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柳子戲、抬花杠、大洪拳……看看山東非遺模範傳承人都有誰

2016年國務院將“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6月10日是調整後的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非遺日期間, 我省公佈了2016年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

比如, 陳官短穗花鼓, 在東營市廣饒縣一帶流傳甚廣, 已有百年歷史。 非遺傳承人張蘭青是陳官短穗花鼓的第三代傳人。 為把這一舞蹈技藝發展傳承,

張蘭青充分利用閒置時間授徒傳藝, 組織成立了少兒短穗花鼓隊, 目前她已有30多個小徒弟。 張蘭青已經將短穗花鼓技藝引進校園, 免費為學生傳授, 這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鄉土藝術成為了學校特色教育課程。

據統計, 我省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專案8個, 國家級名錄173項, 省級名錄751項, 市級名錄2778項, 縣級名錄7513項。 我省現有國家級傳承人52名, 省級傳承人297名, 市級傳承人1820名, 縣級傳承人4339名。

近年來, 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堅持立足我省實際, 堅持非遺保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逐步摸索和形成了非遺保護的“山東模式”。 其中, 非遺生產性保護又成亮點, 眾多非遺項目轉化成為日常用品,

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拉動了文化扶貧, 同時也讓非遺走向普通群眾增強了傳承的活力。

在非遺生產性保護方面, 目前我省共有3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山東省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鄄城縣魯錦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濰坊楊家埠民俗藝術有限公司。

這3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同時也是我省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我省共有28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截止目前, 全省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06萬個, 年營業收入934.35億元,

利稅106.6億元, 從業人員267余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