可為靈龜明鑒也。

齊朝有一士大夫,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 年已十七, 頗曉書疏, 教其鮮卑語及彈琵

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無不寵愛, 亦要事也。 ”吾時俛而不答。 異哉, 此人之教子

也!若由此業, 自致卿相, 亦不願汝曹為之。

兄弟第三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 有夫婦而後有父子, 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 此三而已

矣。 自茲以往, 至於九族, 皆本於三親焉, 故于人倫為重者也, 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

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

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

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

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

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

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僕妾之為雀

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僮僕為讎敵矣。如此,

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

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

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閑者,鮮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

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璡,嘗與兄

瓛連棟隔壁,瓛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瓛怪問之,乃曰:“向來未著衣帽故也。”以此

事兄,可以免矣。

江陵王玄紹,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

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及西台陷沒,玄紹以形體魁梧,為兵所圍;二弟爭共抱持,

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幷命爾。

後娶第四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禦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閑之,伯奇遂

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駿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

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後,假繼慘虐孤遺,離閑骨肉,傷

心斷腸者,何可勝數。慎之哉!慎之哉!

江左不諱庶孽,喪室之後,多以妾媵終家事;疥癬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鬥

鬩之恥。河北鄙於側出,不預人流,是以必須重娶,至於三四,母年有少於子者。後母之

弟,與前婦之兄,衣服飲食,爰及婚宦,至於士庶貴賤之隔,俗以為常。身沒之後,辭訟盈

公門,謗辱彰道路,子誣母為妾,弟黜兄為傭,播揚先人之辭跡,暴露祖考之長短,以求直

己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眾矣!況夫婦之義,曉夕移之,婢僕

求容,助相說引,積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

凡庸之性,後夫多寵前夫之孤,後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沈惑

之僻,亦事勢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前妻

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學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

為讎,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思魯等從舅殷外臣,博達之士也。有子基、諶,皆已成立,而再娶王氏。基每拜見後

母,感慕嗚咽,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視。王亦悽愴,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禮遣,此

亦悔事也。

後漢書曰:“安帝時,汝南薛包孟嘗,好學篤行,喪母,以至孝聞。及父娶後妻而憎

包,分出之。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不得已,廬於舍外,旦入而灑埽。父怒,又

逐之,乃廬於裡門,昏晨不廢。積歲余,父母慚而還之。後行六年服,喪過乎哀。既而弟子

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

身口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產,還複賑給。建光中,公車特徵,至拜侍中。包性恬虛,稱疾

不起,以死自乞。有詔賜告歸也。

治家第五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

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

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甯固。”又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

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

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

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

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饟饋,僮僕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

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怒,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許日,方複擒

之。房徐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嘗寄人宅,奴婢徹屋為薪略盡,聞之顰

蹙,卒無一言。

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

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一千;朝夕每

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遇有客旅,更無以兼。後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

庫,其餘財寶,不可勝言。南陽有人,為生奧博,性殊儉吝,冬至後女婿謁之,乃設一銅甌

酒,數臠獐肉;婿恨其單率,一舉盡之。主人愕然,俛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責其女曰:

“某郎好酒,故汝常貧。”及其死後,諸子爭財,兄遂殺弟。

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

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

江東婦女,略無交遊,其婚姻之家,或十數年間,未相識者,惟以信命贈遺,致殷勤

焉。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

官,為夫訴屈。此乃恒、代之遺風乎?南間貧素,皆事外飾,車乘衣服,必貴整齊;家人妻

子,不免饑寒。河北人事,多由內政,綺羅金翠,不可廢闕,羸馬悴奴,僅充而已;倡和之

禮,或爾汝之。

河北婦人,織紝組紃之事,黼黻錦繡羅綺之工,大優於江東也。

太公曰:“養女太多,一費也。”陳蕃曰:“盜不過五女之門。”女之為累,亦以深

矣。然天生蒸民,先人傳體,其如之何?世人多不舉女,賊行骨肉,豈當如此,而望福於天

乎?吾有疏親,家饒妓媵,誕育將及,便遣閽豎守之。體有不安,窺窗倚戶,若生女者,輒

持將去;母隨號泣,使人不忍聞也。

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

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雲:“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家之常

弊,可不誡哉!

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

多還少,市井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

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幾案,

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汙,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

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吾家巫覡禱請,絕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並汝曹所見也。勿為妖妄之費。

顏氏家訓作者簡介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南北朝)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圍(亂世)中所表現出的明哲思辨,對後人有著寶貴的認識價值。

顏之推一生,曆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於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且悔恨道:“向使潛于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汙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正由於顏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以後,便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他鄙視和諷刺南朝士族的腐化無能,認為那些貴遊子弟大多沒有學術,只會講求衣履服飾,一旦遭了亂離,除轉死溝壑,別無他路可走。對於北朝士族的腆顏媚敵,他也深致不滿。且往往通過插敘自身見聞,寥寥數語,便將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特別是士族社會的諂媚風氣,寫得淋漓盡致。如《教子》篇雲:“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語言樸實而生動,一時士大夫的心態躍然紙上。

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

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

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

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

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

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

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僕妾之為雀

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僮僕為讎敵矣。如此,

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

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

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閑者,鮮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

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璡,嘗與兄

瓛連棟隔壁,瓛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瓛怪問之,乃曰:“向來未著衣帽故也。”以此

事兄,可以免矣。

江陵王玄紹,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

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及西台陷沒,玄紹以形體魁梧,為兵所圍;二弟爭共抱持,

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幷命爾。

後娶第四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禦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閑之,伯奇遂

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駿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

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後,假繼慘虐孤遺,離閑骨肉,傷

心斷腸者,何可勝數。慎之哉!慎之哉!

江左不諱庶孽,喪室之後,多以妾媵終家事;疥癬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鬥

鬩之恥。河北鄙於側出,不預人流,是以必須重娶,至於三四,母年有少於子者。後母之

弟,與前婦之兄,衣服飲食,爰及婚宦,至於士庶貴賤之隔,俗以為常。身沒之後,辭訟盈

公門,謗辱彰道路,子誣母為妾,弟黜兄為傭,播揚先人之辭跡,暴露祖考之長短,以求直

己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眾矣!況夫婦之義,曉夕移之,婢僕

求容,助相說引,積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

凡庸之性,後夫多寵前夫之孤,後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沈惑

之僻,亦事勢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前妻

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學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

為讎,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思魯等從舅殷外臣,博達之士也。有子基、諶,皆已成立,而再娶王氏。基每拜見後

母,感慕嗚咽,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視。王亦悽愴,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禮遣,此

亦悔事也。

後漢書曰:“安帝時,汝南薛包孟嘗,好學篤行,喪母,以至孝聞。及父娶後妻而憎

包,分出之。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不得已,廬於舍外,旦入而灑埽。父怒,又

逐之,乃廬於裡門,昏晨不廢。積歲余,父母慚而還之。後行六年服,喪過乎哀。既而弟子

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

身口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產,還複賑給。建光中,公車特徵,至拜侍中。包性恬虛,稱疾

不起,以死自乞。有詔賜告歸也。

治家第五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

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

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甯固。”又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

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

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

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

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饟饋,僮僕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

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怒,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許日,方複擒

之。房徐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嘗寄人宅,奴婢徹屋為薪略盡,聞之顰

蹙,卒無一言。

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

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一千;朝夕每

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遇有客旅,更無以兼。後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

庫,其餘財寶,不可勝言。南陽有人,為生奧博,性殊儉吝,冬至後女婿謁之,乃設一銅甌

酒,數臠獐肉;婿恨其單率,一舉盡之。主人愕然,俛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責其女曰:

“某郎好酒,故汝常貧。”及其死後,諸子爭財,兄遂殺弟。

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

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

江東婦女,略無交遊,其婚姻之家,或十數年間,未相識者,惟以信命贈遺,致殷勤

焉。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

官,為夫訴屈。此乃恒、代之遺風乎?南間貧素,皆事外飾,車乘衣服,必貴整齊;家人妻

子,不免饑寒。河北人事,多由內政,綺羅金翠,不可廢闕,羸馬悴奴,僅充而已;倡和之

禮,或爾汝之。

河北婦人,織紝組紃之事,黼黻錦繡羅綺之工,大優於江東也。

太公曰:“養女太多,一費也。”陳蕃曰:“盜不過五女之門。”女之為累,亦以深

矣。然天生蒸民,先人傳體,其如之何?世人多不舉女,賊行骨肉,豈當如此,而望福於天

乎?吾有疏親,家饒妓媵,誕育將及,便遣閽豎守之。體有不安,窺窗倚戶,若生女者,輒

持將去;母隨號泣,使人不忍聞也。

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

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雲:“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家之常

弊,可不誡哉!

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

多還少,市井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

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幾案,

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汙,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

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吾家巫覡禱請,絕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並汝曹所見也。勿為妖妄之費。

顏氏家訓作者簡介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南北朝)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圍(亂世)中所表現出的明哲思辨,對後人有著寶貴的認識價值。

顏之推一生,曆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於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且悔恨道:“向使潛于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汙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正由於顏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以後,便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他鄙視和諷刺南朝士族的腐化無能,認為那些貴遊子弟大多沒有學術,只會講求衣履服飾,一旦遭了亂離,除轉死溝壑,別無他路可走。對於北朝士族的腆顏媚敵,他也深致不滿。且往往通過插敘自身見聞,寥寥數語,便將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特別是士族社會的諂媚風氣,寫得淋漓盡致。如《教子》篇雲:“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語言樸實而生動,一時士大夫的心態躍然紙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