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解析:中國央行為何對比特幣態度出現大轉變?

早在今年1月, 中國央行曾對國內比特幣市場進行多次“查訪”, 比特幣價格也曾經歷日內暴跌13.11%。 但近期中國央行似乎對比特幣的態度發生了重要轉變。

早前央行曾“狠批”比特幣

中國央行曾多次重申, 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 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中國央行曾提出爭取早日推出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 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裡的“數位貨幣”並不是指比特幣。

中國央行為何對比特幣態度出現轉變?

隨著近期比特幣價格暴漲, 中國央行並未進行干預, 中國央行為何對比特幣態度出現轉變呢?究其原因, 無非以下三點:

第一、比特幣不影響人民幣與世界主權貨幣之間的匯率。 比特幣從2016年底至今已經上漲了200%左右, 期間出現了較為激烈的波動, 比如在2017年5月26日至27日, 比特幣一度大跌900美元, 跌幅逾30%。 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並未出現如此劇烈的波動,

而且近期還出現了階段性的穩定, 表明比特幣並未對人民幣匯率產生衝擊。

第二、比特幣不影響中國外匯儲備。 在中國購買比特幣, 實際上是國內貨幣所有權的結構調整, 有人在國內通過人民幣購買比特幣,

與此相對應的是, 對手方將比特幣所有權進行交換而獲得了國內人民幣的所有權, 國內人民幣在購買比特幣過程中, 並未伴隨著兌換美元等過程, 出售比特幣獲得的人民幣要兌換美元等外匯仍然需要符合當前的相關監管規定, 因而比特幣買賣不會影響外匯儲備。

第三、比特幣不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 比特幣在2009年就開始出現, 中國買家已經參與到這個市場多年, 但並未出現比特幣促使中國貨幣政策效率發生顯著變化的現象。 近年來中國央行並未因比特幣的出現而大幅改變了貨幣政策調控手段, 貨幣政策依然是通過利率、公開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 而且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在世界主要國家中表現依然較好,

CPI等物價水準仍然沒有大幅波動, 這些均說明貨幣政策效率並未出現顯著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