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最新發現:出水文物超萬件 實證確認“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3月20日,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 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0000件, 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本次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 種類之豐富, 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 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 萬余件出水文物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獻忠江口沉銀一直是歷史之謎, 其沉銀地點歷來眾說繪紜, 史學界也對此長期存在爭議, 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史料記載,

張獻忠(1606~1647年), 陝西延安人, 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義, 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 建立大西國政權。 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 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 戰敗船沉, 大量財物沉于江底。

近年來, 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 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 2015年12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江口沉銀遺址保護與考古研討會, 經國內權威專家論證, 該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的地點。 2016年1月, 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的申請。

2016年4月, 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 截止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0000餘平方米, 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

據介紹, 這些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通過此次發掘,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出水的萬餘件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本次考古發掘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專案,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為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鑒經驗。

同時,發掘中採用了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過金屬探測、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物探手段確定了發掘區域,發掘過程中採用PTK精准記錄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點區域安裝延時攝影,搭建整個遺址的考古資料管理系統等,保證了考古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

此外,此次考古發掘工作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臺,也擴大了考古工作對公眾的影響力,讓公眾真正瞭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據專家介紹,目前僅是階段性的考古工作,距離發掘結束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專家預判未來的發掘更值得期待。

紅星新聞記者 蔣麟

編輯 張莉 實習生 巫夢琦

通過此次發掘,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出水的萬餘件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本次考古發掘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專案,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為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鑒經驗。

同時,發掘中採用了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過金屬探測、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物探手段確定了發掘區域,發掘過程中採用PTK精准記錄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點區域安裝延時攝影,搭建整個遺址的考古資料管理系統等,保證了考古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

此外,此次考古發掘工作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臺,也擴大了考古工作對公眾的影響力,讓公眾真正瞭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據專家介紹,目前僅是階段性的考古工作,距離發掘結束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專家預判未來的發掘更值得期待。

紅星新聞記者 蔣麟

編輯 張莉 實習生 巫夢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