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歸德文藝家之桐柏山人袁海湧

人物簡介:

袁海湧先生, 墨玄道子, 毛澤東書風踐行者、著名書道家。 道信太, 字崇月, 號桐柏山人, 1963年2月26日生於淮河之源桐柏。

為全真教龍門派弟子, 悟道于泰山碧霞祠、嵩山中嶽廟、北京白雲觀, 遊歷於五嶽三山。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泰山道教協會副會長、天齊宮(棗塚廟)住持。

袁海湧先生出身于中醫世家, 自幼受家庭文化薰陶, 癡迷於詩書畫;他鑽研書理, 博採眾長, 筆耕不輟。 他道法自然, 師古不泥, 標新立異。 他曾投筆從戎, 又把軍人的豪邁融入書理之中, 汲取毛澤東豪放、大氣、浪漫的書法特點, 融會古今碑帖筆墨技法, 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袁海湧先生是一位把道家哲學應用于書法美學的創作實踐並卓有成效的藝術家。 他認為道家哲學思想與書法美學思想都是相通的,

因此用道學理念指導書法創作, 把陰陽之道融入書法筆墨與線條的變化之中。 他擅長行草, 榜書著稱, 書道行世, 道濟天下。 其創作結體欹側、險絕造勢、用鋒多變、潑墨酣暢。 其作品厚重大氣、寬博雄渾, 灑脫豪放, 逸氣縱橫, 以勢取勝。

袁海湧先生是一位充滿思想智慧的藝術家。 他作為道家傳人, 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感受萬物, 與時俱進地看待世間變化, 他在繼承道教思想的同時, 廣開道門, 用辯證的思想創新性地吸收儒、釋、道各家精華, 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思想, 使他的書法線條在變化中綻放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光彩。 由於傳遞著國學精髓, 其作品裡總是散發著新鮮的活力, 其中深刻的哲學智慧和經典的人生感悟,

為觀眾和讀者解讀著許許多多的人生困惑。

袁海湧先生是“毛澤東書風”理論的創立者。 著有《毛澤東書風》 理論專著。 他的專著通過對毛澤東書風的探源, 論述毛澤東書風的行成、發展和歷史地位。 他認為在上世紀中國人民為翻身解放的百年中,

書法投入社會實踐取得輝煌成就的就是毛澤東書風。 他認為毛澤東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書道家。 毛澤東不為書法所追求, 卻為書法而成就, 他的書法成就了中國革命。 毛澤東文化自信, 他相信文化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 他無為而治, 辯證的處理了槍桿子與筆桿子的作用和關係。

袁海湧先生踐行毛澤東書風, 用毛澤東“無為而治”的藝術思想指導自己的藝術行為。 他堅持藝術為生活、為時代、為人民大眾服務, 實現了藝術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他一貫熱衷於公益事業, 於2008年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授予“愛心大使”稱號, 是清華大學“清華百善藝術家”;他曾設立“桐柏山人愛心基金”,

用於家鄉桐柏老區愛心救助;曾向家鄉捐贈100多萬元的圖書創建“桐柏山人圖書館”。

他在藝術創作實踐中遵循“書道和書風並舉”的藝術理念和國學思想。 在技法上, 推行“書道”, 用“道”的意識引領創作和提升藝術品味;在實踐中, 推祟“書風”, 以“毛澤東書風”作為藝術方向, 實現“書以載道,藝術報國”的人生志向, 用那豪邁的筆觸譜寫他藝術人生的美妙華章!

他曾成功舉辦《袁海湧“東方紅”主題書法邀請展》,並發起、策劃、組織並領銜主創以“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為主題的詩書畫印四絕合璧大型筆會活動。

他曾成功舉辦《綠色的呼喚-----袁海湧韓春見詩書合璧展》。在當今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背景下,他心懷生態之憂、民生之慮、環保亮劍,與詩人韓春見先生向世人發起的“綠色的呼喚”!以詩書合璧的形式,以鮮明的主題、深隨的思想和 神彩飛揚的筆觸,給社會帶來藝術的震撼!

其作品“厚德載物”入刻五嶽之首——泰山碧霞祠,多幅作品入刻名山大川。作品收藏于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故居、王義之故居等多家美術館、紀念館;作品出展美國、日本、義大利、泰國、越南諸國。為中央電視臺《山裡紅》、《地火》等多部電視劇電影題寫片名。著有《袁海湧墨蹟選》、《東方紅主題書法藝術》、《毛澤東書風》、《袁海湧書道藝術》《毛澤東詩抄》 《百佛書法》、《書道中國地名》 《袁海湧書道與環境藝術》《書道百家姓》等。

袁海湧先生,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正氣的藝術家。 他提出書道是中國固有的文化精隨。書道是高雅藝術,是慕德懷仁的文人雅士們抒發高尚情懷的藝術形式,他傳達著藝術家的愛國情懷。弘揚書道,更重要的是他在呼喚國人,為書道的復興要認清我們民族的文化脈絡和源流,珍惜屬於自己的國粹文化,實現“中國書道”的回歸與復興!

他在多年的書道藝術創作實踐中發現,“書法藝術”幫助人們在知識、技能、精神和情感等方面提升與回歸,其教育意義和精神文化價值等是絕非“書法”(中國常用說法)概念可以囊括和包容的。因此,嘗試從“書道”的理論高度和開闊的文化視角對其加以分析、審視和梳理,有助於更好地繼承、弘揚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教育遺產,並能為其創新和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依據和豐富借鑒。

他不僅是一位對藝術上有著執著追求的學者,還是一位對中國書道和教育都有理論和實踐的教育家。他致力於書道藝術的研究及教育,摸索並總結出一套書道教學模式。他為普及書道教育而呼籲。因此他面向全國開闢《袁海湧書道大講堂》,曾走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家大專院校及企事業單位講學,傳播他的藝術理念和書道精神,產生了不同反響。他的“書道大講堂”向國人系統的辨析書法、書藝和書道的聯繫與區別,論述從甲骨文、大篆、隸書到行書、草書之道的流變,介紹字法,章法,欣賞與整體感受之道,分析書道之品格、規範與創新、回歸與多元等問題,他呼喚國人復興書道,希望能夠煥發書道的內在活力,使其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袁海湧先生在政協商丘五屆一次會議文學新聞群組討論時的發言:

商丘,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加快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創意創新區的建設。具體要求:加強古城業態研究,編制好創意創新區規劃,依照古城保護條例,做好各項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修復與展示。

重點提出:在挖掘古城特有歷史文化上”下功夫”,形成以燧皇取火、玄鳥生商、閼伯觀星為主的歷史故事系列;以古城池建設、家風家教文化為主的博物館展示系列;以應天書院、文廟為主的國學教育系列;以鬧龍街、侯方域和李香君愛情故事為主的名人軼事系列等,形成魅力獨具的”文化”展示體系,著力打響“一城閱盡五千年”旅遊文化品牌。

1、我認為,這些文化系列的提出,以及打造“一城閱盡五千年”的旅遊文化品牌,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域城市,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2、商丘也有商丘自已的“文化自信”。那麼我們商丘“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

商丘厚重的歷史文化、都城文化、漢梁文化、木蘭文化、帝王文化、聖賢文化等等,這些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自信是我們商丘建設發展的水之源、木之本。900萬商丘兒女吸吮著商丘古代聖賢給我們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走自己的路,我們擁有無比深厚的歷史文化,就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商丘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和決心。

商丘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火文化和商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三商之源”,方圓100公里範圍內誕生了孔子、老子、莊子等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偉大思想家,被稱為“中國聖人文化圈”。為著力推動商丘向文化名市邁進,商丘明確提出打造“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的文化品牌。

商丘新一輪向文化名市邁進的步伐,鏗鏘有聲,振奮人心,方向明確。我們作為文化藝術界人士,當以弘揚本土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己任,獻計獻策。共同打造商丘文化名城的亮麗名片!

3、提高文化軟實力事關商丘城市的未來和前途。

商丘雖然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強勁的文化發展勢頭,但事實不容忽視,那就是商丘目前還只是一個文化大市而不是一個文化強市,持別是商丘是一個農業大市,包袱很重。我們商丘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與當前物質硬實力的日益強大並不相稱。商丘要跨越發展,必須把文化推到前臺,提到一個戰略高度。

4、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踐行文化自信,推介商丘都城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商丘都城文化理念走出去,展示給世人,讓文化自身說話,使其成為對外交流溝通的媒介。

“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踐行文化自信,事關全域,刻不容緩,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文化強市,文化興邦。堅定文化自信,大力把商丘文化推介出去,為商丘經濟、文化影響力的擴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軟保護、構築更有利的軟環境,為文化興商,提供最基本更持久的力量。踐行文化自信,讓商丘文化走向世界。

要想提高商丘文化軟實力,就要努力展示商丘文化的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商丘又面向世界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播出去”。

5、在商丘推行城市標牌榜書化,是文化自信的標誌。或者說,商丘古城地標性建築推行地方書法名家題墨題字,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強市,要真正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加強商丘古城文化藝術元素的融入,特別是商丘城市地標性建築的標牌儘量避免美術字的出現,要由當代書法名家特別是商丘夲地知名書法藝術家親筆題寫,推行城市標牌榜書化,讓商丘古城處處體現豐富而厚重的人文特色,形成商丘亮麗的文化風景。

我想說明的是,夲人作為一位書法工作者,從事書道藝術研究和創作實踐,職業性質的原因,特別關注城市標牌,特別是家鄉商丘古城的標牌。

城市標牌,反映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面貌,是文明程度的基夲表現。歷史上的古都古城都有懸掛書法名家題字的文化傳統,名家墨蹟自古以來被人們所重視、所推崇。

商丘古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朝歷代都曾經留下了名家墨蹟和帝王御筆,對商丘古城在世界上的影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還留下很多名家標牌和老字型大小牌匾,古聲古香,古韻猶存。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衝擊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的書法藝術、文字書寫被電腦字美術字所取代,古城標牌形成了統一格式的庸俗的美術字招牌。

現在,我們打造商丘古城文化,就是要恢復古城原來的文化元素,修復有型的古城遺跡外,還要重點恢復古文化元素。書法藝術,是國粹,是傳統文化最經典的藝術,傳達文人雅士對古城文化的理解,對所創作物件創作主題的情感傳達。如果商丘古城是一條欲騰飛的龍,而古城古韻古文化,就是龍之睛。古文化做好了,才能畫龍點睛,真正一飛沖天。

打造‘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我們群智群力,獻智獻言,時刻準備著!

實現“書以載道,藝術報國”的人生志向, 用那豪邁的筆觸譜寫他藝術人生的美妙華章!

他曾成功舉辦《袁海湧“東方紅”主題書法邀請展》,並發起、策劃、組織並領銜主創以“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為主題的詩書畫印四絕合璧大型筆會活動。

他曾成功舉辦《綠色的呼喚-----袁海湧韓春見詩書合璧展》。在當今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背景下,他心懷生態之憂、民生之慮、環保亮劍,與詩人韓春見先生向世人發起的“綠色的呼喚”!以詩書合璧的形式,以鮮明的主題、深隨的思想和 神彩飛揚的筆觸,給社會帶來藝術的震撼!

其作品“厚德載物”入刻五嶽之首——泰山碧霞祠,多幅作品入刻名山大川。作品收藏于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故居、王義之故居等多家美術館、紀念館;作品出展美國、日本、義大利、泰國、越南諸國。為中央電視臺《山裡紅》、《地火》等多部電視劇電影題寫片名。著有《袁海湧墨蹟選》、《東方紅主題書法藝術》、《毛澤東書風》、《袁海湧書道藝術》《毛澤東詩抄》 《百佛書法》、《書道中國地名》 《袁海湧書道與環境藝術》《書道百家姓》等。

袁海湧先生,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正氣的藝術家。 他提出書道是中國固有的文化精隨。書道是高雅藝術,是慕德懷仁的文人雅士們抒發高尚情懷的藝術形式,他傳達著藝術家的愛國情懷。弘揚書道,更重要的是他在呼喚國人,為書道的復興要認清我們民族的文化脈絡和源流,珍惜屬於自己的國粹文化,實現“中國書道”的回歸與復興!

他在多年的書道藝術創作實踐中發現,“書法藝術”幫助人們在知識、技能、精神和情感等方面提升與回歸,其教育意義和精神文化價值等是絕非“書法”(中國常用說法)概念可以囊括和包容的。因此,嘗試從“書道”的理論高度和開闊的文化視角對其加以分析、審視和梳理,有助於更好地繼承、弘揚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教育遺產,並能為其創新和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依據和豐富借鑒。

他不僅是一位對藝術上有著執著追求的學者,還是一位對中國書道和教育都有理論和實踐的教育家。他致力於書道藝術的研究及教育,摸索並總結出一套書道教學模式。他為普及書道教育而呼籲。因此他面向全國開闢《袁海湧書道大講堂》,曾走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家大專院校及企事業單位講學,傳播他的藝術理念和書道精神,產生了不同反響。他的“書道大講堂”向國人系統的辨析書法、書藝和書道的聯繫與區別,論述從甲骨文、大篆、隸書到行書、草書之道的流變,介紹字法,章法,欣賞與整體感受之道,分析書道之品格、規範與創新、回歸與多元等問題,他呼喚國人復興書道,希望能夠煥發書道的內在活力,使其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袁海湧先生在政協商丘五屆一次會議文學新聞群組討論時的發言:

商丘,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加快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創意創新區的建設。具體要求:加強古城業態研究,編制好創意創新區規劃,依照古城保護條例,做好各項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修復與展示。

重點提出:在挖掘古城特有歷史文化上”下功夫”,形成以燧皇取火、玄鳥生商、閼伯觀星為主的歷史故事系列;以古城池建設、家風家教文化為主的博物館展示系列;以應天書院、文廟為主的國學教育系列;以鬧龍街、侯方域和李香君愛情故事為主的名人軼事系列等,形成魅力獨具的”文化”展示體系,著力打響“一城閱盡五千年”旅遊文化品牌。

1、我認為,這些文化系列的提出,以及打造“一城閱盡五千年”的旅遊文化品牌,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域城市,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2、商丘也有商丘自已的“文化自信”。那麼我們商丘“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

商丘厚重的歷史文化、都城文化、漢梁文化、木蘭文化、帝王文化、聖賢文化等等,這些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自信是我們商丘建設發展的水之源、木之本。900萬商丘兒女吸吮著商丘古代聖賢給我們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走自己的路,我們擁有無比深厚的歷史文化,就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商丘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和決心。

商丘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火文化和商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三商之源”,方圓100公里範圍內誕生了孔子、老子、莊子等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偉大思想家,被稱為“中國聖人文化圈”。為著力推動商丘向文化名市邁進,商丘明確提出打造“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的文化品牌。

商丘新一輪向文化名市邁進的步伐,鏗鏘有聲,振奮人心,方向明確。我們作為文化藝術界人士,當以弘揚本土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己任,獻計獻策。共同打造商丘文化名城的亮麗名片!

3、提高文化軟實力事關商丘城市的未來和前途。

商丘雖然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強勁的文化發展勢頭,但事實不容忽視,那就是商丘目前還只是一個文化大市而不是一個文化強市,持別是商丘是一個農業大市,包袱很重。我們商丘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與當前物質硬實力的日益強大並不相稱。商丘要跨越發展,必須把文化推到前臺,提到一個戰略高度。

4、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踐行文化自信,推介商丘都城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商丘都城文化理念走出去,展示給世人,讓文化自身說話,使其成為對外交流溝通的媒介。

“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踐行文化自信,事關全域,刻不容緩,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文化強市,文化興邦。堅定文化自信,大力把商丘文化推介出去,為商丘經濟、文化影響力的擴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軟保護、構築更有利的軟環境,為文化興商,提供最基本更持久的力量。踐行文化自信,讓商丘文化走向世界。

要想提高商丘文化軟實力,就要努力展示商丘文化的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商丘又面向世界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播出去”。

5、在商丘推行城市標牌榜書化,是文化自信的標誌。或者說,商丘古城地標性建築推行地方書法名家題墨題字,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強市,要真正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加強商丘古城文化藝術元素的融入,特別是商丘城市地標性建築的標牌儘量避免美術字的出現,要由當代書法名家特別是商丘夲地知名書法藝術家親筆題寫,推行城市標牌榜書化,讓商丘古城處處體現豐富而厚重的人文特色,形成商丘亮麗的文化風景。

我想說明的是,夲人作為一位書法工作者,從事書道藝術研究和創作實踐,職業性質的原因,特別關注城市標牌,特別是家鄉商丘古城的標牌。

城市標牌,反映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面貌,是文明程度的基夲表現。歷史上的古都古城都有懸掛書法名家題字的文化傳統,名家墨蹟自古以來被人們所重視、所推崇。

商丘古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朝歷代都曾經留下了名家墨蹟和帝王御筆,對商丘古城在世界上的影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還留下很多名家標牌和老字型大小牌匾,古聲古香,古韻猶存。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衝擊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的書法藝術、文字書寫被電腦字美術字所取代,古城標牌形成了統一格式的庸俗的美術字招牌。

現在,我們打造商丘古城文化,就是要恢復古城原來的文化元素,修復有型的古城遺跡外,還要重點恢復古文化元素。書法藝術,是國粹,是傳統文化最經典的藝術,傳達文人雅士對古城文化的理解,對所創作物件創作主題的情感傳達。如果商丘古城是一條欲騰飛的龍,而古城古韻古文化,就是龍之睛。古文化做好了,才能畫龍點睛,真正一飛沖天。

打造‘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我們群智群力,獻智獻言,時刻準備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